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座上宾到被淘汰 站长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从马云座上宾到被淘汰 站长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第1张

从马云座上宾到被淘汰站长们是怎么玩死自己的?

马云,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之一。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个子不高的男人,网上也流传着一些传说。有两个著名的视频。一个是背着包去体委卖黄页,一个是杭州捍卫井盖,推二八杠,穿着不合身的衬衫,被杭州电视媒体采访的过程。

爱打太极,一副字画拍出高价,和李连杰一起泡普洱茶,最近在一个音乐节上演唱...所有的机场都有这个人物演讲的光盘出售,就是用世俗的眼光看他...

那么地方站这个领域离马云有多远呢?

遥不可及,这恐怕是现在很多人的判断。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零距离面对马云呢?地方台的站长可能真的路过了。

我觉得我失去的不仅仅是和马云合作的机会,而是在主流互联网上的话语权。

2016年的云起大会刚刚在杭结束,阿里集团宣布了一系列发布,详见我的文章《云起大会:马云的阅兵阿里的野心》。云起会议的规模有多大?

人数:4万多人,位于杭州郊区云起镇。很多和阿里有关的公司都在这个特色小镇。我想说的是:2009年,第一届云起大会的名字叫:2009首届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第二场,马云亲自出席,对所有站长说:所有站长,你们是中国互联网的希望。

本次大会堪称地方网站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后来在北京,康生依然坚持站长大会,一个草根色彩浓厚的互联网大会。雷军这样的大咖公司都会加入进来。直到2014年,我们,张家界微生活和康生合作,在美丽的张家界举办了区域性互联网高峰论坛。从一年很多次到现在,每年都有一个干货,只有区域互联网高峰论坛的招牌还在做,2014。

从这个角度来说:地方网站成功地把自己送进了一个小圈子,彻底从主流互联网世界消失了。也许有人说我们当初没有出现在这个圈子里,所以我只能认为是马花藤和马云的自爱。是时候梳理一下这五年来本地网站这个圈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0年左右,微博的兴起让这个圈子的人紧张,也就是紧张,但这是暂时的,因为2010年还没有全互联网玩移动互联网的套路,碎片化的冲击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敏感内容太多,新浪微博后来进入转型。众所周知,新浪微博的崛起离不开娱乐明星。直到最近,微博股价飙升。我们看到的是

并且在2010年前后,PW和DZ相继被BAT的A和T收购,回顾五年,B/A/T的发展路径并不太一样。目前最受欢迎的是阿里和腾讯。在收购之初,我个人的意见是:

1.阉割本地化的社交产品。

2.Bats想切入本地市场,但是很难。

经过五年的发展,其实BAT公司都在下沉。从之前的团购市场来看,地方网站受到了冲击,尤其是百团大战时代。在当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团购可以抗衡大的战争。团购虽然流量高,但由于商业模式问题,利润极低。最后,每个人都会改变。这应该是地方台真正感受到市场被挤压的一年。

其实第一点已经被证实了。即使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两大主流通用产品商的R&D和产品力也大不如前,在产品上确实受到限制,也制约了地方台的发展。

这是地方台非常脆弱的表现:时至今日,护城河的概念越来越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我跟姚劲波聊的时候,姚劲波对本土网站市场很了解,但是固守自己的护城河理念,市场结构不一样。主流互联网市场已经开始开放,这也是马云在2010年和站长对话时说的话:抛弃帝国的想法。

可惜目前每个地方台都是诸侯,包括县区县,地级市,省会城市很少。你们都是附庸:每年赚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但是主流互联网的规模呢?

