海南八大潜力行业!别羡慕香港,来海南,实现社会财富等级提升

海南八大潜力行业!别羡慕香港,来海南,实现社会财富等级提升,第1张

我们结合自贸港总体方案和海南现状,梳理出八大潜力行业。

对海南来说,发展加工制造业最大的困难是,既没有上下游产业链,也没有产业工人,更没有技术人才。因此,海南加工制造业多年来一直非常落后。但这条政策无疑是天赐良机:“对 鼓励类产业 企业生产的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 增值超过30%(含) 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这意味着,任何进口的产品、半成品、原材料、零配件,只要在海南进行简单的 粗加工(例如组装、灌装、包装等) ,达到30%的增值,你进入内地时就无需缴纳关税。这势必会吸引大量的粗加工企业搬迁至海南,特别是那些进口关税较高的产品的供应商。

一旦粗加工产业形成规模,就可以一定程度补上海南在产业链、产业工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板,为海南的实体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制造的经验是, 从低端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海南缺少这个过程,需要补补课。

粗加工产业的壮大,洋浦的油气化工、海口的制药等已起步产业的发展,海南加工制造业的产业环境将大幅改善,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 汽车 、智能 汽车 、深海深空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就获得了更好的支撑。

看到这儿,你应该做什么呢?赶紧上网查找进出口税则,看看哪些品类的关税最高,哪些具备粗加工的可行性。

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有些人可能瞧不上粗加工产业,如果政府不予支持,甚至打压,那一切都将回到零点。这种好高骛远的情形经常发生,特别是海南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帽子,偶像包袱很重,希望决策者不会受累于这些有名无实的东西。

总体方案的另一条重要政策:“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 旅游 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结合相关的开放航权、建设“ 中国洋浦港 ”船籍港等政策,海南的交通运输业无疑将取得超乎寻常的发展。

为什么香港、新加坡、迪拜都不约而同地, 既是货物运输的中转地,也是旅客出行的中转地 ,这并不是一种偶然。你想想,交通工具全都零关税,那些昂贵的船舶、飞机的成本必然比其他地区低,也就意味着运费、机票会比其他地区便宜。再加上灵活的签证制度、便利的出入境管理,以及当地本身的 旅游 和购物资源,如果你不是特别着急,你是不是会很想去中转一下。

海南不但这些都有,还具有自然风光和气候上的独特优势。那么,成为旅客中转圣地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可以想象,未来,中国人出国旅行或者外国人到中国旅行,乃至外国人到外国旅行,都会非常愿意选择在海南中转、停留。

自贸港将推动海南成为全球海运、航空的中心之一,这里边的商业机会,可能更多属于大企业和大的投资者,但就业机会则非常的宽广。

海南的定位是三区一中心,这个中心就是 国际 旅游 消费中心 。消费必然离不开零售业。总体方案中有一个这样的政策: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享受免税政策。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明年三月就将举办第一届,这还仅仅是一个小的政策。更重要的当然是封关后的全岛零关税,封关前的部分商品零关税,以及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每年每人10万元。这必将刺激海南零售业的大发展。可以预期,封关前尚局限在部分商品和免税店的零售业,在封关后,必将带来海南大街小巷的兴旺景象。

与零售业相关的,是 跨境电商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现在跨境电商的商品退还、维修是一个难题,因为仓库太小,放不开这么多货,如果海南实施全岛零关税,目前跨境电商虽然在全国开花,但海南有望成为跨境电商辐射服务全国的物流分拨基地。”

跨境电商有两种场景,一是将国外的商品卖到内地,二是将内地的商品卖到国外。在第一种场景下,内地客户下单后从海南发货将比从海外发货要快很多,在第二种场景下,海外客户的退换货和售后服务将更加便利,因为无需经过海关。而如果物流分拨和售后服务在海南,那么运营、销售又为什么不设在海南呢?

零售业对投资和就业来说,门槛都相对较低。但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要想脱颖而出,做出品牌,那是相当的不容易。这样的工作,你是否感兴趣呢?

全世界的人、财、物在这里自由流动,每天 南腔北调人来人往、空中海里货进货出、线上线下钱收钱付 ,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即使政府及公共机构已经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便利,要把这些事都处理好,也需要相当多的私营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

这些服务大体分为几类,一类是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一类是设计、医疗、教育等知识服务,一类是投资、人力等顾问和管理服务。

在这些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可能来自本岛,也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这是一个相对精英和高收入的职业群体。如果你碰巧是这方面的专才,可以期待,不管是做合伙人还是打工,职业前景都非常乐观。

既然名为自由贸易港,贸易及物流就必须是一个重要产业。“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货物贸易的核心政策,就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这十二个字。这就意味着,海南全岛是一个保税仓。 这个保税仓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而且存储期限也是全世界最长的 ——“货物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不设存储期限”。这一点,对全世界做贸易的人都充满诱惑。

有很多人会不解。海南不生产产品,也不消费产品,为什么会有贸易在海南发生?这个问题也可以去问问香港、新加坡、迪拜,相对于他们巨大的贸易额,他们本地的那点生产和消费都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货物要流经这些地方呢?

