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当下,车企杠上N95型口罩,是热点营销还是真安全防护?

新冠疫情当下,车企杠上N95型口罩,是热点营销还是真安全防护?,第1张

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平日里有些微不足道的口罩,变成了保命的护身符和通行证。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还是走路、骑车,口罩都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标配装备,连有条件的车企都开始跨界转产口罩。

而在各种型号的口罩中,N95型口罩因为可对直径≥0.3微米的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而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飞沫,其大小为1-10微米,N95型口罩成为最有效的防护神器,已是一罩难求。

当然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出行时担心外部空气中的病毒有可能入侵到车内,而避免车内戴口罩的麻烦,最好自己的爱车也拥有一副“N95口罩”,来保护车上的家人。

在商言商,营销人,就是要根据社会热点,抓住风口浪尖。可以看到,不少车企贴合疫情,宣传自己的空调系统已经达到N95口罩级防护,还有车企要20天量产“全方位防病毒汽车”,为用户的健康出行保驾护航。不过仔细研究后,大多都是“高规格高阻隔率的空调滤芯+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环保内饰材质”这三样手段。

那么车辆如何实现有效过滤(隔离)病毒呢?有效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汽车空调滤芯的过滤效果。汽车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空间,主要通过车内空调与外界交换空气。当然,在你开车门和关车窗的时候,外界空气还是可以进入车内。封闭情况下,空调滤芯相当于平日里戴的口罩,车辆能否有效地隔离外界病毒完全取决于空调滤芯的过滤效果。

目前汽车空调滤芯大致分为普通滤纸型滤芯、活性炭滤芯和HEPA滤芯三种。大多数原厂车型配置的空调滤芯都是普通滤纸型滤芯,能过滤较大颗粉尘和花粉等。活性炭滤芯相比普通的颜色大多呈现出深灰色,这是因为在普通的滤纸上添加进了活性炭成分,其目的是吸附空气中的PM2.5。这两者都达不到过滤病毒的效果。

那么第三种HEPA滤芯能否抵挡住新冠病毒?先来普及下,所谓的HEPA滤芯又叫HEPA高效微粒过滤网,原理并非是通过极小的孔径来阻隔颗粒物,要不然压损太大,空气阻力太高。它是通过范德华力(颗粒物的布朗运动和惯性运动)来“捕获”细颗粒物的。

对于直径在0.5微米以上,0.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质过滤效果最好,而对于直径在0.1-0.3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质,则相对较弱。这就是为何HEPA的过滤等级会拿0.3微米颗粒物的过滤比例作为评价标准。先不说汽车空调滤芯和N95口罩产品应用领域不同,测试方法不同,单纯从过滤效率来说两者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以业内比较熟知的特斯拉Model X “生化武器防御模式”为例,其搭载的HEPA空气过滤净化系统,滤芯面积足有普通车型的10倍以上,而且通过对进气系统进行良好的密封,风扇以11级最大速度运转真正在车内形成一定正压防止车外污染物进来。通过整体设计来实现对细菌、病毒、颗粒物、粉尘等良好的隔离过滤作用。

对比很多传统车型的设计,气密性和滤芯面积都很难做到特斯拉Model X模拟的条件。虽然从理论上来讲,使用HEPA滤芯用过滤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可行的,但想要应用HEPA滤芯来实现真正的N95级防护,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就在于如何在使用HEPA滤芯规格的滤芯后,还能保证空调出风量足够。

有趣的是,在全民抗疫的当下,一边是车企热火朝天的宣传,另一边就有企业被打假。2月12日,一篇公众号《CATARC认证》发布推文《CN95!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在朋友圈引发疯狂转载。

文中称,“对于汽车的“口罩”,华诚认证作为国内汽车行业里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也适时地推出了国内首个达到N95级别的汽车空调滤清器过滤效果分级认证,即CN95认证,其中C代表Car(汽车),N95代表达到N95级。”

“CN95认证将通过科学专业的测试,对汽车空调滤清器的过滤效果进行评价和分级,并通过认证标识,帮助消费者了解所购买产品的过滤等级。而且在疫情期间,华诚认证承诺将为企业免费提供此项认证服务,简化认证流程,帮助企业更快地将认证产品投放市场,供有需要的消费者选购,助力疫情防控!”

消息一出,间接是将N95口罩和N95汽车都可以隔绝病毒划等号,不过随后就有企业打假。全球知名汽车空调滤清器供应商科德宝提出质疑,针对华诚CN95认证可靠性做出了说明,该认证使用的测试介质是“A2矿物质粉尘”,替换口罩测试用的“氯化钠气溶胶”。

科德宝还表示已经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滤清器委员会秘书长确认,这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标准既不是汽车行业标准,也不是中汽协滤清器委员会的团体标准,就是该测试机构自己企业的标准。在举国上下奋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利用民众对于N95口罩的热衷,推出所谓的《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就如同康师傅与康帅博,爽歪歪与爽爽歪,完全在误导我们企业和终端用户,误导民众。

汽车到底具不具备N95级防护,目前还没有官方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各车企研发技术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不断成熟,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全面防护能力的升级将会是大势所趋。只要是为了消费者的健康,为了用户的需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这里退一步说,即便是车辆真的具备隔绝病毒功能,一旦潜在携带者进入了车厢,那之前无论怎么细心清洁消毒,更换了高规格的汽车滤芯都是徒劳。所以疫情期间,自我隔离减少出门依然是最安全有效的健康方式。当然如有紧急出行的情况,汽车内饰勤做消毒,车内也要戴好口罩,多重防护更安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面对这场疫情

任何一个消息

背后牵动的也许就是生命!

