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 产品延伸策略

市场营销 产品延伸策略,第1张

延伸产品是伴随形式产品的出 售,企业向顾客提供的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重视延伸产品的市场营销,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提高 产品附加值,提高服务附加值,提高便利附加值着手,透过延伸产品这个独特的视角来进行营销,创新性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方向来说,有横向、纵向和立体等三种:

1、横向:客户买了我的手机,那我可不可以做电视、路由器来卖?这是小米的思维。

2、纵向:我现在做手机,可是芯片要采购别人的,成本高、品质也不稳定,是否可以自己做呢?这是三星的思维。

3、立体:客户在我这里买了手机,可是他没多少钱,近期就不能买电脑、电视了,那我可不可以贷款给他?这是阿里巴巴的思维。

至于优点:每一种思路都有它的合理性,所以小米、三星、阿里巴巴都走在成功的道路上,或已经取得成功。可是,每个企业的条件都不一样,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资金、团队和行业趋势、市场格局和客户需求来。

产品延伸策略实际上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策略,即向国际市场提供与国内市场相同的产品。如果企业现有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国内市场需求类似或相同,或现有产品已被目标市场的顾客所了解并形成偏好,或现有产品很容易为目标营销东道国所认同接受,就采用这种策略。一般来说,石油、汽车、钢铁、机械等工业产品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标准化产品策略的优点: (1)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这就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2)有助于适应顾客的流动性。标准化的产品有助于在世界各地流动的顾客识别产品并引起购买,有助于满足某种产品品牌忠诚者的需求,强化、巩固品牌忠诚者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3)有助于延长国际营销产品的生命周期。某种在发达国家已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刚刚进入导入期或成长期,企业将产品以标准化的策略销往这些市场,就可以延长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采用标准化的产品策略,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企业的声誉,为企业树立统一的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标准化产品策略的缺点:在目标市场的需求与本国市场的需求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标准化的产品策略缺乏适应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不同顾客的需求,这就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品牌延伸的含义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它是指在已有相当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基础上,将原品牌运用到新产品或服务以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风险的一种营销策略。品牌延伸具有能增加新产品的可接受性、减少消费行为的风险性,提高促销性开支使用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要等多项功能,因而在广告与品牌营销中得到广泛应用。[编辑]品牌延伸的理论模型概述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品牌延伸模型构建要从对决定品牌延伸成功核心要素研究入手。目前的理论研究认为品牌的强势度与产品相关性是决定品牌延伸成功的两个核心要素。其中品牌强势度受到品牌感知度、定位度和知名度三个因素影响,而产品相关性受到具体产品相关度和受众相关度两个因素影响。[编辑]品牌的强势度(1)品牌感知度品牌感知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它是消费者对品牌所传达的信息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综合体验,决定着品牌的效应价值比。而消费者品牌感知特别是体验到原品牌质量越高,他们对延伸产品的接受程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品牌感知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产品广告、公关活动、服务等方式实现,同时消费者参与和体验也是提升感知度的重要方面。(2)品牌定位度品牌定位度是指品牌的独特档次与个性特色,它是依据是企业自身优势和消费者评价对其品牌风格、市场和发展战略进行的选择与确定。定位度具有个性化、独特化、专门化的特点。品牌定位度受到品牌适应度与品牌(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因素影响。品牌适应度是指品牌所适用的目标市场范围,它反映了品牌的宽度属区,在延伸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品牌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运用独特营销方式的能力,它决定着品牌具有超常性、独特性、领先性和整合性特点。(3)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在消费者中的知晓与熟悉程度。由于品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已有的经验知识程度,所以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对消费者的初期购买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品牌知名度包括品牌识别和品牌记忆。品牌识别是指人们在认识了一个品牌之后,一看到或一听到它,就能区别出它与别的品牌的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标识、标语、名字、包装、吉祥物、颜色等视觉特征。品牌记忆是指提到某个品牌时,人们对于它们的记忆程度如何。如果消费者是事先制定了计划来进行购买的,其记忆程度就会起着很大的作用。[编辑]产品相关性有关研究认为,所谓产品相关性是指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similarity)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认同的相关联程度。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相关联性越高,消费者对延伸产品评价(认知与情感)越高,反之则越低。(1)具体产品的相关度具体产品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在工艺、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关联程度。产品相关度越高,消费者越容易接受,其品牌延伸也越容易成功,反之亦然。(2)受众的相关度受众的相关度是指原品牌与延伸产品受到消费者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以及地域等特点的影响。显然在品牌延伸中,将原品牌延伸到原有忠诚消费群及其所消费的产品中去,品牌延伸容易成功。[编辑]品牌延伸模型的基本思想[1]品牌延伸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消费者对延伸品牌或延伸产品的态度取决于3个因素,即原品牌的感知或知觉质量,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的关联性,延伸产品的制造难度。如下图。   具体而言,品牌延伸模型包含4项基本假设:①消费者感知的原品牌质量越高,他或她对延伸产品的接受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②原产品与延伸产品关联性越强,原产品的高品质特征越容易惠及到延伸产品,反之,这种惠及或波及效应将受到限制。③原产品和延伸产品关联性越强,消费者对品牌延伸评价越高,反之则越低。④延伸产品设计、制造难度越大,消费者对品牌延伸评价越高,反之则越低。原因是将高品质形象的品牌延伸使用到价值不大、很容易制造的产品上,可能会使消费者产生反感,甚至使消费者觉得这种品牌延伸纯粹是为了利用消费者大众崇仰名牌的心理,增加这些“琐细”商品的身价。可以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上述假设。模型中的因变量y由y1和y2两部分构成,其中y1表示“延伸产品总体质量”,y2表示“购买延伸产品的可能性”,两者均用7级量表度量,其算术平均值即为自变量y的取值。模型中的主变量有5个:x1表示原品牌或原产品总体质量,该变量采用7级量表度量,即1=质量极低,7=质量极高;x2、x3、x4分别表示“转移性”(原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和所用资源是否可以转移到延伸产品的开发、制造中)、“互补性”(原产品与延伸产品共同满足同样或类似需要的可能性)和“替代性”(即在某些情况下原产品和延伸产品相互替代的可能性),这3个变量均是用于测量原产品和延伸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其度量也是采用7级量表;x5表示“制造难度”,即制造、开发延伸产品的难易程度,1=极为容易,7=极为困难。为实验假设2,即检验3个关联性变量与“原品牌总体质量”x1之间是否存在交互影响,模型中的自变量还包括3项交互影响项x1x2、x1x3、x1x4。因此,如果用代数式表示,品牌延伸模型可以表达成如下形式:y = a0 + a1x1 + a2x2 + a3x3 + a4x4 + a5x5 + a12x1x2 + a13x1x3 + a14x1x4其中,a0,a1,a2,a3,a4,a5,a12,a13,a14均为待估参数。[编辑]

