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该不该向涂磊道歉?我想该向普通人道歉?

元元该不该向涂磊道歉?我想该向普通人道歉?,第1张

涂磊犯错了,为什么要让别人(元元)给他道歉呢?难道他犯了错就不允许被别人批评吗?“您”把脚举过头顶蹬在机舱上,之后解释的所有理由也是为了一己私利,此时有人敢于站出来批评涂磊,这应该是一件正能量的好事啊,说明就算你是涂磊也不能例外。为什么有部分人觉得元元应该给涂磊道歉呢?

有部分网友认为,涂磊也是人,应该允许犯错,如果是普通人这样做,根本就没人理会这件事。笔者认为:这是废话,身为知名人士,享受着明星带来的各种福利,同样也要承担明星带了的风险。不能一面享受着明星带来的鲜花掌声,另一面还要与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中的随心所欲。明星就是要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处处都要起到带头的好作用。而却2018年1月,广电总局的宣传例会上,会议明确提出电视节目邀请明星嘉宾四不用标准,其中一条,就提出了明星道德素质有问题坚决不用的原则。这也就是说,明星道德素质逐步规范化,不能随心所欲,除非你退出 娱乐 圈。

部分人认为,涂磊脚蹬机舱事件,是小题大做了。这话说的没错,当你步入 娱乐 圈成为一位明星时,就像在放大镜下生活,你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被放大了几十倍。就拿涂磊来说,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经常称他是“ 情感 专家或 情感 导师”,时间长了观众也就相信了,甚至连他自己都相信自己是 情感 专家了。实际上这种称呼,只是一种节目夸张的叫法,并没有这一职位,甚至他连心理咨询师的资格都算不上,就别提什么 情感 专家了。涂磊 情感 分析,主线是迎合观众的需求,并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入手。 情感 分析属于心理医生的范畴,需要正规系统学习,而涂磊是学计算机的,似乎于此专业毫无关系。如果真的按专业性来分析,涂磊的心理解析只能算是业余的,具有一定的 娱乐 性。“ 情感 专家”就是被夸张放大后的结果,所以同理,涂磊脚蹬机舱事件被放大也是很正常的事。

涂磊的说辞是自己有静脉曲张,所以才脚蹬机舱。有部分网友觉得按着涂磊的说法,似乎有有情可原?其实根据我国医师会数据,亚 健康 人群占比85%,约9.8亿人身体存在各种问题,如果都按着自己的意愿乱来,不顾素质拖鞋的、放屁的、光膀子的岂不乱了套。我国静脉曲张的人也不在少数,目前约2亿人。高发人群中,空乘员就是其中之一,你见过空姐脚蹬机舱吗?涂磊说是因为一站就是一整天的原因,患上了静脉曲张,实际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久坐、不注意饮食、喜欢翘二郎腿等原因,“久站”只是原因之一。而却医生建议通常是:乘坐飞机、高铁、列车等交通工具时,穿上医用防静脉曲张d力袜即可,并没有说脚蹬机舱可治疗他得病。那么如果平时改一改自己的坐姿习惯,外出坐飞机时带上专用d力袜子,这样对自己的病情是不是会更好呢?你会发现涂磊非常喜欢翘二郎腿(可加重病情),这个时候他怎么就不顾自己的静脉曲张了呢?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部分网友,对央视主持人元元的批评声音非常不满意,甚至爆粗口,这就是 情感 导师的粉丝行为。笔者认为:元元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批评所谓的“ 情感 专家”,是不可多得的艺人。有部分网友认为元元是在蹭涂磊热度?说实话元元成名时,涂磊还在学校学习计算机呢?所以蹭热度之说是无稽之谈,不信网上可以查他们的资料。笔者不但认为:元元没必要给涂磊道歉,同时觉得涂磊应该接受批评,虚心改正错误。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元元不该向涂磊道歉,应该对涂磊多些指点,让涂磊进步一点。

指点什么呢?

涂磊,是公众人物,著名的公众人物。

公众人物,有一个特点:优点、缺点,都容易被放大,被放大到匪夷所思的地点。

比方说。涂磊的优点,智商很高,喜欢看言情电视剧,耳濡目染了许多 情感 手段,做言情综艺《爱情保卫战》,理所当然驾轻就熟。

在我老太婆看来,涂磊在 情感 方面虽然造诣很高,终究不过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案例。

然而,《爱情保卫战》却以“ 情感 导师”为基础,有意无意间已把涂磊解决 情感 危机的能力,放大到了匪夷所思的高度,似乎无与伦比。

命运太宠涂磊,让他有机会介入《爱情保卫战》这样的节目,如鱼得水。

假如没有类似于《爱情保卫战》这样的综艺节目,那么涂磊能成就 情感 导师的地位,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原理,涂磊的缺点也会被生活放大。

脚蹬机舱,尽管不雅,但却无伤大雅。

涂磊这位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有意无意间暴露的这一个缺点(不检点),脚蹬机舱,麻烦就大了。

