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食品怎样做网络营销?

冻干食品怎样做网络营销?,第1张

从渠道开发为主,让别人和你一起销售产品,来电提供方案

网络营销的渠道口碑营销,主要是看你的预算和要达到的目的。

口碑营销案例

网络社区、SNS、博客等的盛行,营销价值日益显现。数据的调查显示,现在网民停留在三大门户网站上的有效浏览时间只占其总上网时间的19%,其余大量的时间都是消磨在社区类网站上,诸如专业论坛(BBS)、博客 (Blog)社区服务、讨论组、聊天室以及交友社区等新兴网络社区正在企业有效营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目前,尽管业界关于网络社区营销价值的争议还未平息,但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逐渐加大网络社区营销的投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诸如百度、中国雅虎、腾讯等互联网领袖企业也纷纷加大了社区的投入,网络社区营销平台的未来“钱景”无疑是吸引他们的一大诱因。

通过网络社区这一平台的搭建,企业可以更大范围搜索消费者和传播对象,将分散的目标顾客和受众精准地聚集在一起,利用新的网络手段扩大口碑传播,获得更为精准的营销推广效果——真正网罗分众、汇聚目标群体、演绎精准营销。

国内咖啡市场的玩法有多花样百出?

495万杯和8100万销售额,这是瑞幸咖啡公布的截至2022年4月17日,“椰云拿铁”的首周销量。尽管网友对这款饮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土到极致便是潮”的包装风格还是让这款产品刷爆了社交圈,吸睛无数。

有业内人士对燃 财经 表示,瑞幸此前推出的“生椰拿铁”爆火后,众多咖啡品牌相继推出含有椰乳的拿铁,同质化严重。此次联名一方面能强化瑞幸在消费者心中“生椰系列”初创者的定位,另一重要意义则是应对愈发激烈的咖啡市场竞争环境。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说,国内咖啡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肉眼可见。线下,既有瑞幸、星巴克等老牌玩家,又有Tims、Peet`s、blue bottle coffee和Manne、M Stand等新晋国内外玩家的不断入局。除此之外,便利店、快餐店,甚至连卖雪糕的钟薛高和卖汽油的中石化都纷纷加入了咖啡赛道。

激烈的竞争不仅仅在线下,一些线上起家的咖啡品牌之间也同样精彩。

2019年开始,以“三顿半”、“永璞”、“隅田川”、“时萃”等为代表的精品速溶咖啡逐渐成为资本的“宠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传统咖啡品牌或餐饮品牌都切入了精品速溶咖啡这个细分品类市场。

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三顿半”们一方面开始了品类扩张。

3月28日,三顿半推出的谷物燕麦奶和0糖新椰汁两款正式版配饮植物奶并在天猫旗舰店正式开售。燃 财经 发现,在其天猫旗舰店,除上述两款植物奶外,还包括不同口味的冷萃茶粉、牛轧糖等与咖啡非咖啡产品。

这种多品类销售的情况,不仅存在于三顿半旗舰店中。燃 财经 在锁鲜咖啡液品牌隅田川的天猫旗舰店中,同样发现,除了袋泡茶,还包括即食咖啡饭、可吸果冻等非咖啡品类的身影。

另一方面,各大线上品牌也开始向线下发力,或自营开店或入驻商超等拓展线下渠道。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对燃 财经 表示,精品速溶咖啡是咖啡品类分化出的细分品类,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虽然目前还处于发展早期,但巨头已经纷纷入场,新锐咖啡品牌最大的挑战一是供应链,二是渠道(主要是线下渠道)。

未来,新老品牌之间的博弈会逐渐加剧。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三顿半”们需要更多的新故事。

速溶“新物种”

近日,微博话题#上海我要买咖啡啊#,登上热搜榜第一,并迅速收获了超3亿的阅读量。“不囤米囤面,就囤咖啡!”的调侃随之而来。事实上,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咖啡已经成了开启一天生活、工作的必需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精品速溶咖啡”作为咖啡市场的新物种从2018年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2018年8月,“三顿半”上线天猫,并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速溶咖啡这个传统品牌称霸的品类里有了一席之地。数据显示,2018年双12,三顿半天猫旗舰店销量仅次于雀巢。

