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第1张

“逻辑思维”2012年底上线,由罗振宇和独立新媒体创始人申音推出几个月后,他们上网、支付会员系统推出更震惊了业界内外,“思考”突然就占了160万元,这个逻辑,以其强大的商业实现的功能公开展示。

今天带来的“思维”的逻辑,每个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谈话节目的知识

扬声器有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和逻辑和独特的魅力,它的主要受众是智慧,真理和积极自由、阳光、个性的年轻人的强势品牌受“逻辑思维”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传播理念、社区组织和现金转换模式,给其他自我媒体企业家带来了好的启示,给我们一种思维的借鉴方式。

《罗辑思维》的定位

首先,“读一个程序定位思考的逻辑思维,它是在寻找知识,独立的见解,让观众找到思考的乐趣,在口号是:“我很高兴死磕知识。它的受宠被定义为喜欢阅读和思考的人,强调独立思考,渴望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自由的精神追求。今天,随着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追求戏剧和娱乐,罗洛的思想已经与另一方相反,并建立了“读书计划”。主持人阅读书籍,告诉听众,并广播知识,让他们也了解,也有这种思想。他们大都厌倦了主流的电视娱乐节目。他们放弃电视,寻找更有意义的节目,在互联网上奔忙,这使得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满乐趣点

第二,它也是最创新的价值,其受众的整合,将322万人通过微信,称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他们可以相互合作以产生“难以想象”的价值。这是传统媒体在这一立场上从未考虑过的,也是一种创新的地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生活在一个社区,但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个人追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越来越不同社会群体变得多样化和支离破碎。”受众定位的逻辑构建平台的整合思维”,在这个平台上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人不仅可以找到对方,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朋友,爱情,婚姻,事业,成为一个社区,等等,“逻辑思维”的社会个体的发现他们的社区有相同的价值观,提供了一系列的愿景,使他们充满了好的想法和社区生活的期望,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实现愿望。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大家对脱口秀节目并不陌生,电视上有高立波的《一周立波秀》、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互联网上有高晓松的《晓说奇谈》、郭德纲的《以德服人》等,都非常受欢迎。近几年来,又有一档知识类脱口秀节目横空出世,它就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2012年年底上线,由罗振宇和独立新媒体创始人申音开播几个月后便迅速红遍互联网,所推出的付费会员制度更是震惊业界内外,《罗辑思维》顷刻间入账160万元,向众人展示了它强大的商业变现功能。

如今提起《罗辑思维》,大家都会想到那是一档知识性脱口秀节目,它的主讲人罗振宇有着强大而富有逻辑的知识系统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它的主要受众是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这种强烈的烙印使《罗辑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它创造了一种新颖的传播理念、社区组织和变现模式,对其他自媒体人的轻创业带来了很好的思路。

为什么罗振宇会选择脱口秀作为自己的创业开始?看看他的履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曾任《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对话》节目制片人,第一财经频道总策划等,2008年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

正是因为有过丰富的媒体人经验,所以罗振宇的脱口秀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借助人生定位进一步拓展职场生涯。2012年底,《罗辑思维》正式上线,每周更新一期。同一天,《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也开始运营,每天推送一段60秒钟的语音,同时推送一篇由罗振宇推荐的知识性文章,视频和语音均由罗振宇主讲。视频和语音推出半年后,《罗辑思维》由一款互联网自媒体视频产品,很快成长为最具价值的互联网社群知名品牌。

《罗辑思维》短视频内容,主要分享罗振宇个人读书感悟及对社会各方面的种种思考。罗振宇以其丰满的知识内容和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迅速征服了大批粉丝,仅仅半年时间,《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就拥有了75万粉丝,微博则拥有了30万粉丝。并且,他收获了众多的“死忠粉”,堪称中国的社群建设顶级品牌。

2013年8月,《罗辑思维》推出了付费会员制度。这个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短视频推出会员模式,这在中国闻所未闻。对于中国的网民来说,“免费共享”是第一原则,而收费适度,却完全违背了这一精髓。所以,绝大多数观察家都看衰这次尝试。

