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处理器发展历史,有没有人知道ARM处理器哪一年开发出哪一种型号?比如说ARM9是哪一年的?

ARM处理器发展历史,有没有人知道ARM处理器哪一年开发出哪一种型号?比如说ARM9是哪一年的?,第1张

1995 ——富士-AMD 半导体有限公司(FASL)的联合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95 ——Fab 25 建成。
1996 ——AMD 收购NexGen。
1996 ——AMD 在德累斯顿动工修建Fab 30 。
1997 ——AMD 推出AMD-K6 处理器
1998 ——AMD 在微处理器论坛上发布AMD 速龙处理器(以前的代号为K7)。
1998 ——AMD 和Motorola 宣布就开发铜互连技术的开发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1999 ——AMD 庆祝创立30 周年。
1999 ——AMD 推出AMD 速龙处理器,它是业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计算的第七代处理器。
2000 ——AMD 宣布Hector Ruiz 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兼CEO。
2000 ——AMD 日本分公司庆祝成立25 周年。
2000 ——AMD 在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 亿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销售记录。
2000 ——AMD 的Dresden Fab 30 开始首次供货。
2001 ——AMD 推出AMD 速龙XP处理器。
2001 ——AMD 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龙MP 双处理器。
2002 ——AMD 和UMC 宣布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共同拥有和管理一个位于新加坡的300 mm晶圆制造中心,并合作开发先进的处理技术设备。
2002 ——AMD 收购Alchemy Semiconductor,建立个人连接解决方案业务部门。
2002 ——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担任AMD 的首席执行官。
2002 ——AMD 推出第一款基于MirrorBit(TM) 架构的闪存设备。
2003 ——AMD 推出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TM)(皓龙)处理器。
2003 ——AMD 推出面向台式电脑和笔记簿电脑的 AMD 速龙(TM)64处理器。
2003 ——AMD 推出AMD 速龙(TM)64FX处理器 使基于AMD 速龙(TM)64FX处理器的系统能提供影院级计算性能。
1981年,AMD 287FPU,使用Intel80287 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80287 基本相同。也是迄今为止AMD 公司唯一生产过的FPU产品,十分稀有。
■AMD 8080(1974年)、8085(1976年)、8086(1978年)、8088(1979年)、80186(1982年)、80188、80286微处理器,使用Intel8080 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与Intel同名产品基本相同。
■AMD 386(1991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9,有SX 和DX 之分,分别与Intel80386SX 和DX 相兼容的微处理器。AMD 386DX与Intel 386DX同为32位处理器。不同的是AMD 386SX是一个完全的16位处理器,而Intel 386SX是一种准32位处理器(内部总线32位,外部16位)。AMD 386DX的性能与Intel80386DX相差无己,同为当时的主流产品之一。AMD也曾研发了386 DE等多种型号基于386核心的嵌入式产品。
■AMD 486DX(1993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P4,AMD 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代486产品。而后陆续推出了其他486级别的产品,常见的型号有:486DX2,核心代号P24;486DX4,核心代号P24C;486SX2,核心代号P23等。其它衍生型号还有486DE、486DXL2等,比较少见。AMD 486的最高频率为120MHz(DX4-120),这是第一次在频率上超越了强大的竞争对手Intel 。
■AMD 5X86(1995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X5,AMD 公司在486市场的利器。486时代的后期,TI(德州仪器)推出了高性价比的TI486DX2-80,很快占领了中低端市场,Intel 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列CPU(几乎是与Cyrix 5x86同时推出)。它是486级最高频的产品----334、133MHz,035微米制造工艺,内置16KB一级回写缓存,性能直指Pentium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K6时代之前产品图(12张)■AMD K5(1997年)微处理器,1997年发布。因为研发问题,其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Intel的"奔腾"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并不十分出色,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 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比不上Cyrix x86,但比"奔腾"略强;浮点预算能力远远比不上"奔腾",但稍强于Cyrix 6x86。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产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价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产量很小,并且没有在中国大陆销售。