到了2019年双11,这个新晋咖啡品牌的成交额暴涨至2018年同期的10倍,成为天猫双11咖啡品类第一,也是首个登顶咖啡销量榜首的国货品牌。同年11月,三顿半接连完成A轮和A+两轮共计数千万元的融资。

三顿半品牌创立于2015年,彼时,三顿半品牌创始人吴骏已经在长沙开了七年咖啡馆。在体验了线下连锁咖啡激烈的竞争以及挂耳咖啡同质化太严重之后,吴骏看到了传统速溶咖啡的缺点。之后,冷萃口味、3秒可溶性的冻干咖啡应运而生,并迅速在消费者当中走红。

与三顿半一起在精品速溶咖啡市场走俏的还有“永璞”。

受星巴克将冷萃概念的启发,2017年年底,永璞生产出国内第一款便携式冷萃咖啡液,但必须冷藏的储存方式成为了其短板。在经过了一系列产品迭代之后,保质期长达12个月的常温闪萃咖啡液的出现。

之后,永璞相继推出了红茶闪萃液、茶和咖啡结合的创新冻干粉。仅半个多月时间,后者的全网销量就达到了2万多盒。

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3日,咖啡类目同比增长1900%,领跑食品生鲜,其中精品速溶咖啡超5000%增长,3天销量超越2019年同期。

资本也很快捕捉到了这一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产品。据燃 财经 不完全统计,2019年初至今,三顿半已完成累计6轮融资,投资方不乏峰瑞资本、天图资本和红杉资本等消费赛道的明星投资机构。永璞同样在2020年6月开始的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天眼查资料显示,其最近的一次融资发生在2021年6月,融资金额为完成了5000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精品速溶咖啡的风潮,也推动了不少新兴速溶咖啡品牌的兴起,这些新兴品牌也同样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除了三顿半和永璞外,凭借甜甜圈挂耳咖啡攻占咖啡市场的“时萃”,至今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目前,时萃已经推出了精品冻干速溶咖啡、小甜圈滤挂咖啡和咖啡豆。专注于挂耳咖啡、胶囊浓缩咖啡液、袋泡咖啡等咖啡产品的“隅田川”,也在2021年完成了近3亿元的B轮融资。

“冻干”为什么会火?

事实上,精品速溶咖啡的火热并非偶然。

在精品速溶咖啡崛起的2018年,瑞幸正烧钱补贴“请”国人喝咖啡。于是,被培养出咖啡消费习惯的用户对咖啡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以雀巢、麦斯威尔为代表的传统速溶咖啡已经无法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因配料中有奶精和糖精等添加剂,被打上了“不 健康 ”的标签。

相比传统速溶咖啡,精品速溶咖啡品牌们不仅在技术上对提高了咖啡风味,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有了很大提升。

李心怡对燃 财经 表示,速溶咖啡这一品类,尽管以往被雀巢、麦斯威尔等外资巨头所把控,国货品牌呈现出缺位状态,但三合一咖啡居多,口感及还原度都不是很好。国潮化推动了国货品牌的崛起。同时以冻干粉和冷萃液工艺的应用改善了速溶咖啡的口感,顺应了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了速溶咖啡向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与此同时,性价比与便捷性也是精品速溶咖啡走红的原因。95后女生罗曦是一位需要每天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一天一杯星爸爸,一个月上千的支出,嘴上在喝,心在滴血。但不喝,又觉得少些什么。”罗曦对燃 财经 表示,精品速溶咖啡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她想喝美式又怕钱包干瘪的矛盾。

90后女生新嘉同样爱精品速溶,但她看中的却是这一产品的便捷性。

“出差、 旅游 ,尤其是现在露营,冷热水都能泡一杯美式简直不要太方便。”此次疫情席卷,新嘉又加大了精品速溶咖啡的囤货量。“我比较懒,不囤咖啡豆也不愿意购买复杂的机器。所以冻干粉、原液和挂耳都是不错之选。但相比之下,挂耳还是有点麻烦,需要烧水和清洗器具,喜欢喝冰美式的我还是会以冻干为主。”

