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第1张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下面我通过本论文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论文摘要: 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对营销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微博微信客户端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工具不断的增加以及迭代更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活动已离不开新媒体,包括微博、QQ、微信等等,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些社交工具,可见,用户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正是营销者看中的一大客户群。由此,每个聪明的营销者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肥腻的市场,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首选新媒体是再正确不过,哪怕最初只是以社交为目的,通过这些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你,这也将是营销资源的累积。

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在1967年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新浪、腾讯还没有博客、微博,更没有微信,百度正准备上市,优酷土豆还没成立……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当前,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1.2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这种渠道开展的营销活动。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在报刊杂志上的体现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的体现就是收视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

与传统的营销相比,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仅能够精确的获取访问量,甚至能够收集整理出访问的来源、访问的时间、受众的年龄、地域、以及生活、消费习惯等等。这样比传统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而且事实表明,采用新媒体营销将会使企业能够由单极向多极发展,选择更多企业更有效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品牌宣传。

总的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2 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2.1 信息公开透明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一则轰动的消息又或者一篇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圈中分享出去,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他们会选择主动转发和传播,不但成本小,而且营销效果好。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所发布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企业或者营销者,本来就没有基本的公信力度,如果一开始就在为做营销而做内容得话,所谓的广告不断刷屏,你的用户也将拒而远之。因此,做好内容是关键,让用户自然地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关注你,营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以关注热门事件刺激营销内容的传播为例子,最常见的是事件营销。就如前几天发生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引发的转载量已达数亿,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力量,这种借势营销的方式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对于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炒作或者是营销策划,在达到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风险,炒得好便是营销,炒的不好将会自毁,在善于创造的同时更要量力而行。

2.2 用户目标精准

在新媒体平台上,营销者可根据用户的资料信息、发布内容和显示出来的地理位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目标用户,对于用户的喜好,兴趣方向一目了然,从而可加强对这部分用户的有可能关注的内容进行分享,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也就会自动找上门。

假设你的营销产品是关于旅游业的,在你的社交圈中,多多关注那些经常晒旅游照片,各种吃喝玩乐内容分享的用户,研究他们的需求方向,分析得出他们的购买力,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定价都有一定的帮助,适时营销,必然会有收获。

2.3 用户互动性强

新媒体最初是以社交互动为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成营销。以微信微博平台为代表,营销性质最强烈,对于发布的每一篇内容,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给予商家一种反馈,在获得这种信息之后,营销者便可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作出调整,可见,每一次互动都可看作是营销的成果。

当然,除了商家不愿错失新媒体的营销机会以外,新媒体也不愿错失给商家带来营销的机会,QQ近期新增的公众号服务功能,也是为营销而生,起初QQ只有空间、邮件、群消息推送可称为营销途径,局限性较大造成用户对营销的反感,如今开启公众号,将营销更加正规化。

3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

3.1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布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2 微信营销

微信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精准推送信息的同时更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是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微博好比一个人下面有几万人听众的演讲场合,更有广度,而微信好比两个好友冬日下午在茶楼泡上一壶普洱茶席地而坐,更有深度。

3.3 APP客户端营销

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APP亦即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而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宣示着中国的移动营销时代已经“燎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广告进行精准有效的投放,从而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

3 态度

互联网与其他营销手段之间的影响非常强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营销传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费者在访问某品牌网站后将更倾向于对该品牌产生正面联想。

3.1信任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产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信任度问题。他指出,在互联网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信任建设策略都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品牌名称、口碑、消费者上网经验以及广告信息质量,这些因素都对建立品牌信任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只有当这六个因素同时具备时,才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3.2互动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当今热点与广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Research in Advertising)发表文章,研究网站的互动程度对消费者理解网站内容的影响。经过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动程度越有利于消费者理解网站的内容。