世界上的法律千奇百怪。一个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可能最讨厌的事,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受到那么多法律和习俗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都不是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地中转。

首先,中转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商品在全世界选择若干地点分仓存储,能保证你以最快的速度分发给有需求的客户。其次,为了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以及合理避税的需要,还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加工或包装。第三,还要提供退换货以及维修等服务。第四,发生商业纠纷时要能获得公正的裁判。

什么样的地方最适合做仓储、中转,奥秘就在于“ 税、自由、法治 ”五字真言。因为 税(零、低、简) 令你省钱、 自由 让你便利、 法治 给你保障。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很想去做贸易?术业有专攻,与生产者相反,做贸易的人最擅长的,就是理解各个地区不同的法律和习俗。

总体方案中关于金融的政策,还是比较多的:“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支持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稳步拓宽多种形式的产业融资渠道,放宽外资企业资本金使用范围。创新 科技 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

如果这些都得以实现,海南无疑将成为继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二个金融中心。当然,我们先不要站那么高,先脚踏实地,以上海为师,从零开始学习。

仅从资金自由,在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下的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汇出这个角度来说,海南将成为 人民币的一个离岸中心 ,助力人民币的国际化。

另一条看似与金融关系不大的政策:“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 旅游 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所得税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惠。如果你原本有一笔钱打算从上海投资到东南亚,为了这点所得税,你会愿意在海南设立一个投资公司。由此,海南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的一个跳板。

海南自贸港的法治制度、人财物的自由,则让外资愿意选择海南作为进入中国内地的桥梁。目前绝大部分外资选择从香港进入中国内地,香港的作用短期内无可替代,但多一个海南作为学习者和竞争者,显然也不是什么坏事。

金融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充满挑战的行业,在这方面,海南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果你是一名海南学子,你愿意选择学习金融相关专业吗?

目前海南房地产的价格,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因此,海南实行了全国最严的限购措施。在总体方案中,房地产仅仅是因为与金融政策相关露了一下脸,房地产产业本身未被提及。

但是,房地产仍然将是海南自贸港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我们前面提到了那么多的行业,不管是哪个行业发展了,都将形成对房地产的需求。要工作需要有场地办公,要 旅游 需要有酒店住宿,要生活需要有地方安身……因此,在未来20年内,海南房地产继续大发展是一件可以预期的事。

由于自贸港实行人、财、物三大自由,限购将可能一定程度流于形式。单说人的自由,国内居民落户海南早已放开,而海外人才和劳动力的引进,势必需要为其置业开绿灯。参照北京的政策,在京工作的外国人购买房产,远比非北京户口的中国人要容易。

当然,房地产也并非一成不变,最重要的变化将是,从岛外需求拉动,变为岛内需求拉动,从以住宅为主,变为商业、住宅等并重。这些变化,将改变海南房地产的业态。而这种改变,将更有利于有实力有品牌的大开发商。

房地产产业链很长,建筑、装修、园林……,相关的从业人员非常多,看到这儿,会不会有点兴奋呢?有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改变吗?

旅游 业是总体方案中浓墨重彩的三大主导行业之一。 旅游 业对于海南的意义,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简单说几点。

一是希望大家关注到医疗 旅游 、文化 旅游 、 体育 旅游 、养老 养生 等新的方向,以及民宿、农庄等新业态的发展。

二是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必须要提高服务水准。外语沟通能力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就成为一个重要方面,这目前还是海南的短板。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海外劳动力,例如菲佣,相信他们在酒店服务、医疗服务等方面将为国际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三是要解决旺季价格过高,淡季游客过少的问题。客户的痛点就是你的机会,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就是你最大的商机。

开题报告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 批量到达的云中心性能分析模型

一、选题背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型。用户通过网络向提供商申请计算资源,例如申请 *** 作系统、运行环境或者软件包等资源。其实用户被分配资源的时候,并不清楚真正的运行环境和分配的具体细节。也就是说云就是用户和计算环境之间的一层抽象。在1969年,LKleinrock曾说过,计算机网络还处在初步阶段,但是随着它的壮大和成长,我们就会看到与电力系统和电话系统一样的“计算服务”,将会在个人家庭和办公室全面的使用。这种基于“计算服务”的观点预测了整个计算工业在21世纪的大转型。云这种计算服务模型已经和其他基础设施服务一样按需服务。云计算己经成为继电、水、煤气和电话之后的第五个公共基础设施⑴。目前,客户已经不需要在构建和维护大型而复杂的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和财力。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只需要支付他们使用的计算服务的费用。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三层:设备即服务(laaS),设备就是指硬盘、内存、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平台即服务(PaaS),其中包括一些计算平台,比如说带有 *** 作系统的硬件,虚拟服务器等;软件即服务(SaaS),包括软件应用以及其他相应的服务应用。云计算的定义并不唯一,其中能够较为准确描述其特征的是HKhazad于2010年提出的,“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运算领域,物理设备,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等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按其需求的服务。”[2]这个定义阐述了云计算的几个重要特点。