在营销上,新品牌们也走出了和传统品牌不同的道路,首先,花式包装成功吸引了“颜控”的年轻人。如永璞的飞碟型包装、三顿半的小罐子……CBNData报告提到,新式包装的咖啡热度不断走高,消费规模提升200%以上。2020年,新式包装咖啡的人均消费也提升了80%以上。

三顿半投资人、峰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此前表示,三顿半能够成功破局,是因为它享受到了审美红利。“说具体点,就是消费者购买了产品,百分之多少会自发拍照分享,从而使产品获得免费的自然流量。”所以,在包装上,三顿半摒弃传统的塑料袋包装,选用了强辨识度的“杯子装”,搭配多种颜色,打造品牌的超级符号。

其次,不同于传统速溶咖啡强调“提神”的功效,也不同于精品咖啡们对产地故事和咖啡文化的执着“输出”,“三顿半”们在生活方式的倡导上大做文章。

燃 财经 在三顿半的官方微博中发现,其发布内容中涉及商品打折促销的内容并不多,更像是一个生活美学的分享者。既有对身边小感动的记录,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燃 财经 表示,从全球视角来看,精品速溶咖啡并不是新事物。但国内的精品速溶咖啡,无论是从包装设计、推广方式、定价策略还是打造的品牌调性,都很符合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年轻“三高人群”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进而俘获了更多年轻消费者。

“三顿半”们需要新故事

新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的追捧,也让速溶咖啡市场不断扩大。《2020-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2020年,速溶咖啡占国内咖啡市场的份额已经高达71.3%。

庞大的市场份额下,备受资本看中的精品速溶咖啡赛道自然成为了玩家们争相入局的新“场所”。2021年10月14日,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宣布,重磅推出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星巴克随星杯超精品速溶咖啡。除此之外,肯德基、瑞幸、鹰集、鱼眼、Seesaw等品牌也开始纷纷入局天猫,上线精品速溶产品。

而随着入局者的增多,“三顿半”们的优势便逐渐减弱。燃 财经 在天猫平台上看到,三顿半3g售价约7.86元/例、瑞幸咖啡3g售价约6.58元/例、鹰集2.8g售价约9元/例。在小红书上,不少消费者给三顿半打上了“高颜值低性价比”的标签,并出现了百余篇“三顿半平替”的相关笔记。

作为每天至少要喝两个Shots的重度咖啡用户,80后女生安娜对燃 财经 表示,一包500g的精品咖啡豆的售价在200元左右,可以冲大概40杯,平均5元左右就能得到一杯口味比“三顿半”们纯正的美式。“若为节省时间,便利店单杯6-12元的现磨咖啡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心怡对燃 财经 表示,食品饮料行业的普遍问题是难以通过某种配方、某种原料来形成竞争壁垒,更多是要靠供应链能力和品牌力。即更低成本、更好原料、更高工艺水平、更广泛渠道、更强品牌认知等。

“‘三顿半’们之所以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抓住了新人群、新渠道、新媒介等红利,在咖啡冻干粉、冷萃液等品类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但在供应链能力方面与国际巨头仍然还有很大差距,未来的发展核心在于如何抓住自己在新兴品类的先发优势及品牌心智优势,在窗口期补足供应链能力。”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三顿半们”开始陷入焦虑,并纷纷发力线下。

2019年,三顿半在大本营长沙开了第一家线下Demo门店;2021年中秋节,三顿半又在上海安福路开设了首家名为“into_the force”(原力飞行)线下概念店。

除了三顿半之外,永璞也在积极布局线下,先期进入了Ole'、Citysuper、久光、盒马鲜生等商超渠道,2021年10月在上海开出了首家线下空间“城是CITYBORING”,专注精品咖啡和精酿啤酒。

