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创业想法解决的是客户哪些需求与痛点

共享单车的创业想法解决的是客户哪些需求与痛点,第1张

首先,它们并不是共享单车,写共享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叫。ofo和mobike本质上是租赁单车服务,尤其是mobike,100%单车都是自主生产投放的,因此是租赁服务。下文表述为单车租赁。

单车的具体产品包含线上APP和单车本身。APP中包含地图找车、辅助开锁、停放、结算、以及故障反馈、举报等功能,用户可以完成租赁单车的整个流程。单车本身两家公司略有不同。ofo的小黄车是低端车型,锁为密码锁。而mobike的小红车是高端车型,除了车的设计,还涵盖了GPS定位、二维码自动开锁、停放后实时反馈至APP、以及依靠骑行的自充电功能。有数据显示,小黄车的成本大致200+,而小红车的成本大致2000+。

目前单车的服务范围有大范围的一线城市和小区域的校园内。ofo从校园起家,进军了很多校园,拓展到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从独立区域起家往外发展。mobike则是直接从上海北京大城市进军。

此外,单车租赁的服务不仅包含目前火热的互联网公司ofo和mobike,还包含了很多城市的市政公共自行车。很多一二线城市都有市政公共自行车。诸如杭州等地,市政自行车的数量、服务已经较为完善。两者的不同有这么几点,市政自行车通常是以停车桩的形式停车,工作人员会经常调度各停车桩的自行车。而ofo们则是随地停车,目前也没大规模的调度。市政自行车都是用市民卡地铁卡,而不是APP,自然没有线上的各种功能和单车上的高科技,因此ofo们的发展更具有想象力。

单车租赁是强需求还是伪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被投资炒热的伪需求数不胜数。当用户因为热点、补贴等情况“被服务”,资金烧完回之后就会回归平静。单车租赁出现之后,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为什么要骑车,为什么我不自己买辆车。我认为,单车租赁是强需求,即短途出行的场景。在此以范围为大城市的服务,分析单车租赁的具体场景与用户需求。

单车租赁的核心场景为三公里以下的出行,即步行太慢、打车太贵的路途。场景细分下来包含两类,一类是上下班、上学放学、逛街等情况,通常是从地铁站到公司等具体的位置。这个细分场景的频次高、线路固定,而且人数多,因此需求池较大。还有一类则是各种各样的临时情况,这些情况中用户追求的自然是最快、方便的方式。

在单车出现之前,该场景的出行更多是通过打车或黑车,然而两公里打车普遍要7到10块钱,对于每天上下班过于贵,而且可能打不到车。当距离稍长,走路太慢。公交要等车而且不一定有线路,花费的时间比单车更长。因此单车在更多情况下成了最优的选择,从很多地铁站出口处停着一排排的个人自行车就能看出来。比起自己买的单车,租赁单车能用的地方显然更多,自己买的单车只能覆盖到自己家里到地铁站这一段距离,因此租单车还不如自己买一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租赁单车的目标用户主要是收入中等到低等的年轻人。这部分用户群体比起打车更“屌丝”一些,价格敏感,会将骑车作为出行方式,出行时追求高效省时。我们能在很多市政自行车上看到中老年大叔大妈,事实上他们是使用自行车时间最长的用户群体,只是会用APP的人不多,因此目前不算是在线租赁单车的目标用户。此外,目前单车服务只是用于出行,没有拓展到旅行等,因此单车爱好者们也不在目标用户范围内。

在用户租赁单车的流程中,用户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方便、快捷、亲民这几点上。首先是找车快,能知道周边哪里有车,尽快找到距离较近的车。然后是停车方便,显然找车桩停车不如随地停车来得方便。再是租车流程的便利程度,包含交押金、开锁、停车等各个步骤。价格也是用户的关注点之一。此外,由于单车会有故障,用户希望出了问题尽快解决,比如锁不上、结束不了、开不了锁等。

公司层面上的需求,主要是车的利用率、损坏率。车的利用率即用户用车的效率,让更多的用户能用到车,尤其是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尽量避免个人占用车的情况发生;车的损坏率即防止车被蓄意破坏,能尽快找到并修复损坏的车。

觉得共享单车的宗旨就是共享经济实惠,因为共享单车是按次数付钱的,对于一些没有自行车,但是又想吃骑自行车去游玩的人来说,共产潘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每次付两块钱左右就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去逛,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我觉得共享单车的宗旨就是共享经济实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30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