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第1张

导语: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呢?关于顺丰快递的管理模式,顺丰快递近年来投入巨资购置设备,如大型网络服务器,数据终端,营运车辆,GPRS导航监控系统等总计近3.5亿元。同时公司聘请了IBM等专业IT公司对内部的核心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提出供应链优化方案实现业务全程的信息监控。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1、产地直采模式

产地直采模式是顺丰优选2013年启动的全新的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以荔枝的产地直采模式来说,实现的是:从枝头到舌头的闭环供应链模式。

产地直采的闭环供应链模式有着如下特征:

1)预售模式:顾客下单后才开始采摘,完全按需采摘,完全实现零库存售卖,同时实现健康的资金流。

2)快速物流:在24小时内通过顺丰航空极快物流直达消费者手中,这是国内其他任何生鲜电商不能够实现的。

3)温度控制上:“全程冷链”但“非冷藏”,对产品实现有效的保障,同时避免因冷藏造成的对新鲜度的影响。

4)采购优势:顺丰依托在全网布局,顺丰速运各地的员工,可帮助顺丰优选深入原产地进行选品,据说为了抢到今年各荔枝品种的“头茬儿”,顺丰优选的采购人员春节刚过就开始深入荔枝原产地做调研、选品、与供应商接洽,地方政府、顺丰速运员工也会帮忙做推荐和协助。

5)O2O的营销模式:除了打造“快时尚”的生鲜供应链服务体系意外,顺丰优选是最早推动O2O营销的生鲜电商,在2013年、2014年荔枝大战中,就提前空运荔枝到北京,在人口密集的地铁口赠送。吃货玩的就是口碑,顺丰的.线上线下协同的营销方式让同行刮目相看。

2、传统B2C模式切入

顺丰优选刚起步时是王卫布局的独立的B2C平台,不仅仅是电商是独立的,就连物流也是独立的,没纳入顺丰快递的体系。

1)产品定位:顺丰优选的起步就定位中高端市场。

2)品类方面:起初阶段覆盖全了食品9大品类,但SKU仅7000。

3)物流方面:启动的前半年配送覆盖区域仅限北京。

3、特色农产品馆模式:

特色农业馆模式是顺丰优选在2013年12月启动的新模式,将顺丰优选、顺丰速运、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整合,是新型地方特产电商化运营模式。

1)采购环节:与地方政府合作(地方特色馆),由地方政府进行品牌背书,政府负责推荐当地安全优质的食品供应商并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产地直供模式,取消中间环节。

2)运营整合:顺丰速运的地方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商品甄选和供应商审核,并通过顺丰的快速物流进行商品配送。

3)营销方面:顺丰优选提供商品销售和推广平台。

4)农村战略:2014年4月,顺丰速运已经启动了农村战略,全面布局农村乡镇快递市场,这对特殊农产品馆来说,彻底打通了前段的供应链接口。据悉,目前已上线湖南、金华、厦门、新疆、宁波、云南、大连、北京、安徽、吉林地方特色馆,顺丰优选成为继淘宝之后第二家上线地方特色馆的电商平台。

4、高端家庭蔬菜宅配卡定制预售模式:

顺丰优选低调的推出一种有机蔬菜宅配卡模式,主要针对顺丰优选的家庭高端定制服务。

1)基地整合:顺丰优选已联合北菜园、草鲜禾堂、维真、汇源四大有机蔬菜基地。

2)定制预售:向北京、天津两地用户推出有机蔬菜宅配卡,长期以及定期将有机蔬菜配送到户。

3)运营模式:用户可根据家庭人口数选择不同的蔬菜包装。有机蔬菜宅配为每周1-2次,商品种类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搭配,对于菜品和配送时间,用户可随时致电客服进行调整。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1、快捷的时效服务

自有专机和400余条航线的强大航空资源以及庞大的地面运输网络,保障您的快递在各环节最快发运,在正常情况下可实现快件“今天收明天到”

