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智能驾驶公司极目智能获2亿元融资,想让AEB像安全带一样普及

36氪首发 | 智能驾驶公司极目智能获2亿元融资,想让AEB像安全带一样普及,第1张

36氪获悉,国内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极目智能近日完成2亿元C1轮融资,由光远资本、国投长江联合领投,中航国际、方正和生、清大明韵、UMC Capital等知名机构跟投。

极目智能CEO程建伟告诉36氪,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扩大产线投入,推动AEB方案的普及;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布局。

官方信息显示,极目智能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做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提供可量产、低成本的Level 0-Level 3的智能驾驶方案、以及衍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比如营运车险)。

跟其他新兴ADAS(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公司一样,极目智能一开始就放弃了直奔L4的商业故事,瞄准量产前装市场。这里面的难题是,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鸿沟。因此,程建伟选择先切入应用场景更明确的商用车市场。

但乘用车同样不可放弃,去年以来,极目智能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就是,发力乘用车。

程建伟向36氪直言,做商用车是为了前期生存,最终的战场还是乘用车市场,“商用车的盘子在中等规模,但公司要做大,必须做乘用车,乘用车才是主战场。”

“过去几年,从产品成本、性能、供应链等维度来看,创业企业离乘用车还较大距离。我们将商用车领域做完之后,弥补了大约80%的差距。”程建伟表示,“这80%中最重要的是技术指标和成本,技术指标对于乘商来说是相通的,而主流乘用车对成本更敏感。通过商用车将这两部分的能力建设起来了。”

据官方信息,目前,极目智能的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外近30家主机厂旗下近百款车型上,供货国内80%+头部客车主机厂和 70%+头部卡车主机厂,商用车主动安全国产方案市场份额排名前三。

得益于商用车领域的量产经验,极目智能自 2020 年已在乘用车市场打开了局面,拿下了多个 L1-L2新能源乘用车前装项目。产品方面,极目旗下L2+域控方案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相比于商用车,乘用车的ADAS市场早已经是竞争红海,头部车企都在建立的自主研发体系,其余车企则开始寻求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做资本绑定,例如上汽和Momenta,吉利和Mobileye等等。

极目智能作为后来者,如何切入ADAS乘用车市场?程建伟的答案是,借助成本和产品优势,从AEB(主动刹车)、LKA(车道居中)这样的基础模块入手,做行业普及。

“我们现在认为最大公约数产品是基于AEB 的 L2 产品,5-8 年之后 L2 会有80%渗透率,会像安全带一样做到全标配。”程建伟告诉36氪。

AEB的全意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刹车系统,是在紧急状况下,车辆自动制动(减速或刹车)的一项主动安全技术。相比于现在受到热捧的NoA、NoP等领航辅助驾驶功能,AEB更多被归类为辅助驾驶中的基础功能,不能用来炫技,也难以成为营销卖点。

但是程建伟认为,NoA更多是舒适性功能,AEB才是跟安全密切相关的功能,具有面向行业普及的动力和意义。

据其介绍,行业中主流的AEB硬件配置是一颗摄像头和一颗毫米波雷达,俗称1V1R方案,标准价格在1300元左右。但是现在行业出现了以单摄像头做AEB功能的趋势,价格更低,更有利于普及。

“1V(单摄像头)的方案做到700元会比较有竞争力,但是极目可以做到更低。”程建伟说,极目的方案在标准角度下可以做到 300 米的(全速)检测距离。

据介绍,极目智能的方案之所以成本低,是因为极目有整体设计和优化能力,通过底层算法网络的优化,对算力的需求低,对芯片的要求和成本更低是的。目前,极目智能已经在规划产能100 万套的新工厂,预计投产时间是明年下半年。

当然,除了AEB这些基本功,极目智能同样有秀肌肉的产品在同步研发,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都在力推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加入激光雷达的高阶方案。

在程建伟看来,高级智能驾驶功能都是以AEB等为基础,因此扩大能力树并不难,“高级智能驾驶中最重要的功能还是 AEB 等 L2 功能,所以,从 L2 升级到 NOP 、NOA 等高级别会比较快。“

程建伟说,目前公司已经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部分环视功能已经可以和国际Tier1竞争,极目也在借助这个能力,不仅将业务从商用车拓展到乘用车,也在从国内做到海外。

据其介绍,极目智能已经跟多家国际头部T1供应商等达成合作,将智能驾驶方案批量出口给日韩车企。“极目的机会不仅局限于国内,国际上也有机会。”程建伟说。

北京极目长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2014-02-28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新立街25号托儿所一层171房间。

北京极目长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7092923071E,企业法人陈德保,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极目长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演出除外);影视策划;营销策划;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电脑动画设计;个人经纪代理服务;摄影服务;平面设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325203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235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极目长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李贤诚

