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车,特拉斯还在卖“炭积分”!那什么是“炭积分”呢?

除了卖车,特拉斯还在卖“炭积分”!那什么是“炭积分”呢?,第1张

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的营收达到了119.58亿美元,约去年同期营收(60.36亿美元)的2倍。不仅如此,特斯拉净利润扩大至11.42亿美元,约为去年同期的10倍,同时也打破了一季度(4.38亿美元)的记录。

细分来看,2021财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为其创造了98.74亿美元,占据了其总营收的82.6%,约为去年同期(49.11亿美元)的2倍。除了卖车的成绩外,来自发电和储能业务的营收为8.01亿美元,其他服务及营收约为9.51亿美元。

除了卖车,特拉斯还在卖“炭积分”

数据还显示,虽然特斯拉的主营业务的出售电动汽车,其他业务的营收占比相对较低。但与卖车的利润率相比,反而是其他业务更高。尤其是出售“碳积分”带来的影响更为积极——利润贡献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

是的,您没看错!在特斯拉以往的盈利中,碳积分交易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个别时间段,特斯拉出售“碳积分”带来的利润甚至超过了出售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盈利。对此,我们不禁好奇了,什么是“炭积分”呢?

什么是“炭积分”呢?

“碳积分”,实质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企业或个人通过购买碳积分消除碳足迹。通俗地说,我们使用汽油、柴油驱动的汽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利用传统化石能源作为动力、燃料的企业,也在增加“碳排放”。

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利于人类的长久、健康发展。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危害,全球多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目的就是减少“碳排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至少产生了如下两类企业。一种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或者是加强植树造林等活动的企业,他们减少了“碳排放”;另一类继续使用化石能源的企业(比如仍然使用煤炭发电的企业)仍在持续增加“碳排放”。

对于后者,需要加以限制,控制“碳”的排放数量。对于前者,则应该给予鼓励、奖励。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前者出钱购买“碳积分”,为他们超排的“碳”买单;后者出售“碳积分”赚钱,作为他们减少“碳”排放的奖励。

对特斯拉,他们生产、出售的合乎标准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越多,就能变相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频率。有利于推动全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而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让这样的企业,出售“碳积分”赚钱,不失为一种好的奖励方式。

南生注意到,类似的方式实际上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在2009年3月份的时候,我国著名演员周迅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区亲善大使的身份出现“碳补偿活动见面会”,并花钱购买了“可抵消其在2008年坐飞机而产生的碳排放的238棵树苗”。

对那些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企业来说,他们则通过出售自己种植、培养的树苗获得收益,这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出售、购买碳积分”行为。对此,网友们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需要先开户,开户的机构如:深圳、北京、重庆、天津等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户后转入资金就可进行试点交易;然后在碳交易中心买进碳排放配额后再卖出赚钱。

拓展资料:

碳的发现历史:

1、碳的英文名称carbon来源于拉丁文中煤和木炭的名称carbo,也来源于法语中的charbon,意思是木炭。在德国、荷兰和丹麦,碳的名字分别是Kohlenstoff、koolstof、kulstof,字面意思是煤物质。

2、碳在史前就已被发现,炭黑和煤是人类最早使用碳的形式。钻石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被中国熟知,同时煤作为碳的形式在罗马时代被使用的化学方式和现代一样:通过在一个椎体建筑物中加热被黏土覆盖的木材来排除空气。在1722年,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证明铁通过吸收一些物质能变成钢,这种物质就是熟知的碳。

3、 在1772年,安东尼·拉瓦锡表明钻石是碳的一种存在形式,当他将一些钻石和煤的样品燃烧时,发现他们都不生成水,并且每克的钻石和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相等的。在1779年,卡尔·威廉·舍勒表明一度被认为是铅的存在形式的石墨实质上是混杂了少量铁的碳的混合物,并且他给了当用硝酸氧化时,产物的名字空气中的酸("aerial acid"),即二氧化碳。在1786年,法国化学家Claude Louis Berthollet,Gaspard Monge 和 C. A. Vandermonde通过利用拉瓦锡处理钻石的方法将石墨氧化,证明了石墨几乎全部由碳组成。1789年,拉瓦锡在他的教科书中将碳列在元素表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13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