时萃则于2020年底在深圳开出线下门店,并在两个月内迅速开出5家门店。隅田川在上海和杭州均有快闪店之类的尝试。

三顿半创始人吴骏曾表示,三顿半将线下渠道视为品牌传播和内容的重要承载渠道,也是未来以会员成长体系为核心的线上线下新零售起点。

“希望借助开拓线下门店,进一步打开品牌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或许是线上精品速溶咖啡品牌们冲向线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咖啡的线下大战却更加残酷,除了需要面对更高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多数以代工完成产品搭建的品牌在供应链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另一方面,正如文章伊始所说,忙着拓展品类也成为了“三顿半”们寻求业绩增长的方式之一。李心怡认为,三顿半的品类拓张逻辑,内核有两条,其一是以咖啡为核心形成一系列的场景解决方案。其二是将冻干粉技术应用到其他饮品品类。李心怡进一步强调,就目前国内精品咖啡市场的现在来看,从场景的角度出发拓展一些解决方案是更为合理的。

张毅同样认为,未来五六年时间内,各类消费场景下的中国咖啡品牌,都会有非常大的成长和爆发机会。对于精品速溶咖啡品牌来说,针对年轻、 时尚 和“三高”消费人群,进行自身品牌定位和生活方式打造至关重要。

然而,基于对行业头部公司的调研数据,《第一 财经 》YiMagazine估算,冻干速溶、咖啡浓缩液等“新消费”咖啡产品在2021年的线上销售额为20亿元左右,其只相当于瑞幸咖啡2021年第三季度的单季收入水平,更无法与行业报告中动辄千亿、万亿级的中国咖啡消费规模直接作比较。

显然,目前尚且“水大鱼小”的精品速溶咖啡赛道还需要玩家们持续输出新故事。

本文源自燃次元

每日一篇 科技 财经 深度调查

走进商业背后的故事

品牌是品牌,食品是食品

撰文 / 星晚

编辑 / 杨皓然

小鹿蓝蓝,众所周知,这个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富二代”品牌,靠复制三只松鼠的模式,在一年内就成为了儿童零食赛道的头部品牌。

但品牌是品牌,食品是食品。号称“一站式科学喂养方案”的小鹿蓝蓝,真的把好了儿童食品安全这道关卡吗?

“主人,你好。我是专业贴心的婴童营养师蓝蓝。”“主人, 育儿 小能手蓝蓝在的哦。”这一对消费者的称呼,与多年前三只松鼠对其用户的称呼如出一辙。

只是如今的小鹿蓝蓝摇身一变:用一只小鹿的形象,以 育儿 助手的身份切入,再加上对添加剂、防腐剂做减法的大量营销,收获了一大批“妈妈”拥趸。但究其内核,依然没有跳出三只松鼠的那一套:代工厂贴牌加上全网多渠道的针对性营销,这种方式很老套,但显然很奏效。

只是,锌刻度在多方了解后发现,小鹿蓝蓝在多个平台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其合作工厂也有多家被曝出在生产经营中出现违规 *** 作,至于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营养师也在客服与主播的口中含糊不清……

身处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的儿童食品市场,背靠被誉为“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小鹿蓝蓝似乎踩中了这个时代下的得分点。然而,当需要沉淀与匠心的儿童食品市场被快节奏的营销套路冲昏了头脑,那谁还会认真做产品呢?

发霉、有虫,全网第一儿童零食品控堪忧

“80后”妈妈沈若依在给自己3岁2两月的儿子选择零食时,曾经最看重的一点便是“0添加”。

在天猫与京东的儿童零食排行榜中,小鹿蓝蓝屡屡以全网销售第一的成绩出现在沈若依的视线内。不过因为购买儿童零食的经验丰富,沈若依发现小鹿蓝蓝的标价过高,明显不划算。

很快,沈若依等到了“199-100”的促销活动,接着选中了鲜虾片、夹心海苔、鳕鱼肠等多样小鹿蓝蓝的招牌产品。收到产品后,沈若依的第一观感是,从互联网时代走出来的品牌的确很会做包装。

