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款BJ40城市猎人版踏“潮”而来,北汽越野继续拓圈向上

2020款BJ40城市猎人版踏“潮”而来,北汽越野继续拓圈向上,第1张

2020款北京BJ40城市猎人版

5月27日晚,继联手摩登天空组建“乐野联盟”、音乐人黄旭出任品牌体验官、联合“百大潮牌”打造头部越野IP后,北京越野2020款BJ40城市猎人版踏“潮”而来,以一场云享LIVE SHOW的方式正式宣布上市。共推出四款不同配置的车型,售价区间为15.98万-18.98万元。

作为年款车型,2020款北京BJ40城市猎人版虽然在外观方面没有太多调整,但在动力系统上却首次搭载了长城汽车控股的蜂巢易创生产的HY4C20B 2.0T汽油发动机。而这也是自2019年8月,北汽与长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产品层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北汽越野是北汽集团“高、新、特”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极。不久前,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曾表示,越野车是北汽的当家花旦,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越野车对于北汽来说至关重要,“把越野车做好了,才能真正把北汽做成品牌”。

在张夕勇看来,越野车型虽然是小众市场,但在消费者对个性需求越来越强调的当下,越野尤其是硬派越野市场,依旧潜力巨大。

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扩群,是北汽越野在产品体系上给出的回答。而北京BJ40城市猎人版则是这一尝试的缩影。

作为北京越野BJ40产品谱系中主打都市C系的代表车型,BJ40城市猎人版定位于“都市驾享自由人”。在产品配置上不仅继承了源于军工的硬核本色,同时也兼具媲美城市SUV车型的空间、舒适、油耗及智能化配置。

而此次上市的新款车型,在更为高效、可靠的动力系统加持下,不仅能够消除消费者对自主硬派越野车综合实力的顾虑。与此同时,两驱车型的推出,又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车型的入手门槛,并以此扩大中意硬派越野车的消费人群。

事实上,为完善产品谱系实现扩群,北京越野早早布局了包括BJ40、BJ80、BJ20、BJ40 Plus等在内的全品类产品阵容。在营销领域上,环塔拉力赛、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上获得的冠军头衔,以及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38°向上人生”、“使命召唤”,以及“寻城记”和“搏击训练营”等主题活动,也纷纷为北京越野能够加速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赋能。

而进入2020年,北汽越野在营销拓圈上又有了更多新的玩法。以此次2020款北京BJ40城市猎人版上市为例,北汽越野又掀起了一阵“国潮”新风暴。不仅联手中国最具潮力的音乐平台摩登天空组建“乐野联盟”,同时也将联手去哪儿网展开战略合作,共同延续贯穿十五城的“寻城记”主题试驾活动,与年轻新生代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空间深度共鸣,强势种草。

数据显示,2019年,刚刚独立一年的北京越野在汽车市场大盘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成功实现逆势增长,年度销量同比增长34.5%。主力车型BJ40系列连续30个月销量位居中国品牌越野车细分市场第一、占有率突破74%。此外,在整个中国越野车市场上,2019年北京越野的占比也达到了26.8%。这意味着在中国越野车市场上,每4台越野车,便有1台来自北京越野。

2020年受不期而遇的疫情影响,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而基于这一大背景,2020年也被北京越野重新定义为实现“防疫情、稳经营”双线战役目标的关键节点。

“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月销突破5,000辆,即一年卖出6万辆左右。”在谈到当下的发展目标时,张夕勇曾如此说到。

而想要完成上述目标,仅靠衍生出的城市猎人版车型显然不够。据悉,今年将是北汽越野的产品大年,接下来还将陆续有9款新车面世。而在即将到来的6-7月份就将有一款特别版车型即将亮相。

“将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累加起来,结合军用和民用,一年要有10万辆到15万辆的销量规模,真正把越野世家这个品牌越擦越亮,真正提高中国品牌越野车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

这是北汽越野未来的发展目标。而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一切都值得期待。

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上任五个月后,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北汽集团旗下多个板块正在迎来人事调整。

12月28日,北汽福田发布公告称,巩月琼将接替张夕勇担任董事长一职,总经理则由常瑞担任。而这一调整也被外界视为北汽集团此轮人事大调整的开端。

有消息称,除北汽福田之外,此轮调整还将涉及北汽股份、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车等整车板块,以及海纳川、北京汽车研究总院等研发和供应链板块。

具体来说:

现任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宇或将被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以及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北汽股份副总裁黄文炳升任北汽股份党委书记、总裁。

原北汽股份总裁陈宏良升任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经营管理部部长。

原北汽越野车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王磊升任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同时兼任北汽越野车研究院院长。

原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院长谢伟调任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不再兼任海纳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时北汽国际党委书记、总经理李金钢调任海纳川总经理。

据悉,此次调整不仅是继9月份刘诗津出任北汽营销公司董事长之后,姜德义治下的又一次组织变革,也将是北汽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人事调整。

今年7月底,姜德义接替在北汽任职近二十年的徐和谊,成为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北汽集团正式进入姜德义时代。虽然在接任这一职位之后,姜德义一直颇为低调,鲜少出席相关发布会,但对于当下的北汽集团而言,发展自主品牌依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此次的大范围人事调整之中也可见一斑。

