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LV之后是宝格丽,京东加码奢侈品品牌营销

最前线|LV之后是宝格丽,京东加码奢侈品品牌营销,第1张

京东与国际 时尚 巨头LVMH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8月2日,京东宣布,京东奢品与LVMH集团旗下品牌BVLGARI宝格丽以京东小程序方式达成合作。即日起,用户通过京东APP搜索“宝格丽”可直达品牌官方精品店,选购珠宝、腕表、包袋配饰等BVLGARI宝格丽商品。此次合作也是宝格丽首度牵手第三方电商平台

此前4月15日,京东已经与LVMH集团旗下品牌LV官方试水合作,用户在京东APP搜索“路易威登”或者“LV”可进入品牌官方网站(更早是微信小程序)进行浏览购物。

相比之下,此次京东与BVLGARI宝格丽的合作更进一步,品牌方不再以微信小程序或者官网形式嵌入,而是直接以京东小程序的方式嵌入。 当用户在京东app搜索“宝格丽”关键词后,d出的直接是宝格丽京东小程序,用户不再需要授权微信账号,直接注册相关用户信息即可。 这意味着,品牌方对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开放度进一步提升。

京东宝格丽官方精品店首页

此外,在信息注册页面,会有“本人同意将个人数据用于统计分析”的提示,36氪认为这也是国外奢侈品大牌格外谨慎的地方: 不以官方旗舰店形式入驻,而以小程序形式,更多是想把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牢牢将用户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拱手让给第三方电商平台。

某种程度上,双方的合作京东承担的并非销售渠道的功能,而是更多扮演了品牌营销阵地的角色。

在奢侈品牌纷纷加码线上业务的趋势下,LV对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选择一直格外谨慎。与京东合作之前,路易威登仅在微信小程序和母公司LVMH集团旗下奢侈品电商平台24S开设了线上购买渠道。在京东和淘宝上面搜索LV,往往无法得到相关联的搜索结果,或者d出的都是第三方商家产品。

在淘宝app搜索LV等字样呈现的结果

但LVMH集团旗下思琳(CELINE)、纪梵希(GIVENCHY)等品牌均已开设了京东自营旗舰店。显然,姐妹品牌此前的合作已经为LV及LVMH集团旗下其他品牌与京东的独特“联姻”打下了基础。

据36氪了解,奢侈品牌此前与京东有两种合作模式。 第一种是由京东来运营品牌自营商店,品牌则直接供货,比如雅诗兰黛;第二种是京东作为第三方合作伙伴,为品牌提供京东金融服务、AR技术和“京尊达”等协助服务。 此外,京东强调会为奢侈品牌提供一项免费服务,即帮助品牌在一周内开设微信小程序以获得更多的流量。

此次与BVLGARI宝格丽的合作新模式,是京东以一定程度的妥协换来的,也为接下来与其他奢侈品大牌合作提供了某种样板。

截至2021年3月30日,京东拥有近5亿的活跃购买用户,在“二选一”被解除后,京东的用户增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京东奢品的去年最高搜索关键词就是LV。

水滴汽车APP了解到,吉利汽车正式任命刘智丰接替郑状出任几何销售公司总经理;郑状仍担任吉利国内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协助分管副总裁开展专项工作。

相关报道显示,1993年刘智丰加入北京吉普,先后任销售计划科科长、销售服务部销售经理、销售市场部副总经理职位。2006年,刘智丰担任北京奔驰-戴·克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市场部(Chrysler /JEEP品牌)总经理。2008年,刘智丰转战北京现代,先后任职销售部部长、副总经理、销售本部副本部长。2013年7月,刘智丰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17年2月,刘智丰调回北汽集团任副总经理,出任北汽鹏龙服务贸易股份公司总经理。

在短暂担任长城汽车专项副总裁后,2019年4月,刘智丰加盟吉利,担任吉利汽车国内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彼时,吉利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为林杰,副总经理为宋军、刘智丰和郑状。此后,刘智丰牵头筹备领吉公司,负责吉利和领克的自有渠道建设,类似北汽鹏龙和东风南方,并分管吉利二手车业务。近日,消息人事透露,吉利正式任命刘智丰兼任几何销售公司总经理。

