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vr的卖点有哪些

索尼vr的卖点有哪些,第1张

虚拟现实游戏,英文名“Virtual reality game”,只要打开电脑,带上虚拟现实头盔,就可以让你进入一个可交互的虚拟现场场景中,不仅可以虚拟当前场景,也可以虚拟过去和未来。了解了虚拟现实,那虚拟现实游戏的概念并不难理解,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你看到的就是游戏的世界,不管你怎么转动视线,你都位于游戏里。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构建出了未来游戏的全新图景。它赋予游戏玩家更身临其境的带入感,使得游戏从平面真正走向立体。一旦这种技术发展成熟,游戏行业将彻底改变,原本处于二维空间的电子游戏就会彻底被抛弃,单纯依靠键盘或手柄 *** 作的游戏模式则会永久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能够调动五感的全方位游戏体验,到那时,三维游戏也将成为主流,为玩家带来仿佛置身异次元空间的真实体验。

两大巨头对于新世代主机极为重视,各家的粉丝也将现在曝光出来的参数等信息做横向比对,仿佛一场军备竞赛。而在这场主机大战中,关于被称为未来 游戏 形式的VR 游戏 部分,两家态度却截然不同。

根据彭博社消息,在今年年末推出新的PS5之后,索尼将发布新版本PSVR。索尼近期被曝光的一个关于PSVR的面部追踪新专利:能将用户的面部表情实时反馈到 游戏 中,也让大家纷纷猜测其会用在下一代PSVR上。而微软Xbox的主管明确表示其对VR持消极态度,并且新世代主机不打算支持VR。

本文将从VR 游戏 出发,讨论新世代主机发售后,玩家整体硬件水平的提升对VR 游戏 行业的影响,以及微软、索尼两大巨头对VR 游戏 持相反态度的看法。

本篇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当前VR 游戏 的质量和玩家对VR 游戏 的认可程度。

大部分人应该听说过或是简单体验过VR 游戏 ,相比于极其庞大的 游戏 玩家总量,VR 游戏 玩家数量似乎不值一提,但是VR 游戏 是未来 游戏 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那么如今VR 游戏 单从 游戏 质量的角度上来看,到底发展的如何。

评价 游戏 好坏的标准有很多,本文仅选在玩家中广为流传的“3A 游戏 ”部分标准对VR 游戏 进行评价:

将以上内容拆分之后我们发现,评价标准主要分三类

1. 玩家感知/体验层面:VR 游戏 在该方面可以实现全面的升级,满足玩家对 游戏 沉浸感更进一步的追求,但是受限于技术,当前实际体验较为一般。

2. 游戏 设计层面:与VR 游戏 本身这种分类相关性不大,主要是看什么团队做,要进行多少投入。

3. 软硬件生态层面:VR 游戏 的生态与传统 游戏 生态有很多异同点,总体来说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 游戏 制作还是硬件开发/发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综合来看,VR 游戏 行业还缺乏土壤,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整体质量偏低,设备实际体验一般。

先说答案:优秀的 游戏 不会缺乏玩家追捧。

该处以《Beat Saber(节奏光剑)》与《Half-Life: Alyx(半条命/半衰期:爱莉克斯)》两例VR 游戏 中的现象级作品,来阐述VR 游戏 是否真的受欢迎。

1. 《Beat Saber(节奏光剑)》

如果问质量最高的VR 游戏 是什么,可能众说纷纭,但要说最火的VR 游戏 是《Beat Saber》估计没有多少人有异议。

可能你没有接触过VR 游戏 但是很可能看过这样的视频,头戴设备的玩家挥动两个“剑柄”从各种方向劈砍迎面而来的砖块,配合大屏幕和音乐设备,玩家每次砍切方块的动作恰好与音乐中的重音出现时间相对应,当砍切动作与一连串的重音相连贯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舞步。旁观者会觉得该 游戏 未来感满满,对玩家来,这也确实是从未有过的 游戏 体验。

《Beat Saber》荣膺Steam 2019最佳VR 游戏 的作品,同时也登顶了PSVR 2019年度下载榜。《Beat Saber》的受热捧程度极高,甚至有观点认为该 游戏 在2018年打破了VR 游戏 的寒冬。

