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不好群?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

维护不好群?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第1张

维护不好群?那是因为你不懂这些

01

x盆友的产品是一款习惯养成游戏百科APP,专业鼓励大家在这款APP上打造自己的“期待养成的习惯”,然后根据这款APP进行打卡训练,以便随时随地塑造和监督自己。

事实上,我一直对这类小而精的“自我提升产品”充满怀疑,包括习惯养成、写日记、笔记阅读、运动健身等各种app,因为它们从头到尾都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个难题:

即用户“自驱”后,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正向奖励和及时反馈,然后很多用户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放弃了。

最近看了一本全名为游戏化思维的书,里面也提到了这一点:

家务、学习训练、学习、减肥,往往看起来让人望而生畏,但如果我们能处理好向前奖励、及时反馈这样的难题,其实就可以把它们当成一场游戏。

就像如果你用一个家务活开发一个好习惯APP,整理好床铺后快速获得50点经验,做好早餐后获得100点经验,摆脱马桶成为今天的“最终大BOSS”,那么你就可以不断升级,获得各种称号和武器装备。那种产品一定会受到用户的青睐。

因为用户根据家务获得了足够的转发奖励和即时反馈,所以精神上非常开心。

以前微信朋友圈流行的华为运动健康,也被算作一种转发奖励。因为前几个用户根据微信朋友圈每天的排名,获得了足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快乐,

但遗憾的是,华为的运动健康不能算作减肥或者“战胜拖延症”的标志,所以只爆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很少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个了。

02

好了,大家拉起来再来说一遍这个产品:习惯性开发游戏大全APP。

因为没有类似分数、体验等正向激励,这个产品的用户提升比较慢,但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盆友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虽然产品提升缓慢,但是用户和日常活动非常多。但由于产品功能的不完善,用户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缺乏对产品的强烈参与。

这就导致了盆友们举办的“晨练中大奖”、“每月减肥赢奖金”这样有趣的活动,很少有人报名参加。

比如产品在网上签到后,用户虽然可以互相关注,但还是无法互相了解。

可以说这个APP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初创产品的通病:

1.产品有用户,有活跃度,有人用,但产品内部空摇摆不定,处于不死不活的境地。

2.因为产品本身或者迭代更新慢,用户和用户都在信息内容的孤岛上。

3.谁是关键用户,谁是活跃用户,不清楚,产品前期的用户凝聚力没有产生。

关于产品前期对用户的凝聚力,我想说以下几个重点:

目前“刚性需求类”的APP早已在基础上开发设计,所以今天出现的都是一些垂直分类的产品。

然而,这种垂直分类产品的传播大多有一大特点:

也就是会从一个忠实用户的圈子逐渐扩散,逐渐覆盖越来越多的群体。

就像几根分不开的树干,不断发芽,最后长成一棵大树。

所以我很明显的认为,对于很多垂直分类的产品来说,前期能够让用户有一定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根壮了,树枝才能撑三天。

以及处理上述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社区。

03

精英团队应该把创建社区的总体目标提升到与产品开发和设计同等重要的水平。

正如我以前读过的文章《创业团队中用户 *** 作的几个问题》中所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能有用户,就能发现需求,开发设计产品。

但如果,反过来,一个小而精的产品,你天天喊产品为王,却连用户都缩不进去,这个产品是给“鬼”用的吗?

所以社群的功能就是在你的产品还不完善,很多功能还不能填补,离不开用户接触的时候,帮你弥补这个层面的差距。

而给你的产品,前期是有真正的“用户凝聚力”的。

回过头来看,如果能打造一个成千上万忠实粉丝的社群,这个社群的使用价值远胜于成千上万卡在产品里的日常活动。

自然地,

创建一个好的社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04

首先,初创精英团队一定要明确,你所创建的是一个“社区”,而不是一个“用户群”。

就“李叫兽”而言:

社区应该是一群为实现一个总体目标而努力的人。

并不是一群用户来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聊就是一个社区。

一个做作文app的盆友告诉我,他们也有一个社区,里面全是用他们作文app的用户。

我说你不是社区,你是用户群。如果你的群体以“每天轮流分享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为主题风格,以此为总体目标,那么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社群。

想建小区,找国企。毕竟这个产品的用户有一个关键的总体目标——“培养更好的习惯,让自己越来越强”。

所以,创建一个社区,首先要确立它的主题风格和它的总体目标。只有这样,这个社区才有用户之间关系的驱动力。

05

社区总数很重要,但却是很多人忽略的难题。

很多初创精英团队为了更好的应对KPI的工作压力,喜欢把群体做大,300、500人动起来。看着很舒服,但实际上这样的社区完全是低效无用的。

用户产生凝聚力的关键点是什么?

