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类产品应该如何进行营销呢?

数码类产品应该如何进行营销呢?,第1张

对于一些正在市场上畅销的产品,许多企业认为已经没有必要经常砸钱进行媒体传播及广告投放的必要——在他们看来,产品正在畅销,说明消费者已经完全接受了产品,只要企业保证好产品的质量,市场销售就不成问题了,何必再浪费额外的推广费呢?

在一个竞争激烈、新产品推出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清醒的企业主们都应该知道,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长久独领风骚,喜新厌旧的消费者很容易就被新出的产品所吸引——而提醒式推广的目的就是承担起产品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对消费者进行唤醒的功能。

作为快餐行业的第一品牌,麦当劳的品牌知名度可谓极高,但麦当劳的公关活动、媒体传播、广告投放也是从不间断的。从麦当劳的角度出发,其推广策略显然不再只是产品本身信息的传达,而更是负担着唤醒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沟通——当消费者面临着麦当劳与肯德基、麦当劳的西式快餐与大西豪的中式快餐之间的消费抉择时,麦当劳的“常常欢乐,尝尝麦当劳”歌声就会自然在脑海中浮现,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潜意识选择很容易就偏向了麦当劳,这就是提醒式推广策略的目的所在。

面对着可口可乐的竞争压迫以及本土饮料企业的追赶,百事可乐在中国启动了“百事校际音乐节”、“百事音乐巨星面对面”等长期性的市场推广活动,在大规模的公关活动与广告投放交叉运用的攻势下,百事可乐在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目中牢牢树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在全球市场中,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都远不及可口可乐,而在中国,百事依靠成功的市场策略,却有效地抑制了可口可乐的竞争压迫。

从消费者的大脑记忆与情感遗忘程度曲线上看,在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每隔三个星期的时间,消费者对产品与品牌的记忆度与情感度就会下降2-5个百分点。如果企业在此时没有进行相关的信息投放,其他品牌的产品就可能趁虚而入。公关与广告的交叉运用,就是持续性地对某一主题进行诠释与宣扬,不断地强化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印记,如麦当劳=快乐、百事可乐=酷。企业通过广告与公关的手段,不间断、互相呼应式地信息传播,从而达到消费者对品牌始终保持着情感的记忆热度。

无论是麦当劳还是百事可乐,都是全球性的知名品牌,他们在中国所面临的竞争态势更多不是打造知名度,而是促进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麦当劳以“欢乐”为主题的市场策略,百事可乐以“音乐+酷”为主题的市场策略,在公关与广告的交叉运用下,都非常有效地达到了与目标消费群进行情感沟通与记忆提醒的目的。

对于技术含量不高、代替性强、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品牌,想要在市场鏖战中取胜,提醒式的信息传播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持续性的情感沟通,才能够让一个品牌最终牢牢地在消费者的心理阶梯上占据有力地位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日本消费电子巨头在全球业绩黯淡的同时,中国市场却保持了高速增长?唯一的答案是,通过彻底变革来放下以前高贵的架子

当易观国际的董事总经理杨彬最近为索尼(中国)公司进行一项提案,而第一次走进它在北京的办公室时,他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这里除了前台银色的SONY标记还算醒目外,其他任何地方的布置都显得非常大众化,甚至在一些会议室中的电视都是多年前的产品,“这和我印象中索尼高贵的形象完全两样”,他说。

事实上,不止杨彬,在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印象中,索尼曾经是个贵族化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末,索尼的产品就被称为“不是买不起,就是买不到”,而在4年前央视索福瑞做的一个关于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形象的调查中,索尼也依然被北京、广州和成都等地的普通居民描述为“只走高端路线”。反映在数字上,索尼(中国)在2002年之前的业绩毫无亮点,与松下、三星在2001年20多亿和40多亿美元的成绩相比,索尼的销售额一直没有超过10亿美元。

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虽然索尼在全球的业务依然不被投资者看好——最近,索尼提出的2004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为1100亿日元(约11亿美元),比年初的计划下调了31%;2004年第三财季(10-12月),虽然整个索尼集团利润增长55%,但这主要归功于电影《蜘蛛侠2》推动家庭娱乐业务强劲增长,而其核心的电子产品部门受到销售低迷和价格下跌的打击,营收和利润都在继续下降——而在中国,索尼却取得了从1978年开展业务以来最大的成功,据公司内部估计,2004财年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将达到30亿美元,增长率为80%,其主攻的数码相机和DV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已经分别达到了30%和50%,成为业界第一,而品牌形象,央视索福瑞最近做的调查也显示,不少城市的消费者已经不把索尼的产品当作奢侈品了。

2004年2月走马上任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小寺圭无疑希望好势头能继续下去,在他的计划中,公司2005财年在华的销售额应该增长100%,而到2008年,中国市场将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但是对初步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的索尼来说,压力依然存在,不仅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索尼的电池业务最近被牵扯涉嫌垄断,闪存业务卷进与国内某公司的专利诉讼;而且对手的进攻也越来越猛烈,在2004年,三星电子(中国)的销售额已经是100亿美元,而松下(中国)因为开发了一系列本地化的产品,在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60多亿美元,广东的一些本土彩电企业也表示,与索尼相比,自己更容易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23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