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粉丝营销的经典案例

有哪些粉丝营销的经典案例,第1张

一、小米手机

小米在社群营销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集粉丝。小米首要通过三个办法调集粉丝:运用微博获取新用户运用论坛维护用户活跃度运用微信做客服。

2、增强参与感。比方说,开发MIUI时,让米粉参与其间,提出建议和需求,由工程师改进。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

3、增加自我认同感。小米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4、全民客服。小米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都与粉丝持续对话,让其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二、罗辑思维:付费粉丝会员

罗辑思维首先将目标用户定位为85后白领读书人。这类人群有共同的价值观,并渴望社群中找到精神上的优越感。罗辑思维为这群用户提供独立思考的启蒙和捷径,最大程度唤起用户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用户的动机并养成分享习惯。

然后通过活动让用户获得利益。比如罗胖售书活动、众筹卖月饼活动、柳桃的推广活动。借这些项目,让粉丝会员可以对外销售商品,从中得到回报。

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还可以在罗辑思维300万用户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和支持。有内容互动也有精神上的价值输出,最后还养成了用户的付费模式,逻辑思维将粉丝会员做得风生水起,可圈可点,可谓是名利双收。

扩展资料

粉丝经济最为典型的应用领域是音乐和电影,在音乐产业中真正贡献产值的是艺人的粉丝,它由粉丝所购买的CD、演唱会门票、彩铃下载和卡拉OK中点歌版税等收入构成;而在电影产业中,一部电影的票房很大程度上也是艺人的粉丝贡献,明星对于粉丝的号召力有多大,往往影响着票房的收入。

而粉丝产业的形成,大致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开始,逐渐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粉丝产业,例如最有影响力的超级女声当属李宇春,其粉丝的忠诚程度是别的明星无法比拟的,因此,李宇春的演唱会总是一票难求。

而苹果手机的出现,让粉丝经济从娱乐文化产业转移到产品制造领域,因为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以及在全球IT和互联网领域的传奇经历,其明星效应对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和iPhone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推动。

iPhone很快就在全球和国内市场拥有了庞大数量的“果粉”,但凡苹果公司推出新款iPhone手机,“果粉”总是会一马当先的抢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丝营销

《社群营销》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诞生的虚拟社区引起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口碑营销。它系统地讲述了社群营销的概念/诞生背景/优势/如何 *** 作,并且讲每一章的最后一个小节会通过案例的方式梳理理论内容。

之所以会选择营销方面的书是因为正在进行的大广赛,希望通过书籍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整理便于在脑内形成营销逻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网络原住民的社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及品牌在进行社群营销企划的大致步骤和注意事项。

小米公司知名度很高,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主动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品牌宣言是“为发烧而生”,具有品牌独特的MIUI系统,他们让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开发组”,让消费者“定制”产品,而后卖给发烧友。从而不断扩大产业链,进行产品升级。

梳理小米的社群营销,主要是四个步骤。第一是聚集粉丝;第二是增强参与感;第三个是通过线下引导用户,稳固感情;第四是互动沟通共鸣。

2010年,小米推出手机实名社区米聊,再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聚集粉丝,再推出每个新产品之前,会让米粉参与制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需求,并且直接进行改进设计。推出产品后,线上运营爆米花论坛,线下举办同城会和米粉节,实现双线的沟通和融合。最后,更新售后服务,做到一个员工或者粉丝都是客服,持续不断地与粉丝沟通,关注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小米在社群营销方面是相当成功的,这个来源于小米对于粉丝聚集平台的精准人认识和运营策略。比如主要聚集地时在论坛,在论坛上米粉参与调研/产品开发/测试/传播/营销等,小米产品1/3的修改意见都是来自于用户。小米的社群运营特别注重参与感,创新了很多与米粉的互动形式,为米粉打造归属感,通过用户的口碑进行进一步的传播和营销循环。

用小米的具体案例说明,“橙色星期五”指的是小米的MIUI开发版每周五下午五点发布,小米的手机系统MIUI就会进行升级和更新迭代,这个不仅仅是小米产品的日常设计完善,更是每周一次用户重度参与的机会。又比如小米推出红米手机的时候,与腾讯进行渠道营销,咋QQ空间推广红米手机,是根据产品定位追踪红米的购买人群。