(1)大规模基础设施。以超大规模的硬件设备为底层的云计算平台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各大全球知名的企业,如roM、亚马逊、微软等,均拥有数十万台服务器的云服务平台,而谷歌的云计算平台中服务器的数量更是超过百万台。即便是普通的私有云,一般也会购置数百甚至上千台的服务器。

(2)基于虚拟化技术。用户从云计算平台中获取的资源均经过虚拟化的。从运行端而言,用户将应用程序在云中托管运行即可,而无需了解程序运行的具体位置。从终端来讲,用户可以在任何位置通过终端设备获取所需服务。简而言之,用户始终面对的是一个云平台的使用接口,而不是有形的、固定的实体。

(3)高可靠性。云计算采用数据多副本容错技术、计算节点同构互换策略等来确保云中心的可靠性。云计算这一级别的可靠性是本地计算所无法比拟的。

(4)通用性。云计算并不会专门针对任何一个具体的应用而提供服务。事实上,一个用户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建多个不同的应用,而一个云计算平台也可以运行多个不同用户的不同应用。

(5)易扩展性。云计算平台的规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缩和扩展,从而满足平台请求大小和使用用户数目的变化。

(6)按需服务。用户所应支付的使用费用是根据其使用计算资源的多少进行计算。多使用多付费,少使用少付费,不使用不付费。这样完全可以减少闲暇时用户资源的闲置。

(7)成本低。通过采用容错技术,可以使用大规模廉价的服务器集群作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平台,这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而言,大大降低了成本投入。对于用户而言,以少量租金换取了原本需要高昂价格投入才能获得的计算资源,并且无需考虑软硬件维护的开销,亦是十分划算。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现有的云中心物理机模型通常都是面向单任务的,而面向批量任务的服务模型,其性能评估和指标的变化目前正属于初步的研宄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模型。因此,本文采用ikT/G/m/w+t排队系统对面向批量任务的云中心进行描述,使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法对+排队系统进行建模,从而实现了对云中心进行准确的建模和分析。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排队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等待公交车时需要排队、去医院看病需要排队、在食堂打饭同样需要排队等等。排队现象的出现需要两个方面同时具备,排队的个体需要得到服务并且存在服务的提供者。而所谓的排队论就是仿照这样的排队现象,先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体系。显然,排队论研究的是一个系统对用户提供某种服务时,系统所呈现的各种状态。在排队论中,通常将要求得到服务的人或物称为顾客,而给予服务的人员或者机构称为服务台。顾客与服务台就构成了一个排队系统。尽管排队系统种类繁多,但从决定排队系统进程的主要因素来看,它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顾客到达,排队过程和服务过程。

(1)顾客到达:顾客到达过程描述了顾客到达时候的规律。顾客到达的方式通常是一个一个到达的,此外还有批量到达的,也叫做集体到达。顾客既可能逐个到达也可能分批到达,同时顾客到达之间的时间间隔长度也并不唯一。但是到达总会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个到达规律指的是到达过程或到达时间的分布。顾客到达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便包括相邻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怎样的概率分布、该概率分布的参数取值如何、各到达时间间隔之间是否相互独立等。

(2)排队过程:在排队过程中,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排队的队列长度,另一个是排队的规则。排队的队列长度分为有限和无限的两种。队列长度的大小不同,讨论问题的难易和结论就不同。很多情况下,队列长度容量设为无限大来处理问题。排队规则中又包括有队列形态和等待制度两个部分。队列形态包括单队列,并联式多队列,串联式多队列以及杂乱队列这四种形态。并联式多队列就是允许在多个窗口的每一个窗口前形成一个队列。到达顾客可根据队列的长短在开始排队时选择一个队列进行排队。串联式队列顾名思义就是指多队列串行形成多个队列,顾客在一个队列接受服务后,再去下一个队列排队接受服务。杂乱队列就是指串联并联队列会杂乱无章的分布。