但是,随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仅仅在两天之内,5000个普通会员和500个铁杆会员就全部卖完,《罗辑思维》在两天之内收入160万元(普通会员的会员费为200元,铁杆会员的会员费为1200元)。这个消息在自媒体领域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没有想到一个小团队创办的自媒体竟然有这样大的价值,《罗辑思维》竟然有这样大的魅力!更有专业人士称,自媒体品牌已经实现了“自商业”。

当然,也有人会提出质疑:《罗辑思维》在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推出“会员制”,是一种“无理会员制”,因为它无法给会员提供等价的利益或价值,这样做无疑是一场赌博、一场对自身品牌的消费。

但是仅仅在两个月以后,事实就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10月12日,《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条消息:今天,《罗辑思维》将发放会员福利,所有会员可从中午12点21分开始,通过《罗辑思维》微信后台提交自己的会员信息,前十名可以获得由《罗辑思维》送出的乐视超级电视一台!消息一发出,所有会员沸腾了。12点21分刚过5分钟,《罗辑思维》官方微博就称:请大家停止提交信息,已经有200个会员提交信息,他们中的前十名将获得这份大礼。

这次“福利派送”,让中奖的会员感到自己赚了,200块钱换来了一部价值6999元的乐视超级电视,这个会员还不值得吗?而《罗辑思维》更是表示:这只是会员福利的第一波,后面还有。果然,后面又进行了第二波。

这时,人们才相信《罗辑思维》的会员制不是野蛮“圈钱”。但是又有人质疑了,一台乐视超级电视6999元,10台就是将近7万元,搞一次活动就这样大手笔,《罗辑思维》是在卖血吗?其实,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送电视是真的,但不是《罗辑思维》送的,是乐视电视厂家送的。但又有人问了,那是乐视电视厂家在卖血吗?当然也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商家会做没有利益回报的生意,乐视电视也是此次活动的赢家。

那么,乐视电视厂家得到了什么呢?我们知道,《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有75万粉丝,微博有30万粉丝,此次活动在100多万人中传播,推广费不止7万元,而且这次活动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受众不止100万人。更重要的是,《罗辑思维》的用户尤其是会员基本上都是高学历、知识结构在社会上层、消费能力较高的人,针对他们做推广对乐视品牌的影响力绝对有益。所以,这次活动其实是一次创新营销,《罗辑思维》、《罗辑思维》的会员、乐视电视商家三方都是赢家。

所以,这不仅仅是《罗辑思维》与自己的会员之间的游戏,更是《罗辑思维》计划已久的商业尝试。这种尝试就是先把《罗辑思维》变成一个知识社群,用优质的内容产品对兴趣相似的粉丝产生黏性,然后通过会员制形成更加精准的交流社群,再以社群为基地为品牌提供推广合作的平台,最终,《罗辑思维》达到了变现,商家实现了推广,会员也得到了实质性的回报。所以说,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自商业”模式。

因此,在《罗辑思维》的社群中,有一名成员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没有成为‘罗辑粉丝’的会员,我都不好意思和大家在一起互动!”

这才是会员制的真正价值、《罗辑思维》的“自商业”模式。很多人唱衰自媒体,认为自媒体即便是再红火也难以实现商业变现,但是《罗辑思维》却用事实告诉大家,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社群,敢于尝试,自媒体就能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商业模式不仅仅是分析出来的,更是经过尝试摸索出来的。

在说到《罗辑思维》的优势时,很多人说这与罗振宇的个人能力及魅力分不开。的确,有过丰富新闻媒体从业经验的罗振宇,很懂得如何把控听众的情绪;同时,他热爱思考、热爱阅读,所以自然展现出了过人的人格魅力。这当然是《罗辑思维》的突出优势。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话题选择能力及内容的糅杂能力,这使他的脱口秀更高端。所以,他的脱口秀节目赢得了喜爱思考的年轻人,甚至是知识分子的一致推崇。

但更重要的是,罗振宇能够牢牢把握“短平快”的创业思路,而不是过分拘泥于传统的大平台。小而美,是《罗辑思维》的核心特点。小,体现在产品上——除了短视频节目、每日语音推送,《罗辑思维》事实上并没有太多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却足够美:在《罗辑思维》之每一期都有独立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新颖的观点,引导受众思考,而不是迎合受众。它虽然没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却树立了自己“公知”的社会公信力,这才是它能够赢得那么多粉丝跟随的原因。

