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机滤波电解电容器用薄膜电容替换好吗

胆机滤波电解电容器用薄膜电容替换好吗,第1张

呵呵!你可知道相同的容量及电压,薄膜电容的体积要比电解电容大多了,而且最大容量也有限。这还不说薄膜电容比电解电容价格高昂!电源的主滤波电容用薄膜不合实际。去耦电容可以用薄膜换,但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见得会比电解电容要好。甚至在有些电路里还可能电解比薄膜好。我在一台300B机子里换过两个点的去耦电容,一个没听出有啥不同,但另一点换了薄膜后的音质反而变差,又换回电解。多说一句,相对来说耦合电容确实有影响。我换了品质好点的薄膜之后音质确实有很大进步。但不能无限上岗,我又换了个价格更贵的,可结果是不进反退。不能盲目相信天价的电容。

甲醛的危害是什么?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摘自:MDSIN麦森中国区产品服务中心(mdsin#)。

nbsp;nbsp;nbsp;nbsp;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 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 、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等方面。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达到0。06—0。
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 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

5mg/m3时,可 眼睛,引起流泪;达到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引起鼻咽癌、结肠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抑制DNA损伤修复、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甚至可以引起白血病。 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甲醛的危害和清除方法
1 通风法

通风法不必过于解释,就是通过空气的流动,将有害气体排到室外,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唯一不足之处是甲醛释放周期长,一般要三年到十五年,装修后将新房空闲三年以上显然不现实。困此单靠通风法还达不到要求。

2甲醛清除剂或甲醛溶解酶

甲醛清除剂是靠化学反应的方法“除掉”甲醛,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目标物质降低毒性或转化为无毒物质。甲醛,可以被氧化成甲酸,也可以被还原为甲醇,这两种物质的毒性和 性虽较甲醛降低,但是,它们的毒性依然存在。例如某些强氧化性的甲醛清除剂,可以氧化甲醛,但它本身容易分解,喷在木板上会损害木材不说,而且数小时之内就失去效能,不可能实现“一喷永逸”。况且高浓度的清除剂喷在空气中,会对人产生新的污染危害。其他的氧化剂、还原剂也均不能有效清除甲醛,而且会引入类似的新的污染。

3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的使用初期确实有效果,但吸附能力有限。活性炭一般对苯类有一定吸附作用,对甲醛的吸附效果不明显,一般一个月之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会变弱。

4 光触媒去除甲醛

光触媒是一种最优质的除甲醛产品,光触媒要发挥作用,要有紫外线光来激发,而房间内不可能一直存在紫外线光,尤其是一些抽屉里,柜子背面等甲醛释放最严重的地方,更是见不到光线。这就限制了光触媒的作用。

5 植物吸收甲醛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入部分有害物质,例如:吊兰、芦荟、仙人掌、平安树、绿萝、龙舌兰、虎尾兰、常春藤、桂花、巴西龙骨、米兰、龟背竹等。但这类方法的作用极为有限。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一般在白天吸入部分有害物质,而在夜晚不具备这个功能。人的生活规律一般都是白天室外,夜晚在室内,在人最需要空气净化时,植物没有办法起到相应的作用。

6 空气净化器除甲醛

空气净化器只是起到一种辅助和补救的作用,比如在室内空气已经出现污染的情况下,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污染程度,但并不意味着能从根本上消除空气污染。单独靠一种方法很难去除装修后的有害气体,最好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几种方法。做到尽可能减少室内有害气体。

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 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 和水肿、眼 、头痛。

b、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c、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d、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 畸形、死亡等。
甲醇的危害
甲醇危害: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现力减退、消化障碍。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

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

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
甲醛对人有什么危害?
危害及其来源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 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 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 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 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气胸,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密度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脲醛树脂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

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

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

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甲醛有哪些安全危害啊?
作为装修家具建材中的常见产物,甲醛的危害毋需多言。

早在2004年,该物质已被国际研究机构IRAC升格为一类致癌物,也就是最容易诱发的一类物质。此外,甲醛还有可能诱发,导致孕妇、胎儿畸形。

作用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 作用。 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甲醛浓度过高会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过敏性皮炎、肝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慢性危害 甲醛有 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

07mg/m3。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人可达2。

66mg/m3。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

基因突变 甲醛能引起哺乳动物细胞核的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0"八断裂。甲醛与其他多环芳烃有联合作用,如与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会使毒性增强。