排队模型仿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服务设置和服务的对象之间的最佳的配置,使得系统具有最合理的配置和最佳的服务效率。马尔可夫过程是研究排队系统的主要方法。马尔可夫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随机过程,它具有无后效性的特点,其状态空间是有限的或可数无限的。这种系统中从一个状态跳转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仅取决于当前出发时的状态,与之前的历史状态无关。马尔可夫链作为研究排队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排队系统都可以抽象成严格意义上的马尔可夫过程,因此随着排队过程的发展,马尔可夫链也有了许多的扩展模型和再生方法使得马尔可夫链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例如嵌入马尔可夫链、补充变量法、拟生灭过程等。本节首先介绍一下最严格意义上的马尔可夫链,按照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离散时间的马尔可夫链和连续时间过程。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政府的立场考虑,围绕如何成功地将REITs应用于公租房建设融资,结合国内相关形势与政策和现有的国内外经验启示,以REITs在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除绪论和结论部分,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2至5章,共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国内外REITs的应用经验及其与保障性住房结合的成功经验,国外主要考察美国和亚洲的典型国家与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国内由于经验很少,主要考察中信一凯德科技园投资基金和汇贤产业信托这两个典型的案例。第二部分,深入研究我国发展公租房REIT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必要性分析指出REITs是拓展公租房建设融资渠道和提高公租房建设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可行性从经济金融环境和法规政策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目前国内公租房管理现状,详细阐述了目前REITs在公租房建设融资中运作,包括REITs的基本模式和运作流程,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REITs内部参与各方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从而提出了代理人的选择机制和激励机制。值得指出的是,此时政府除了担任REITs补贴的支付者,更主要的,政府还是REITs投资人的代表身份,在REITs运作的不同阶段,政府以不同的身份参与REITs的内部博弈。第四部分,从政府作为监管者的角度,针对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当健全REITs和公租房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一套针对REITs的全方位的监管制度。

五、写作提纲

致谢5-6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

第1章绪论10-17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111研究背景10-11

112研究意义11

12研究现状11-15

121国外研究现状11-12

122国内研究现状12-15

13论文内容与结构15-17

131论文主要内容15

132论文结构15-17

第2章国内外REITs的应用经验及启示17-35

21美国REITs的应用经验17-26

211美国的REITs及其在廉租房建设中的应用17-21

212美国REITs的运作模式21-26

22洲典型国家和地区REITs的应用经验26-29

221日本REITs的运作模式26-27

222新加坡REITs的运作模式27-28

223香港REITs的运作模式28-29

23我国REITs的应用经验29-32

231中信—凯德科技园区投资基金29-30

232汇贤产业信托30-32

24国内外REITs的经验比较及启示32-35

241国内外REITs的经验比较32-33

242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经验启示33-35

第3章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35-43

31REITs在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35-37

311REITs是拓展公租房建设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35-36

312REITs在提高公租房建设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36-37

32REITs在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37-43

321经济金融环境宽松,民间资本充裕37-41

322法律法规导向,政策利好不断41-43

第4章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的运作43-64

41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的基本模式43-47

411设计原则43-44

412基本形式选择44-45

413组织结构搭建45-47

42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建设融资中的运作流程47-50

421设立发行阶段47-48

422运营管理阶段48-49

423终止清盘阶段49-50

43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的运作机制50-64

431REITs运作中的代理问题50-52

432代理人选择机制52-56

433代理人激励机制56-64

第5章REITs在我国公租房建设融资中应用的政策建议64-68

5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64-66

511建全REITs的法律法规体系64-65

512完善公租房的相关法律法规65-66

52建立REITs的监管制度66-68

521明确政府监管主体及职责66

522建立REITs信息披露制度66-67

523引导社会公众进行监督67-68

第6章结论与展望68-70

61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68

6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8-70

参考文献70-73

经济学:企业与投资者应该怎样创造价值?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在于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降低资本成本,同时实现业务持续增长。对从事不动产开发、投资和运营的企业来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的重要问题包括:如何有效地募集不动产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如何快速回笼资金,提高资产周转率,以支持后续的规模化开发?如何充分挖掘持有型物业或基础设施资产的运营价值?而对于持有存量不动产资产的非不动产企业而言,如何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补充资本金,突出核心主业,则是它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资产配置是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以实现财富管理目标过程中的重要决策。不动产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大类资产,相对于其他大类资产,不动产具有固定性、耐久性、独特性、长期稀缺性等特点,因而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如何利用针对不动产资产的投资,提升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在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三方面达成更为恰当的平衡,是投资者常常面临的问题。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是投融资功能,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融资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资产管理工具。
REITs市场是不动产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增强投融资能力、改善财务和经营状况、实现企业战略落地以及进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具有重要价值。REITs的融资功能在企业经营的诸多决策中,基于业务模式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并做出有效的融资决策,无疑是重要问题。企业与融资相关的财务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增量融资,另一种是盘活存量。增量融资是指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增资扩股等方式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融入资金,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盘活存量则是指通过永久或暂时出售的方式,将存量资产转变为资金,以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