2、安全的运输服务

自营的运输网络:提供标准、高质、安全的服务。

先进的信息监控系统:HHT手持终端设备和GPRS技术全程监控快件运送过程,保证快件准时、安全送达。

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设立四大类98项质量管理标准,严格管控。

3、高效的便捷服务

先进的呼叫中心:采用CTI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客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快速实现人工、自助式下单、快件查询等功能

方便快捷的网上自助服务:客户可以随时登陆顺丰网站享受网上自助下单和查询服务

灵活的支付结算方式:寄方支付、到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现金结算、月度结算、转账结算、支票结算

4、365全天候服务

一年365天不分节假日,顺丰都将一如既往的提供服务。

5、多项特色增值服务

顺丰提供代收货款、保价、等通知派送、签回单、代付出/入仓费、限时派送、委托收件、MSG短信通知、免费纸箱供应等多项增值服务。

6、新增夜晚收件服务

为满足客户需求,延长收取快件时间,自2009年7月1日起,顺丰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江浙沪、广东省以及安徽省部分服务地区推出夜晚收件服务。

7、顺丰推出“四日件” 经济产品

“四日件”顾名思义就是4日左右能够到达的快递物品,其在时效上与顺丰航空产品有1-2天的差别。 据了解,“四日件”服务是顺丰速运航空件互补的陆运类产品,包括化妆品、光碟、酒水等以往无法通过航空运输、寄递的物品,以后都可采取“四日件”寄送。该项服务的寄递价格相比航空件大幅降低,首重由22元降低至18元,续重价格则从14元/公斤大幅降低至7元/公斤。

“四日件”主要通过陆路运输,服务对象则针对淘宝等电商平台卖家,目前已经开通562条陆运线路流向。 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除新疆、西藏地区)均有开通。此外,该陆运产品将延续顺丰“收一派二”的服务标准,即上门服务时效为收件1小时,派件2小时,选用该产品的用户也将享受顺丰航空件所包含的增值配套服务。

早在2010年,顺丰就开始了全产业链化布局,几年过去,除了主营业务顺丰速运保持核心竞争力外,其它业务都几乎沦落成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然而1年后“顺丰优选”入驻天猫,表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

2014年,顺丰模仿“美国+日本”的“快递+便利”模式,开启了社区O2O项目“顺丰嘿客”,后升级为“顺丰家”主攻生鲜,但在门店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尴尬境地里,几度陷入关店裁员风波。

此外,从海淘到金融,再到无人机,到处都能看到顺丰的影子。

顺丰的业务拓展之路,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让人好奇的是,作为中国快递龙头企业,顺丰的多个项目中,为何没有一个取得突破性成功?

“狼”来了

2010年,顺丰的销售额达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这些数字,简直就是王卫的“话语权指数”。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顺丰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第一,市场竞争激烈

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快递价格不断下调,另一边又是航空燃油、人力运营、仓储地租等硬性支出成本的不断上涨,双重挤压下,顺丰的日子并不好过。爆发后的顺丰发展速度趋缓,利润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快递业本就属于微利行业,国际最成功的快递企业,其净利润也不过7%左右。而当时的顺丰还处在快递扩张期,需要投入资金和力度都相对大,到2011年,顺丰的净利润甚至连1%都不到,以什么来保证如此大摊子的开支?

