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文化,营销道德是什么?区别

营销文化,营销道德是什么?区别,第1张

营销文化是贯穿于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营销文化的精髓是营销理念与其价值观。

营销道德是用来判定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即判断企业营销活动是否符合消费者及社会的利益,能否给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带来最大幸福。 市场营销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中必须讲求营销道德,实施诚信营销。 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合乎道德标准,历来是营销学界有争议的研究课题。

营销文化与营销道德的区别

①定位不同。营销道德是用来判定市场营销活动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营销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社会文化在营销领域的投影或具体体现。

②理念不同。营销文化是影响部门或者员工从事营销行为的时候的向导和参考标准,而营销道德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

③营销道德是部分行业不分时间的,任何时候都适用于从事营销工作的任何企业和个人,而营销文化会根据行业的不同、产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正政策。

营销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遵循营销道德的营销行为,使营销人员个人、企业和顾客利益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违背营销道德的营销行为,使企业的利益与顾客的利益相悖,虽使企业一时受益,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损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使营销行为沿着营销道德的轨道进行,对企业和社会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今世界,营销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营销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营销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营销活动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然而,在人们享受有益营销活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营销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特别是每年的“3·15”晚会,揭露了许多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造成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因此,现代营销必须讲求道德,实施诚信营销,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营销道德问题状况

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道德问题

市场营销活动始于市场营销调研,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了解现实和潜在顾客的需求,发现市场营销机会,然后选择目标市场,针对目标市场需求特点,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因此在营销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营销道德问题。

(一)营销调研中的道德问题

对于调研人员来讲,要为客户保守业务秘密要保证调研工作质量,如问卷设计要认真,访问次数不要偷工减料,调研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可靠要尊重受访者的尊严和隐私权,并对其身份进行保密,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公布受访者提供的资料。对委托调研一方来说,要依约支付调研费,要公正全面地发表调研成果,不能断章取义等。如果违背以上原则,就属于道德问题,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谴责。

(二)产品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首先,不能存心欺骗消费者,将假冒伪劣商品充当优质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其次,不能 *** 纵消费者的需要,过分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并刺激社会成本的增加第三,产品的包装及标签必须提供真实的商品信息第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给员工带来身心的伤害,给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第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危害,以及产品废弃物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违反以上任何一项都属于道德问题。

(三)价格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首先是存在欺诈性定价。如故意抬高标价,然后声称酬宾大减价或对无货的商品故意定低价,以造成廉价的错觉,行高价之实或低价引进门,然后漫天要价。其次是制定掠夺性价格。即把产品的销售价格定得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如服装、药品和保健品、化妆品等常常是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好几倍。第三是实行垄断性价格。有些同类产品的生产商或销售商为了阻止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实行价格共谋,要求此类产品必须按协议价格销售。以上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四)分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生产商与经销商不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或生产商不按时供货、不如数供货给经销商,或经销商不按期付款给生产商,或生产商与经销商相互推诿产品售后服务的责任等,都属于分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另外,还存在着零售商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合约的规定,销售其他企业的产品,或生产者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损害中间商的利益等不道德问题。

(五)促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各个企业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过分地注重所谓的“注意力经济”,片面强调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因此在促销策略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尤为严重。首先,产品包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包装上的产品宣传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或过度包装,加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在广告宣传方面播放欺骗性广告推销产品,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或为了搞垮竞争对手以提高自己产品或企业的身份,而播放攻击竞争者的广告或为了诱惑消费者购买自己产品而制作夸大其词或隐瞒缺陷的广告或是采用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广告作广告宣传,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真实含义的误解。最可恨的是广告宣传的欺诈性承诺,一些企业不负责任地向消费者开“空头支票”,结果很难兑现或压根就不想兑现承诺,以此来达到促销目的。第三,在人员促销中诱惑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产品或不想买的产品,或推销伪劣产品和滞销产品,或在交易中贿赂送礼等。第四,在销售促进中不道德问题更突出。有的商家有意安排“托儿”,制造产品“紧俏”的假象,诱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或搞有奖销售,如“买一赠一”而非同一商品或炒作概念,利用人们对新科技产品的依赖和追求心理,故意将开发的新产品冠上科技新概念的头衔,以蒙骗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如无法证实其功效的节能型、抗菌型、绿色环保型的冰箱、空调,以及延寿型的营养品、化妆品和药品,纳米水、纳米衣等等。

(六)市场竞争中的道德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为了谋求竞争优势,采取各种不道德的竞争手段,既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损害了同行利益,又增大了成本。首先,以不道德的方式获得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如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商标抢注案例,有的抢注并非为了生产、销售产品,而是为了投机、获利。有的企业以合作、洽谈、考察为幌子,乘机获取对手的商业秘密有的在对手企业安插“侦察员”有的贿赂、收买对方工作人员有的使用“商业间谍”有的利用高新技术窃取对手商业秘密等。其次,是开展恶性竞争。有的是开展价格大战或有奖销售战有的是相互攻击、诽谤,制造谣言,诋毁竞争对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第三,利用“权力营销”,不仅污染社会风气,为各种腐败现象提供了温床,而且给正当经营造成了冲击。

简述销售的道德规范

就企业内部而言,它主要是指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统一、共同以市场营销观念即“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行为规范,要求“全员”统一认识,树立长远利益观念。就企业相互之间而言,市场营销规范主要是约束企业共同遵守等价交换,平等竞争,保证市场统一性等市场准则,保障市场经营秩序。

就企业与国家和社会关系而言,市场营销道德规范主要是要求企业营销活动合乎国家法律、政策,不仅要满足消费者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如抵制有害需求,保护自然环境等。同时要求统筹兼顾,维护职工、企业和国家的正当经济利益。市场营销道德规范是对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法规的补充,通常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对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利益性、变换性等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12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