由于土地、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的物理和商业属性,其是金融体系中创造信用的重要基础资产。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对成熟的金融体系中,已经形成一系列与不动产资产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其中包括不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债券、私募不动产基金、不动产商业信托、不动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不动产收益权支持证券(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REITs等,可以服务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基于持有的存量不动产资产,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产品包括不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REITs等。
表列出了几种常见的企业不动产融资产品。其中,不动产抵押贷款(或不动产抵押债券)以不动产资产为抵押品,通过借贷或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为不动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或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提供增量资金。通过抵押贷款(债券)融资属于增量融资,将提升企业的负债水平。抵押贷款的信用主体是贷款发行人(企业),而不动产资产是企业债务融资的增信工具。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和REITs均源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与实践,其主要理念在于通过证券化将不动产相关资产转变为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参与投资,通过提升产品流动性和透明度,以及结构化设计来降低融资成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是金融企业的不动产抵押贷款,金融企业通过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售其信贷资产,本质上属于实体企业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从理论上并不直接向实体企业(不动产资产的原始权益人)提供增量资金。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依赖于原始权益人的主体信用,用于增信的不动产资产抵押物仍然存在于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不具备出表功能。不动产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不动产运营收益权,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将未来一段时期收益权所产生的现金流提前变现,属于盘活存量资产,理论上不直接向企业提供增量资金。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运作过程中不涉及不动产资产所有权的变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主体通常也不是资产的原始权益人。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REITs制度均要求权益型REITs主要投资于成熟的不动产资产,以不动产产生的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作为主要的收益来源。抵押型REITs的主要投资标的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此外,各个国家和地区还对REITs进行房地产开发、短期交易等加以限制。因此,占市场主流的权益型REITs是将企业持有的低流动性不动产资产通过证券化转变为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实现全部或部分出售。REITs的融资功能并不体现在直接为企业提供增量资金,而是体现在将存量资产变现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相对于直接出售资产,在REITs市场出售资产权益,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于资产缺乏流动性而带来的估值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保有决定整体资产控制权是否转移的选择权。
REITs通过真实出售对应基础资产,起到资产出表的作用,不会为企业积累负债,增加企业杠杆率。REITs融资的资金所得无用途限制,可以更广泛地投入企业运营。与工商企业类似,我们也可以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将持有型不动产项目划分为土地开发、建设、运营培育、资产成熟等发展阶段。对于不动产的开发、建设与投资来说,每个阶段的风险、收益性和透明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投资者在项目早期面临的风险较大、透明度低、预期收益也较高,在项目后期,风险较低、透明度高、预期收益也较低。
基于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金融原理,在不动产项目的每个阶段,完备的金融体系将用特定的金融方式引导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支持各阶段项目的发展。在开发、建设和培育阶段,由私募基金(开发基金、建设基金等)和银行贷款提供资金;当项目培育成熟后,形成稳定现金流,在REITs市场公开“上市”。REITs市场为持有的成熟期的资产提供长期资本,前期投资可以选择在REITs市场退出,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回笼资金,可用于后续开发。

REITs市场为不动产企业形成“开发→培育→退出→开发”的投融资闭环提供了可能性。不动产项目在REITs市场的估值水平是评价项目开发质量与运营质量的重要标尺,估值较高的项目将会为未来的同类项目吸引更多的前期投资。因此,作为不动产资产定价的“锚”,REITs市场对于提升不动产投资的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新加坡凯德集团是充分应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价值创造的一个典型案例。截至2018年年底,凯德集团管理的总资产约为5000亿元,共拥有17只私募基金和5只REITs,其中约54%的总资产通过私募基金与REITs持有,形成了开发型与持有型物业并重的商业模式。
其中,私募基金可具体分为开发型私募基金与持有型私募基金。开发型私募基金,如凯德置地中国住宅基金,主要投资于开发阶段的住宅类项目;而持有型私募基金,如凯德零售物业中国孵化基金,则主要投资于培育期的商业物业,在将项目培育成熟后,通过向REITs出售实现退出,打造完整的项目闭环。资本工具的使用吸引了大量包括主权基金、养老金、保险金等在内的长期社会资本的参与,使凯德集团的负债率大幅降低,净负债率由2000年年初的近90%下降至2018年年末的28%,企业投融资环境大幅改善。

在私募基金与REITs资本的运作下,凯德集团的运营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总资产收益率由2000年年初的不足2%提升至2018年年末的5%以上。图中展示了凯德集团的运作模式。包括私募不动产基金和REITs在内的资本运作链条的运用,是新加坡凯德集团能够快速扩张,持续开发优质不动产,成为亚洲最大的房地产集团的重要原因。