3.3娱乐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动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考察了网站上娱乐和互动内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娱乐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将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度。此外,网站越有趣,消费者再次访问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当互联网通过电脑不断延伸的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营销者建立品牌资产的一项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新媒体未来的发展必然紧跟5G技术、智能穿戴技术、虚拟现实(VR)等技术进步,同时也会朝着创造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几个维度进行变革。单独看大数据和新媒体产业,它们都是互联网行业的热点风口,如果双剑合壁,那么将可能发挥出1+1>2的功效。因为大数据的挖掘能力能为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受众带来更精准的指导,从而提升新媒体的精准定位、并不断优化改进,为受众带来更个性化和他们想要的定制优化媒体服务同样的,新媒体的营销变现能力则能为大数据挖掘打开变现渠道,从而赋予大数据更多的额外价值。"新媒体运营"是任何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职位,薪资和发展前景也是众多人转型、入行的动力。新媒体运营岗位全国平均薪资在6K-8K,北京市更高达7460/月。并且,根据智联招聘等网站薪资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行业人员晋升较快,2-3年后薪资普遍达到10K-12K,3-5年后可到15K-20K!现在转行,还来得及。建议你去传智黑马官网上看看,它们会给你些运营的免费视频,你可以先了解了解。有不明白的可以再问我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今,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如何对固有的传统营销进行创新,制定适合新环境的营销计划,从而有效提升营销水平是企业营销的必修课。当代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

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 新的媒体形态 ,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微信公众号、微博、FB、Instagram就是典型的 新媒体平台 。从本质上来说, 新媒体运营 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 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 的目的。

新媒体营销特点

新媒体营销是新媒体运营的其中一种,是以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和购买的渠道。新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低成本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营销成本更低。企业可借助已有的网络平台 免费 注册账号进行营销活动,将产品信息推广向全球的潜在客户;同时营销信息的传播无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极大地降低了 时间成本 。

2. 不受时空限制

只要有互联网,企业就可以 随时随地 发布营销信息,受众也可随时随地通过营销信息购买产品或服务。

3. 量化营销效果

新媒体营销不仅能够精准的获取访问量,还能获得访问来源、访问时间、受众画像,如年龄、地域、性别等。这样极大程度上将营销效果量化,方便了企业了解营销效果以及时制定出新的应对方案。

4. 信息传播不可控

企业在新媒体营销中可利用广告新闻传播,但不能自主地对用户进行灌输,也无法将大量过滤后的信息强塞给受众;而用户在新媒体可任意处理各种不同的营销信息,也可自行制作相关信息输入网路。在新媒体下,人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节点,这将导致信息传播有不可控性。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

介于以上几个主要特点,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营销工作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受众反馈进行不断调整。

1.提升信息交互

在传统媒体形式中,企业信息的传播是单方面的。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使受众的意见反馈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企业与受众相互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信息交互,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客户需求。而现今新媒体营销的背景下,企业可利用新媒体来征集客户意见,及时获得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完善便利的客户反馈体系,从而提升信息交互,解决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2. 结合营销手段

企业只有科学合理地结合运用营销手段,才能提升品牌传播的效果。企业可以通过原始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充分结合,强化两者关系;还可以将媒体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以及创意人员进行有机结合,加快企业品牌营销的扩散速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以此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发展提升。

3. 加强人才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宣传工作优化革新的重点不仅是相关技术、设备的引入,更重要的是新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建设。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资金成本,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将新 媒体运营 外包于专业团队 。 Singplus 可为您提供具有创新性、个性化和影响力的 一站式公关活动策划与品牌传播服务 ,满足各企业对品牌建设及推广的个性化需求,助力企业在海外打响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详情请咨询公众号后台)

4. 打造正面形象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可轻而易举地 捕捉到企业的危机信息 并传播发酵。所以在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下,企业要制定 危机快速反应机制 ,细化危机应对方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一旦在新媒体上发现不利于企业品牌、声誉的危机事件,就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危机成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危机应对策略,在尚未酿成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消解危机,打造企业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企业营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企业要合理运用新媒体营销各个方面的优势,确保营销策略与新媒体环境匹配,以此完善企业品牌运营方案、提升品牌影响力,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位置。

新加坡、新加坡营销公司、新加坡传媒公司、新加坡品牌推广、新加坡线上品牌推广、新加坡线上品牌营销、新加坡广告投放、新加坡微信投放、新加坡微信营销、新加坡MC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91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