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药王灸--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顶艾药王灸

同仁堂药王灸--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顶艾药王灸,第1张

        翻开中医文化的瑰丽宝典,有一个名字响彻环宇。打开中国近现代史的壮阔诗篇,有一个名字传颂不衰。它就是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标准成为华夏中医药文化对于品质坚守的最高境界。

      《本草纲目》记载艾火可以灸百病。李时珍说: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来自于太阳真火。艾叶能够温经通络,祛除寒湿,具有回阳,理气血的功效。艾灸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百姓熟知的一种理疗与保健方式。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做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 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到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固本扶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等与艾作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黄帝内经》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意思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

        南京同仁堂药王灸它集名贵的的三年陈年艾叶制绒为主料,配以伸筋草,杜仲,红花,肉桂,白芷,丁香,八角茴香,蛇皮,苍术,桂枝,川芎,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独活,苦参,樟脑,升黄,蜂房等三十九味中草药,配以现代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被业界称为:艾中贵族,灸中黄金。

        适用于腰膝酸软,脾胃失调,肝气郁结,胃腹胀满,肾气不足,阴阳两虚,心气不足,气短气虚,便秘便溏,失眠健忘,痛经宫寒,更年期综合症,脾湿脾虚等亚健康人群,起到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寒止痛、升阳举陷、补虚固脱等作用。

        目前同仁堂经过300多年发展,形成北京同仁堂与南京同仁堂两大基地。商务部颁发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荣誉,是这个300多年的老品牌给到消费者的满意答卷。如今充满活力的同仁堂,带着震撼业界的新产品与新模式,再次而来。

        南京同仁堂药王灸在古法传承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张仲景中医院等多家中医界高校智慧的结晶。药王灸结合同仁堂药王灸专用智能灸疗机。六大优势,创新灸疗格局智能化控制,明火灸疗灸的透彻,多部位相结合面积广,全新安全绿色生态疗法,智能化控烟系统更环保,同仁堂药材更安心。这台拥有国家专利技术的产品设备,彻底实现

1、无烟、无尘、净味

2、自由升降,双向 *** 控

3、专利科技,业内领先

4、高效静音,静谧享受

5、药艾组合, 效果超强

6、姿势灵活,可坐可躺

7、静电吸附,全球首创

        鼎力潮头,悬壶济世之初心不改;我们将牢牢的恪守同仁堂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药王灸,我们用真材实料,助您固本扶阳、除湿排寒。同仁堂药王灸,以纯阳之力涤荡世间湿寒浊气,以明火之法横扫躯体淤堵歪邪。

        5000年中医智慧的扛鼎之作,九万里华夏养生的根本之法。世界艾草看中国,中国顶艾药王灸——同仁堂药王灸。

这个在大街上应该就有售卖的,如果需要采摘的,可以去北京南那边的小镇子看看。

艾(学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扩展资料:

植物文化:

据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

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挂艾草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

妇女们则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在这天,人们还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5187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