在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之中,前几年常听到一个词———机构。前年以来,一个新词汇取而代之———机构投资者,这发生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证监会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地发展机构投资者”之后。
机构投资者的构成按照目前公认的标准来看,主要由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类企业和一些民间投资机构等构成。潜在的投资者有银行、社会保障基金和外资机构。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或者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之一,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要发展壮大,就要搞清楚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起到的作用,要搞清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首先应明确证券市场的功能。一般意义上讲,证券市场具有以下的功能:筹集资金;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分散风险。
从上面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主要功能是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所以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围绕这一主题。主要包括:为国有企业改制、筹资、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参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为了配合国有企业脱困而出台的“债转股”的政策,以及为了国家战略经济结构调整,而要进行的国有股减持等。同时,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以及机构投资者出于自身避险的要求,对于金融衍生品创新的需求较大,这种需求间接起到了推动证券市场开发新的分散风险的金融工具的作用。以下就机构投资者在上面提出的几个方面的作用分别阐述。
一、机构投资者在股市扩容和国有企业改制中
所起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从试点伊始就承担了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责任,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1)国有企业通过改造为上市公司,获得了直接的融资渠道,可以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为企业规模的壮大和有效的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企业上市有利于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国有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市,可以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规范企业的经营运作。企业上市以后,信息披露工作加强,使企业的透明度提高,在各方的监督和制约下,不断强化着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的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剥离不良资产,将子公司或部分优良资产先行上市后再将其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等重组活动,实现优胜劣汰,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善了企业的发展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整合能力,使企业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3)证券市场还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使一些有成长性的企业的股价上扬,从而为该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本扩张成为可能,同时使一些业绩差、成长性不佳的企业的股价下滑,难以再次筹集资金,以致逐渐消亡或者被重组。
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之一,所以在国有企业改制和证券市场扩容中都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首先,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改制中起到直接作用:国有企业上市之前一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要经过提出改制申请,选聘中介机构,制定并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方案,提出股票发行及上市申请,发行及上市辅导,发行股票、召开创立大会,申请设立登记,上市交易等九个步骤。其中选聘中介机构中的主承销商就是机构投资者中的证券公司,制定并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方案、发行及上市辅导、发行股票等步骤也必须要有证券公司参加。
其次,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扩容中起到了间接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对证券市场依赖程度的加深,证券市场将不断扩大,股市能否在扩容中保持平稳发展,关键在于资金扩容能否跟上股市扩容的步伐。长期以来,市场流动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股市二级市场走势的一个难题,随着股市扩容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大量股本庞大的国有改制企业上市以后,扩容速度与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据统计,到1999年底为止,我国沪深两地股市的市价总值为2.6万亿元,而到2000年上半年已达4.1万亿元,半年增加了50%以上,2001年在市道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一定的扩容速度。面对市场的急剧发展,如果没有新的增量资金进场,股市将难以长期维持在当前的位置并且继续走高。机构投资者通过专家理财和规模效应,有利于吸引部分潜在投资资金进入股市,有效地扩大股市资金的供给渠道,促进市场的活跃和规模的扩大。据估计,券商通过增资扩股和进入拆借市场以及股票抵押融资可新增资金约400亿元左右;基金通过原有投资基金重组扩募、向保险公司配售以及创立开放式基金新品种等措施而产生的扩张潜力约在500亿元左右;三类企业以及其他法人可能给股市新增资金约1000亿元左右。
一级市场股票的顺利发行需要有一个有容量和活跃的二级市场,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股票发行工作很难完成,这一点相信经历过1994年、1995年的投资者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一个有容量和大量资金承接力的二级市场,大量的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就不能够顺利上市。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能够促进二级市场扩容和活跃,从而使一级市场的发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有了一级市场的顺利发行,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改制才能够顺利进行。再次,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运用自己在管理方面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取得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对企业进行再次的改组,使企业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活力的现代企业,在内部组织方面建成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发展的结构模式。机构投资者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起的作用更加明显,机构投资者通过自己在信息掌握和信息分析方面的优势,发现市场上的有价值的企业进行投资,可以使该类企业股价上扬,从而为该类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条件,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上信息产业类的股票的增发行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机
构投资者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收购亏损企业,然后注入优质资产,使企业起死回生的重组兼并活动,也起到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而且还活跃了市场。这两种行为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在市场资金配置和壳资源再利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着重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资产证券化。企业改制、企业股权证券化和债权证券化就需要依靠投资银行业中投资银行家、金融工程师运用专业技术和金融工具帮企业筹划设计完成的,企业资本运营、兼并、重组离开投资银行家是寸步难行。我国国有工商企业巨额的(约有3万亿元)闲置存量资产,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银行业加以重新组合和证券化,要想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机构投资者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随着市场的扩大,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机构投资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将逐渐扩大,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主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公司治理结构,如果参加如何发挥其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自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在目前可以入市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实业公司这三类机构进一步发展的速度与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上市公司治理及其自身的治理方面的实际运作情况。上市公司治理质量提高以及执行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战略的机构投资者的增多,将大大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是互为依赖和相互促进的。
从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上执行以公司为导向的投资战略,在政策和法规对此没有什么限制,上市公司方面也还很少有采取如分类董事会等阻碍新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手段,监管部门也在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剩下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如何能够执行一种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战略而盈利了。
