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营销”智慧,是怎样的?

春秋战国的“营销”智慧,是怎样的?,第1张

春秋战国

可以说,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商业行为就已经开始存在。虽然由于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商业活动并不多见,商业贸易也算不上庞大,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进而也使的规模不断增加。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如白圭、子贡、管仲的著名商人,他们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商业活动,从而使自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作为一批将商业理论化的先驱者,他们为中国商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后世也将他们的一些商业理论或者看法奉为商业活动的准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的商业智慧其实是极为强大的。

利用“名人效应”建立商业竞争中的优势

利用自己的身份增加商业可信度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被打上一定的标签,这种标签的产生依据可能是工作性质、生活环境、道德水平以及教育程度等。每个人都在这样的标签之下生活,也基本上都进行着符合这类标签的事情,社会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维持着井然有序。

一旦有人说出或者做出不符合此类标签的事情,便会遭到质疑与群嘲;相反,如果一个人利用他的标签进行同类性质的活动,那么他的所做或者所说的可信度便会大大增加,从而吸引到一大批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中最常见、最广泛的标签便是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两类,平民只能从事耕地等劳务活动,贵族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势来对朝政进行掌控。

子贡

子贡便是一个很好地利用自己身份来进行商业游说的例子。虽然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没有得到来自各国上层贵族的普遍喜爱和推崇,但它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学习,如孟子、荀子等便是如此。

而子贡作为孔子的亲传弟子,本来就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彬彬有礼而谈吐不凡,孔子对其"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的高度评价。

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能力之强。子贡便很好的将自己名师高徒的身份标签利用起来,再加上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能力,从而使许多人都对其的意见与观点深信不疑,子贡也就在进行商业活动时显得顺风顺水。

以原有的资本为基础扩大商业活动在春秋战国时,商人依旧是一个被主流社会十分歧视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愿意投身其中,而只有更少部分人才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缔造一段佳话。此外,由于古代社会性质的限制,大部分下层平民的生活仍旧处于一个温饱的状态,若是赶上灾荒年或者暴政,那么就连基本的生存也会变成问题,自然不会省出多的资本来从事商业活动。

因此,如果一个人出生在物质条件较为宽裕的家族,且拥有一定的商业从事经历,那么这个人如果选择投身商业,就已经在起跑线上领先了当时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巴寡妇清雕像

作为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在历史上的意义不可不谓不大。虽然古代对男子经商有着强烈的鄙夷,但由于女子地位较低,就使得女子从事商业受到的舆论阻碍反倒小得多。

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出生的家族本身就可以说是一个商业家族。

不但有着充足的本金来扩大商业活动,还有着许多商业经验可供她学习,从而尽量避免失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资本还可以体现在政治之上,由于封建社会的官僚作风十分严重,如果一个人掌有权势,便可以为其扫平诸多商业经营中的障碍,但同时也会极易形成贪污腐败之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提升自己的眼光与判断能力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将商业与政治联系起来经商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看经商者个人的能力是否出众。然而,许许多多的其余因素,如政治环境却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经商的失败,对个人来说可谓是无妄之灾。但是,如果商人能够将自己的商业活动与当时的政治进行很好地联合,那么无疑会使商业更加成功。

古代商人

尤其是在古代,皇帝的权力被无限放大,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心情来进行,这就使政策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摄于皇帝权威,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都不得不遵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某些组织或者个人造成便利。

在《货殖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商人: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闲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乌氏倮本身是一个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商人,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稳定程度来说,他都可以在这一方面形成稳定的收入。但他却巧妙地将自己的商业经营与当时的政治结合起来,通过进贡珠宝来讨好国王,从而使国王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提供便利,最后赚得远超以往的财富。此外,通过这一系列的 *** 作,他本身也在政治上树立了一定地位,"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再度使自己在商业经营上有了很大惠利。

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商业发展借用哲学上的话来说:事物是永恒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商业中,这一特点体现的更是明显。商业活动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进行的,这种市场需求越大,该种商业的经营也会变得越容易,也就越能获得成功。

吕不韦

但是,伴随利润追逐的目标,更多的商人也会蜂拥进入市场需求极大的行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供大于求的情况,从而使本行业的盈利甚至是成功变得更加困难。此外,市场的商业需求是一直变化的,火爆的商品变得不值钱,冷门的商品变得值钱,都是十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对一个商业来说,拥有长远的目光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观念则是将商人的长远目光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早期从事的商业活动本身就是将货物以低价买进,之后高价卖出来谋取利益,最后积累了但一定财富,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目光长远味道。

而后来吕不韦对嬴异人的评价更是如此,"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他将在秦王众多子嗣中不起眼、不不受重视的嬴异人定位后来秦国的太子首选,并通过一系列的 *** 作将其送上秦王之位。而吕不韦最后也如愿以偿封侯拜相,拥有了巨大权势。在众多人都不看好嬴异人的情况下,吕不韦却选择大力扶持,他的目光之长远也就可见一斑了。

范蠡

合理利用客观的外部环境来创造商业优势

符合天时地利的商业活动更能成功司马迁曾经说过: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无论是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与天地的道理与规律相互配合才能够成功,商业自然也不例外。白圭在从事商业活动时,便将天时与农业结合起来。他认为,农业的丰收与歉收是以三年为一小循环,十二年为一大循环,如果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货物的囤积和甩卖,便可以最大化地保证自己的利益增长。

范蠡对此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认为商人需要掌握基本的天时变动的规律,从而根据这个规律来制定商业策略。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人能够尊重规律并以其为基本底线,那么便会很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优势来。

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对症下药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或者行业,做到对市场信息的调查永远是正确的选择。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般,只有明确了敌方的信息,才能够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粗略,从而更好地获得成功。

孔子游历诸国

子贡在跟随孔子游历的几十年间,对各国的势力、需求、政治情况等信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将这些信息运用到自己的游说当中,在最大化顾客利益的同时,也谋得了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愿意与他经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他商业活动的范围与规模也就一直扩张,最后形成了一股大势力。

总结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环境已经与现代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正确的思想却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是从起家、经营、扩张还是保持发展这些方面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们的思想都可以运用其中,从而给现代人以深深的启发和思考。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思想或者决策也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如果不能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来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或者改进,那么便会形成生搬硬套的局面,不但不会获得成功,还会迎来惨痛的失败。

参考资料:

1、《浅析中国古代商人的营销谋略》

2、《浅析国学智慧在营销中的运用》

3、《史记》

负责公司国学课程的销售及推广。

根据市场营销计划,完成部门销售指标,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增加产品销售范围,负责销售区域内销售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完成销售任务,管理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客户间的长期战略合作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182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