第二,业务依赖于电商企业,却遭电商企业抢食

于顺丰本身而言,新巨头的加入,新秀的崛起,都让快递这片江湖“暗藏杀机”。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正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降低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以阿里为例,2010年初,阿里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递企业,后又推出“物流宝”,通过接入第三方快递、仓储的信息,为卖家提供入库、发货、上门揽件等方面的信息调配服务。尤其到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开始筹建自己的存储、物流体系,使得原本利润可观的传统物流行业,无法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可见,开辟新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是顺丰对当前形势的未雨绸缪。

通常,面临这样的局面,企业会以三种方式寻求解答:

其一是在原有业务领域进行深耕,做精做细。对顺丰来说,在服务上或许可以下功夫,但尽管如此,风险也并没有降低

其二是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业延伸。顺丰厚积薄发近20载,手中掌握了庞大的数据,拥有多年高端客户与数万员工的数据积累,旁人求之不得的大数据基础,顺丰可以信手拈来。用户是顺丰进行电商和后期O2O布局的绝对优势,况且,物流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桥梁,顺丰后来的战略部署,选择相关产业延伸无可厚非

其三是摒弃原有业务,挖掘新市场。但于顺丰这样有着雄厚基础的大企业而言,摒弃旧业务从零开始,无异于自杀。

所以,“顺丰E商圈”的问世,包括后来“尊礼会”、“顺丰优选”、“顺丰嘿客”的出现,都是顺丰对当前局势所做出的应对策略。只是,看到了方向,不等于就能把握方向。

缺失的互联网基因

诸如“顺丰E商圈”“顺丰宝”“尊礼会”“顺丰优选”这样的电商平台,为何不是走向末路就是掀不起半点波澜?

探究2013年以前的电商市场,淘宝一方独大,京东于2012年正式开通自有物流体系,完善服务流程,直击淘宝痛点后迅速崛起。

可以看到,能在一片红海市场里分一杯羹的,不是行业的领头羊,就是能够打破市场痛点的后来者。但“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始终没有让用户感受到它存在于电商市场的独特之处。问题在哪?

如同人一样,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有别于淘宝和京东的互联网基因,以快递起家的顺丰,骨子里具备的基因是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

翻看“顺丰E商圈”和“顺丰宝”的网站页面,其页面的设计、功能的完整性、浏览器的兼容问题等等都显得尤为业余,更不要提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层次的需求,企业缺乏互联网观念,内部缺乏互联网人才,顺丰在专业度上拿什么与淘宝和京东竞争?

再者,从用户角度出发,市场上早有淘宝京东这样大佬,凭什么去选择一个刚起步且特色不明显的电商平台?

没有找到市场痛点,就贸然出击,欲与巨头分奶酪,结果显然是不可观的。

后来,“尊礼会”的出现,相当于顺丰在开辟一块细分市场,“尊礼会”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提供专业礼品服务,采用严格的会员邀请制。

不与大众礼品网站竞争,也不趟奢侈品电商这趟浑水,以礼品电商形式打入中高端客户群,是从现有电商中突围、树立品牌的有力手段。

但很可惜,“尊礼会”作为一个创业性项目,从起步开始,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商业模式,对人力和无力的投入也相当薄弱,无法建立品牌核心优势。

问题除了在基因上,同样也存在于执行里。后起的“顺丰优选”与“顺丰嘿客”都不例外。

“顺丰优选”在历任掌舵人眼中,如同一块烫手山芋。自2012年5月上线以来,“顺丰优选”频频换帅。

2012年10月,上任仅5个月的刘淼突然宣布离职,随后,顺丰集团副总裁、航空公司董事长李东起接替刘淼,兼任“顺丰优选”总裁2013年,凡客旗下V+商城

项目历任COO、总裁的崔晓琦宣布加入顺丰优选,并出任CEO,李东起仍在集团层面供职2015年5月,崔晓琦选择离职,并加入联想“佳沃市集”,连志

军随即接任但2016年3月连志军也已离职。

顺丰虽手握物流优势,但“顺丰优选”却难解供应链难题。在生鲜领域,物流并非生鲜电商经营中的决定因素,其根基实际上是供应链,解决高速流转的生鲜供应链,要结合农业和营销,需要专业及经验,但“顺丰优选”缺乏既懂生鲜又懂电商的团队。

此外,曾有媒体报道,在顺丰集团内,“顺丰优选”的棋子角色过多受到集团战略决策的影响,而牵制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76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