作为知名人物,涂磊脚蹬机舱这一个原本“无伤大雅”的行为,会被生活放大到“有伤大雅”的地步。

既然“有伤大雅”,引发舆论哗然很自然。

涂磊,应该引以为戒。

所以,涂磊非常需要得到刘元元诸如此类的指点:“生活太宠着你了,把你宠得让我们看着不顺眼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独立意识之人,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元元获奖无数,也是一个资深节目主持人,这次看到涂磊同志的检查不认真.不深刻,并提出自己一番见解,何罪之有!为什么要她向涂磊老师道歉呢?这理由从何而来?是否涂磊同志是 社会 名人就不能批评和指摘吗?这是那家订的规矩,又是那一家的"王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次涂磊同志蹬机舱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涂磊同志有幸两次上热搜,成为了最近的新热点,涂磊同志工作多年,这次已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人物,也不辜负涂磊老师奋斗一场。这次涂磊同志"盛夏一蹬",千般理由也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更不能以名人自居,更不可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便自觉接受 社会 大众的监督,争取做一个完美的人。

综上所述,元元是不应该向涂磊老师道歉,也不应该受到大家围攻和谩骂。我们不需要太激进,用平静心看待这件事,愿全 社会 都充满安乐祥和,每个人都心情舒畅,切忌戾气十足,这对我们建设和谐 社会 是背道而驰!最后用金庸一句话作结束语:无我无形,无我无心,无我无招,无我无敌。

涂磊为何批评不得?难道是皇帝吗?看看涂磊的道歉,那真是道歉吗?

元元不用向涂磊道歉,她有批评的言论自由!

元元更没有向普通人道歉的理由,认为她言辞不当,你可以批评她,这也是你的言论自由,但真没权力要求她道歉!

不能你认为不对,别人就得闭嘴!不要用你的观点去剥夺他人的言论自由!

涂磊无素质行为你没意见,又何必抓着一句话呢?如果认为元元用了“我们”这个词让你感觉自己被代表了,有点欲加之罪啊!

每个明星都有粉丝叫着“我们支持你”,难道都把你给代表了?很多时候“我们”是指有拥有共同性的一群人,不是一定代表你。

相反你张嘴就是“向普通人道歉”,我认为你才是才真的把“普通人”给代表了!当然,我支持你的言论自由,不会强迫你对谁道歉!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涂磊的道歉完全是笑话!

如果他认真道歉,说出自己有静脉曲张,也许会有很多人理解和支持他,最起码我能理解他!

但他说了那句:他是人,所以犯错,他自己人品很好,真正道貌岸然的人才会注意这些细节。

大家明白了吧!他其实根本没错!他人品好!所有讲素质的、讲公德的,才是道貌岸然的!

他天天站道德制高点,天天批评别人啥问题没有。你敢批评他,你就是道貌岸然!

“是人就会犯错”变成了“是人就能犯错”!

所以以后大家出门都要低素质,不随地吐痰,不闯个红灯…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人品好!都意识不到“自己是个人”

反之,不这样干的,统统都可能是道貌岸然了!

就如一个人找个角落小便,如果他以身体不好,又没找到公厕,他知道自己错了,期待大家原谅他。如果真心认识到错误,大家可能会理解和原谅。

如果那人表面道歉,却张嘴以“自己是个人”来为自己犯错找理由,还自吹自己人品好,攻击只有真正道貌岸然的人才注意这些细节。

大家认为这还真的是道歉吗?我不敢代表大家,但我能替自己说句:

这要是道歉,我信了你的鬼!!!!

舆论真的是很容易被引导啊。

涂磊确实错了,涂磊应该道歉,并且涂磊也道歉了。

但是涂磊错了不代表元元就是对的。元元的问题不在于指责涂磊错了,而是远远不接受涂磊道歉。

而且元元不接受涂磊道歉的理由至少是我不能接受的。

我先说我的看法,元元没必要给涂磊道歉。但她确实应该向普通人道歉。

这点我是跟题主持相同意见的。

我所不同意的,是有些答主,认为,涂磊做错了,所以元元没有必要跟涂磊道歉,所以指责了涂磊的元元是正确的。

我对这些人的观点真是没有办法置之不理的。而且好多不名群众还真的反过头来开始指责涂磊错了。

说实话,元元错了这件事跟涂磊错没错一点关系都没有。

涂磊错了但是涂磊道歉了。

元元的错是因为她在公共媒体上对一个已经认了错的人,使用近乎辱骂的措辞。

她是代表谁不接受道歉的?

她是代表谁觉得普通人就应该委委屈屈窝窝囊囊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人说我活该委屈窝囊,我反正受不了这个窝囊气。

在飞机上翘起双腿的事情,涂磊做错了,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

现在,我只是希望看到出言不逊的元元表个态吧。

我的看法,元元没必要给涂磊道歉。但她确实应该向普通人道歉。

凭什么要道歉呢!黑白不分,涂磊犯贱犯错了,大家想一想?在共公场合一双臭脚拿出来,影响不影响周边周围的人,换个角度我们大家乘火车或者公共 汽车 ,当下很多交通工具都是全封闭性的,请问你们作何感想?一个主持人就凭说话直接尖锐让一部分人喜欢,我已为这叫哗众取宠营销方式而已。看事物应该从正反或者阴阳二方面去看,老实说涂磊这人尖酸刻薄不要厚道之人,反正我是讨厌这小子,不看好他的节目,凭什么一个主持人如上帝视角样去批评这个,评判那个!你当你是谁呀?在茫茫人海中,其实你什么都不是!一层、看山是为山。二层、看山不见山。三层、看山你说是山便是山。

哦哟,涂磊粉丝可真多!但是我想说,凭什么元元应该给他道歉?你静脉曲张就可以在公众场合不顾形象吗?普通人都不允许,何况你涂磊作为公众人物!私下你把腿翘天上都没人管你,公众场合就是不行!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别人特别是你的粉丝所效仿!还有,道歉就是道歉,错就是错,没有理由!一边写道歉信,一边给自己找理由,找理由目的不就是开脱,那道歉信有何意义?元元不止不用给涂磊道歉,而且应该得到尊重!