2019年,北汽集团以“高、新、特”战略为指导开始新一轮的品牌调整。2019年10月,北汽集团将旗下的绅宝品牌与北汽新能源整合为BEIJING品牌,并在今年成立了全新的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

虽然从BEIJING汽车今年6月推出的首款燃油车型BEEIJING-X7的销量来看,其上市至今累计销量已突破2万辆,并且在口碑上也摆脱了消费者对北汽自主的固有认知。但是在新能源车型方面,其销量表现却并不好。

数据显示,受内外环境影响,1-11月,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24877辆,同比下降78.18%。下跌幅度远超行业整体。

按照北汽集团的规划,明年,BEIJING-X7的纯电版本、全新X5、全新EX5、全新EX3等车型将陆续到来。而此次的管理层调整,也正是为未来自主板块的新发展铺路。

特斯拉都腰疼了,谁也好不了,汽油车还能好几年

北汽新能源暴跌裁员的原因有两点

在新能源 汽车 阵营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去掉辐射中心地的销量数据,全国销量各自能剩下多少?

北汽:嘘……

「品牌地方保护」是个不利于行业发展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区域市场保护当地企业也确实无可厚非,虽然这会显得格局有些那什么。

曾经中汽协就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批评,尤其是对外国合资品牌或独资外国品牌的批评比较直接,相信是哪些品牌、 汽车 爱好者们都是心里有数的,目前也还是存在的;北汽在这一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知道其他新能源 汽车 品牌一度进不了北京车市,且被其他区域承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插电式混动车,在北京也是不属于新能源的哦。也许这是因为北汽造不出优秀的PHEV吧?

北汽为什么会出现销量的暴跌?

两点原因:

北汽新能源 汽车 过去一年的销量出现82%的同步下降,程度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但是同期其他第一阵营品牌的销量却普遍同比增长,少数品牌的涨幅超过100%。所以销量的下滑单纯是北汽自身的问题,或者说是同一类型的品牌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不过仍旧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把曾经销量极高的北汽定义为弱者也许很多 汽车 爱好者都不能接受,然而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比如北汽的动力电池依靠多个供应商,印象中有孚能也有现在的韩国SK,电控系统的核心车规级芯片自然也是没有技术储备,电机仍旧依靠供应商。

近期热度比较高的ARCFOX(极狐 汽车 ),整车平台来自加拿大麦格纳公司,动力电池正是SK;然而韩系的 汽车 动力电池不论是三星、LG化学还是SK,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中都已经臭大街了。在整车平台研发层面的北汽还要依靠供应商,而一线自主品牌参考某迪,其E/DM平台连带核心三电均为自主研发,MCU&IGBT芯片也不例外;各类车型包括货车都要进行六通道或24通道的底盘测试,上架测试动辄45天,而且还要经过极寒、高温、电磁干扰、NVH和全面的碰撞测试,这才叫做先进的、高标准的国产 汽车 。

北汽的新能源 汽车 确实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这就像曾经某些过度依赖合资外企技术的车企,比如东南 汽车 、东风启辰、广本理念、五菱宝骏和北汽系列品牌,这些品牌撇开已经消失的不谈,其中有一个能够进入第一阵营的吗?

似乎也就是五菱 汽车 依靠营销和低价还能保证销量,但是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只有1.4亿的利润,这是不是很危险呢?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让北汽不用过于投入研发也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以这种模式都可以风生水起又何必去研发呢?但是这种模式必然是没有前景的,市场的开放终究会让品牌地方保护成为过去式,一旦其他真正进行技术研发、车辆具备更高品质的品牌进驻,北汽新能源也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了。

理论上此时的北汽是不是应该开始加速研发了呢?如果想要真正成为强者品牌则应该开始转型,但似乎北汽并不打算这么做。

“自产自消”注定了结局!

这里的「消」指的是消化,北汽旗下曾经有多个共享或出行服务公司,生产出的电动 汽车 面对个人用户市场(C端)的表现越来越差,于是就不得不把这些车转向B端(商务用户市场)来销售。所以北汽才不得不打造了一些出行品牌,与“滴滴”等出行领域的巨头也有合作;这就是北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曲线会非常奇怪的原因,有些月份销量是三位数,隔月可能就是五位数。

原因自然是出行公司又需要添车了,以这种模式运行能成功吗?

汽车 共享化是未来 汽车 的最终形态,发力B端市场本不是错;只是现阶段的额B端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2020年的需求是有相当程度下降的,这也是北汽新能源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原因之一。

同时真正有实力冲击B端的车辆品牌,面对C端一定也是不能弱的;因为B端车辆目前的价值包括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反之出行车辆也需要车辆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粘性,也就是说B/C两块市场目前要相扶依存。那么失去很大C端极大份额的北汽新能源也注定在B端玩不转,未来的北汽电动 汽车 可能会更加艰难。

至于极狐 汽车 虽然牵手华为,但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系统只是对优秀的车辆的锦上添花,车辆的品质究竟如何还需要市场考验;同时产品定位拔高的速度过快,北汽长期以来并没有能在新能源阵营中冲击高端,所以北汽极狐的未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对于北汽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应该问问北汽自己,北汽认真造过车吗,亏损太少了,存在理由都不够充分

靠骗补为生的企业能好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433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