这需要对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内在价值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股价的升降中原因比较复杂,但从中长线的趋势来看,优劣公司之间市场价值的差异也还是能够显示出来的,“机构投资者”和中长线股民增多也是不争的事实。频频暴露出的上市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亦可谓“触目惊心”,这就给公司治理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用武之地”。
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参与可以有三种深度或三个方向:一是着重于一般性的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股东、董事、经理层关系和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二是着重于与行业相关的公司治理,探寻适应于所属行业的最佳公司治理行为;三是着重于监察公司内部的执行和控制系统。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刚刚开始关注公司治理,在一般性的公司治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三、机构投资者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要谈机构投资者在国有股减持问题上能够起的作用,首先应该明确国家进行国有股减持的原因、目的、意义等,以及减持的方式和减持后的资金投向等问题。这些问题明确之后,则很好确定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的作用。
国有股减持的原因和目的:
党中央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要求、以及国有企业的制度变迁选择,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进入优化所有权结构、增强所有权控制效率阶段,或者说改革已经到了要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的问题上。这是国家要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根本原因。
减持国有股意义:
主要体现在(1)增强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性。(2)为公众流通股、法人股、国有股走向统一奠定基础,与国际惯例接轨。(3)真正实现国有控股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功能,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4)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资源配置效率。(5)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者进入国家垄断产业,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和资金投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国有股股份回购(资产回购和现金回购),国有股转为优先股或债权、直接出售国有股、增发社会流通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引进国有投资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等等。减持后的主要投向,一部分投向社会保障基金,一部分由国家财政进行再投资。
通过上面对国有股减持的目的、意义、方式和减持后的资金投向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间接的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有股减持成功的最根本保障是———一个成功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国有股的成功减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有股的减持以目前已经有的几种方式来看,都要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这其中,一是增加股票的供给导致资金分流,对市场造成冲击;二是国有股减持对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直接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是减持方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1999年底,中国证监会以配售方式,将“中国嘉陵”和“贵州轮胎”的一部分国有股转以10倍左右市盈率的价格配售给公众投资者,迈出了以公开方式减持国有股的第一步,而证券公司作为这部分减持股份的主承销商直接参与了配售工作。由于这个方案的减持价格和减持比例与市场的预期有较大偏差,所以这个方案一推出,即受到市场各方的抨击,市场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挫。应该说这个减持方案的设计是比较失败的,但是最后减持股份得以成功转让,方案完成多亏了参与配售的主承销商包销了很大一部分国有股权。1999年12月16日申能股份公告将以现金回购母公司持有的10亿股国有法人股,每股价格为2.51元,目前该方案已经按时完成,市场的反应很好。这一减持方案的设计者是南方证券公司。国有股回购这一减持方案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一点从一家公司传出要进行国有股回购的消息之后,该公司股票大涨就可以证明。在2000年中期,云天化也公布进行国有股股权的回购。估计在一定时间内,国有股股权回购的方式将成为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方案———向国有投资公司转让国有股股权的方案,该方案将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国有股的受让方,受让
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和国家增资,受让后在适当的时候,再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这个方案作为机构投资者之一的国有投资公司更是重任在肩,在其中起到了国有股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缓冲器的作用,而且减持需要的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潜在的机构投资者———商业银行。还有一种方案是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减持国有股的基金,通过发售基金的收入,从国家手中收购国有股股权。这种方式使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中又添子一个新的成员———减持基金(其模式类似与香港的盈富基金模式)。从国有股减持后的资金投向来看,其中一部分用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使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有资金进行支付,而且一旦管理部门允许社保基金入市,能够为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作出贡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目前的证券市场规模和市场参与主体机构投资者现有的规模和实力难以在短期内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但是也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够完成这一历史重任,这需要机构投资者迅速地成长起来。
四、机构投资者在债转股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因为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就是机构投资者,所以机构投资者在债转股实施中的作用,人们应该是很清楚的。从下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任务的艰巨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共为400亿元,从银行剥离到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总额为1.3万亿元,其中通过采取债转股方式来处置的不良资产总额为4596亿元,涉及债转股企业601户。由于债转股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二者的命运,所以应该对债转股这一改革措施推出的背景、实质和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析,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清楚之后,才能更清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作用。
债转股推出的背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有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全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困难企业的特征是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严重匮乏。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国有企业在设立时形成的贷款始终压迫着企业的神经,每年高额的利息足以消耗掉企业大部或全部利润,经营的积极性被压制了。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无法按期归还贷款,使国有银行中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也影响着银行真正走上商业化经营之路,商业银行难“商业”是现有金融体制改革的症结。在这一背景之下,“债转股”,这种改革方案被提了出来。
债转股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债转股要解决的问题的表象是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的债权转成股权,从而减轻国企财务负担,使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通过接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使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从而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加快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的进程,减少金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原因真是债务负担过重吗?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说法认为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是由于银行债务负担过重造成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应该说是因为国有企业效益差,所以才付不起银行的利息。国有企业效益差才是问题的实质。
造成国有企业效益差的原因很多,如“所有者缺位”造成企业效益无人关心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上三类生产主体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造成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遗留下的很多问题造成国有企业先天背负着很多政策性负担,这种政策性负担过重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过高。而造成这些负担的责任在于政府,所以政府对这些企业给予补贴。但是企业亏损的原因既有政策性亏损也有经营性亏损,政府应该只对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但实际情况是无论哪一种亏损,企业都要求政府补贴。长期如此,造成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丧失殆尽,而且为了寻求补贴还造成了很多腐败问题。