元元为什么要向涂磊道歉,她又没有 说错话,也没有做错事,更不用向普通人道歉。

元元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敢于直言,说真话是主持人的职业特点, 通过她主持的节目《今日说法》 ,《热话》 就可以看出来。

飞机是公共场所,维护公共场所的干净和谐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元元只是说出了实情,言词犀利,一针见血是主持人的特点,涂磊在微博上也予以了‘ 回应 ’啊,他也不是省油的灯。

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理由,脚蹬在飞机隔板上就是不对,你旁边也有乘客,得顾及大家的感受。只是没有人说出来罢了。主持人元元性格耿直,看不惯这样的做法才有了那些话。

涂磊本来只需要一句话‘ 对不起,我错了,以后一定注意。 ’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他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把一副好口才用到了极致,还说了那么多理由,一下子让此事引来公众围观。

普通人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多,巴不得他们两位越撕越厉害,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说都说了,怼也怼了,大家各自息事宁人,这事就翻片了。

涂磊不是普通人,是名人,犯错误和这两个关系不大。 所以,元元不用向涂磊道歉,更不应该向普通人道歉。

该,元元应该向涂磊道歉。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还是伟人,有错必改,就是好同志。涂磊己为自己的不雅行为道过歉了,为什么元元抓住不放叫重写,不知元元是在批评涂磊呀还是借机炒作自己?

有人说元元应算一个主持界的元老精英,作为一个老主持应懂得主持人也是人,难道你这几十年没有一顶点过错吗??如果有,别人也拿着说过事吗?如果你没有过错过,也应该别拿小鸡肚肠示人。况且,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过。

言论自由 社会 ,元元和涂磊都属公众人物,我不说涂磊做为公众人物,他那举动是否值得深思,但我看过涂磊训嘉宾的节目,涂磊本人在那种直播现场不给人留面子的情况,也希望他能反思,至于元元批涂磊的文章我也看过,也不算过份,涂磊出面适当说清,做为公众人物,也属正确,因为那样的举动,对一个人普通人来说都是不雅的动作,对于有些人骂元元为渣女,那样的言论我就不敢苟同,言论自由嘛,你站涂磊那方也不该骂人啊,反过来站元元方的回骂你,那样的话不又是网络大战了吗?

1990年代,互联网诞生之初,是各大国际4A在中国呼风唤雨的时代,他们引领中国的广告市场,拥有不可撼动的行业地位。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新土壤正孕育着一些数字营销公司。起初他们毫不起眼,慢慢崛起,2005年以后,随着人人网、QZone等社交媒体爆发出惊人的传播和营销力量,数字营销阵营的广告公司,越来越成为各大金主的合作首选,甚至成为领头的代理商,国际4A在传统广告领域无人可战的局面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打破。

微博、微信的相继出现,为数字营销插上了前所未有的丰满羽翼,特别是它快速裂变出来的Social专项代理公司又以催枯之势野蛮生长。

以国际4A为代表的传统广告,与新生数字营销集团的冲突达到一个峰值,业界传出电通收购安吉斯是一个标志,而2013年前者斥资32亿英镑收购后者,既是两大阵营的一次握手言和,也预示着广告行业势不可挡的融合的新潮流的到来。

以杨烨炘、李三水、江畔等为代表的国际4A高管或骨干成员,2013年左右,纷纷出走,自我革命,自立门派,天与空、W、意类等聚合两大广告阵营优势的广告新势力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数以百计的独立创意公司纷纷宣告成立。

国际4A遭受质疑,新势力的锐气投射到作品的成效颇丰,也偶起争议。如此行业大势,此前很少有媒体拉着各方出场,严肃讨论这个正在发生的百家争鸣的广告时代。

《第一财经周刊》这篇深度广告行业观察文章,有理有据,集合采访,例举各方观点,综合地记录了这个剧烈震动的广告新时代。

这个正在到来的新广告黄金时代,你应该看看,这个时代的广告狂人们正在怎么干和怎么看。

原文标题《新·黄金时代》,已获授权,全文如下:

当一个行业面临巨大的趋势变革时,人才流动一定会随之加快——这一点在当前的广告行业正在发生。这些广告人感受到了变化,经历了焦虑,同时也看到好创意有了更突显的价值,产业链有了更需要融合的趋势。这些变化带来了大量新机会,很可能预示着纷乱之后一个新的广告黄金时代。

                                                                                              —《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辑 赵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个金句常被用来形容各种喜忧参半的情景,这刚好是眼下广告行业的写照。

JWT上海策略策划总监徐振锋就有些着急。他发现过去这一年中,越来越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营销案例出自于本土的小公司。

比如今年5月,由W公司策划的New Balance的广告片《每一步都算数》上线5天内就在腾讯视频播放了超过500万次,而这个影响力级别的广告以往基本都是由4A公司投入几十人、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反观W,它于2014年10月才成立、只有几十人规模。

像W这样以创意为主导的本土小型独立广告公司近年来频繁涌现,包括2012年12月成立的Karma,2013年11月成立的天与空,2014年成立的oookini、意类等。在它们的客户名单上,已经开始出现诸如可口可乐、西门子、耐克、淘宝天猫、腾讯这些传统的和新的广告金主。