房企再现“花式”营销。近日,一则南宁“购房可免费坐地铁10年”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11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推出该活动的房企系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有销售人员介绍称,购房者及其直系亲属一共三人可享有该项权益,没有次数及里程的限制,录入人脸信息后,可直接刷脸进站。

有业内专家及法律人士向极目新闻表示,此次南宁“购房可免费坐地铁”的营销政策,引起了一个新的思考,即一些营销方式的尺度应该在哪里。把地铁出行这样的公共利益和房企的卖房行为挂钩,在他们看来有不妥之处。

南宁一房企称购房免费坐10年地铁

“在南宁五条地铁线网成型之际,凡在2022年11月11日—12月31日期间成交轨道地产任一项目住宅房源的客户,100%享受免费坐地铁10年的福利。”近日,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宁轨道地产)官方微信发布的这一购房优惠消息,备受网友及南宁当地购房者的关注。

上述微信推文中还写道:“国企轨道为人民,将民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是南宁轨道地产一直以来的不变的初心,轨道地产将每一分收入都反哺于轨道建设,全面开启‘轨道+经济圈’红利,实现全民住上地铁房。”

对此,有网友认为,该活动对购房者来说确实有吸引力,不过大家也担心,“10年免费”的承诺随着时间推移是否会有变化。还有网友表示,地铁属于公共资源,将卖房与地铁捆绑在一起,不太适合。

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其前身为南宁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成立于1981年12月22日。2013年11月并入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宁轨道交通集团),2014年12月完成改制,更名为广西中房置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1月16日更名为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公开资料还提到,2022年上半年,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斩获南宁房企销售金额TOP9、市属国企TOP1的佳绩,劲销453套,销售金额达6.6亿元。

业主一家三人可免费刷脸进站

11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南宁轨道地产的微信小程序“轨道荟”上看到,目前该公司在售的新房项目共7个,均在南宁市,楼盘均价最低为9800元/平方米,最高达2.5万元/平方米。其中,名为轨道御水雅居的楼盘于2020年7月就已开盘,至今仍有房源在售。

记者随机咨询了其中几个项目的销售人员,他们均表示在售的楼盘为现房或准现房。“出门就是地铁,买房免费坐10年地铁”,这成了他们的推销卖点。

“为了倡导大家绿色出行,体现我们轨道地产业主独有的地铁出行优势,现在购买我们轨道地产任一项目的房子,都可以享受免费坐10年地铁的权益。”一名销售人员介绍称,该权益仅限买受人及直系亲属共3人使用,并且需要提供直系亲属证明,如结婚证、户口本等。至于该活动的具体细节,需要到售楼部现场咨询。

另一销售人员也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公司正在推出买房免费坐10年地铁的活动,购房者及其直系亲属一共三人可享有该项权益,没有次数及里程的限制,录入人脸信息后直接刷脸进站。

“地铁就是我们公司建的,因此10年免费乘坐地铁能够保证。”上述销售人员介绍,他们的楼盘地下室负一层就可以直达地铁进站口。

部分网友提及,该促销活动是否涉及公共利益?极目新闻记者就此电话咨询了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让联系该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随后,记者多次拨打上述工作人员提供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涉事房企在售楼盘

专家:卖房不应和公共利益挂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极目新闻记者分析,此次南宁“购房可免费坐地铁”的营销政策,引起了一个新的思考,即一些营销方式的尺度应该在哪里,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等问题方面,应该如何规范和引导。

“地铁出行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也是公共区域,其和房企的具体卖房行为挂钩,是否妥当?这就涉及到营销和广告的规范内容。”严跃进表示,当前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发布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买房就可以免费乘地铁,换句话说,买房者和未买房者在乘地铁时就有计费差异,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认为,涉事房企的行为是否有损公共利益,可以核实下当地的地铁收入是否纳入了公共收益。而且,本身地铁服务属于公共交通,房企拿免费公共交通作为营销噱头,似乎有些不当。

在严跃进看来,此类花式营销的做法其实今年很多,属于房地产去库存中的新现象,他也建议广告监管部门和房地产部门适当做研究。“单纯引起网友调侃,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属于娱乐的范畴。但从房地产规范的角度看,这涉及购房秩序和公平竞争等内容。”

严跃进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房企的花样营销体现了其目前的销售困境,尤其是蓄客方面的压力。相关地方政府在遇到此类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叫停,而是要积极引导企业朝着符合社会大众认可、符合交易规律的营销之路上做创新。唯有这样,才有助于企业更好走出营销困境。

此外,王玉臣律师也提醒购房者,10年免费乘地铁看起来挺不错,但细算一笔账,并没有优惠太多。假设1天的地铁费为10元,1年有300天乘地铁,10年也就3万元。面对这种广告宣传要理性,别被一些字眼误导了自己的判断。

严跃进也认为,如果后续地铁价格出现变化或有其他计价政策,很可能和此类承诺的优惠政策有冲突,或引起一些纠纷,所以类似营销做法需要谨慎推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31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