■AMD K6(1997年)处理器是与Intel PentiumMMX同档次的产品。是AMD 在收购了NexGen,融入当时先进的NexGen 686技术之后的力作。它同样包含了MMX指令集以及比Pentium MMX整整大出一倍的64KB的L1缓存!整体比较而言,K6是一款成功的作品,只是在性能方面,浮点运算能力依旧低于Pentium MMX 。
■K6-2(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曾经是AMD的拳头产品,现在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Intel,AMD K6-2系列微处理器在K6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对"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大加强了计算机的3D处理能力,带给我们真正优秀的3D
K6时代(14张)表现。当你使用专门"3DNow!"优化的软件时就能发现,K6-2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且大多数K6-2并没有锁频,加上025微米制造工艺带给我们的低发热量,能很轻松的超频使用。也就是从K6-2开始,超频不再是Intel的专有名词。同时,K6-2也继承了AMD 一贯的传统,同频型号比Intel 产品价格要低25% 左右,市场销量惊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这个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为"K6-2"。正因为如此,大多数K6 3D为ES(少量正式版,毕竟没有量产)。K6 3D曾经有一款非标准的250MHz 产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并没有出现。K6-2的最低频率为200MHz,最高达到550MHz。
■AMD 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3(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它是AMD 推出的最后一款支持Super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K6-3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256KB二级缓存(竞争对手英特尔的新赛扬是128KB),并以CPU 的主频速度运行。而曾经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时就被K6-3自动识别为了L3,这对于高频率的CPU来说无疑很有优势,虽然K6-3的浮点运算依旧差强人意。因为各种原因,K6-3投放市场之后难觅踪迹,价格也并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进的K6-3+出现之后。
K6时代之后产品图(20张)■AMD 于2001年10月推出了K8架构。尽管K8和K7采用了一样数目的浮点调度程序窗口(scheduling window ),但是整数单元从K7的18个扩充到了24个,此外,AMD 将K7中的分支预测单元做了改进。global history counter buffer(用于记录CPU 在某段时间内对数据的访问,称之为全历史计数缓冲器)比起Athlon来足足大了4倍,并在分支测错前流水线中可以容纳更多指令数,AMD 在整数调度程序上的改进让K8的管线深度比Athlon多出2级。增加两级线管深度的目的在于提升K8的核心频率。在K8中,AMD 增加了后备式转换缓冲,这是为了应对Opteron在服务器应用中的超大内存需求。
■AMD于2007下半年推出K10架构。
采用K10架构的 Barcelona 为四核并有463亿晶体管。Barcelona是AMD 第一款四核处理器,原生架构基于65nm 工艺技术。和Intel Kentsfield 四核不同的是,Barcelona并不是将两个双核封装在一起,而是真正的单芯片四核心。
■引入SSE128技术
Barcelona中的一项重要改进是被 AMD 称为“SSE128”的技术,在K8架构中,处理器可以并行处理两个SSE指令,但是SSE执行单元一般只有64位带宽。对于128位的SSE *** 作,K8处理器需要将其作为两个64位指令对待。也就是说,当一个128位SSE指令被取出后,首先需要将其解码为两个micro-ops,因此一个单指令还占用了额外的解码端口,降低了执行效率。
■内存控制器再度强化
当年当AMD 将内存控制器集成至CPU 内部时,我们看到了崭新而强大的K8构架。如今,Barcelona的内存控制器在设计上将又一次极大的改进其内存性能。
■创新——三级缓存
受工艺技术方面的影响,AMD处理器的缓存容量一直都要落后于Intel,AMD 自己也清楚自己无法在宝贵的die上加入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大容量的缓存,但是勇于创新的AMD却找到了更好的办法——集成内存控制器。
■领先的性能满足当今最迫切的商务需求
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诸如网络服务
AMD近几年主要产品LOGO(18张)、数据库应用等的企业工作负载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在当前的IT支出环境下,还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迅速增长的新计算技术如云计算和虚拟化等,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60%的同比增长率3,这些技术在迅速应用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个均衡的系统解决方案。最新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进一步增强了AMD独有的直连架构优势,能够为包括云计算和虚拟化在内的日渐扩大的异构计算环境提供具有出色稳定性和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直接下载OpenJDK8源码肯定不通过。有一个专门的移植工程:

hg clone >

hg clone >

这个有时无法下载,使用:

>

关于OpenJDK的编译,这个博客记录最为详细,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

网页链接

网络 *** 作系统

网络 *** 作系统严格来说应称为软件平台,因为目前并非单一的网络 *** 作系统一统天下,而是存在着多种网络 *** 作系统并存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以目前常用的NOS来说,主要有UNIX系统,Netware系统和WindowsNT系统。以推出的时间来说,UNIX为最早,Netware为第二,WindowsNT最晚。除去技术上的原因,依靠推出时间早的优势,UNIX几乎独霸了最早具有连网需求的邮电、银行、铁路、军事等领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出现了像WindowsNT这样界面更友好的 *** 作系统,但用户出于保护投资及使用习惯上的原因不情愿完全抛弃一种 *** 作系统,从而导致了 *** 作系统的共存与混用。

2各种 *** 作系统在网络应用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而实际应用却千差万别,这种局面促使各种 *** 作系统都极力提供跨平台的应用支持。由于Internet以TCP/IP协议为基础,而TCP/IP协议正是UNIX的标准协议,Internet的高速发展自然就为UNIX提供了极大的机遇;Microsoft早在Windows95里就提供了内嵌的TCP/IP协议,其WindowsNT网络 *** 作系统当然更是把对TCP/IP的支持作为其重要的开发策略;而随着Windows客户的日益增多,使得UNIX、Netware均提供对Windows的支持。

UNIX *** 作系统

作为最早推出的网络 *** 作系统,UNIX是一个通用、多用户的计算机分时系统,并且是大型机、中型机以及若干小型机上的主要 *** 作系统,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科研、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UNIX系统提供的服务与其他 *** 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一样:它允许程序的运行;它为连接到大多数计算机上的各种各样的外部设备提供了方便和一致的接口;它还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文件系统。

UNIX最主要的长处之一是其可移植性强,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上运行。在UNIX系统的控制下,某类计算机上运行的普通程序通常不作修改或作很少的修改就可以在别的类型的计算机上运行。另外,分时 *** 作也是UNIX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UNIX系统把计算机的时间分成若干个小的等分,并且在各个用户之间分配这些时间。

UNIX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管道(Pipe)概念,由管道概念导致了这样的思想:复杂的功能可以通过编制成一组在一起工作的程序来实现。管道连接使得用户需要多少程序就可以使用多少。贯穿UNIX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软件工具的概念。应该说,软件工具的概念并不是UNIX系统所独有的,但是比起其他系统来说,这种思想在UNIX系统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系统相比,UNIX系统有两个主要的不足之处。首先,在核心部分,UNIX系统是无序的。如果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做的事都不同,那么UNIX系统可以工作得很好。但是,如果各个用户都要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引起麻烦。其次,实时处理能力是UNIX系统的一个弱项,虽然UNIX系统完成大部分实时 *** 作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另外一些 *** 作系统在实时应用中比UNIX系统做得更好。

Novell公司的Netware *** 作系统曾经红极一时,1996年10月Novell又推出了其极具竞争力的Intranet解决方案——。该产品以Netware *** 作系统为基础,在各种Intranet解决方案中具有一些独到的优势,它提供了一套全面的Internet/Intranet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组件:

1Novell最新网络 *** 作系统Netware411;

2WebServer25;

3Netscape浏览器;

4FTP服务;

5Novell多协议路由软件(MPR和WANExtention);

6IPX/IP网关;

7增强性客户端软件Client32forDOS/Windows3x和Windows95。

Netware的目录管理技术被公认为业界的典范,而的核心技术正是Netware的目录管理服务——NDS,利用它可顺利地访问所有授权的网络资源。NDS具有能在单台服务器或全球多服务器网络上管理所有网络资源的强大功能,是一种跨平台、跨地域的目录服务,为DOS,Windows3x,Windows95,WindowsNT,Macintosh,OS/2和UNIX工作站提供全面的客户端软件,且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只需登录一次,就可享受到NDS的服务。有了IntranetWare,就可以用Netscape浏览器方便地查看目录,各种变动也能动态地看到,例如,如果在香港的用户添加到目录中,纽约的用户很快就能见到添加后的结果。同时,有了NDS,管理员能同时管理多重目录树——如北京的目录和天津的目录。为反映从北京到天津的人员调动,管理员仅需打开两个树的浏览窗口,在窗口之间拖放目录对象即可。更方便的是随着这一改变,与之相关的一些项目也能自动地进行变动,极大地方便了目录管理。

的新特性包括:NetwareWebServer25,用于创建Intranet的NetBasic工具,支持DHCP的TCP/IP,IP/IPX网关,多协议路由,ISP连接,Java平台,对称多处理器(SMP),硬件自动探测,协议自动选择和配置,带有DS移植实用程序的NDS建模技术,Netware文件移植程序,AbendRecovery,NDS管理器,改善的GUI管理和符合C2标准的网络安全性等。支持Internet/Intranet发布和访问所需的全部标准,支持所有IP协议,并提供Web服务器的平滑连接、Web浏览器功能、对>