“老实说,在有些地方,我们(4A公司)已经跟它们产生竞争了,这不是未来的事情,而是正在发生的。” 徐振锋在电话里向《第一财经周刊》承认。

同时,无一例外的,这些徐振锋口中所谓的小公司,其创始人都有过在4A工作的经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已经待了十多年。如今选择离开,当然有部分是出于个人选择,但更多还是因为整个广告行业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2013年10月,杨烨炘离开了供职长达15年的4A,和其他几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天与空。他当时是上海盛世长城创意群总监,更早之前,他还担任过上海李奥贝纳创意群总监,北京奥美、广州奥美、广州李奥贝纳的创意总监。

“我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杨烨炘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2年夏天,他的团队为立邦漆做了一个以“刷新生活”为主题的地铁艺术展, “我很明显感觉到4A还是以传统广告为主,跟数字营销公司、公关公司都脱节了,” 因为推广和传播的工作是分别由另外的数字营销公司和公关公司做, “也就是说,创意的空间很狭窄。而且这些公司并没有参与到我们早期的创作工作中,每家公司又有自己的老板、创意和营销总监,会对创意做不同程度的歪曲,流程也会拖得很长。”

杨烨炘的危机感源于当时整个广告环境已经发生的变化。在前一年,也就是2011年,戛纳国际广告节更名为戛纳国际创意节,并且 从2012年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告奖项迅速增加,技术公司开始大量进入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创意在过去只是广告公司的一个部门,而现在的情况是,广告公司变成了创意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还称之为广告行业,称自己是广告公司,是不行的。”苏若菲说。她在2013年5月离开从业10年的广告行业去了甲方,为天猫市场部下属的品牌部工作,在此之前她担任上海BBDO的客户总监。 “创意既包含传统广告,也包括技术类的互动、社会化营销、娱乐营销,甚至线下活动—所有传统4A以前不会做的东西,现在都成为了客户的需求。”

2012年令她印象深刻。一些小型的专门做数字广告的公司出现,4A公司也开始纷纷成立数字部门。跳槽到带着“digital光环”的公司成了广告人一个热门的选择。在这些所谓的新兴公司待过哪怕半年,再跳的时候就带着黄金标签。“当时就处在这么一个激进浮躁的digital狂热期。”苏若菲说。

她还记得当时团队做了一个案例,后来拿了很多奖,但拿奖的原因是在微博上请了一个非常有话题性的人,用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做了一个好玩的试验。“完全是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让我们这个作品变得非常成功,而这个案例本身做的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合作,在整个项目里反倒好像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一两年后再谈到数字营销,她发现大家的思路还是在很传统地去做MiniSite(活动网站)这一类的事,并没有推动真正核心的东西。更早的时候她还在麒灵广告待过,这家2001年创办于上海的广告公司后来被一家来自波士顿的信息技术公司收购,2014年又再次整体卖给阳狮集团,“这在当时的国内还是很少见的,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各种奇怪的公司都在买广告(创意)公司。那时来了批老外,他们给我们讲国外很好玩的技术和产品,我觉得特别好玩,那不是在做广告,不是4A那套老三样。”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客户减了合同年份,公司甚至丢了客户”这种事逐渐多了起来,她想起更早之前看到一篇讲麦迪逊大道上广告公司生意锐减的文章,“你会觉得美国发生的其实跟国内是关联的,改变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中国,生意很难做,钱会减少,客户越来越挑剔。”

同为做客户服务出身的金存依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12年10月底,35岁的她从北京奥美广告离开,成立不二广告。“奥美全球总部的任务要求简单明了:每年从客户那里拿到的预算要增加。但获得一个稳定的客户越来越难了,所以你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比稿,而且客户自然是希望它的成本降到最低,”金存依说,“我走的那一年,公司很多人都走了。”

供职于知名创意机构AKQA耐克项目组的王元元、丁茗茗和郑商融选择离职创立oookini工作室的时间是2014年,这个小团队解释自己的创业其实是“抱着毕业的心情”。 “4A模式首先是极度细致的分工,然后是极度完善的流程和快速的人员流动,因为它已经形成了工业化生产的模式,重体系而不重人,已经不适合个人型的人才发挥。” 王元元认为相比传统4A公司,AKQA这类成立于1990年代左右的独立机构已经相当灵活小巧,但传播渠道的变化、新技术和中国近年来的消费升级浪潮还是让几个年轻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机会正在到来, “过去几十年,中国广告业服务的对象最关心的其实是生产和销售渠道,只有在消费升级、强调品牌独特性的过程中,创意的价值才会特别凸显。” 王元元说。

所以你也可以这么理解, 传统广告行业身陷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一事实已经无可争议,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这也预示着广告从业者们可能正在迎来一个纷乱却充满机会的新时代。

在创办天与空时,杨烨炘认真思考过公司的定位,他并不想单纯开一家数字营销或社会化媒体营销公司,而是希望把4A公司的传统广告、数字营销以及公关、线下活动结合起来,他称之为“跨媒体公司”或“创意机构”。例如不久前为顾家家居策划的“8·16不加班”营销活动,天与空先是在报纸上打起了整版广告,之后又在上海环球港广场做了名为“孤独沙发”的行为艺术,最后再在移动端上线H5。这种围绕某一事件展开的线上线下综合营销成为行业里做案例的常见模式,甚至被称作“天与空套路”。