尤其对孕妇危害更大。 。
甲醇危害大吗
健康危害 甲醇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其毒性。

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而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

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

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甲醛的危害
甲醛的危害

据了解,装修污染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受影响;

二、是对眼、鼻、喉、上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伤害;

三、是引起慢性健康伤害,缩短人的寿命;

四、是严重的可引起致癌、胎儿畸形、妇女不孕症等;

五、是对小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导致白血病、记忆力下降、生长迟缓等;

六、是侵害女性的容颜肌肤。

此外,由于甲醛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 作用,接触后会使皮肤变皱,汗液分泌减少,会阻碍毛孔内脏物的排出和人体的新陈代谢。

1、植物消除法

一般装修过后看不见的装修污染都是在空气之中的,而在空气之中对人危害最大的装修污染就属甲醛危害最大,而植物消除法是比较自然也是比较传统的方法,现在很多家庭装修过后都会摆放一些植物在装修好的房子里面,用植物来消除装修污染,其中吊兰、芦荟、虎尾兰对吸收甲醛非常厉害而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也有杀菌的作用。

2、去除污染(活性炭)

活性炭对对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质都有吸附功能。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焦炭和活性炭等,其工作原理是在化学键力和分子引力的作用下使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现象。

3、去除污染(化学法、光触发)

化学法:是用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液体,经过高科技的研制。采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对甲醛起到净化的作用。这种液体就是甲醛清除剂。

光触发:用光触媒产品涂抹在装修材料上,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分解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方法虽好也有局限性。
甲醇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意见建议: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甲醇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甲醇又称木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烧的液体,容易挥发,气味与乙醇相似,多用作化学助剂,可经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吸收而致中毒。

甲醇的中毒病因和途径,主要是误服甲醇或吸入甲醇蒸汽。假酒和劣质酒中含有高浓度的甲醇,饮用这类洒也可致中毒。

毒理学简介 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脊液、血、 胆汁和尿中的含量最高, 眼房水和玻璃体液中的含量也较高, 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甲醇在肝内代谢, 经醇脱氢酶作用氧化成甲醛, 进而氧化成甲酸。

本品在体内氧化缓慢,仅为乙醇的 1/7 ,排泄也慢,有明显蓄积作用。 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

推测人吸入空气中甲醇浓度 393~655g/m^3, 30~60 分钟,可致中毒。人口服5~10ml, 可致严重中毒; 一次口服 15ml , 或 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 124~164ml,可致失明。

有报告,一次口服 30ml 可致死。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

甲醇的麻醉浓度与LC较接近,故危险性较大。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 易引起视神经萎缩, 导致双目失明。

甲醇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 作用。甲醇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积有关。

以前认为毒性作用主要为甲醛所致, 甲醛能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合成ATP,细胞发生变性,最后引起视神经萎缩。近年研究表明,甲醛很快代谢成甲酸,急性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眼部损害,主要与甲酸含量相关。

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积聚以及甲酸累积,而引起酸中毒。一般认为,甲醇的毒性是由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

临床表现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及视网膜。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72小时, 也有96小时的; 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 如同时摄入乙醇,潜伏期较长些。

临床特点 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 症状。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

重者出现意识朦胧、 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氏综合征。

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幻觉、忧郁等症状。

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

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 水肿,周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 aul呼吸。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

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

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根据甲醇接触史,短期内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眼部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卫生学调查,除外其他类似表现的疾病,综合分析后诊断并不困难。

必要时可作血和尿甲醇测定。中毒早期应与感冒、神经衰弱、急性胃肠炎等鉴别。

此外应与氯甲烷、乙二醇急性中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病、视神经损害等相鉴别。必须详细询问职业史,现场卫生学调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

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 1% 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清除体内已吸收的甲醇。透析疗法:中毒严重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减轻中毒症状,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

血液透析疗法的指征为: ①血液甲醇>156mmol/L;或甲酸>434mmol/L;②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③视力严重障碍或视 视网膜水肿。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 促进甲醇排出。

用10%葡萄糖液配成 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

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及临床表现, 及早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 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眼底血循环, 防止视神经病变。