WindowsNT

WindowsNT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一种 *** 作系统。它采用多任务、多流程 *** 作以及多处理器系统(SMP)。在SMP系统中,工作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CPU上,提供了极佳的系统性能。

WindowsNT系列从31版,350版,351版发展到40版,而且不久即将推出50版。在C/S方式的企业网中得到了迅速而普遍的应用。其两个不同档次的拳头产品WindowsNTServer和WindowsNTWorkstation与在个人PC机上广泛使用的Windows95 *** 作系统一道,为用户提供了从高端服务器到低端PC机工作站的全面的 *** 作系统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简直强大得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

目前广泛应用于Intranet的WindowsNT40具有以下特点:

1Windows95的界面;

2InternetExplorer和Internet工具,包括FTP和Telnet,以及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Messaging系统;

3PeerWeb服务程序,依靠该服务程序可将WindowsWorkstation计算机设置成一个个人Internet服务器;

4DNS域名服务器及Internet信息服务器(IIS)。

1、软件方面这应该是最大的区别了。
引入了 *** 作系统。
为什么引入 *** 作系统有什么好处嘛1)方便。
主要体现在后期的开发,即在 *** 作系统上直接开发应用程序。
不像单片机一样一切都要重新写。
前期的 *** 作系统移植工作,还是要专业人士来做。
2)安全。
这是LINUX的一个特点。
LINUX的内核与用户空间的内存管理分开,不会因为用户的单个程序错误而引起系统死掉。
这在单片机的软件开发中没见到过。
3)高效。
引入进程的管理调度系统,使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在传统的单片机开发中大多是基于中断的前后台技术,对多任务的管理有局限性。
2、硬件方面现在的8位单片机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大的单片机。
但是与32arm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吧。
arm芯片大多把SDRAM,LCD等控制器集成到片子当中。
在8位机,大多要进行外扩。
总的来说,单片机是个微控制器,arm显然已经是个微处理器了。
引入嵌入式 *** 作系统之后,可以实现许多单片机系统不能完成的功能。
比如:嵌入式web服务器,java虚拟机等。
也就是说,有很多免费的资源可以利用,IT培训>概述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处理器是Acorn计算机有限公司面向低预算市场设计的第一款RISC微处理器。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
ARM处理器本身是32位设计,但也配备16位指令集。一般来讲比等价32位代码节省达35%,却能保留32位系统的所有优势。
ARM的Jazelle技术使Java加速得到比基于软件的Java虚拟机(JVM)高得多的性能,和同等的非Java加速核相比功耗降低80%。CPU功能上增加DSP指令集提供增强的16位和32位算术运算能力,提高了性能和灵活性。ARM还提供两个前沿特性来辅助带深嵌入处理器的高集成SoC器件的调试,它们是嵌入式ICE-RT逻辑和嵌入式跟踪宏核(ETMS)系列。
编辑本段
特点
ARM处理器的三大特点是:耗电少功能强、16位/32位双指令集和合作伙伴众多。
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
2、支持Thumb(16位)/ARM(32位)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
3、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执行速度更快;
4、大多数数据 *** 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
5、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
6、指令长度固定。
编辑本段
结构
体系结构
1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在CISC指令集的各种指令中,大约有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而余下的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
2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结构优先选取使用频最高的简单指令,避免复杂指令;将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种类减少;以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少用微码控制等
RISC体系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
1 采用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指令归整、简单、基本寻址方式有2~3种。
2 使用单周期指令,便于流水线 *** 作执行。
3 大量使用寄存器,数据处理指令只对寄存器进行 *** 作,只有加载/ 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除此以外,ARM体系结构还采用了一些特别的技术,在保证高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芯片的面积,并降低功耗:
4 所有的指令都可根据前面的执行结果决定是否被执行,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5 可用加载/存储指令批量传输数据,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6 可在一条数据处理指令中同时完成逻辑处理和移位处理。
7 在循环处理中使用地址的自动增减来提高运行效率。
寄存器结构
ARM处理器共有37个寄存器,被分为若干个组(BANK),这些寄存器包括:
1 31个通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针),均为32位的寄存器。
2 6个状态寄存器,用以标识CPU的工作状态及程序的运行状态,均为32位,目前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指令结构