任何的营销

任何的利益

此刻都不容打科学的擦边球!

2月10日以后,从汽车行业复工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各种车企的各种行动。有开始生产口罩的,有开始扶持经销商的。当然,热火朝天的营销活动伴随着给品牌营销人员的复工也开始了。

远程看车,VR看车,零接触卖车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最近一个非常扎眼的营销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有厂商以车的空调系统可以“N95”级别的过滤和杀菌效果。想用这样的营销手段,让自己的产品变成了疫情中的“方舟”。

我们可以看看

荣威品牌的营销海报,里面的N99,N95字眼特别耀眼

年轻的捷途品牌,直接说了自己的车就是口罩

还有一个消息是最近发展飞速的吉利汽车,更是放出话要花大钱,马上赶制出来“全方位健康汽车”,同样的海报里面有耀眼的“N95”。

“很多事情出发点都是好的”

“营销人,就是要根据社会热点,抓住风口浪尖”

固然把让自己的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安全的驾驶空间,这同样无可厚非。但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夸大的。

特别是在这个大家众志成城,一起努力的特别时期,如果偷换某些概念就会让人真正地增加危险——汽车空调系统的过滤标准和口罩的N95过滤标准是完全不同的范畴!

作为汽车品牌的营销人,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我们的人心!是一个品牌的社会责任。

还好!今天我们听到另外不同的声音,而这个声音里面有一种“啪啪”的声音。

凹凸之道的同仁们,仿佛听到的是打脸的声音!

一封《micronAir 致中国汽车滤清器行业的公开信》刺痛了我们的心。

这个公司是很多中国主机厂的空气滤清器的供应商。他们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滤清器委员会秘书长确认——在之前《华诚CN95认证可靠性的说明》这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标准既不是汽车行业标准,也不是中汽协滤清器委员会的团体标准,就是该测试机构自己企业的标准。

所谓的《国内首个汽车“口罩”N95级认证》,就如同康师傅与康帅博,完全在误导我们企业和终端用户,误导民众!

那个所谓的《华诚CN95》的认证受到了巨大的质疑!

科德宝还表示,他们执行的是QC/T 998-2015《汽车空调滤清器技术条件》标准,而且不会承认此机构的汽车“口罩”N95 N90级认证。

最关键的是

科德宝目前给部分OEM主机客户在供产品性能远高于所谓的N95,90级认证。

但是,他们强调技术针对0.3um 的NaCl气溶胶可以达到95%的过滤效率甚至更高,但不能就此认定是N95口罩级别,应用不一样,产品标准也不一样,不能套用。

就连上游的专业供应商都这样严谨和科学的认为:

在口罩的测试中不存在空气动力学直径的说法,冠状病毒直径约80nm~120nm,属于电迁移率直径范畴(N95的95代表针对电迁移率当量直径*为0.3um的氯化钠气溶胶过滤效率大于95%。

对≥0.3um的A2/A4矿物质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不代表对氯化钠气溶胶的过滤效率大于95%,更不能对新冠病毒起到隔离作用

因为按照GB/T3285.1-2015汽车空调滤清器测试标准,矿物质粉尘通过高速运转的电刷被高压空气送入测试通道的过程中,摩擦碰撞产生大量电荷导致被测过滤器过滤效率增加,而氯化钠测试时无该过程。

所以即使通过了CN95的认证,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与N95口罩相距甚远,也不足以抵御冠状病毒。

非常通俗的总结个观点:汽车过滤效果超过了CN95的标准,也不能说这样的过滤系统达到了N95口罩的防护能力!

但是某些汽车的营销的海报里面大量的出现“口罩”,“N95”,“汽车戴口罩”,这样的字眼,作为不熟悉行业标准和没有时间阅读和理解概念的标准的普通民众,他们非常容易被误导!!!!!

甚至认为只要在这样的车里面,就不需要任何防护和口罩了!这样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商言商,做营销自然是正确的。

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希望做汽车营销的朋友们,更多的是考虑人心,用心去为人民思考。

一个品牌的格局就体现在这样的事件中。

我们希望,各品牌的领导,请不要过多的用“N95”和“口罩”作为营销点了。如果能安排生产一些符合标准的口罩,送给自己的用户和在一线的人们,这便是更得人心的。

(我们人微言轻,但必须发声,希望能依靠大家的力量,好人平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5909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