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

有人建议用甲酸盐和4-甲基吡唑(4MP)治疗甲醇中毒, 在猴的实验研究中已证实,迄今尚未用于临床。

近年来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假设[1],随后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2]。1995年,IRAC专题讨论会上确定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997%的宫颈癌病变组织中都可以检测到HPV[3],其相对危险度高达250,归因危险百分比(ARP)超过98%;未感染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阴性预测值>99%)。新近发表的一项对基线不同HPV状态妇女的6年随访研究显示:基线和六年随访状态HPV均阳性的妇女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性比未感染HPV的妇女高167倍;基线HPV感染的妇女比未感染HPV的妇女发生癌前病变的风险增加了52倍[4],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Hausen的假设,印证了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病因。宫颈癌发生必要病因的揭示促使Hausen成为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推动了通过HPV检测来筛查宫颈癌这一革命性的创新,更促成了可预防HPV感染的宫颈癌疫苗的问世,翻开了宫颈癌防治的崭新篇章。
1 我国宫颈癌中高危型HPV的主要型别构成近几年,各学者积极探讨我国子宫颈癌患者中的优势HPV型别,由于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地区民族的差异性和样本来源的复杂性等原因,研究结果各异:部分学者认为16、58、52或33型在亚洲人群中非常重要[5,6],也有研究认为HPV-16、18才是宫颈癌中最主要的HPV型别[7,8]。
2007年一项针对我国妇女人群HPV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ICC中以HPV16、18、58、52和31最常见(HPV-16/18联合感染率为696%),在细胞学异常(HSIL/LSIL)和正常妇女中,以HPV-16、58、52、18最为常见[9]。但meta分析的准确性依赖于其纳入的原始研究,由于难以对多项研究的实验室检测进行统一质控,该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我国7个子宫颈癌发病率不同地区的19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采用高度敏感的SPF10 LiPA技术对宫颈癌组织中的HPV型别进行检测,最终确定了中国大陆地区的HPV型别分布。
该研究确定鳞癌组织中以HPV-16、1 8 、3 1 、5 2 、5 8 最常见,
分别占767%、78%、32%、22%和22%;在宫颈高度病变中(CIN 2/3),以HPV-16、58、31、52、18最常见,分别占687%、125%、74%、65%和33%[10]。
2 子宫颈癌疫苗研发和全球应用现况目前世界上已研制成功两种HPV预防性疫苗:针对HPV-16/18型的二价疫苗——Cervar ix和针对HPV-6/11/16/18型的四价疫苗——Gardasil。由上述HPV型别分布推测,包含HPV-16、18型的有效HPV疫苗可预防中国845%的宫颈癌和72%的高度宫颈癌癌前病变。
近期有学者汇总了两种疫苗的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尚未感染HPV的妇女而言,两种疫苗在预防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方面均显示出长期高度的有效性(>95%),四价疫苗对相关HPV引起的生殖器病变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100%),对于已经感染目标类型的HPV的妇女,疫苗即可显著减少异常细胞学的发生率[11,12]。两种疫苗在所有年龄组均显示出高血清阳转率(100%),5年后均有比自然感染抗体滴度高8倍以上的中和抗体滴度,以AS04为佐剂的二价疫苗产生的抗HPV-16/18抗体反应比以铝盐为佐剂的四价疫苗更高一些,另外两种疫苗的桥联免疫原性研究结果都显示了青春期早期女性比大年龄女性(>16岁)的免疫原性更高。Agorastos汇总了两种疫苗全球临床试验的所有安全性数据(n>60000),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疫苗注射部位均可能出现轻度和一过性的局部反应(红斑、疼痛或肿胀),疫苗组的发生率要比各自的对照组高,但目前尚无接种HPV疫苗后出现相关死亡病例的报告[13]。虽然目前尚未观察到孕妇不慎接种任何一种HPV疫苗后出现严重后果,并已证实四价HPV疫苗可在哺乳期女性中接种,但鉴于数据的局限性,目前仍不推荐在妊娠女性、HIV阳性儿童和患有其他急性疾病的人群中接种HPV疫苗。此外,由于监测到年轻女性接种后晕厥和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稍高,建议青春期女性在接种疫苗后观察15分钟。
两种疫苗的高度有效性令人振奋,并且分别已在全球80~100个国家上市,部分国家根据免疫学桥接试验结果,已批准疫苗用于青春期女孩、年轻女性(9~26岁)和青春期男孩(9~15岁),甚至可用于中年女性(45岁以下),并有近30个国家的公共财政将对HPV疫苗进行支持,推广全民接种。此外,疫苗上市后的安全监测数据也显示:两种疫苗共接种约4000万支,出现的局部轻微不良反应或全身症状与其他疫苗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并未出现与疫苗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控制中心(CDC)、欧洲医学机构(EMEA)等6个国家多个部门均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应积极促进其在全球发达或发展中国家进行接种[13]。
