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才市场7月12日招聘详细信息

南通人才市场7月12日招聘详细信息,第1张

海门盛源卧室用品有限公司 驻国外工作人员1名

2、 南通中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财务2名、塔吊2名、经营管理2名、人事专员2名、总务管理1名、应届毕业生10名、CO2焊工、装配工15名

4、 江苏弘扬钢丝制品有限公司 外贸2名、销售3名、车间管理3名、会计助理1名、人事管理2名、总经理助理1名

5、 南通澳兰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单证员2名、化验员2名、外贸业务员2名

6、 南通牧野织物有限公司 单证员1名、品质管理1名、英语业务员1名

7、 江苏金通灵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员20名

8、 江苏悦达时装有限公司 业务经理1名、业务助理1名

9、 浙江蓝鸽实业有限公司 空间设计3名、区域经理2名、招商主管6名、平面设计师2名、电脑绣花制版2名、人事行政文员2名、家纺花型设计师2名、家纺款式设计师3名

10、 佛山市耀龙金属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销售代表10名

11、 南通沿江管业有限公司 仓管员3名、营销员20名、前台秘书1名

12、 南通诚佳贸易有限公司 业务员2名

13、 南通百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话务员10名、销售代表5名

14、 南通酷客资讯传媒有限公司 客服1名、广告业务员2名、画面制作设计2名

15、 南通苏豪贸易有限公司 业务员2名、业务助理3名

16、 南通浦氏建材商行 门店导购3名、销售服务1名、销售顾问5名、销售主管2名

17、 安治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销售20名

18、 英国帕德设计有限公司南通代表处 理单3名

19、 江苏柏琳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营销员2名、辅助会计2名、外贸业务员1名、电脑制版人员2名、家纺花型设计师2名

20、 南通市中炜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1名、销售代表5名、销售助理1名

21、 南通中南世纪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客服4名、保洁主管1名、会所管理1名、客服主管1名、人事专员1名、秩维主管1名

22、 南通海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单证员1名、外贸跟单1名、外贸业务员2名

23、 南通汇升贸易有限公司 检品10名、服装类5名、染色跟单4名、日语担当10名

24、 大连珍奥南通办事处 数据1名、销售主管3名、营销代表8名

25、 南京德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仓库管理1名、总帐会计1名

26、 南通天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制图5名

27、 如东小洋口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 会籍管理专员3名

28、 南通文峰海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服务员3名、机电工8名、结算员2名、油漆工8名、装潢工4名、钣金工8名、车间主任2名、平面设计2名、销售顾问5名、销售经理1名、行政文秘2名、展厅主管2名、客服信息员2名、售后服务经理1名、售后前台接待2名

29、 南通爱诺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督导2名、被芯设计2名、花型设计2名、区域经理4名、生产主管2名

30、 南通维达鞋业有限公司 技术部办事员3名、品检部办事部2名

31、 南通达美英语培训部 英语中教3名

32、 东丽合成纤维(南通)有限公司 社长秘书兼事务担当1名

33、 南通苏鸿纺织品有限公司 打样员2名、单证员1名、跟单员5名、业务员10名、现金会计1名、总帐会计1名

34、 海门市神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外贸人员2名

35、 江苏润泽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 销售岗位20名、销售主管5名

36、 南通世通服装有限公司 营业担当2名、营业助理2名

37、 南通金士顿新型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1名、区域销售经理5名

38、 南通福斯特制衣有限公司 业务员2名、服装制版2名、内销销售人员2名、品牌营运总监1名

39、 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 执业药师2名、外区销售员4名

40、 迈博瑞生物膜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外贸销售助理5名、高级机械工程师2名

41、 南通鸿华时装有限公司 日语翻译2名、生产厂长1名、现金会计1名、服装打样员2名、工艺打版员2名

42、 深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1名、前台接待1名、外贸业务员2名

43、 南通莱恩纺织品有限公司 日语4名、英语4名

44、 南通交广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会计1名

45、 南通景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导购员3名、业务员4名

46、 南通丝之宜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会计2名、客服专员6名、区域经理25名、店面设计师4名、平面设计师2名、全国销售经理1名、事业部总经理1名