在杨烨炘看来,这种模式适合于任何一种介质,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预算选择任何一个媒体形式来引爆。“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他说,比如原本是公关公司的华邑已经做数字营销和平面广告了,W也从最开始的一家数字营销公司,涉足电视、平面广告和公关的传播,甚至做社交媒体营销起家的环时互动也在招募传统广告或者公关行业的人才。 “如果你只是固守自己原有的业态,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掉,你帮客户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低,就越来越失去盈利的能力。”

独立广告公司如此活跃,4A并非没有作出应对。2013年7月,全球两大广告公司宏盟集团和阳狮集团宣布价值35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以此来抗衡更小型的广告公司,尽管这项合并在9个月后就被取消。这几年,你也看到大的广告集团正在对社交、数字或互动营销公司实施一系列的收购—这是它们遇到麻烦时一贯的逻辑。“可这样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打通,”杨烨炘解释,“因为它们还是分成不同的业态独立运作—广告公司、数字营销公司、公关公司等。因为集团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分开去创造力量。”

要改变的可能更主要是内部架构。 “我们认为创意是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想把创意最大化。你看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DDB的创始人,都是创意人出身。” 杨烨炘在天与空设置了5个创意事业群,分别由创意合伙人带领,团队10个人里面有7个是创意人员,3个是品牌服务人员,没有客户部。相反,他觉得4A变成了以客户部为主导的公司,但客户部大多没有策划和创意能力,更多成了传话的角色。

不过,4A的人力分配也自有其道理—对于它们来说,产出体系的稳定要比创意来得更加重要。 “跟4A合作可能是一个更长久的关系。客户的期待也是策略上的把控更稳定,创意更安全。选择W、天与空这样的小公司,客户可能更期待的是能带给他一些惊喜的东西。” 徐振锋说。

传统广告巨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它们试图去改变所谓的“流程长、不够灵活”的印象。 “我们全球的经营策略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在公司的哲学上,我们对这个时代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帮广告主和消费者解决某一个冲突或问题,是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而不是只专注创意的狭窄的广告公司。其次是对技术持更开放的心态,很多时候你单靠经验已经不能够做到最好的东西了,如果你不懂某一项新技术,可能就不知道这个故事还可以这样讲。”

不过竞争已经不仅仅发生在广告公司之间。

大公司,也就是传统说法里的甲方的in-house agency也在给原有的广告模式带来麻烦。最近的例子是百事成立了一间创意工作室Creators League。你可能已经知道的更早的例子是,2013年耐克挖来Burberry数字营销总监Musa Tariq组建内部品牌建设团队,他上任之初便收回原来由AKQA、W+K、Mindshare、R/GA等代理的社会化媒体业务,改由自己的团队运作。

一份来自数字营销协会SoDA的报告显示,2015年有27%的公司声称在数字营销领域不再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这个数字是2014年的两倍。更早前美国全国广告协会(ANA)在2013年就发现,选择自建in-house团队的公司数目在5年间从42%上升到58%。

品牌也开始从广告公司大量招揽人才—苹果今年正式上任的营销传播副总裁Tor Myhren,曾是WPP集团旗下广告公司Grey Group的首席创意官,而优衣库在2014年也接连挖了两位W+K的创意总监,在公司内部负责一些案例的营销和传播。 “品牌想要创造出最适合它们的内容,自建的团队可能会对品牌更加敏感,更有控制权,沟通更快。” 群邑中国CEO徐俊说。

“很多时候我们和广告公司聊,其实是我们在输出信息给它们,然后还得想办法通过各种磨合让双方节奏同步。”苏若菲说。她所在的天猫品牌部,十几个人的团队成员里一半以上来自4A。她理解广告公司只是一个形式,是把人聚集到一个机构里面,“如果是同样的人帮我工作,只是换了个形式,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又有什么所谓呢?”

那么广告行业的组织形态真的可以被打破吗?4A的模式能否被搬到线上?金存依发现,开一间自己的广告公司并没有让自己的焦虑感少很多。如果换个思路,做一个专注于解决中小型品牌需求的广告创意解决方案的众包平台呢?

她于是又搭建了一个名为Pitchina的平台,这是一个试图提供“创意直达”的项目,例如客户想做一张海报或拍一支视频,可以在创意平台上购买相应的产品包。随后项目负责人对接客户,帮助梳理品牌,然后分配给平台上第三方的创意特工,最后交给不同的供应商(比如拍片、修图、设计等),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质量和价格的把控。

另一方面,你会看到媒介公司也在成立创意团队。群邑就加快了在创意内容方面的布局,旗下各家代理公司都拥有了自己的内容营销团队,比如传立媒体的内容创新团队,竞立媒体旗下的内容营销团队MediaCom Beyond Advertising以及迈势的Play团队等。徐俊认为,数字领域里创意、媒介、公关、数字公司的界限会更模糊。

而且在 数字营销领域,广告公司还碰上了一个新对手,咨询公司。

“四大”之一的德勤,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化咨询机构之一,这归功于德勤内部的数字化团队Deloitte Digital,这个已经成立5年的部门今年2月还收购了旧金山的创意公司Heat。

