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初心吗?李宁从体 *** 王子到被质疑涨价割韭菜,他经历了什么?

忘了初心吗?李宁从体 *** 王子到被质疑涨价割韭菜,他经历了什么?,第1张

李宁的心情这半个月可以说是忽上忽下的。

如果没有 奥运冠军陈雨霏在全运会上,因穿着李宁牌运动鞋导致右脚大脚趾被划开一事,我想李宁真的会特别的开心,根据李宁公司发布的 2021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李宁上半年实现收入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李宁股价更是在短短5个月时间暴增122%,增加近1200亿港元市值,在前不久发布的2021上半年财富榜上李宁以248.5亿,位列榜单第180位。

提起李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整天在营销爱国情怀的的国产运动服装品牌,但是在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心中,李宁所代表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更是一个提起来就会让人心潮澎湃的的时代。

在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不像现在这样富裕,我国的 体育 事业更是一直落后于欧美国家,甚至还曾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

而 体育 明星在国际大奖赛中的卓越表现,更是让大家欢欣鼓舞。

而女排姑娘们不畏艰难,勇夺五连冠的女排精神们更是至今被国人称颂。

而李宁的出现更是犹如黑夜中的一道流星了世界对中国 体育 界的认识。

李宁 1963年出生在广西来宾一个普通教师家庭中出生。小时候的他并不是“乖孩子”拿d弓打灯泡、爬高楼掏鸟窝都干过,父母觉得他太顽皮了,就在他6岁的时候开始练体 *** ,在17岁时 从广西省体 *** 队入选到了国家体 *** 队,从这开始,李宁开启了属于一段属于他的传奇。

那时候由于我国运动员训练条件比较简陋,总是导致我国运动员训练成果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国际大奖赛中更是得不到裁判的尊重,他们常常都是很随意的打一个低分。

但是李宁却在,1981年拿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项冠军19岁

之后在1982年第6届世界杯体 *** 赛上,李宁拿下了男子7个项目中的6个冠军,余下的项目虽然没有拿冠军,但是也获得了点三名的不错成绩。

李宁成为了世界体 *** 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也因为这个前无古人的成绩,李宁为大家称呼为“体 *** 王子”。他也从此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1984年,就在出征洛杉矶奥运会的前夜,李宁的父母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更是叮嘱李宁,“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

李宁深深地知道,这次奥运会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征程,寄托着全国人民的希望。

在这届奥运会上,李宁更是勇夺3金2银1铜,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而言,更够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事情,而李宁的耀眼表现,更是被西方媒体称为“力量之塔”。

李宁一下称为了全国人民的偶像,他更是坐着花车,游遍了家乡柳州的大街小巷。

在李宁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共计获得国内国外106枚金牌。

当时的李宁被大家认为是战无不胜的英雄,虽然当时的李宁已经21,更是饱经伤病,但是面对正当中国体 *** 队队员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现状,李宁的伤病和退役申请被选择性地无视了,大家只希望他能够在汉城奥运会上继续创造辉煌。

可以说只用了四年的事件,李宁就体会到了从时代的宠儿,变成时代的弃儿。

1988年汉城奥运会,李宁的胜利却没有如约而至, 这一次没有出现奇迹,在体 *** 吊环比赛中,李宁的脚吊在了吊环上,在跳马比赛中,更是滑稽的直接坐到了地上。连续的动作失误,李宁得了自己的在国际大赛中的 的最低分。 这更是被称为“兵败汉城”, 25岁的李宁,彻底被打上了“晚节不保”的烙印。

回国后,再也没有鲜花,更没有掌声,只有无数的谩骂和嘲讽在迎接他。

就在他心灰意冷时,有一个老朋友拿了一束鲜花在迎接他。

而李宁也进入新的轮回, 2008年,李宁 作为北京奥运最后一棒火炬手,在鸟巢的高空之上,脚踏祥云 “高空漫步”点燃火炬,,这也让李宁品牌家喻户晓。这是李宁的高光时刻

所有人更是因为这次奥运会的赞助商是李宁,更有媒体称,这可以称得上是奥运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功营销。