ARM微处理器的在较新的体系结构中支持两种指令集:ARM指令集和Thumb指令集。其中,ARM指令为32位的长度,Thumb指令为16位长度。Thumb指令集为ARM指令集的功能子集,但与等价的
ARM代码相比较,可节省30%~40%以上的存储空间,同时具备32位代码的所有优点。
编辑本段
ARM处理器模式
处理器模式 说明
用户模式(usr) ARM处理器正常的程序执行状态
系统模式(sys) 运行具有特权的 *** 作系统任务
快中断模式(fiq) 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或通道处理
管理模式(svc) *** 作系统保护模式
数据访问终止模式(abt) 用于虚拟存储器及存储器保护
中断模式(irq) 用于通用的中断处理
未定义指令终止模式(und) 支持硬件协处理器的软件仿真
除用户模式外,其余6种模式称为非用户模式或特权模式;用户模式和系统模式之外的5种模式称为异常模式。ARM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软件改变,也可以通过外部中断或异常处理改变。
编辑本段
体系结构扩充
当前ARM体系结构的扩充包括:
·Thumb 16位指令集,为了改善代码密度;
·DSP DSP应用的算术运算指令集;
·Jazeller 允许直接执行Java字节码。
ARM处理器系列提供的解决方案有:
·无线、消费类电子和图像应用的开放平台;
·存储、自动化、工业和网络应用的嵌入式实时系统;
·智能卡和SIM卡的安全应用。
编辑本段
历史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学家赫尔曼·豪泽(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师Chris Curry,在英国剑桥创办了CPU公司(Cambridge Processing Unit),主要业务是为当地市场供应电子设备。1979年,CPU公司改名为Acorn计算机公司。
起初,Acorn公司打算使用摩托罗拉公司的16位芯片,但是发现这种芯片太慢也太贵。"一台售价500英镑的机器,不可能使用价格100英镑的CPU!"他们转而向Intel公司索要80286芯片的设计资料,但是遭到拒绝,于是被迫自行研发。
1985年,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设计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代32位、6M Hz的处理器, Roger Wilson和Steve Furber[1]用它做出了一台RISC指令集的计算机,简称ARM(Acorn RISC Machine)。这就是ARM这个名字的由来。
RISC的全称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支持的指令比较简单,所以功耗小、价格便宜,特别合适移动设备。早期使用ARM芯片的典型设备,就是苹果公司的牛顿PDA。
20世纪80年代后期,ARM很快开发成Acorn的台式机产品,形成英国的计算机教育基础。
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组为ARM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出资150万英镑,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Acorn本身则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公司的办公地点非常简陋,就是一个谷仓。 20世纪90年代,ARM 32位嵌入式RISC(Redu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处理器扩展到世界范围,占据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ARM公司既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它只出售芯片技术授权。
编辑本段
市场前景
微软公司(2011年)宣布,下一版Windows将正式支持ARM处理器。这是计算机工业 arm处理器[2]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识着x86处理器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目前在移动设备市场,ARM处理器的市场份额超过90%;在服务器市场,今年(2011年)就会有25GHz的服务器上市;在桌面电脑市场,现在又有了微软的支持。ARM成为主流,恐怕指日可待。难怪有人惊呼,Intel公司将被击败!
与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相比,它的主角ARM公司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显得不太起眼。这家远离硅谷、位于剑桥大学的英国公司,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居然能将芯片巨人Intel拉下马?
展望未来,即使Intel成功地实施了Atom战略,将x86芯片的功耗和价格大大降低,它与ARM竞争也将非常吃力。因为ARM的商业模式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授权,所以未来并不是Intel vs ARM,而是Intel vs 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导体公司。那样的话,Intel的胜算能有多少呢?

这两种CPU差别表现在几个方面:

从应用领域来说,X86主要用于PC领域如笔记本、台式机、小型服务器;ARM主要用于移动领域如手机、平板,但华科云ARM云终端机和X86瘦客户机都能应用于酒店、教育、企业办公等行业;从功耗来说,华科云X86瘦客户机功耗有17W,而ARM架构云终端功耗只有5W;

X86结构的电脑在性能上比X86架构的系统要快得多、强得多。但ARM的优势不在于性能强大而在于效率,而在一些任务相对固定的应用场合其优势就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两者各有优势。


Linux启动>

1、apahce启动命令:推荐/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 apaceh启动

2、apache停止命令:/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stop 停止

3、apache重新启动命令:/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restart 重启要在重启 Apache 服务器时不中断当前的连接,则应运行:/usr/local/sbin/apachectl graceful