入行20余年,刘智丰有着丰富的汽车营销经验,凭借其敏锐的思维和精准的市场判断力,他所服务过的一些品牌在销量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据悉,吉利有意加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工作,不甘于在日益壮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失去机会

水滴汽车APP注意到,不久前,吉利汽车以一场杭州、香港两地会场的线上发布会形式进行了2019年年报发布会,这场形式特殊的发布会上披露,2019年吉利对新能源的辛苦灌溉也迎来了收获: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69%,达到11.3万台。特别是吉利全新品牌几何A在2019年正式投入市场,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补全了一块重要版图,也成为了销量增长的直接动力。

在吉利汽车2020年度新车规划。除现有燃油车型、新能源车型的年度改款外还将推出六款产品,包括吉利品牌三款新车,领克品牌将两款新车和几何品牌一款新车。其中,几何品牌官方演示文稿中提及其将在年内推出一款纯电动SUV车型,根据现有信息推断,该车型应为几何C,上市时间大概率为今年第二季度。

据悉,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目标依旧锁定141万辆,并将大幅增加新能源及电气化车款。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C端网约车市场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

不过,各大出行平台在C端市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合规风险。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尚无一家网约车平台100%合规。而7月,交通运输部则再次表态将加快“清退不合规(网约车)车辆和人员”。

面对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出行C端市场或不再是各平台眼中唯一的“香饽饽”。

8月4日,享道出行对外宣布,首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享道1号”成功发行,融资规模为5亿元,获得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超额认购,该笔融资将用于企业级出行业务的规模扩张、产研升级及创新项目落地等,帮助享道出行进一步布局企业级出行服务市场。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5亿元融资是享道出行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外部融资。在各大出行平台都在大力抢占C端市场的情况下,为何享道出行却将这笔新融资投向B端市场?

对此,享道出行CEO吴冰在“享道1号”项目融资完成后公开解释称,从盈利的角度来说,toB的业务盈利一定会更好。

实际上,近期加码B端市场的出行平台不仅享道出行一家。

8月3日,曹 *** 出行宣布旗下公务出行服务平台“绿色公务”更名为“曹 *** 企业版”,曹 *** 企业版还同步上线了钉钉,能关联钉钉待办与工作通知,使用户保持信息同步。

8月4日,美团打车企业用车与顾家家居达成企业用车服务合作。美团打车企业用车可满足顾家家居员工在市内用车、加班用车以及差旅用车等因公用车场景的需求,行程费用可直接由企业支付。

除了B端市场,部分出行平台还开始 探索 更多基于出行方面的衍生业务。

近日,嘀嗒出行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了联名信用付产品“嘀嗒白条”,重新尝试互联网小额借贷业务。据了解,该业务目前处于部分区域测试阶段。

C端市场的危与机

数据显示,凭借着对C端市场的绝对占有率,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达到4100万单,遥遥领先于其他平台。随着滴滴进入整改期,出行市场燃起了新一轮战火,各大出行平台纷纷出手,希望借机重获C端市场份额。

7月初,一封网传的T3出行内部文件提到,“T3出行紧急调整开城计划,本月内要连开15城,日均单量突破百万,牢固树立中国网约车第二地位,今天起全员开启战斗模式”。7月9日,曾一度淡出公众视野的美团打车,也重新上架了独立App。

为了造势,各大出行平台纷纷强化了营销曝光。移动广告情报分析平台AppGorwing数据显示,T3出行、高德地图、如祺出行、哈啰出行7月都加大了针对微信、抖音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投放力度。

除了增强营销曝光,各大出行平台还通过高额接单奖励、限时免佣金等手段吸引司机加入。

以美团为例,7月14日-20日,美团新司机注册可以享受免佣7天政策,不论高峰平峰,白天晚上都免佣;平台还提供垫付车费服务,解除司机接单的后顾之忧。在此背景下,很多滴滴司机选择使用更多平台接单。

在吸引新用户方面,各大出行平台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发放优惠券的低价促销手段。