47、 南通美诺经贸有限公司 业务8名、营销代表2名

48、 南通博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营业员10名

49、 新余天翔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销售代表4名、销售助理6名

50、 南通成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文员2名、设计师1名、客户经理1名

51、 山东天安药业有限公司 商务助理2名、医生代表2名

52、 南通华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秘2名、商务助教5名、岗前培训招生260名

60、 南通英桥贸易有限公司 验货员2名、外贸跟单2名

61、 南通市北翼新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售楼6名、文秘2名、招商5名、工程管理2名、平面设计1名

2006年,江苏省海门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项指标苏中县(市)第一。今年以来,该市经济继续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1至4月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5亿元,增幅16%;财政收入达到9.83亿元,同比增长36%;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13亿元。骄人的成绩让人深切体会到海门人的气魄---

现在,走进海门,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项目建设的浓浓氛围、城市建设的美丽景象以及新农村建设、效能建设的喜人成果。海门人让你处处感受到他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烈氛围。

项目建设,跨越式发展“助推器”

海门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崛起苏中、跨江争雄”进程中,审时度势,将项目建设作为组织运筹区域经济工作的关键,推动海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抓住猛攻大项目和推进项目落地两大重点,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有效支撑起海门经济大跨越的新格局。

海门市委书记曹斌介绍说,海门市按照“统一规划、联动建设、集聚开发、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快速推进崇海大桥、沿江沿海开发等承接和集聚大项目的平台建设,打造苏中一流的最佳产业承载地,为区域经济腾飞修跑道、筑平台。以崇海大桥、海门港、东灶港“一桥、两港”为抓手,实施省级开发区、省级工贸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区联动”, 着力打造滨江工贸园区、滨海工业新区、灵甸工业集中区和海门工业园区“四大增长极”,形成“四面开花”发展新格局。他们紧紧抓住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铁路“三桥一铁”建设机遇,放大上海“同城效应”,让海门成为经济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集聚地,实现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大提升。

大载体、大平台建设点亮了港口经济、集群经济和通道经济,中外客商来海投资发展热情不断升温,一大批超亿元工业项目涌向海门。去年以来,出现工业投入占全社会投入超80%、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社会规模以上投入超80%、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超60%的喜人局面。“四大增长极”成为大项目集聚地。上月,总投资1亿美元的日高能源项目、总投资分别为6000万美元的华辰电器、导电玻璃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基础设施开放项目等15个大项目在滨海工业新区集中奠基,总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世界500强之一的企业美国多福集团接踵而至,落户开发区;5月份,百士特建材等一批外资企业陆续注册登记,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5个……目前,落户“四大增长极”在建超千万元项目达到70个。

建设优美城市,彰显江风海韵魅力

去年初,海门市以城市化为抓手,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海门市委书记曹斌介绍说,坚持规划先行、打造精品、以人为本、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规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优、实力做强,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承载力和影响力,打造精品城市、现代城市、园林城市、亲水城市、生态城市五张名片,努力把海门建设成长三角北翼具有江风海韵特色、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该市围绕“以人为本、彰显个性、苏中一流”的要求精心谋划,按照“沿江伸展、组团递进、带状发展”的思路,推进城市重心南移,变背向长江为面向长江,按步骤打造滨江宜居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制定、完善城市规划。2006年以来,海门投入3000多万元制定20多项规划。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海门市滨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规》等20多项规划设计工作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中,及时向市民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城建工作实施三步走战略,以“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创造亮点”为着力点,提升改造老城区;迅速拉开框架,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打造建设新城区;充分发挥滨江优势,规划启动滨江新城,建设成滨江宜居创业的城市。做到新城开发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环境建设见成效,加快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对接,促进全市城镇化整体推进,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着力美化环境,实施“绿环水绕”工程,实施改造一个公园、新建四块绿地、建设七条绿色走廊为主要内容的“一园四片七带”绿化工程和以海门河、圩角河、民生河、十二号横河整治为内容的“四河景观”工程。

