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上的安禄山是什么性格,才导致他最终会叛乱?

因为历史上的安禄山是什么性格,才导致他最终会叛乱?,第1张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发动这场叛乱与他的性格有没有关系.

安禄山本是营州柳城的胡人,骨子里便继承了胡人的遗风,但这并不是塑造他性格的主因。他从小失去父亲,缺少父爱,并且他母亲是一个突厥巫师,依靠巫术苦苦支撑家庭并且他母亲没有足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来教导安禄山,这使得安禄山自小没有得到良好的道德和文化修养,不仅目不识丁,还在道德上有很大的缺陷.

后来,由于母亲改嫁于突厥安廷偃,使他在尚没有左右家庭事务的能力时成为了另一个男人的养子,从来没有得到过母爱,再加上部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的儿子安孝杰逃离突厥,使他的性格的塑造进一步加剧了不稳定性。

他十几岁离开亲人,一个人闯荡江湖,以及多年的互市郎的生活,使他早早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技能,也是从这开始,他变得狡黠毒辣而善用计谋,学会以武力保护自己。

当然他后来性格中的狡黠毒辣远不止如此,这种阴险性格的最终形成和升华,实在他第二次做张守珪的养子之后。这是安禄山戎马生涯的开始,也是安禄山性格最终形成的重大推力,长期用杀人捉俘虏向养父邀功,借以讨好自己的养父,这使他学会了见机行事、卖力杀人和逢迎拍马之功。后来,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讨伐契丹失利,养父张守珪请奏朝廷要将安禄山斩首,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让安禄山学会了忠诚,也学会了无情,安禄山的逆臣性格也最终形成。

在日后的官场上,学以致用,用行贿收买朝廷重臣,采访使张利贞,黜陟使席建侯,范阳节度使裴宽,宰相李林甫,都被安禄山所收买,在玄宗面前,"并言其美",使得玄宗尤其信任宠爱安禄山。

但是,谄媚也好,伪装也好,这两种性格为安禄山提供的只是权利地位金钱,也就是发动叛乱的物质基础,而最终决定他叛乱的则是他的野心。发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一场叛乱正在积极的酝酿之中,最后以一个不算是借口的接口,发动了改变唐朝命运的安史之乱。

回看安禄山走过的路,不难发现,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根本没有亲情二字,正是生父早逝,生母放纵,养父无情,养母宠爱,这些残缺的亲情导致了安禄山的畸形性格,为了生存,为了权力,他充分利用好了自己的性格优势,凶狠毒辣,逢场作戏,在大唐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酝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七年的战乱,把大唐帝国折腾的精疲力竭,最终使大唐由盛转衰,走向覆灭

因为那个时候郭子仪在家中为死去的母亲守孝,安禄山爆发安史之乱,郭子仪披挂上阵,前去平乱,而安禄山之所以看不起郭子仪,并不是因为有过节,而是说郭子仪手上的兵没安禄山多。

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本来有望成为像李世民那样的人,但是在他的生涯后期,任用奸臣,并且贪图享乐造成了安禄山史思明直接叛乱。唐朝的衰败到底是因为杨贵妃还是因为唐玄宗?其实在那个时候大家都说是因为杨贵妃迷惑了唐玄宗,但是以今天的角度来看,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一个女人怎么可能独揽所有的罪过?这些只不过是政治推诿的一个手段而已。

安禄山的叛乱,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历史证明安禄山此人极其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本身也没有资格去当君主,所以他就是推翻了李唐王朝,也不可能维持很长久的统治,而他当时为什么看不起郭子仪那些名将。其实原因很现实。

唐朝的名将都是受到朝廷的管制的,朝廷内部政治昏庸,导致这些名将的才能就没办法去发挥,就拿郭子仪来说,他起兵之后经历过一次失败,然后当时有人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他名下,所以他直接就被罢免了职位。后来因为朝廷局势危机,他才又统领天下之兵。

所以说,安禄山看不起郭子仪那些名将,其实最根本本质的原因是看不起当时的唐王朝的制度。

安禄山虽然是杨玉环的干儿子,但他反叛不是为了杨玉环,而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安禄山一人兼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又兼河北采访使等职。势力范围非常大,不仅包括东北还包括华北。节度使是地方的武官,但后来节度使也渐渐过问民政,特别是天宝后,又多兼任采访使,掌管本地区司法及官员监察全力,这样一来节度使便成了地方上的最高长官,集军、民、财权于一身。

唐玄宗甚至给予安禄山无限制的人事任免权力,这样一来,他的权力和地位大得很,他自我感觉也是“皇帝老大,我老二”。安禄山获得人事任免权利后,一次性提拔五百多人为将军,还罢免了三十二个汉族将领,以这样的方式向下辖军队昭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安禄山管理的三镇地域辽阔,包括东北和华北,士兵多是奚、契丹、同罗等少数民族,能征善战,现在中央连人事任免权利都交给了安禄山。此时的安禄山不甘心做“老二”,他想做“老大”,很是狂傲。

 二、朝廷利益内斗严重。看似傻傻的安禄山其实暗地筹划造反已经很久了,他只不是用干儿子的身份和憨傻的言行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常常进宫看似是孝敬干娘,实则是暗地对朝廷的各方面摸排探查,当他知道大唐积瘤已久,难以抵挡自己的时候便起兵造反。

玄宗即位初,能搞选贤任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等入朝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等到李林甫拜宰相后,十几年把持朝纲,不仅排除异己,还专权腐败。接任者杨国忠更是嫉贤妒能的主,只会曲意逢迎、拍马屁。其他中枢首脑只顾着打击政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把国家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了。安禄山抓住时机起兵,朝廷竟然除了一个哥舒翰再无可抵抗的将领了。

三、尖锐的民族矛盾。从隋朝以来,西北及东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与汉相互歧视,并不断的产生矛盾,小矛盾天天有,大冲突也时常发生,几次大的战争也无法解决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一点,拉拢少数民族,作为反唐主力,在天宝十三年一次提拔契丹、奚等两千五百人任将领和中郎将,安禄山在少数民族心中被称作圣人。

安史之乱历经了八年,最终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31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