它取决于每个用户都受到高度重视,从而产生强烈的“信任感”。

当每一个用户都能在社区中感受到来自群体的高度关注,自然会产生足够的凝聚力,想要认可自己的社区特色。

想一想很简单

一直是30人的班级被老师关心的多,还是300人的班级被老师关心的多?

如果老师的关心覆盖不了你,当然你对班级也不会有任何信任。

所以你觉得一个500人的微信聊天群里的用户会觉得被运营人员高度重视吗?

不容易。

你觉得如果一个用户在一个200人的微信聊天群里,他会觉得运营人员很重视他吗?

不容易。

你觉得如果一个用户在一个100人的微信聊天群里,他会觉得运营人员很重视他吗?

我想我还是开始怀疑人生了。

所以我强烈要求初创精英团队灵活精干,以30~50人为主要演员,人少人多。此外,由于每个群的总人数少,也促进了新用户进入社群空和之后的出室空,产生了一个引荐系统。

所以我建议盆友要做一个社群,也要部分主导。因为用户的需求不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社区。一些用户期望战胜拖延症,而另一些用户期望减肥。部分用户期望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协调能力部分更适合盆友的产品。

06

希望大家再重温一下李关于野兽的话:

社区是一群为实现一个总体目标而努力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把用户聚集在一起,就不能让用户每天只是聊天,必须让我们的社区有主题活动和内容。

而这个内容,主题活动,也是为了迎合社区成员共同奋斗的导向。

所以在社区搭建的时候,用户运营方要按时举办活动,让大家不仅有一个总体目标,还要努力去实现。

目前大部分社区的内容都是以微课堂和分享为主,但其实除了课程内容的分享,大家的脑洞都可以开得更大。

例如,社区成员可以一起完成一些日常任务:

比如看秋叶的PPT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众筹项目PPT等主题活动,规定社区成员一起做PPT,一人做一到几页,提高PPT专业技能。

社区的内容还包括在工作组中竞争的能力,

比如像盆友这种习惯性开发的游戏大全APP,作为一个社区,可以分成几个团队,互相持之以恒,每天早上签到慢跑,分享读书笔记,互相比赛。

甚至这种主题活动都可以用这个APP完全监督,从而产生社区对产品的培育。

因此,“努力更好地实现目标”是社区的另一个关键驱动力,用户的运营者必须不断督促大家实现目标,才能激发社区的活跃度,进一步推动其不断进步。

07

最后,不管怎样,我建议初创精英团队在建设社群时,要投入一定的化学物质和金钱资源。

如果只有两三个用户运营来运营很多小社区,我个人觉得活力完全不足。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用一定的物质鼓励来鼓励社区中更有发展潜力、积极主动、想要无私奉献的用户,不断强化他们的主动性。把管理方法委托给他们,可以大大减轻用户运营的工作。

因为他只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的运营标准,以后就可以把运营的关键放到这个“社区经理”身上。

甚至可以招聘社区副经理,储备经理,推广自己所有社区的运营。不容易因为一两个人跑了而陷入恐慌。

最好的用户 *** 作是让用户管理方法用户。

08

自然,要想运营好一个社区,有很多值得谈的东西。

比如“第一组试错,赶紧抄”。第一个社区建成后,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建成后要进行快速复制和对外扩散。

比如社区一开始就要“宽容大度”。对于最初的几十个用户,大家在介绍之前,一定要进行小而深的交流。如果觉得自己气质不对,宁愿放弃。

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社群的建设和运营是初创精英团队在运营层面遇到的第一道坎。如果能克服这个坎,社区可能会大力支持包括内容运营、主题活动运营等各个控制模块。,然后把产品的整个运营彻底做大做强。

你的小区建好了吗?

由魏东创作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刘卫东 *** 作笔记(ID:?刘1770179397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3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1
下一篇 2022-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