“德勤收购广告公司,并不是为了做广告,我们看中的是Heat给我们的创意元素,而不是它现有的业务。”Deloitte Digital德勤数字化中国服务领导人华思远对《第一财经周刊》如此回应。他认为 数字化是一个大潮,而数字化的内涵在最近一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渐渐从CMO的概念变成了CEO的概念。 德勤希望帮助企业完成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甚至包括后端的供应链、产品设计流程、IT及财务系统等。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最绕不过去的对手还是技术公司。“传统广告公司的挑战会发生在购买层面,只要涉及到实时购买广告位,就会涉及到算法、空间等很多因素的改变,这些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未来传统广告公司可能需要更专注于创意层面并在技术层面上与外部公司深度合作,或者是购买技术以适应环境发展。”数字营销公司Criteo的CEO Eric Eichmann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所在的Criteo专注于重定向广告领域,通过cookies记录用户在电商网站搜索某件商品的行为,并在用户之后访问的网页上重新展示之前被搜索商品的广告,将其拉回到电商网站。

这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你会发现很多广告公司也纷纷在做产品了:宏盟集团推出Annalect数据云服务和Accuen程序化平台,而电通安吉斯集团最近也刚成立了数据实验室Dentsu Aegis Data Lab。

WPP集团全球CEO苏铭天认为眼下数字(化)已经改变了广告创意的方法(Digital has defined creativity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而信息由媒介驱动(medium drives the message),并且在不同的媒介上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如今我们业务的3/4都投资在媒体、数据、数字技术上。”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所以品牌如今最担心的还是如何处理营销环境的复杂性:注意力的碎片化是如何令以往一些大众传播惯用的方式失效,传播接触点能怎样再指数级增长,如何将自己不同渠道的数据与外部数据整合等。程序化购买、大数据管理平台(DMP)、跨屏解决方案等成了这些广告技术公司讨论的热词。“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策划时代,媒介代理公司之间的差别在于其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徐俊说。

普华永道在最新发布的《2016-2020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预测互联网广告将在2017年首次超过传统电视广告,而根据群邑2016年春季版报告《今年,明年:中国媒体行业预测》,这个时间点在中国来得更快: 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份额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2016年预计将达到49.7%。其中移动互联网广告以近2倍于整体互联网广告的势头快速增长,在线视频市场总体规模同比增长61.2%。

几乎没有人怀疑Facebook、Google这样的技术巨头已经成了广告行业的大玩家。它们都拥有庞大的用户和丰富的数据,可以做到精准营销,同时还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并积极探索营销模式的创新。从收入上看,Facebook超过95%的收入都来自广告,而Google广告营收占了Alphabet总营收的89%。根据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数据,这两家公司已经占据移动广告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

但对于精准营销究竟效果几何的疑虑却在愈演愈烈,也几乎成了今年9月底举办的第12届纽约广告周上的主要讨论议题。“在国内,至少前一阵子,我听到的都是精准性,都在说要把大部分钱拿去做精准性投放,”BBDO大中华区首席创意官梁伟丰说,“但最近宝洁已经打算降低它在Facebook上精准广告的花费,它不会是唯一一个。”

正如他所言,品牌终于意识到光有大数据是不够的。“这一年广告主对数字投放确实更理性了。”徐俊说。在Facebook制定的精准营销规则里,每多勾选一个描绘人群画像的标签,单价就会上涨,所以品牌主和媒介购买公司必须思考精准营销到底适用于哪些品牌。还有一种情况是,就算足够精准,但消费者根本不点开看呢?“所以对于到底怎样的曝光才能算有效的impression,以及在广告可见度(viewability)、防作弊方面,品牌都更加重视了。”

除此之外,广告业的新玩家还有很多,比如网红、段子手和KOL。它们很多来自于这个生产链条以外,甚至在两三年前你可能都还没听过这些角色。

“现在如果你问我,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会认为是papi酱、罗永浩这些人。”李三水说,他是W的创始人,同样在麦肯光明等国际4A广告公司、W+K这些创意热店待过。“我们的战场已经从主流媒体移动到自媒体了,在这个战场上,你不得不面对他们。”

这不难理解,广告业多年来的使命就是传递信息并影响消费者,但是否有效影响了消费者这个问题具有主观性,也难以监测,于是有效传达就成为了相对硬性的指标,而在社交网络中,粉丝数、活跃度正好提供了这种评判标准。

梁伟丰在过去18个月到24个月的感受是: 广告界越来越像金融界了。 他发现最近看到的跟行业相关的文章或碰到的同行,都在说融资、平台合作和各种关于趋势的讨论: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直播、娱乐营销、消费升级。 “这个行业好像创造了很多新的术语,却没创造新的广告。” 梁伟丰记得自己15年前刚入行时,同行碰面会讲哪个品牌出了新的案例或者新趋势,甚至哪个导演又拍了新片,用了什么新手法,可 “现在什么才叫广告,你已经说不上来了。广告其实越来越不像广告,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都变了。” 梁伟丰形容自己像一只天鹅,水面上看是优雅的,一沉到水里就不行。 “我现在不会说我要找客户人员、策略人员,或者创意人员,我要找的是广告人。”

李奥贝纳中国CEO莫熙慈最近也在思考一件事:在互联网上,一个东西最多停留一两个星期就过去了,但品牌是长远的,这两方面要怎么平衡?怎么利用新媒体达到传播目的,同时又维持品牌持续性的竞争力?“这是客户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挑战。”他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这样表示。