李宁公司莫名奇妙地就成了北京奥运会的大赢家。2009年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一下达到了83.87亿,直接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运动品牌。

但是激烈的竞争,促使“李宁”将改革计划提上日程。

2010年,李宁”那句脍炙人口的“一切皆有可能”,被更换为“让改变发生”。

与此同时,产品被重新定位在“90后”群体,但当时90后多没有消费能力,此举反而 得罪老用户

老用户散了,新用户没来。2011年,李宁开始利润大跌,股价也狂跌16%。 到2012年安踏以8.8亿元的营收差额首次超越“李宁”。“李宁”最终三年持续亏损,累计超过31亿元 ,门店数量更是从8255家锐减至5671家。

2014年,李宁 重新回归 公司主持大局,重启口号“一切皆有可能”引发昔日粉丝的强烈共鸣,

他豪掷20亿赞助CBA,1亿美金签下闪电侠韦德,发微博,发鸡汤,晒照片, 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大力地提高李宁的品牌曝光度,目前,李宁的官方微博已经斩获了250万粉丝。

为了迎合年轻人,李宁甚至在里约直播奥运盛况。

最重要的是“李宁”的营销战略回归到价廉物美的道路上来。即便充满 科技 感的最新款的智能跑鞋也分为399元、199元两个版本。

而不是在价格上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国际化。

在2018年“中国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产生第一个爆发点。

此后,李宁不断和各大品牌、IP跨界联名,销量的不断上涨,让李宁渐渐地发现了财富的密码。通过联名和聚焦,不断地放大“中国李宁”的影响力。

而李宁也似乎发现了财富密码,这场贴着“国货崛起”标签的营销正朝着李宁品牌期待的方向前进。

2020年3月底,新疆棉事件发酵后,外国品牌引起消费者众怒。

紧接着,李宁的公关团队,紧急出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家产品标签,上面展示了新疆棉成分。“新疆棉”事件爆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再不到10天的时间里,李宁官方旗舰店的销售同比增长超过200%,

但是于此同时,李宁打着爱国旗号涨价割韭菜的,更是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纷纷抱怨我们把李宁当兄弟,但是李宁却把我们当大佐, 而在2019年李宁的ceo换成了日本人高坂武史,说真的,这一点我就不是特别懂,为什么要用一个日本人,国内知名企业聘用日本人做ceo的不多吧,尤其还是一家打着爱国赚钱的企业。

可以说新疆棉事件激发了国内群众购买国货的消费热情,但是李宁的涨价相比于鸿星尔克的宁愿暂停销售也不愿意涨价,李宁赢得了生意,但是却失去了人心。

而同时李宁的产品质量也一直是大家诟病的地方,标榜着阿迪耐克的价钱,质量却一直提不上去,除了这一次奥运冠军陈雨霏在全运会上,因脚着李宁牌运动鞋导致右脚大脚趾被划,还有很多运动员抱怨过, 另一位羽毛球运动员谌龙也出现过脚部受伤,经常被磨出血泡,周琦、王哲林都公开表达过:“穿李宁鞋子容易受伤”的言论,

2016年11月,易建联在一次比赛中,就因为穿着李宁鞋子感到非常不适,直接脱掉鞋子扔在了球场上,这其中的契约精神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但是说到底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李宁曾经获得的 体育 成绩,更是让李宁品牌自带光环,品牌的知名度也迅速打开。

新疆棉事件是一个契机,为李宁和安踏等国产巨头提高市场份额,向世界一流品牌发起冲击提供了机会。

但是一个品牌要想长久,还是要看他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只是打着国货的旗号,通过营销爱国情怀来获得市场,终究是不会长远的。

关于中国李宁品牌策划,欧赛斯公司对这方面就有很独到的见解和剖析,可以参考。在对中国李宁品牌策划案例分析中,它就发现李宁有找到适合企业自身、适合链接年轻顾客心智的打法拥抱Z世代顾客。它既是专业运动品牌,又成为时尚潮流品牌,去参加纽约时装周,陆续进入国际大牌时尚买手店,不断升级品牌,而且聚焦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门店类型开始多元化发展,后来又开始QGhappy、EDG等电竞团体签约,打造李宁×EDG联名系列产品,与QQ选炫舞进行联名,签约高流量明星等,品牌策划思路值得我们参考。߅