但要说产品本身是否有宣传上的那么好,沈若依却在试吃之后产生了质疑。购买之初,沈若依看到小鹿蓝蓝宣传“一物一码一键质量溯源”,并且在产品详情页面中显示商品经过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

拿到手的产品却有所不同,以鲜虾片为例,沈若依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后进入了可提取质检报告的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生产年月日之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质检报告。不过,这里拿到的报告属于出厂检验报告单,也就是由代工厂自检后盖章准许出货。

事实上,厂家自己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单与国家或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不能一概而论,而这也正是沈若依所担心的地方 。“小鹿蓝蓝没有自己的工厂,仅靠代工厂自己出示的检验单并不能够保证万无一失,但这却成为了一大营销方向,不得不说的确带有一定迷惑性。”沈若依对锌刻度提到。

沈若依的担忧并非胡思乱想,在多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小鹿蓝蓝的产品似乎不像自己宣传的那样干净又营养。

“包装写明了适合6个月以上婴幼儿米饼,拿给宝宝吃的时候非但没有入口即化,甚至还把宝宝卡住了。”育有一子的琪琪和其他宝妈讨论时发现,小鹿蓝蓝的米饼实际是个“危险品”,不少宝宝在吃这款米饼时都出现了无法化开,导致出现哽噎的情况。

在小红书、微博甚至小鹿蓝蓝电商旗舰店的追加评论中,还有很多宝妈发现了鳕鱼肠中发霉、在山楂棒棒糖中吃出头发、在海苔肉松里吃出虫子等情况。

消费者从小鹿蓝蓝产品中发现异物

无独有偶,锌刻度在黑猫投诉上通过搜索发现,有关于小鹿蓝蓝的投诉几乎全部与关于食品安全相关,其中也包含酸奶溶豆、婴儿面条、儿童磨牙棒等产品。

可见 小鹿蓝蓝儿童零食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也许并非偶然。

多家代工厂被罚,一切皆与品牌无关?

产品宣传与实物有所出入,这或许对于小鹿蓝蓝这样的互联网品牌来说,实属常规。归根到底,产品皆靠第三方代工厂提供的方式即便加强管控,却可能仍是鞭长莫及。

锌刻度曾向小鹿蓝蓝了解到,其目前合作的工厂是在三只松鼠拥有的合作工厂中进行了二次筛选以及产品、技术的磨合后达成合作的。然而,看似更为严苛的合作方式,事实上却并没有完全实现食品安全的万无一失。

锌刻度通过搜索发现, 小鹿蓝蓝合作的多家代工厂都曾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而被相关机关予以处罚。

具体来说,为小鹿蓝蓝提供“宝宝鲜鲜虾片”代工的武汉旭中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1月25日被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00元,并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过相关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为小鹿蓝蓝提供“阳光草莓夹心海苔”代工的江苏鲜之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被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00元,事由为该工厂在网络销售即时海苔碎条碎片时,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的宣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为小鹿蓝蓝提供“好奇心冻干奶酪”代工的福建美一食品有限公司在2017年至2018年间多次被漳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漳浦县绥安市场监督管理所处罚。其中事由几乎为生产经营违反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为小鹿蓝蓝“婴幼儿趣味果泥”的浙江黄罐果蔬有限公司同样在今年3月31日因生产销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被台州市黄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6112元。

小鹿蓝蓝部分代工厂的处罚信息

而这些,仅仅是小鹿蓝蓝合作代工厂中的一部分,或许代工+品牌的方式在经过了三只松鼠的验证和升级之后,的确能够让小鹿蓝蓝迅速运用起来,但藏着该模式下的质量监管问题却仍然没有得以解决。

对于代工厂出现的问题,小鹿蓝蓝产品负责人曾对媒体做过回应,其称 “罚款记录发生在2020年的3-4月份,小鹿蓝蓝的品牌上线时间是2020年6月19号,小鹿蓝蓝的果泥也是在2020年的9月份之后才上线的,所以代工厂的处罚跟小鹿蓝蓝这个品牌没有直接关系。”

的确,代工厂受罚相关产品或许并非与小鹿蓝蓝有关,但这从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这些代工厂本身的质量水平。