产品更新一般包括产品类型更新和产品品牌更新。

(1)产品类型更新是指社群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延长产业链的过程。

小米科技的董事长雷军说过:“小米生态是开放的,不是排他的,他们有三个核心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还需不安依照生态链延展。”小米确实是从手机做起的,但是从现在来看,消费者对于小米的印象更加综合,根据小米集团2019年的财务报告,生活消费产品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它能够被增长达到了56.5%,远远高于手机业务营收的16.2%和互联网服务的31.8%。小米上至智能家电,下肢中性笔,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都有设计,小米生态链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领域,其实是在打造完胜的生态生活链,致力于一站式解决用户对生活消费产品的需要。有研究报告指出,小米形成三个产品圈层,第一个是手机周边商店,基于小米手机拓展耳机/音响/移动电源等;第二层是智能硬件,包括智能家电或者智能玩具;第三层是生活用品,如毛巾/牙刷/背包/旅行箱等。

(2)产品品牌更新:

产品品牌升级,包括品牌定位升级/品牌形象升级【品牌名称/品牌标识】/营销策略升级等。

最近行业比较热点的咨询之一就是小米进行logo的改进和升级,这就是属于品牌形象升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很多网友表示“我上我也行”,甚至于有人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表情包,也有做成视力表的人才。

1 . 社群营销: 是基于相同或者相似的兴趣爱好,通过某种载体聚集人气,以产品或者服务满足群体需求而形成的商业形态。(兴趣群——消费群)【实质上是一种口碑营销】

2. 人际交往的距离: 公众距离(360cm以上)、社交距离(120~360cm)、个人距离(45~120cm)和亲密距离(45cm以内),类比:社交—社交距离;社区—个人距离;社群—亲密距离

3. 社群营销优势:

(1)精准用户(需求精准化和传播精准化)

(2)强烈的参与感(“成就需要”——戴维·麦克利提出的理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最主要需要的就是成就需要、亲和需要和权力需要)

(3)信任交流产生的粘度(情感依赖/利益依赖)

4. ·“跨界营销”:

利用各自的品牌和特点和优势,提炼核心元素,与合作伙伴的品牌核心元素进行契合,从多个侧面诠释一种共同的用户体验。

一般产品不同、品牌不同、所处的行业也不同——互补关系

·跨界营销的原则:

资源匹配 两个企业在品牌、实力、营销思路和能力、企业战略、消费群体、商场地位等方面应该具有共性和对等性

品牌效应叠加 两个品牌在优劣势上进行互相补充,将各自已经确立的市场和人气和品牌内蕴互相转移到对方品牌的身上或者传播效应互相累加

消费群体一致性 两个气液所处的行业的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是想跨度营销实现需要具备一致或者重复的消费者。

品牌非竞争性 互惠互利、互相借势增长的关系

互补原则 在产品属性上要有系那个对独立性

品牌理念一致性 双方的品牌在内涵上有着一致的或者相似的诉求点或者有相同的消费群体、特征

用户为中心 企业的一切营销行为都从过去围绕企业和企业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

·跨界营销的内容:

(1)品牌跨界:

同等级品牌的联姻。不同的领域同样著名的品牌为了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利用对方忠诚消费群体,提高机会,情话品牌忠诚度和好感,共同进行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2)促销跨界:

双方达成一项促销合作计划,其中一方的产品成为另一方的促销品或者促销工具,或者双方均把对方产品做微机房产品的促销品。

(3)渠道跨界:

指某一家企业借用另一家企业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或者借助仿双优势的销售渠道互相销售对方的产品。以渠道和终端为核心,一般大量运用在家用电器、IT、汽车、手机、日用品、快速销售品、耐用销售品、饮料食品等

5. 产品更新一般包括产品类型更新和产品品牌更新。

(1)产品类型更新:

是社群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延长产业链的过程。(小米系列)

(2)产品品牌更新:

产品品牌升级,包括品牌定位升级/品牌形象升级【品牌名称/品牌标识】/营销策略升级等。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为防止品牌老化/竞争同质化而产生的,是社群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

但是品牌更新不可以失去产品原来拥有的特色。

6. 社群营销环境特点: 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452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