打出这句口号的企业李宁,自身的命运,就经历了大起大落、变化迭生,证明了商业市场的一切皆有可能。

曾经的它,风头无两、高歌猛进,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全民 体育 风正式来袭,而作为知名运动员的李宁,自身就是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广告,短短时间内,李宁品牌强势崛起,门店开遍了大街小巷。

2003年李宁公司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2004年,李宁在香港上市;2009年突破80亿元,完成了对阿迪达斯的超越,2010年则创下94.55亿元的巅峰,离百亿大关不过咫尺之遥。

曾经的它,盛极而衰、跌落神坛,上演V字大反转。

2011年,李宁的利润大幅缩水,同比下降了65%。

2012年危机开始蔓延,关店潮开始引爆,一年关店1800余家。

而2010-2013三年营收累计下滑30亿元,曾经的奥运荣光不复存在、曾经的行业龙头大溃败!

如今的它,却又东山再起、重焕生机,发布的企业业绩令人为之侧目!

自2015年开始扭亏为盈后的第四年,李宁终于达成了自己9年前的“百亿之约”。

3月22日,李宁发布2018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增长18.4%,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5.11亿人民币,经营溢利同比大涨74.4%至7.77亿元,净利增长38.8%至7.15亿,净利率从5.8%提升至6.8%,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48.1%,经营现金流增长44%至16.72亿。

整整九年时间,李宁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营收破百亿的梦想, 那么李宁究竟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它还能成为当初的行业第一吗?

1

产品:年轻化不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李宁的兴起,得益于 体育 风兴起的“天时”,线下门店快速扩张的“地利”,以及创始人李宁灵魂人物的“人和”。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扩张,竞争者越来越多,而彼时的李宁,自身却是缺乏特色、定位尴尬。

技术上,比不过阿迪达斯;创新上,比不上耐克;价格上,却又比不上安踏,靠着先发优势高速成长之后,就出现了后劲不足的危机。

于是,李宁开始转变,首先就把口号改成了 “Make the Change” (让改变发生);并提出了 “年轻化” 定位,高打 “90后李宁” 的旗号,签下林志玲作为代言人。

希望以年轻化、品牌化的策略,抢走被其他品牌虎口夺食的市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从消费者而言,当时的“90后”,最大年龄也不过20岁,哪里有足够的实力来消费?不仅新客户吸引不来,反而丧失了老客户,真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李宁当时真的实现了“年轻化”“品牌化”吗?话不多说、有图为证。看看这个老旧的店面,你就只能这个口号有多么苍白无力了。

如此落伍的装饰、如此老派的风格、如此混乱的陈列,你真的以为贴个“90后李宁”的标签,就能让90后喜欢吗?

不过,今日不同往时, 现在的李宁,可是大不一样了!

在店面形象上,你可以通过全新升级后的李宁店铺形象所发生的巨大转变,简约 时尚 的设计、充满 科技 感的陈列、讲究体验的细节……即使之前没有购买需求,也会让人想要逛上一逛!

在店面功能上,李宁的业态也更加丰富,不仅仅是购物场所,更是一个运动体验场所。

在这里,店员会向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体脂率测试、跑步姿势测试服务,并根据数据结果给每一位消费者提出运动建议。购物不再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

在产品设计上,为了真正弄懂年轻人的需求,抓住年轻人的喜好,李宁的设计师们纷纷走上街头、深入校园,通过深入的观察来设计年轻人喜欢的产品。

比如推出的年轻人街头篮球潮流产品线“BADFIVE”系列,就大大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在产品创意上,李宁还会与知名明星、设计师合作,将他们的个人性格和 时尚 元素融合到产品中,以联名产品的模式来吸引眼球。