除此之外,小鹿蓝蓝在宣传中,对为宝宝提供一站式的科学喂养方案十分卖力,其中包含一项重要的差异化竞争力——专业育婴师持证上岗。

宣传文案写到“主人,蓝蓝家的客服有专业的育婴师资质,持证上岗,一对一免费咨询。”为了验证这一点,锌刻度试着联系了小鹿蓝蓝的客服,当锌刻度提出想要咨询营养师一些问题时,客服并没有自证营养师身份,而是反复告知有问题的话可以向客服询问。

几番“踢皮球”之后,主播带着一丝局促和尴尬的神情说道“客服说我是营养师吗?那你把你的问题说说,看看我知不知道吧。”

沈若依在咨询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其实这些原本是期待以外的附加服务,但互联网品牌似乎总是喜欢营销过度,这样也挺让人反感的。”

营销套路层出不穷,谁还真心做食品?

被誉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曾一度强势植入在各大电视剧、综艺节目中,这种代工+品牌的轻资产模式,在线上渠道的壮大和品牌营销的猛攻之下,很快就坐上了互联网休闲零食的头把交椅。可惜好景不长,三只松鼠2020年的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97.94亿元,同比下降3.72%,这也是上市以来出现的首次营收下滑。而在这之前的2019年,三只松鼠就连续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中出现了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

寻找第二增长极,是三只松鼠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三只松鼠一口气推出了涉及方便速食、儿童零食、宠物食品和喜礼四个领域的子品牌,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小鹿蓝蓝成了最终的赢家。

今年三月,三只松鼠公开回答提问时表示,“2021年在多品牌业务中,公司将重点聚焦小鹿蓝蓝品牌的发展,将婴童食品品类做大、做全,丰富现有的产品线,持续提升宝宝零辅食的上新速度,并扩充主食、调味、特色周边等新的品类。”

以小鹿蓝蓝拿到的成绩来说,三只松鼠再造品牌的能力的确值得被认可。但这一切,却显得有些简单粗暴了,同样的供应链、同样的IP打造方式、同样的销售渠道……小鹿蓝蓝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在复制。

甚至是如今被诟病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同样来自于对代工厂的监管不力。“目前这种营销方式其实是有些畸形的,归根究底是因为这种方式挣钱更快。”某全球知名奶酪品牌的中国区市场部人员Lucilla对锌刻度谈到。

Lucilla所在的奶酪企业有着多年儿童食品的研发生产经验,她发现儿童零食赛道的竞争重心集中在原料和营销上。原料考验企业的研发技术,无法作假。她举例说道,其公司曾经推出过一款在全球范围内十分受欢迎的水果奶酪,但水果原料仅来自于海外的一间果园,后来随着这家果园的关闭,他们选择了下架这款产品,而非换一种替代品继续销售。

“传统食品企业对原料的选择是十分严苛的,每一种材料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全球挑选,如果说原料出现了变动,无法再提供相同产品,那么我们是宁愿不要这部分销量也会保持品质。” Lucilla认为,这样的一种初心,互联网食品行业里已经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Lucilla发现国内儿童零食的核心宣传点在于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基本元素,包含少糖、少盐、膳食纤维、高蛋白、高钙、多种维生素、益生菌等概念。“整体上国内的互联网儿童零食企业还是在延续欧美国家产品研发成果和方向在做调整,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和革新较少。”

换句话说,当前国内互联网儿童零食品牌在造IP、宣扬概念上一骑绝尘,但没有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仅仅通过与代工厂合作的方式来做儿童产品,恐怕算不上真正用心。

再加上,新希望、金锣、健合等老牌食品厂家对儿童零食赛道的加码,谁能拿出具备严格审核标准、有利于儿童成长的食品,才有可能真正飞入百姓家。而当下抢流量、抢销量的方式于品牌的迅速崛起有利,但却与打造 健康 安全的儿童零食市场无益。如果儿童的胃仅仅被当做一座待采的金矿,守护神缺位的市场可能终将乱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130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