大家选择性失明的最终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愿意投入专业运营的后果也逐渐暴露出来。

阿里抛弃了自己的帝国思想,后来建立了蚂蚁金服、菜鸟这样的巨头公司,支付宝也加入了社交行列。这里需要关注一个同样出现在2010年站长大会上的人:王坚,阿里前首席架构师,现CTO。他网上的新书很适合产品经理研究,一个心理学博士接了一个理科男的活。

现有的阿里云是当时phpwind的转型团队搭建的,整个阿里云已经成为整个阿里的重要基础设施。自然,后来的腾讯云也有康生DISCUZ的影子在里面,但是五年之后,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作用是辐射阿里和腾讯的整个生态链,和本地网站无关。

五年过去了,地方网站的商业模式没有改变,而DZ和PW都转型了。只有地方网站还在转型的路上,或者已经走入误区。

以微博、微信为例。没有地方网站在微博上能赚太多钱的案例。他们被当年微博的冲击吓坏了。在微博还在蓬勃发展的2016年的今天,地方网站选择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选择性失明。因为我可以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是确实比新媒体赚的钱少很多,但是我还是很满足的。

从媒体属性来说,微博的媒体属性远大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有人会说:微博没有用户,我只能呵呵。即使选择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是否意味着转型成功?你不会玩,你玩不好,平台失败也不能怪别人!

我觉得这是邀请你入瓮的方式:地方台把自己的用户交给腾讯。一方面,他们靠腾讯赚钱;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想绕过诱导分享的机制,导入到自己的平台中。这种矛盾的做法,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可以看到的。

事实上,微信本身也面临着断崖式下滑的危险:订阅号的打开率,只要查看你的订阅号折叠菜单,就能一目了然。最近微信业务大量官方帖子被屏蔽,就是为了净化朋友圈的面貌。这些都是官方发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自己的论坛天天被网友打广告,这个论坛就接近死亡了吧?

张小龙嗅到了灭绝的危险。

更多的人把野心放在了应用号上。我相信应用号的出现会培养出很多高收入的号,尤其是专注于游戏和H5类型的高频轻应用。其实和地方台没有太大关系。况且所有用户都成了腾讯用户。

地方网站看似掌握了地方话语权,实际上却成了主流互联网的附庸:处于食物链的底层。

在BAT的带领下,切入了很多地方站无法触及的行业,比如基于LBS的位置服务、银行的金融级技术服务、普惠金融、电子商务、云计算、量子计算、AI、AR、VR……...

2010年,地方台失去了转型的最佳时机,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模式。

不接受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上半身发出了转型的呐喊,下半身则拒绝跟上步伐或者停滞不前。

我们来看看转型的套路:

我们几乎所有的转型策略都是为了赚钱。目前圈内有一种“好学”的风气,追求“干货”分享。干货是什么?能赚钱的都是干货,不能快速赚钱的都不是干货。

从这些干货可以看出,基本都是老套路,比如提高内容包装能力,增加策划属性,于是就有了各种爆款店铺,美食节。

所有的“干货”都在想着圈用户,做流量入口,疏于维护用户。当简介告诉你如何维护新用户的时候,很多人才稍微清醒了一点,他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没有新鲜血液进入,不注重维护用户。

综上所述,地方网站还在延续PC时代的红利,不断透支自己的影响力。所谓的运营思路变成了“销售”思路,而这种销售思路是比较初级的玩法,通常体现在:他们不懂得整合媒体和渠道资源,一切以客户引导和销售结果为导向,效果越来越差。

年底,萌宝投票又要开始了。首先,这是一个老活动了,可能还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一定没有之前全国爆发式增长那么好。如果不是这个原因,估计很多站在微信官方账号里连这趟火车都赶不上。

现在微信官方账号里的玩法,很多区域性“新媒体”规模较大的地方,都是内容投放的工作,一些本地的民生新闻+广告+活动信息+从其他地方复制的内容+标题党+养生,叫“新媒体”运营?我觉得传播学院的老师,还有媒体从业者,都要笑掉大牙了。

在新媒体运营的初级阶段,单纯的内容似乎又回到了PC时代BBS论坛的初级阶段。内容冷清,标题党正常。从长远来看,本地信息将是一个长期的核心资源,其价值就在于此。

目前本地网站的微信官方账号运营是西湖边的微信矩阵。前段时间在灵享会的网上分享里有详细的介绍。我佩服的是持续的策划和内容制作能力,比如漫画所创新的内容。还有义乌十八腔的视频内容制作等。,都是很好的案例。