《Beat Saber》是典型的开发商零宣传靠口碑被玩家“买爆”的 游戏 ,其成功之处在优秀的打击感与节奏反馈、将 游戏 玩法设计与玩家体力相结合等等。总结来说就是:在保障优秀 游戏 质量的同时尽可能让玩家通过丰富的身体动作参与到 游戏 过程中。

2.《Half-Life: Alyx(半条命/半衰期:爱莉克斯)》

今年3月24日发布的《Half-Life: Alyx》(以下简称HLA)则更具代表性,相比于《Beat Saber》的零宣传,HLA则是带着众多光环降生, 游戏 界著名IP的续作,制作经验极其丰富的制作团队,身为行业巨头的制作公司。目前没有比HLA更加满足“3A 游戏 ”定义的VR 游戏 了。

而玩家对此也体现出正向反馈,发行当周位居steam全部 游戏 销量周榜第二名,同时也带动其制作公司Valve的VR套件出现了一上架就被玩家一抢而空的场景。

HLA从物理交互看来, 游戏 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进行互动,并且都有精确的物理碰撞。从 游戏 画面看来,已经能够达到顶级“3A 游戏 ”的标准。从 游戏 细节、物理系统等各方面,HLA都堪称做到了新的标杆。国外著名 游戏 媒体IGN给《半条命:Alyx》打出了10分的满分评价,评测者认为,其他VR作品想要赶上《半条命:Alyx》恐怕要花上非常久的时间,更别提何时才能超越它了。

这两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两点:

1. 游戏 是否受欢迎不会局限于 游戏 形式, 游戏 质量才是最终答案,在VR 游戏 中达到了在保障优秀 游戏 质量的同时尽可能让玩家通过丰富的身体动作参与到 游戏 过程中这一点,不存在没有市场这一顾虑。

2. 《Beat Saber》说明了小规模的开发团队在VR 游戏 领域也具备很大机会,HLA则明确反映了“3A VR 游戏 ”并不是镜花水月。

VR 游戏 拥有很好的未来发展预期,且就算在现阶段也不乏受玩家热捧的优质 游戏 作品,但是从优质 游戏 数量和设备质量来看,VR 游戏 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篇为该系列第一部分,下一篇主要聚焦VR 游戏 行业的主要构成,以及当今VR 游戏 行业发展的受限因素。

索尼在今年3月份的GDC上发布PS VR,很有幸成为第一批体验到索尼虚拟现实产品的用户,那时候排队体验的开发者、媒体记者们简直就是人山人海。

开始的时候,官方体验区是明确禁止拍照的,一直到7月份国内媒体开放体验,索尼的口径也是尽量不要把相关画面提前放出来,但这仍然抵挡不住索粉们通过各种渠道挖掘PS VR消息的热情。

在憋了7个多月后,PS VR终于开卖了,但不管怎么狂热,作为消费者还应该考虑下面这些比较实际的问题。

索尼PS VR便宜也别着急买:先看看会不会被玩吐

不能说良心,但价格确实最便宜

相比HTC Vive和Oculus Rift两个对手,PS VR最抢眼的是价格。

良心,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对PS VR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但可能又是索尼不愿意看到的,毕竟索尼眼里的亮点绝不是价格。

为什么说PS VR便宜?PS VR国行版单机售价2999元、基础套装(PS VR+PS Camera)售价3299元、精品套装(PS VR+PS Camera+PS Move)售价3699元。

相比之下,HTC Vive的国行价格是6888元,Oculus Rift CV1还没有在国内开卖,官方价为599美元(约合人民币4058元),单独的控制器为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348元),叠加起来价格也超出5400元。

更重要的是,这两款产品还需要一台高性能PC来驱动,综合成本基本在1万元以上,索尼一下子收割了4000元以下绝大部分PC级别VR市场。

有人说,PS VR只能玩游戏,但现在这个阶段,恐怕HTC Vive、Oculus Rift的价值也基本都体现在游戏市场吧?所谓的生产力功能不是没有,现阶段三家谁也给不了。