现在大型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政策性负担可分成两个大类:一是社会性政策负担,一是战略性政策负担:社会性政策负担包括国有企业中的养老保险和冗员等。
除了社会性政策负担外,国家为了发展战略的目标建立的一些大型企业。然而,这些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没有自生能力的,这些国有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是国家战略决策的结果,并非企业的自主选择,所以,这种负担可称为战略性政策负担。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债转股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是解除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的问题。
债转股要实现的目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是利用10年的时间,将股权变现而退出现有的投资领域,收回投资。而作为国家实施债转股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债转股,实现国有企业的扭亏为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金融管理公司实现股权变现的主要方式是股权回购、上市流通和股权转让等方式。
从国家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看,两者的利益取向并不完全一样。而且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性负担过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之后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债转股的政策并未明确表明,金融管理公司可以接管企业,而且由于企业进行债转股的初衷是减免债务,而不是接受管理。管理公司既无权利接管企业又无能力减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所以管理公司很难转变企业的现状。而且金融管理公司的目标是将股权变现收回投资,属于短期行为,所以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未必会很关心。
从金融管理公司收回投资的方式分析,在已签署债转股协议的企业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普遍采取了股权回购、企业上市和股权转让等退出模式。这些退出方式的实现都需要有像证券公司这样的机构投资者运用重组、并购等手段,帮助企业进行重整再造之后,才能进行。但是,企业上市这一途径也只能是债转股企业中很少部分的优秀企业能够实现的,大多数债转股企业仍将是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退出的另一种主要方式是向机构投资者转让股权。也就是由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三类企业和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充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股权的受让者。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公司大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一家或几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受让这些股权之后,可以通过重组等方式进入到上市公司中,从而完成流通过程。
1.从债转股业务流程上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接受和处置不良资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转股;三类企业
则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股权转让时,收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由此可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投资公司其实是在债转股不同阶段负主要 *** 作之责。2.从经营目标上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的、直接的经营目标;三类企业则以推进国有产权的资本化和市场化、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因此,在经营目标上两者各有侧重。3.从对债转股企业的介入程度看,三类企业由于身处行业之中,对行业和企业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自然对债转股企业的介入程度可能要深入得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管理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一员,在债转股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无人可比,其他机构投资者例如券商在其中起到设计师的作用。三类企业参与债转股的工作是一点想法,如果这种想法可行,则三类企业在债转股后期的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将超过金融管理公司。
五、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和
丰富市场金融品种方面起到的作用
促成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和丰富金融品种方面起作用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市场的发展的需要,一是机构投资者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推出金融品种的目的也是为了市场的稳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品种是———股票指数期货)
机构投资者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作用体现在:通过自身的研究力量和信息优势,对各类信息进行真伪辨别,他们选择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并做中长期持有,这就能够起到抑制市场短期波动幅度过大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导入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引导广大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鼓励投资、遏制投机,促进证券市场规范、稳健、高效地运作。
证券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和快速的发展壮大,使该品种的推出时间被大大加快了。
机构投资者力促“股指期货”推出的原因分析:
1、股指期货本身的功能决定,这一金融品种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股市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由于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股指期货就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回避系统风险、锁定预期利润、充分利用期货保证金的信用扩张,及时捕捉市场机会。
股指期货的这几个功能使机构投资者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而且使用得当,还能够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获取更大的收益。
2、机构投资者实力增长迅速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造成机构投资者产生避险需求
市场上传出应该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吁的时间与管理层要试点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理由是开放式基金的金额不固定,随时有赎回的压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抛空机制,开放式基金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只有开放式基金需要这一避险工具吗?其他机构投资者呢?
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强,当讨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时,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由于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占到主导地位造成的。这种结论的导出是以机构投资者主要从事投资活动和个人投资者主要从事投机活动为前提的。如果这个结论成立,就可以导出另一个推论,当个人投资者占主导地位时,市场的投机气氛较浓,所以这时的市场的波动幅度大;当以投资为投资理念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占市场的主导地位时,市场的波动幅度小,所以机构投资者对市场应该有稳定作用。
这里有一个疑问,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强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是否是由于投资者的结构性原因造成呢?我们认为市场的波动性强是由于交易制度设置上的缺陷造成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中没有做空机制,造成只有买入之后上涨投资者才能够盈利。当账面的盈利丰厚之后,只有抛出才能兑现盈利。这就造成市场涨时疯狂,跌时狂暴的波动性的特点。
当整个市场进入小利时代。这里的小利是相对于过去的暴利、大利而言的,迫使机构投资者开始追求稳定的利润,将风险因素放在首位考虑。当市场处于暴利阶段,而且监管力度不是很强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坐庄”等方式获取超额利润,所以对回避风险的金融创新品种的需求不是很大;当市场进入小利阶段而且监管力度加大,使机构“坐庄”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这时机构投资者对引进新的金融品种以回避越来越大的市场的风险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会力促“股指期货”的推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能够起到稳定作用,主要是基于其长期投资的理念。由于至目前为止,股票指数期货还没有推出,所以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推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了,将会有更多的需求———对于金融衍生工具。
结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本身也是机构投资者不断成长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历史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改革成本的重要载体。适值国有股减持阶段性成果推出、资本市场面临重大变革之际,机构投资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应为方方面面关注、发掘与引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432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