如果apache安装成为linux的服务的话,可以用以下命令 *** 作:service >

4>

通常,>

扩展资料

linux与windows对比

1、 编程篇

虽然五年已经过去了,但是系统编程的模式基本没有什么改变,由于GPL的存在linux在编程效率上比windows要高不少,这是因为GPL公开程序代码,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开发,所以linux在编程模式上比windows要略微强点。

但是须知windows还是常用软件的主要载体,所以windows下的软件还是要移植到windows下的,当然有很多软件还是一直就在windows下开发的,所以这点windows并不比linux弱的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8种引入的windows store,这样的应用不知道可不可以在linux下开发,貌似目前windows8 app都是在windows8下开发的。

2、运行平台篇

linux系统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的硬件结构上,无论是intel、amd、arm处理器都可以,甚至我国的龙芯上跑的也是linux。而windows在更新到windows8后也实现了支持intel、amd和arm三大处理器架构。

但是相对而言,windows8 RT只能运行在特定的架构上并且不发售零售版,所以可以暂时不考虑。即linux比windows支持的处理器平台多。

linux下处理器性能能否达到windows的标准还很难说,因为电源管理等诸多问题,linux并不一定能发挥硬件的全部效率。这点在显卡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AMD的显卡开源驱动只能实现显卡一半的性能,所以在运行平台上,linux兼容的更多,但是windows更完美,相对而言,只考虑运行平台的话(能用)linux略占优势。

3、 硬件支持篇

linux的硬件支持除了显卡外我感觉还是和windows保持同步的,比如usb30,HDMI等但在显卡方面,尤其是双显卡方面linux就和windows差距明显了,linux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双显卡交火或者双显卡交互手段,所以就凭这一点linux在硬件支持方面占极大劣势,

因为没有双显卡支持会导致双显卡一直通电,能耗直线上升! 虽然linux的新内核早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linux下显卡驱动的不足也导致这方面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4、网络篇

个人感觉除了google的chorme os外linux的网络已经发展的登峰造极了,linux对网络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毕竟GPL的基本交流手段就是网络,所以网络功能上linux很给力的,至于ipv6什么的windows和linux早就一样哈皮了。

不过有一点就是flash player上的问题制约了linux网络媒体的应用,因为flash player在linux占用的资源过高,导致性能下降……

5、 设备驱动篇

这个linux基本上什么设备都能认出来,但是能驱动的设备显然没有windows多,毕竟除了arm处理器外基本上每个硬件都会为windows写驱动,但是能为linux写驱动的就不多了,很多linux驱动是用开源驱动的,这样的话效率……

所以个人感觉windows的驱动比linux下强。

6、 UNIX能力篇

这个,我不太同意原作者设立这个指标的,毕竟linux是unix like系统,而windows和这个不沾边……所以UNIX能力肯定是linux强啊,但是不是还有原版的unix么,所以这点应该列入评价指标。

7、性能篇

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原作者分为开放性、多用户和多任务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对比。开放性其实linux和windows都一样的,都很开放,不过windows8相比前辈们有点保守,所以linux的开放性应该更好点。

多用户方面,linux和windows都支持多个用户,但是linux可以多用户同时登陆,不过考虑到个人电脑的情况,这个指标一般没有什么用。所任务,这点有很多测评,大家可以去百度或者google一下,一般大家都认为linux效率更高一点。

8、创新篇

我实际上很反对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对比方式的。windows和linux都是 *** 作系统,为了实现类似的功能,出现多多少少一些类似是正常的。

就开发状态而言,linux是开源的,而windows不开源,所以linux应该高点,但是不要忘了windows系统也能得到全世界的很多第三方软件的支持,所以创新性而言双方并没有可比性,因该是在同一水平。

9、病毒防护篇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linux获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可以在linux下大规模泛滥的病毒,而且linux的安全性完全是建立在其保守的内核设计上的,所以linux是很安全的。相对于windows虽然windows8在win7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很多,但是与linux还是有差距的。

实际上,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很多时候windows是必须牺牲防护性能的,所以能做到这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真要超级安全的还FreeBSD是不是更安全呢?

10、稳定篇

系统稳定性上我感觉linux与windows不相上下,因为windows与linux都会崩溃,虽然windows崩溃原因很多,而linux崩溃大部分是有误 *** 作,但是二者的差距真心没有那么大,而且windows实际上出现蓝屏代码什么的故障次数也已经比以前少多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Linux  、人民网▬Linux系统与Windows系统对比有哪些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433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