但是杨烨炘们却足够兴奋。广告行业一直在衰减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对媒体传播渠道的依赖性。”李三水说。 “现在一些广告人出来好像能够做一点事情,本质原因在于媒体去中心化了,你会发现广告公司作为集团型或者说高层决策型的优势会被取代掉,变成更低成本、更个人化的内容制造商占主导。” 他认为以前的广告代表广而告之,其实是一种媒体语言,但是现在的广告广为受众,在这样的传播域场里,人人都是内容制造商,又都是消费者。

对单一传播渠道的依赖减少同时也让创意的价值更被凸显。“靠点子靠创意去致胜的公司其实是最近这两年才变得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给了创意人一个机会,好的创意不用太多的投放预算也能冒出来。”闫曌说,他是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的创始人。AdMaster通过实时监测各种数字渠道的广告曝光量,分析在线广告在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等不同平台上的效果,为广告主提供投放意见。

“4A里应该充满了迷茫的中层和好奇的职场新人,但越来越多好的广告人在摩拳擦掌。”江畔说,她是意类广告公司的创始人。虽然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但最近他们为淘宝做的《一千零一夜》项目,以及请胡歌为QQ阅读拍摄的地铁广告你可能都不陌生。江畔在上海BBDO待了9年,从助理美术做起,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创意总监。“意类现在这么小,刚起步,但已经能收到宝洁邀请去分享案例。我觉得现在当然是一个好时代。”

江畔的感受可能代表了这波出走的广告从业者中大多数人的声音: 现在至少是中国本土广告机会最多的时候,可以媲美《广告狂人》里当年的美国。

这的确会令人想起现代广告业最辉煌的时代—想想大卫·奥格威、李奥·贝纳、威廉·伯恩巴克吧,虽然他们的遗产后来越来越细分,变成了流水线作业,分化出了媒介公司、公关公司等,但他们在早期都曾是身兼数职的通才。 如今来到数字时代,媒介渠道的碎片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衡和技术更迭让广告行业内部再一次有了从细分到整合的趋势需求,人才流动加速,各种新角色加入,在夹杂着茫然、疑虑和试错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希望。

“我觉得这个时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一直在进化,其实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真的了解这个时代。”徐振锋如此总结道。

近期文章

《她唱出了52种爱的文案,却敌不过婚前妈妈的1句反对》

《如何抓住2017年H5广告的新趋势?这7大H5典型也许能告诉你》

《专访数英网联合创始人Hytal:做一个爱思考的创造者》

有教育意义的幼儿故事:

1、《爱喝啤酒的蚊子》

有一只蚊子,他第一次跟大家出去叮人的时候,因为迷了路,在一只啤酒杯的边上喝啤酒。从此,这只蚊子就只爱喝啤酒了,大家都叫他啤酒蚊子。

其他的蚊子每次叮人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有时候只敢喝个半饱就匆忙逃走了,有的蚊子往往因为贪多会被拍死。

啤酒蚊子就不同了,他在哪儿都能找到啤酒。只要人家喝剩的留在杯底的一点啤酒泡沫就够他把肚皮撑圆了。

啤酒蚊子每天喝啤酒,喝出了啤酒肚。因为啤酒特别有营养,还被人称为“液体面包”呢。所以啤酒蚊子的个头长得也挺大,而且越来越大,后来大家都让啤酒蚊子当了大王。

啤酒蚊子当了大王,他就号召大家不要去叮人,喝啤酒算了。

有的蚊子很不适应,一喝就醉。整天都有一些喝得东倒西歪的醉蚊子。啤酒蚊子可不管这些,继续鼓励大家喝啤酒。

慢慢地,这个蚊子王国里的蚊子都改喝啤酒了,人们管这些不叮人的蚊子叫好蚊子。

如果你见到那些肚皮鼓鼓的大蚊子,就不用怕他叮你了。他们可足不叮人的啤酒蚊子,是好蚊子啊。

2、《会变的汽车》

大森林里有一间一间的木房子,拄着小猴和他的朋友们。小猴有一辆红色的小汽车,车上有五颜六色的各种按钮。小猴把红按钮一按,嘟嘟嘟,汽车变大了,在把蓝按钮一案,嘟嘟嘟,汽车变小了,呀,真好玩!

这一天,小猴按一下紫按钮,叫一声:变!嘟嘟嘟,小汽车变成了一辆大客车。笛笛笛,小猴开着大客车拉着朋友们去玩。

在路上,他们看见小松树的家冒着黑烟,哎呀!不好了,小松树家着火了!

小猴按一下黄按钮,说一声:变!嘟嘟嘟,大客车变成了一辆消防车。

消防车捧出许多许多水,把火扑灭了。

哎呀!不好,小松树被大火烧伤了。小猴又按了一下绿按钮,说一声:变!嘟嘟嘟,消防车变成了救护车,呜呜呜,朝医院开去。

小松树的房子被烧坏了,让他住在哪儿呢?小猴一按白按钮,说一声:变!哎,汽车变成了什莫?哦!变成了座汽车房子!

3、《老虎找朋友》

森林里新来了一只老虎,这位森林里的新住户这两天正到处找朋友呢!

小老鼠对老虎说:“我做你的朋友吧?”

老虎看着小老鼠连连摇头:“你太小了,我可不愿意和你做朋友。”

小乌龟对老虎说:“我做你的朋友可以吗?”

老虎摇摇头:“你走路慢腾腾的,我可不愿和你做朋友。”

小松鼠对老虎说:“我们做朋友可以吗?”