海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面向社会筹集资金,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带城。实施城市项目大招商,部分基础设施纳入市场化,鼓励和吸引外资、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2006年,市区住宅、商贸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总施工面积达175万平方米,在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完成投资额17亿元。2007年,城市建设投资将突破60亿元,施工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市场化运作也吸引了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北京首开集团等市外大资金、大财团参与,其中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发挥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投入17亿元参与污水处理系统、全市区域供水系统、新城区南进轴区域基础设施、滨海工业新区基础设施等四大类项目建设。

新农村建设,让百姓分享发展成果

海门市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坚持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主攻方向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为主要抓手打造现代农村,以提升素质和弘扬新风为关键培育现代农民,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以“民富、村美、风气好”为目标,海门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海门市委书记曹斌说,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长期得实惠,今年海门市财政投入2.3亿元支农资金,比去年增加1亿元。

围绕农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间。该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根主线,把“民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坚持农业高效化、创业全民化、农民非农化,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壮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中高效农田约占该市总耕地面积的50%。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为农综合服务社建设,进一步创新农民、企业、基地、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拉长的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36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2万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发挥建筑产业的优势,发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目前,该市七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建筑业2006年就实现总产值204亿元,经济收入46.8亿元,建筑劳力人均年收入2万元。2006年,海门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4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继续保持苏中第一。

建设基础设施,构筑农村发展新平台。大力实施路网通达工程、农村水利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民聚居区建设,让农民充分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提高对全面小康建设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设,并通过省生态农业市的验收。今年财政计划出资1.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确保农村居民居住集中点都有一条通镇水泥公路。继续坚持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在新农村创建试点村带动下,村村建设40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推进环境整治,塑造现代农村新形象。该市把营造清新净美的环境作为村美的着力点。市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镇村配套250万元资金用于垃圾处理,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治理新模式,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户袋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和日产日清。坚持政府扶持、群众自筹和集体资助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推进改水改厕,其中市财政投入2692万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务,全市完成改厕1.2万座,所有建制镇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开展绿化造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全面小康序时进度。南通市评出的20个2006年度环境优美乡镇,海门6个乡镇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海门市围绕培育好风尚、促进风气好的目标,强化技能培训,今年计划财政投入3132万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实施万名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全年实用技术培训4.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弘扬文明新风,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竞赛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培养新型农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设和谐安康新农村。该市围绕增强造血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政府财政投入3200万元用于农民健康工程,确保今年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应保尽保,纯农业人口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达70%,财政按缴费的30%予以补贴。通过制定一套优惠政策、落实一笔发展资金、引进一批致富项目、提供一批市场信息、转移一批劳动力相结合的办法,力争使经济薄弱村、农村贫困群体跟上海门快速发展的步伐。

效能革命,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06年,海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领先苏中、抢先跨过长江、率先实现小康,争当苏中第一强市”的“三先一争”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组织保证,该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效能革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更好地为群众、为企业和基层服务,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海门市“效能革命”坚持以创建最佳办事环境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开展效能评议活动为载体。该市着重抓住三个重点:即把工商、税务、环保、公安等23个重点执法部门作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效能;把项目建设、城市建设作为重点,实行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落实;把承诺服务内容的兑现作为重点,接受全社会监督。

为进一步促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该市100多个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效能建设情况,主动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该市广泛开展“万人评议百名热点岗位中层干部”活动,将发改委、外经局等19个部门的142个热点岗位中层干部的照片、姓名、单位、职务、工作职能、服务处所、服务格言通过该市新闻媒体进行公示,请群众评议、监督,同时聘请了部分企业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150名效能信息员参与评议活动。

一个个推进效能建设的活动载体,一条条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的承诺,一项项彰显个性的特色服务举措,有效地把海门市机关和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了阳光下。现在的海门,高效、务实、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机关格局正在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372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