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销售公司成二把手,记者当卧底有危险吗?

记者卧底销售公司成二把手,记者当卧底有危险吗?,第1张

每年的”3·15“晚会总能揭露一些不为消费者所知晓的品牌或者行业隐秘,这些品牌或者行业往往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经过”3·15“晚会披露后,这些品牌或者行业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查在、整治,也算给广大消费者一个交代。相信一直以来有很多观众好奇”3·15“晚会是如何知道这么多品牌或者行业在经营中的内幕?这当然离不开传说中的卧底记者。这两天曝出一位卧底记者为了调查二手车买卖的黑幕,卧底进入一家公司,还因为业绩出众成为这家公司的二把手,让人直呼现实版“无间道”。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卧底记者在接受采访时基本上不会露脸,这当然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

毫无疑问,记者当卧底面临着很大风险。身为消费者,我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权益受到最大的保护和伸张,但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自己挣钱才是最重要的。都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卧底记者做的就是”挡人财路“的事,如果暴露了自己的记者身份,真的很难想象他们会面对什么事,全身而退怕是很难。自身难保不说,还有可能牵连到家人朋友。

除此之外,记者当卧底也可能面临很大的诱惑。正如那位一不小心成为公司二把手的记者所说,他在销售公司的收入是当记者的好几倍,卧底到后期总导演都不放心,以至于每天亲自给他打个电话跟他聊一聊。调查记者工作风险大,但薪资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高,卧底记者基本上属于干着间谍的工作,拿着普通打工人的钱,如果卧底时从事的工作收入颇高,对记者来说也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诱惑。

这些卧底记者其实也是英雄,他们为消费者做这些事,最后却不能留名不能露脸,身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当感恩他们的付出。希望他们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并且全身而退,也祝愿他们拥有美好的生活!

在某招聘网站,南都记者向“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健康顾问岗位,很快记者接到了面试电话。在越秀区水荫路某大厦,隔着一张豪华办公桌,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前台是绿色食品超市,主要销售五谷杂粮等绿色农产品(11.510, 0.00, 0.00%);后台销售高端定制的医药保健品,如蜂胶。王总坦言,公司盈利主要靠后台运作,前台主要是依托绿色食品超市进行零售以吸纳会员。王总指着办公室的一瓶蜂胶称,这就是公司向中老年人出售的高端定制保健品,一套产品定价约2万元,一个疗程约一年半,可以改善睡眠,调理肠胃,起辅助治疗作用。

“我们的业务员提成可以达到10%。”王总说,员工待遇和业绩挂钩,公司销售冠军一个月可以做到30万元的业绩,“就是把握好那几个(重点)顾客,顾客自己用得好,会介绍身边的人用产品”。王总介绍,公司员工的底薪呈阶梯式分布,普通员工2000元、经理2500元、店长5000元;提成方面,员工拿销售业绩的10%,经理拿个人提成10%加上团队管理提成5%,店长的提成则是整个店面业绩的3%-5%,另还有股份分红。该公司旗下的绿色食品连锁超市中(据调查广州地区有18家门店)共有5家“百万店”(即月销售业绩过百万元),业绩最高的店一个月曾做到138万元。面试结束时,王总言语间对记者寄予“厚望”:“一个星期,我们可以从一个陌生的顾客,到有业绩,有成交。”再成长两三个月,就能胜任经理角色甚至带领团队。

上岗第一天的傍晚6时许,所在超市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在外奔波的业务员都回来接受培训。记者了解到,次日一早一批业务员将陪同老人客户前往外地一个山庄开展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这是公司业务上的“重头戏”,不容出错。

负责培训的林经理是个90后,因业绩突出曾获公司奖励一辆小车。他在白板上写下6位老人客户的姓名,让负责跟进的业务员逐一回答相关信息,供全体业务员讨论。针对每位老人客户,他都详细询问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疾病、经济自主权等。有业务员告诉记者,目标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身体疾病越多,意味着出去旅游期间“出单”的可能性越大。

随后林经理要求全体业务员练习“赞美”,以防第二天见到老人客户后词穷。他随机让一名女业务员上台扮作客户,要求其他业务员在3秒内根据衣着服饰说一句赞美的话,不能重复,没完成者将接受体罚。“靓姨你很有气质!”“你的皮肤看起来好好啊!”“阿姨你的裤子好合身啊,在哪买的?我想给我妈妈买一条。”……业务员们纷纷给出赞美。有3名未能及时给出赞美话的业务员被罚做俯卧撑,并被要求次日早上每人补说出20句赞美的话。

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收集到老人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预热”,临走分发一份礼品,增进感情,消除其戒备心……上班数日,记者逐渐摸清了该超市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基本流程,其中最关键、最隐秘的一环,被业务员们称为“重头戏”的,是组织目标老人客户参加公司第二轮安排的山庄“两天一夜”旅游。其间,公司会安排“专家”接受老人问诊、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经理、店长齐上阵,对老人们轮番“洗脑”,从而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68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