老虎摇摇头:“你整天待在树上,我可不愿和你做朋友。”

老虎对大家都不满意,他一只没有找到朋友。

这天,老虎采到了一篮野果,正往家走呢,突然吹起了一阵大风,老虎头上的草帽被风吹起来挂在了高高的树梢上。接着,老虎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篮子里的果子倒出来,咕噜咕噜到处滚,有的滚进了石头缝有的滚进了小河里。

草帽,拿不到;果子,捡不回。老虎愁眉苦脸的坐在地上。

这时,小松鼠爬上树,取下树梢上挂着的草帽。小老鼠钻进石头缝,拣出了滚在里面的果子。小乌龟潜到河底,捞出了滚在河里的果子。

“谢谢你们!”老虎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我们一起做朋友好吗?”

4、《玩具小象要回家》

元元最喜欢玩小象。一天,他正跟小象玩得高兴的时候,老师说:“小朋友,收拾玩具了,让玩具都回家吧!”

精品故事网玩具小兔、积木、皮球、布娃娃...都向自己的家——玩具橱跑去,少儿童话故事小象也要回玩具橱去。

元元一把拉住小象的尾巴,对他说:“小象,我带你回家!”说完,就把小象塞进胸前的大口袋里,唱着歌儿带着小象回家了。

元元回到家里,一走进自己的屋子,就喊:“客人来了,客人来了!”

床底下的大纸盒里"劈里扑落"跳出好些玩具小动物来,长颈鹿啊,小熊猫啊,小猴啊...都跑来欢迎客人.元元和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拉手唱起歌跳起舞,快乐极了,只有小象低着头,很不高兴的样子.

玩了一会儿,元元打了个大哈欠,想睡觉了。玩具小动物也都回到床底下的大纸盒里去了。

元元抱着小象睡觉,可小象就是不肯睡,吵着要回家,要找妈妈。

元元说我来当你的妈妈.说着将象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小象.小象还是不高兴,仍旧吵着要回家.

元元说:别吵了,我们还是睡觉吧!他抱着小象躺在床上,少儿童话故事替小象盖好被子。可是小象不愿意,一下子掀掉被子,大声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嘛!”

元元奇怪地问:“回家,这不就是家吗?”

小象说:“这是你的家,这不是我的家。”小象说完就往门口跑。

元元一把抓住他的鼻子。小象甩开元元,大声的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床底下的玩具小动物都被吵醒了,他们跳了出来,奇怪地问小象:你的家在那里啊?

小象嚷着:“我的家在幼儿园的玩具厨里。我要回家!”

这时,长颈鹿跳到窗台上向外望,只见幼儿园里乱糟糟的,少儿童话故事大家都在找小象呢!熊猫爬上爬下在找小象,小猴子一个跟斗翻到玩具橱底下在找小象,布娃娃在给象妈妈抹眼泪。

长颈鹿缩回长脖子,用脚比画着,告诉大家:小象不见了,象妈妈在哭,大家都在帮象妈妈找小象。元元知道自己错了,抱起小象,让他骑在长颈鹿的背上,送他回幼儿园去。

一会儿,他们来到幼儿园的窗外,只听见象妈妈一边哭,一边叫:“小象快回来吧!”

元元听了大声说:“象妈妈,不要哭,小象在这里。”

象妈妈把小象抱到怀里,象妈妈和小象都笑了,少儿童话故事所有的玩具小动物都高兴得跳起来,元元也高兴得笑了。

5、《会打鸣的大老虎》

老虎是动物部长,动物们都怕他,办事前都得给他送点东西,只有老母鸡不信这个邪,她说:“让我来治治大老虎。”

有一天,老母鸡背了五个鸡蛋来到虎部长家门前:“尊敬的部长先生,这是一篮新鲜鸡蛋,您拿去补一补身体吧!”

虎部长剔着牙,连眼皮也不抬:“喂,放下吧!”

老母鸡走了以后,虎部长把五个鸡蛋,连皮带壳画囵吞了下去。

过了几天,虎部长听到自己肚于里有鸡在叫:“喔喔喔一一”呀,是公鸡打鸣儿的声音,后来,这种声音越来越大,而且,是早晚不怀地打啤儿:“喔喔喔一—,喔喔喔——”

这一下,可把虎部长弄得烦透了,他不停地抓挠自己的肚皮,毛都抓没了,肚皮都抓流了血,可吐子里照样“喔喔喔——”这一下,动物们可不怕虎部长了,他们只要行列,“喔喔喔”的叫声,就都躲起来。谁也不给虎部长送东西吃了。过了三天,虎部长饿得头昏眼花;又过了三天,虎部长走路四条腿拌开了蒜;再过三天,虎部长干脆趴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原来,老母鸡送的鸡蛋中,有一个玩具鸡下的蛋,这个蛋在虎部长肚子里又孵出一只玩具鸡,这只鸡肚子里有一节高能电池,自然就不停地打鸣儿了。

动物们见虎部长一点儿抵抗能力也没有了,就结结实实地把他捆了起来。许多动物说:“打死他!打死他!”

大象说:“不,咱们把他送给人类,放到动物园去展览!”于是,两只大狗熊,用一根粗树枝,“嗬唷,嗬唷,地抬着虎部长奔动物园去了。从此,动物园的铁笼子里,就多了一只会打鸣儿的大老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48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