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必须适应国际目标市场的需求。因此,无论产品的设计、包装及商标、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符合特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以及消费者购买偏好。与此相适应,国际营销产品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延伸策略。是一种对现有产品不加任何变动,直接延伸到国际市场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的跨国界规模扩张,即在产品功能和外形的设计上、在包装广告上都保持原有产品的面貌,不作任何改动,不增加任何产品研制和开发费用,只是将现有产品原封不动地打入国际市场。

产品延伸的优点是:①可以获得规模效益,把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保持在最低水平;②可以壮大企业声势,在国际市场上以同样产品、同样包装、同样广告形成巨大的宣传综合效应。产品延伸的缺点是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差,很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需求或多或少总会有所区别。

(2)产品适应策略。是对现有产品进行适当变动,以适应国际市场不同需求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对原有产品进行适应性更改,即一方面保留原产品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对某些部分作适当更改,以适应不同国家客户的具体需要。产品更改通常包括:功能更改、处理更改,包装更改、品牌更改。

在消费者需求不同、购买力不同、技术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往往采用产品适应策略。产品适应策略的优点是增加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有利于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收益;缺点是增加更改费用,提高产品成本。

(3)产品创新策略。是一种全面开发设计新产品,以适应特定国际目标市场的策略。产品发明策略的核心是产品的全面创新,即在产品功能、外观、包装、品牌上都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在市场具有独特的巨大需求,企业技术规模都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产品发明的策略。产品发明策略的优点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强,能够大大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减少销售风险,迅速有效地进入国际市场;其缺点是研制开发投资大、费用高、困难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191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