3 疫苗在中国应用的挑战和机遇目前,疫苗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已获批使用;同时,鉴于HPV疫苗全球使用表现出的高度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大陆正在积极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以便早日获得FDA批准使其尽早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HPV疫苗的过程中zhengfu部门应避免重蹈乙肝疫苗的覆辙,使我国妇女尽早享用人类这一伟大成果。
与子宫颈癌相似,中国也是全球乙肝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乙肝疫苗从最初引入中国到全民推广免费接种历时漫长。1992年,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最初纳入国家计划免疫管理时,因疫苗供应渠道有限,人民认知不足,疫苗昂贵且完全由人民承担费用等原因造成接种覆盖面不高,1999年调查显示12月龄以下学龄儿童的接种率仅为707%[14];随着中国乙肝负担的逐年加重和全球HBV疫苗免疫效果的逐步体现,我国zhengfu通过健康教育项目提高了大众对HBV感染和预防性免疫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在全球疫苗和免疫接种联盟等非zhengfu组织的进一步帮助指导下,2005年国家承担HBV疫苗全部费用,将其纳入免疫扩大规划中,为我国战胜乙肝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二者的差异,虽然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推荐将HBV疫苗作为降低农村肝癌严重疾病负担的最重要措施,但在婴儿中推荐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原因是其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时期,国家推广乙肝疫苗是基于对抗HBV感染而非直接用于预防肝癌;HPV疫苗作为全球第一个对抗癌症的疫苗,如何界定其适宜的目标人群以及如何将其纳入我国现行的免疫计划项目和癌症控制项目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它也会为正在研发的其他疫苗[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未来的应用计划提供范例。
具体来讲,HPV疫苗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面临以下几项挑战。
31 目标人群研究表明在未感染HPV的女孩中接种HPV疫苗获得收益最高,而性行为是HPV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因此未发生性行为的少女成为HPV疫苗接种的首选目标人群。就全球范围来讲,9~13岁女孩将是适宜的目标人群[15]。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关于中国妇女初始性行为年龄调研的初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年轻女性初始性行为一般发生在18岁[16]。因此我国的推荐接种年龄会比国际推荐年龄稍晚,在13~15岁。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相对保守的文化传统,在我国年轻女孩中应用接种这样一种可预防由性传播感染导致的癌症和生殖器疾病的疫苗可能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对于疾病负担相对比较重的农村地区而言。相对保守的思想和欠缺的医疗卫生体系使很多农村妇女由早期癌前病变发展为晚期病变而并不知情,免疫接种有望成为平衡城乡卫生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该年龄段初中、高中的校内少女,可依托于性与生殖健康部门,该部门在学校健教方面和传递交流敏感信息方面经验丰富,有助于基于学校的HPV免疫项目的开展,同时也应建立以社区服务站和乡村卫生所为基础的针对校外少女的疫苗应用策略。
32 宣传教育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对我国14~59岁妇女对HPV疫苗的认知做了调查(N=6024),仅15%的妇女听说过HPV,约50%的妇女认为HPV和子宫颈癌有关,80%以上的妇女自己愿意接种并且支持女儿接种HPV疫苗。另有研究显示:67%的妇女并不认为她们有感染HPV的风险;65%的人认为接种疫苗与否不会影响她们将来是否患子宫颈癌;55%的妇女担心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36%不完全了解HPV感染的不良影响;98%的妇女更希望通过医护人员了解疫苗相关信息[18]。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年来媒体等宣传,我国妇女对HPV疫苗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更倾向于信任从医护途径得到的信息。因此,制定一个有关HPV、子宫颈癌以及其它HPV相关癌症和疾病的总体公共教育及交流项目十分有益。医疗卫生系统可走进学校,通过健康宣传讲座、宣传栏等方式向在校学生传播HPV相关信息和疫苗的效应与局限性;国家也应宏观调控科学界、免疫接种、癌症控制和性与生殖健康等部门多方合作,从社会角度来提供HPV疫苗的补充信息,协调彼此的任务与责任,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及关注点的表达。
