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30万游客,沉寂千年的长汀古城,为什么突然火了?

7天30万游客,沉寂千年的长汀古城,为什么突然火了?,第1张

长汀古城默默无闻了10多年,曾经是福建省贫困县,但是最近突然火了,7天就接待了30万人次,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长汀古城的历史悠久。

长汀古城始建于唐宋时期,离现在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当人们走在长汀古城里,可以看到1200多年的唐代古柏,也能看到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客家宗祠。在古城里,各种建筑保留着原始的风貌,置身其中会有一种穿越时代的感觉。

二、长汀县古城修复规划的成功。

长汀县本来是一个贫困县,长汀古城曾经也是破落不堪,年久失修。但是长汀县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古城修复计划,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将这个1000多年前就存在的古城重新修复,重现了当年的古城风韵,由此成为了长汀人的骄傲,也成为了旅游爱好者的一个归处。

三、长汀古城的观赏价值确实很高。

长汀古城在完成修复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是一处非常具有特色的古城景观。在长汀古城里,可以看到新耕别墅、汀州天后宫、长汀县博物馆、汀州古城墙等,夜晚的风光更加美丽。而且长汀古城与许多文人也有不解之缘,纪晓岚、陆游、文天祥等都曾写过与之有关的诗句。

长汀古城如今火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以后游客也能多一个体味古风古韵的地方。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 历史 研究所。

客家人,客家菜,客家围屋,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族群, 历史 上因为朝代更迭、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生活在中原河洛地区的百姓不得不一路漂泊,向东再向南,从唐末开始进行了一场持续千百年的人口大迁徙,形成了影响世界的客家人和客家文化。而在这场客家人的大移民过程中,有三个地方最为重要: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福建汀州。

这三个州是 历史 上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他们又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汀州则在三个地方中最为重要。古代汀州就是现在的福建长汀,虽然现在赣州和梅州都是地级市,长汀只是一个县,但是在客家人心中,长汀的地位更高, 历史 上数量众多的客家人正是从长汀走向世界,因此古汀州被称为“世界客家首府”。

长汀之所以在客家人的迁徙路上有如此重要影响,主要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长汀位于武夷山南麓,为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是连接赣州和梅州的商贸重镇,是福建西大门,自古称“圜圚繁阜,不减江浙中州”。从唐代开始,汀州就是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历朝历代都是八闽重要的州、郡、路、府治所。

一千多年的发展为汀州留下了一座宝贵的古城,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建设,汀州古城形成了依山傍水,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独特格局。古城墙环抱全城,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将半座卧龙山圈进城内,俯瞰全城,就像观音菩萨脖子上的佛珠,因此,汀州古城有了一个“观音挂珠”的美誉。

汀州古城早在1994年就被列为第三批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三千米,有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共四座城门。古城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历代重修扩建,到明清时城墙总厂五千多米,曾有十二座城门,城内有山有水,即为“枕山临溪为城”,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技艺,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千年古汀州商贸繁华,人口众多,到清代中晚期发展成为闽西最大的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同时,也是文化兴盛的 历史 名城,无数文化名人在汀州留下足迹。唐代名相张九龄,世界法医鼻祖宋慈曾在这里任职,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汀州写下诗篇《汀州》,南宋诗人陆游离闽时写了《长汀道中》,黄慎、纪晓岚、康泳等等都为长汀的山川和 历史 所折服,写下了不朽诗篇,流传千百年。

近代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成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徐特立等都曾在长汀留下足迹。现在汀州古城的福音医院曾是中央红色医院,南昌起义军和红四军都在这里医治过伤病员。辛耕别墅就是红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旧址。张家祠为刘少奇旧居,也是福建省总工会旧址。瞿秋白于1935年在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1953年在罗汉岭立瞿秋白纪念碑,陆定一为纪念碑题字。

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是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它七府构成了福建八闽。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间,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汀州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墙,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119米,城墙像一串璀璨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汀州城装缀得独具一格,分外美丽,现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将古城门及其古城楼-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米,近几年长汀已修复汀州古城墙2100米,使其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还有风格独特的的汀州府城隍庙、汀州云骧阁、汀州南禅寺、汀州刘氏家庙、汀州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法医鼻祖宋代长汀知县宋慈,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诗词大家陆游,明代《天工开物》著者宋应星,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篡纪晓岚和长汀籍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足迹,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长汀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客家人以坚韧、开拓、革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带来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以后又发展到广东梅州,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汀州成为中国客家的大本营和客家的首府。 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拓革新的气息。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蜚声中外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还保留了独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2008年1月长汀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客家乡亲返汀寻根谒祖,每年秋天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

据统计,台湾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香港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达一亿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过生存与奋斗的足迹。

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性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鬼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q的故事》等。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革命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缠绵,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 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第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佛教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弟子,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

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

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基督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1941—1945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何时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闽西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

三角豆腐饺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食品,在汀州同样广泛流传,世代相袭,至今仍在许多乡村保留。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黄豆、花生、茶叶以及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由于长汀客家喜欢将大米加进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起来却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为习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29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