所以,都是玩游戏的情况下,借助成本最低的PS VR踏入虚拟现实的门槛未必不是个好事情,当然,土豪请忽略这一条。

索粉要再给开发者一点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索尼还是很会搞饥饿营销的,至少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3月份发布,10月份才开卖,算是把苦苦等待的用户的胃口吊起来了, 所以一开卖就看到四处缺货的现象。

至于为什么从发布到开卖,中间有长达7个多月的间隔期,索尼的回应是“等待内容”,开发者们还没准备好。

这意味着3月份发布PS VR完全是为了赶GDC的趟,毕竟对手们在这个点上差不多都要开卖了,不过紧赶慢赶了7个月后,开发者们还是没能完完全全跟上脚步。

上市开卖的时候,官方表示国服会有12款内容,但目前仍然还有内容无法准时上架,部分内容仍然处于“正在审核”的状态,用户在拿到设备后短时间内无法深度感受PS VR的魅力,说好的年底可是超过50款游戏呢?

所以,如果想买国行版的用户还可以再等等,毕竟内容都没有上齐,再者行货渠道也没有二次放货,非官方渠道的价格也都比较离谱,不过铁粉们也可以忽略这一点。

内容方面,优秀的虚拟现实作品多是收费,毕竟开发者们也要吃饭,如果每一个应用都去购买的话,软件成本也会不少。

至于外设产品,索尼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规划,比如q械模拟器的上市时间还不确定,第三方开发的外设也没有眉目,所以现在不算是最好的入手时机。

要是玩吐了那还是别买

我们拿到的国行版PS VR套装有一张《驾驶俱乐部VR》的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用户在购买的时候都会拿到这样的赠品,毕竟这种首发预订赠送内容的做法也是行业的惯例,HTC之前在Vive开卖的时候也送了几款。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驾驶俱乐部VR》做的不是特别好,整个画面和标准版《驾驶俱乐部》差得很远,这个问题可能牵涉到PS VR的性能,开发者们迟迟跟不上节奏,也有可能是卡在游戏的优化上。

我在给朋友体验了这款游戏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是,“PS2的水准,可能还达不到”,索尼在这一点上千万要注意,别让开发者拖后腿。

至于影响体验最突出的因素,不是画面,而是眩晕。

我身边已经有不少人体验了《驾驶俱乐部VR》这款赛车游戏,绝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的司机,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晕!我自己玩了大概有1个小时,最后突然一瞬间觉得恶心,就冲到厕所吐了。

由于没有其它的游戏,不能说所有的PS VR内容在眩晕处理上都做得不好,但可以肯定而是,《驾驶俱乐部VR》让人眩晕比较普遍,或者说,PS VR还是不适合画面高速运动的竞速赛车类游戏。

所以,在最终的购买前,建议先找体验店或者其它机会体验一下,如果你身体素质特别好,适应性特别强,那么可以不考虑眩晕的话题。

包装不太科学了

索尼作为大厂,还是学不会像小厂商那样讲故事,比如把包装盒都搞出一套情怀,你看锤子都做多宝盒了,PS VR却只有传统的纸包装盒。

PS VR的包装很一般,要把三家PC级VR产品包装放在一起对比,索尼完败。

(HTC VIVE包装)

(Oculus Rift CV1包装)

你可能会有一个质疑,包装不好产品就不好吗?不是,但包装做的好一点还是有必要的,除了显得精致,收纳也会方便。

应该有不少拿到PS VR的朋友会困惑,线缆太多了,收纳也不科学。

线缆太多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安装上,可能别人给你安装好了让你体验,你什么都感受不到,但是轮到你自己去安装的时候,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像串流盒的接口部分还是活动的,插拔起来特别不方便。

对于PS VR的安装,特别特别好评的则是设备连接好之后的软件调试,几乎零成本上手,但HTC和Oculus都特别让人不悦,尤其是Oculus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还有一堵墙。

收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后期的移机上,这个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面临。

正常情况下,用户安装后基本不会移动,索尼可能是考虑这个问题,没有进一步去改进零售版的包装,但如果你真的重新装箱的话,零散的纸板非常不利于重新收纳,你要记得每一块包装对应装的是什么产品,这样的包装方式非常不科学。数码教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56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