33 价格和支付体系近期开展的调查显示[17,18]:我国79%的妇女希望zhengfu能够全部或部分承担疫苗费用,约70%的人最高愿意支付8美元,而目前在发达国家zhengfu采购3针疫苗约为300美元。虽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市场价差,并且目前尚未确定HPV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我们可以推测:若疫苗定价过高,价格将成为其在中国大范围应用的最大障碍。目前认为,国际上采用梯度价格(TierPrice)是加快疫苗可及性的一项有力措施:对于全球疫苗和免疫接种联盟(GAVI)适宜国家,可对其按成本价格提供疫苗;对中等收入国家,可进行梯度定价降低疫苗价格,或者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或产品本土化等措施使疫苗降价。因中国的特殊国情,目前较可行的方案是采用我国计免方案中自费疫苗(如流感疫苗)的管理方式,先通过疾病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等部门对HPV疫苗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保障疫苗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通过市场销售使部分人优先获得HPV疫苗,随着HPV疫苗的普及和应用,最后将其纳入全国免疫接种项目中,尽可能地缩短产品正式注册引入与人民获得健康保健的时间差。另外,在全球梯度定价的基础上,我国可尝试形成zhengfu、医疗保险和个人三方费用分摊机制,对不同收入的人群采用不同比例的医疗补助方案。例如,对少数民族等偏远地区实行政策扶持,国家承担HPV疫苗全部费用;对高危重点保护人群实行高额费用补贴甚至费用全免方案;对高中低收入阶层形成由低到高国家财政梯度比例补贴支付体系,逐步使HPV疫苗成为一个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健康产品,使人民尽早获益。
34 卫生经济学评价国外已完成的多项疫苗卫生经济学模型数据显示:接种疫苗的女孩年龄越大,疫苗的成本-效果比越低;免疫效能维持时间越长,青少年接种覆盖面越广,其成本-效果比越好;若疫苗可维持的免疫效能低于10年,从成本效果角度考虑,筛查将优于疫苗补种[19]。鉴于医疗选择的多样性和HPV疫苗的过高成本,中国也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经济学预测模型,为我国全面应用HPV疫苗提供基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以确定HPV疫苗的卫生保健需求、直接/间接成本、潜在的短期(对早期病变和筛查的影响)和长期效果(对癌症和妇女及家庭生产力的影响)以及间接收益,进一步指导国家财政支出和项目计划的制定。
35 疫苗和筛查最佳结合方案2005年,我国开展的以人群为基础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5~54岁中国女性致癌型HPV的平均感染率高达150%[20]。据此推算,我国很大一部分已婚妇女已经感染了HPV,若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接种将收效甚微。所以在今后大约20~30年内,筛查仍是成年妇女子宫颈癌预防的主要手段。
年轻女孩接种HPV疫苗预防新发感染,年长妇女参加宫颈疾病筛查早诊早治,结合一级预防(疫苗接种)和二级预防(疾病筛查)对子宫颈癌进行防治,这一方案有望成为我国宫颈癌防治的最佳模式。中国也将率先选取部分地区开展疫苗接种和疾病筛查(分子诊断技术)联合应用的示范项目,其结果将为我国日后宫颈癌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树立典范。此外,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在子宫颈癌发病率、卫生可及性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别适合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子宫颈癌疫苗和筛查的最佳组合方案的探索还有赖于今后对不同组合方案进行相应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36 疾病监测尽管有效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属于疫苗应用后期活动,但在应用初期考虑如何对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监测分为过程监测和结果监测。过程指标需要通过常规国家免疫接种项目监测体系来测量(包括不良事件的报告);结果指标是指疫苗对子宫颈癌的预防效果,一般可通过疫苗对生殖器疣(指四价疫苗)或宫颈异常(癌前病变)的预防对其进行早期评价。此外,我国亟需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肿瘤登记系统,通过肿瘤登记点全面获得我国各地区的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资料,全面监测、评估疫苗的效果和我国的子宫颈癌负担。
从历史上看,新疫苗往往需要15~20年才能被发展中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HPV疫苗是人类战胜癌症历程中迈出的最精彩的一步,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其尽早在中国应用是我国控制子宫颈癌的关键举措。HPV疫苗在中国上市后,如何缩短产品上市和人民获得医疗保健的时间差,如何平衡和结合一级预防(疫苗接种)、二级预防(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诊早治:细胞学、VIA或HPV检测技术)、癌症治疗、姑息治疗、癌症监测等防治措施,均需要国家决策部门的指导和免疫接种、癌症控制及性与生殖健康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子宫颈癌成为人类战胜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5069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 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