除此之外,罗振宇还非常懂互联网,虽然他讲述的内容比较高端,但他却带有强烈的“互联网思维”,在开场前讲一些小段子营造轻松的氛围,即便是严肃的话题,他也能像拉家常闲聊的方式讲给大家,而不是说教,这一点又把他与传统的电视节目区别开来。

这些优势整合在一起,才造就了《罗辑思维》的成功。自媒体一向以内容为王道,但从罗振宇开始,人们又看到了“人格为王”的重要性,它甚至比“内容为王”更能聚集粉丝!

同时,《罗辑思维》还创造了新颖的盈利模式——会员制,实现了自媒体的“自商业”。当然,会员制的成功也跟以罗振宇为核心的团队的品牌号召力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罗辑思维》还通过微信语音、线下读书会、城市现场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社群效应。将来,如果能够整合社群内外资源,进一步发展社群经济,对《罗辑思维》来说将是又一种盈利模式。

《罗辑思维》的传播口号是“有种、有料、有趣”,“有种”即态度上不媚俗,“有料”即要有价值的传播内容,“有趣”即分享方式好玩、有趣。这样的定位就把《罗辑思维》与那些传播娱乐八卦的哗众取宠的自媒体区别开来,也与严肃的传统媒体区别开来。它兼顾了互联网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点,同时又规避了两者的缺点,从而打造出了《罗辑思维》独一无二的传播定位。

这样的定位,自然会吸引一大批“公知”和渴望主动思考的年轻人成为《罗辑思维》的受众。这些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和公共事务有责任感,对历史、经济、政治等话题感兴趣并有自己的见解,对“北漂”和“南漂”、房价、地沟油、就业等社会痛点和热点问题有深刻的感受,并能结合自己的处境宏观地看问题。这些知识青年本身也是“有种、有料、有趣”的群体,与《罗辑思维》的传播定位不谋而合。

同时,这些知识青年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认同互联网传播这种更自由的传播方式,因此,新一代有灵魂的知识社群和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就成了《罗辑思维》的精准受众,而高雅有趣并充满人格魅力的传播内容则成了《罗辑思维》的定位。

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他们能够听到主播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的不同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一些观点,不仅能够感受到主播彰显出来的知识分子独有的人生智慧与人格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一大批和自己身份、阶层、价值观相似的朋友,通过社群互相认识、交流,成为朋友,这是《罗辑思维》延伸出来的价值。

自媒体自从诞生以来,更多的是以“草根”定位,一大批“草根”因自媒体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而《罗辑思维》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自媒体的固有印象,让人们看到自媒体也可以是有灵魂的知识社群展现自己魅力的舞台。并且有灵魂的知识社群更容易在这个领域成功,并能够引导自媒体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罗辑思维》也结合了一些“草根”人际传播的优点,比如形式更加轻松、内容更加灵活等,它不仅注重话题的严肃性和高端性,同时也注重个性与趣味性,使受众更能够接受并因此成为它的传播者和宣传者。

一系列的创业思路,让《罗辑思维》诞生之时,就贴上了浓厚的社群标签——兴趣整合,形成传播闭环;同时不同层次的社群体系,将受众分为四种:泛受众、粉丝、普通会员和铁杆会员。所以,罗振宇的创业之路就是典型的轻创业之路,没有过多的组织架构,也没有复杂的管理体系,但凭借着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它实现了“短平快”的新模式创业。所以,对于渴望创造“短平快”合作模式的人来说,在做好精准内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群经济,这是事半功倍的一条路。

本文摘自互联网时代创业指导书:《轻创业》(2017年)

作品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此处关注

   田云娴

       教育训练行业创始人、国际商战训练权威、国际训练专家、田云娴国际教育训练集团董事局主席、云基金创始人、商战训练系统创始人,成功研发《王者军团》《精锐训练营》《企业商战系统》《企业运营全套系统》等多个训练系统。著有畅销书《我非等娴》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359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