比如,李宁与王丽坤及其团队的卡通形象Keenyhouse联名,推出了潮T和帽子;后又联手设计师张弛,推出“张弛有度”限定产品。

同年,在《中国有嘻哈》席卷全国的热潮下,李宁还和说唱厂牌 GOSH 发售了定制鞋款“勒是雾都”;还签下了《中国有嘻哈》冠军GAI,推出联名球鞋。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想要吸引年轻人为你买单,就必须真正创造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简简单单贴上一句“我们很年轻”的标签而已。

2

营销:最炫的风是民族风

真正引爆李宁的,则是2018年以来李宁在国际各大秀场上的抢眼表现。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

2018年2月7日,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发布“悟道”系列。该系列采用了时下最受欢迎的 时尚 元素,融入了特色鲜明的汉字和怀旧的图案,并将代表中国奥运会的经典颜色(番茄炒蛋)搬上了秀场,在国际场上大秀中国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波“民族风”迅速引起了刷屏狂潮,众人纷纷感叹“这还是我认识的李宁吗?”曾经“艳冠县城”的品牌,现在却这么有国际范儿了!

仅仅在发布会当天,李宁的微信指数便暴涨了700%,相当于国外潮牌或联名款发布时的人气。发布会后的3天里,李宁纽约时装周的文章曝光总量更是超过了1500万份。

对于企业的拉动作用也是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在发布会结束不到一分钟,已经有多件新品在官网上显示为“售罄”而 时装周后的李宁市值也上涨了30亿港币,股价上涨了50%,创5年以来最高。

而产品本身,也掀起一波抢购狂潮,悟道鞋款几乎被炒到一千五人民币以上,尤其是李宁悟道2,甚至被炒到四千人民币的“天价”。

3

一场大秀,让李宁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其实,这就是 迎合了当下国人“文化自信”的需要

在我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当下,我们除了物质水平之外,更加需要精神认同,通过中国文化的“走出国门”,来赢得世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而在李宁走上国际秀场之后,还引发了一轮“国潮风”。太平鸟、森马、波司登等一系列服装品牌纷纷参与国际时装周,甚至连中药老字号广誉远也不走寻常路,跨界上了秀场!

在众多品牌的合力下, “中国元素”成为了2018年国际 时尚 圈的新热点。

20世纪以来,中国人追着世界的 时尚 的潮流跑了一百多年,终于直到最近这些年,来自家门口的国货才正以东方潮流的姿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

4

未来:李宁还能成为行业老大吗

李宁年报发布之后,面对百亿营收的战绩,李宁本人可谓是意气风发,在香港中环大厦35楼,他当众立下 “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国际领先” 的目标,颇有隔空宣战本土老大安踏的味道。

刚开始那些年,安踏在市场表现方面不过还是跟在李宁后面的“小弟”,但是由于李宁的战略失当,2012年安踏的营收首次超过李宁,并从此将李宁狠狠地甩在了后面。现在,李宁东山再起,那么,这次他能否成功呢?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李宁的年轻化产品,还是它的国潮风营销,都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须知, 企业的转型发展从来都是“久久为功”的长远之计,而非“一季两季”的走秀之路。

首先,在产品方面,这几年来李宁的研发投入在本土四大运动品牌中排名持续垫底。其研发支出仅占据总营收的2.2%,而安踏的研发支出占比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

而我们知道, 产品是一、其他是零,如果缺乏了真正的创新,那么再花哨的产品包装也无法赢得市场的认可。

其次,在营销方面,虽然李宁引领了“中国风”的热潮,促进了企业品牌的传播。

但是市场热点变化迅速,谁能预料到李宁能靠这波情怀牌走多久?现在,已经有消费者开始忧虑,李宁渐渐舍本逐末、浮于表面,开始使用logo信仰充值。

最后,在品牌层面,自李宁品牌创立之初,李宁就长期依赖于李宁本人形象、讲求其冠军形象。

但是,新生代消费者对于李宁的认知其实是在逐渐减弱的,他们不会为了冠军形象而买单,所以,想要延续自己的品牌价值, 还是需要依赖过硬的产品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来都不是清风徐来的田园牧歌,不是轻而易举、热热闹闹,仅靠一两种爆款产品、一两场风光营销就能实现的, 而是要靠专注的研发、持续地创新、扎实的产品,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084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