从长远来看,内容的生产会产生很多细分,这也是类似西湖矩阵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地域、行业、性别等。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而这样的内容维护将是一个巨大的过程。从现有地方网站的人员结构和侧重点来看,大部分地方网站根本无意经营内容,尤其是深度内容。

没有深度的内容,就不会有相关行业的专业性。这也是长期以来地方网站很难获得垂直行业的核心收入,甚至无法专业发声,陷入卖活动怪圈的问题。至于专业内容,有耐心做的网站比例很小,大家都认为“专业”程度是有等级的,但基本为零。

比如:现在的地方网站更像一个活动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

现有的转化周期是基于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后的自我阉割,而阉割还有一个重要属性:社交。

大家都在说社会化营销。其实目前大家说的社会化营销还是PC时代的一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努力,不同的结果。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张喜安哥哥,一个电话,合肥无数粉丝投怀送抱。一个生日,陌生人给的红包都过万了。你羡慕吗?

但是,张喜安哥不会告诉你合富论坛的房地产专业在业内非常好,也不会告诉你他的金融和房地产知识是基于多年的市场积累。还有一种天性,就是判断,对市场的判断,比如他炒股的能力。所谓市场积累,就是对市场的熟悉。通过市场发展的过程,可以判断未来。不知道有多少站长会对本地的房地产项目了如指掌,对每个项目的销售情况、项目情况、交易手法了如指掌,对这个城市的土地供应、存量房等各种数据了如指掌。这是任何一个业内人士的基本功,哪怕是置业顾问。

来,想做房地产的,还有最近在看2009年《新媒体赢》这本书的,用六年前的套路能做多少?拍胸自问?!

像习字湖畔、合富论坛,在某个领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试错才获得,而你用了几天就复制成功,是什么体验?

社交也是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UGC红利还没到站长头上。碎片化,人群分流,PC流量大降,都是因为社交的丧失。

社交是一件好事。社会化是整个虚拟社会的基础。如果把地方网站的未来定义为新媒体,那么失去了社交区域性互联网,我们就失去了灵魂。

本土社会是分裂的,但我在某些点上是认同介绍的:现有的本土网站忽略了基本的运营和网民,所以被边缘化了。

如果一个地方网站失去了它的社交属性,那么它未来就会消亡,或者被一个驱魔所取代。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

以后,本地网站从主流互联网学来的不是什么,而是新名词,比如本地化,比如场景化。

市场会一直存在,但不一定属于你。类似淘宝农村电商,JD.COM等。他们已经在各地开设了商店。看百度外卖每天有序的排队和晨会,可能比任何一个本地网站的标准都要好。这些潜在的威胁已经进入了身边,光是危机感和选择性的盲目就可能让情况越来越糟……因为你不够专业,不够真诚!

留给本地网站的时间不多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喜欢喊老子在这方面天下第一。做五岳之首,可笑至极。

很多网站会说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和我们本地网站无关,但是首先要明确,你们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未来不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如果你做不好,自然会有人帮你做。58同城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还有很多垂直网站!

我们说的是大数据营销,应该叫电话营销。现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还是主流,未来应该属于量子计算。真正的大数据在于强大的场景连接、数据采集、整理和算法,最终提升生活方式和行业效率。

我们说的本地化就是活动公司。真正的本地化是基于互联网本地线上线下市场的深度运营,是细分领域的深耕,而不是活动。可能是O2O,也可能是电商。谁能建立本地化的社交网络,谁就能掌握最好的本地化资源。目前本土网站还有一线希望,合作还是收购!

物联网、VR、金融等。都已经很普及了,基本和本地化绝缘,可能会有开放平台或者合作的方式。越来越细分后,地方网站的生存空间和护城河能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未来五年,本地网站会发生什么变化?我觉得活下来比较合适:继续现有的方式,继续活下去。比较好的网站会通过新媒体和垂直行业在本地站稳脚跟,本地网站擅长的本地社交产品可能会出现,但主动权不一定是本地网站。微博微信做了很好的例子。纵观全球,地方网站其实就是个怪胎。如果他们因为不努力而被淘汰,这是很好的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

最后五年的生死已经来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4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1
下一篇 2022-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