7月5日,如祺出行推出优惠活动,用户邀请好友注册,可以获得5折券,邀请好友完成专车首单,可以获得25元现金。

7月13日,曹 *** 出行推出邀请好友登录可得8元打车券。

7月下旬,高德打车也在抖音等平台发布100元打车券。

不过,依靠限时免佣等优惠政策吸引来的司机忠诚度有待商榷。

与优惠和奖励相比,很多网约车司机更看重实际的接单量,接单量直接影响最终的整体收入。相对滴滴,美团打车、T3出行等其他出行平台在这方面仍有劣势。

低价促销虽然有助于快速吸引C端用户,但姜昕蔚表示,C端用户相对而言忠诚度容易反复。

事实上,低价促销的手段正在被厦门、广州等多地的有关部门叫停。

7月14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召开网约车平台公司约谈会议,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采取大幅度降价、折扣等低于成本价的不当营销手段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此外,C端市场面临的合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

7月30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召开2021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到,用好各种监管手段,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加快清退不合规车辆和人员。

对于大多数出行平台而言,合规化转型所牵涉的司机和车辆都是一个庞大比例。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仅有4家平台网约车接单车辆合规率超过80%,美团打车、首汽约车的合规率分别仅52.3%、49.2%,滴滴出行合规率更是只有30.7%。

B端或成突破口

企业出行服务是指“企业人员因公出行而使用的各类用车服务”。据了解,国内经营企业出行业务的共享出行平台2015年开始陆续出现,在此之后,滴滴企业版、曹 *** 绿色公务相继宣布成立。

2019年4月,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交通运输行业10%增值税税率降至9%,并将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进项抵扣范围。企业出行服务属于进项抵扣范围,可为企业再节省3%用车成本。

随着新税改正式实施,2019年后国内企业出行市场收入增速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国内企业出行市场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9.9%、19.6%,收入规模分别达到1934亿元、2477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在企业出行市场近几年也逐渐占据领先地位。

根据滴滴官方披露的数据,滴滴企业版已经拥有30万家企业客户,与阿里巴巴、华为、三一重工、中国平安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覆盖1700万职场人群。

在以往,抢夺滴滴手中的B端用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姜昕蔚表示,“B端(用户)一旦采购,其复购率较高,不会像C端一样,用户忠诚度反复。”

然而,在今年7月的下架整改事件之后,滴滴在B端市场也面临企业用户流失的风险,这被部分出行平台视为一次“难得”的机会。

7月27日前后,滴滴企业版推出了一项优惠活动,老用户充值5000元即可返还1300元券,而面向个人用户的滴滴出行却没有类似力度的优惠活动,这被认为是滴滴在B端市场面临的用户流失压力所致。

与公认是红海的C端个人出行市场不同,B端企业出行市场目前尚处于蓝海阶段。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2020年互联网化出行服务在大型企业的使用率较高,而中小型企业中仅有47%的企业以互联网化用车服务为主导,未来市场需求激活空间较大。

在姜昕蔚看来,B端的业务各个平台也都一直在做,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企业出行的增量是确定的。

不过,布局B端出行市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汽车 行业分析师颜景辉表示,经营企业出行业务需要平台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既要有提供各类高端出行服务的能力,也要有提供高性价比出行服务的能力。

姜昕蔚也表示,B端业务相对C端来说是另外一套商业模式,需要有企业资源的储备和相应的B端人力资源的储备。前期的开发成本可能更高。

据了解,企业因所处行业和领域不同,用车场景非常多样化和碎片化,出行诉求包括差旅包车、商务洽谈、客户接送、加班用车、公务应酬酒后用车、日常通勤、工程外勤、高管用车等,用车类型涉及轿车、MPV、大型客车等。

“根据主要企业的资源不同,像享道和首汽这样母公司原本业务生态较庞大,业务合作伙伴众多的企业,(在B端市场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姜昕蔚认为。

“要满足企业客户的多样化化需求,得提供级别、类型不同的自有车辆,以及大量经过严格培训的司机,这是一种重资产布局,需要巨大的投入。”颜景辉表示,虽然企业出行市场增长潜力较大,但出行平台也不宜盲目布局,还是要根据自身实力和经营战略综合地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464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