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妮维雅的营销策略分析

求妮维雅的营销策略分析,第1张

一直坚持做皮肤护理产品的妮维雅,有很多拳头产品,比如美白霜、洁肤晶露,但这些产品走上市场都还借了一个小兄弟的光,那就是小小的润唇膏。话说三雄鼎立的润唇膏市场上,妮维雅虽然不像它的竞争对手曼秀雷敦和什果冰(这两个品牌实际上同属一家)那么专一,但不知怎么搞的,对手就是总比他们慢半拍,而每年让妮维雅的润唇膏稳稳抢去400万支的销量。根据一般人一年一支润唇膏的使用速度,这400万支唇膏的背后应该是有接近400万个消费者。于是邱长兴想到不管多新的产品,只要和润唇膏搭上,买a送b就肯定能将试用装轻松地发到400万个消费者的手中。而喜用赠品又注重实效的中国消费者很快会因为对试用效果感到满意回头购买新上市的护肤产品。所以很多新产品几乎不用做广告就可以稳稳地达到即定销售目标。比如柔美霜因为搭上了唇膏快车,本来计划四年才完成的销售业绩在去年一年就完成了;而在碧柔称霸的洁面乳市场上,很多国内外品牌投了巨额广告费也打不进去,但妮维雅的美白洁面乳搭上夏季的120万支润唇膏,没花一毛钱广告费,就达到了乐观估计的销售业绩。据邱长兴介绍,在每年中的不同时期,他们会先后将4种新品借着唇膏的光上市,实际上,小小唇膏对妮维雅的利润贡献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销售额。

这个好主意并不是误打误撞得来的,而是精心策划与调查分析的结果。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你很难找到像润唇膏这样一个简单竞争的细分市场---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而竞争对手又只做单一产品,无法将优势转移从不能跟进行全面竞争。

从没见过妮维雅为它的润唇膏做广告,因为它从来不想成为一家专业做润唇膏的公司,但由于它独特的功效,妮维雅每年在中国上市的差不多所有新品都要围绕着它的营销曲线而轮番推出。所以对这个产品,妮维雅从研发到营销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竞争对手相比,妮维雅润唇膏由于有德国总部的r&d支持,质量不在其下;虽然90%以上的原料系从欧洲进口,但妮维雅在中国只生产6种口味的润唇膏,可以把生产线发挥到最有效的程度,而对手有24种口味,所以在成本上,妮维雅有优势,在市场定价上可以比什果冰便宜而与曼秀雷敦也有足够打价格战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妮维雅比对手更注重上市时间与货架陈列。在一年中,秋冬季是润唇膏的销售旺季,这个季节润唇膏所能带动的其他新品销售大约在三四百万支左右。所以,每年8月份还是盛夏炎炎之季,妮维雅早就做好促销案、奖励方法、库存、物流的全面准备,第一批润唇膏也已经发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手里了,从而最先把陈列架上的优势地位全部包下来,由于这种小商品消费者是在冲动下随意购买的,所以在家乐福这样的大超市大卖场里,收银台旁边的货架是妮维雅不惜重金而志在必得的,而邱长兴说,他总能比对手抢先一步。而在夏天淡季,别人的润唇膏也许不急着卖,但为了带动新品上市,从不做彩妆的妮维雅则会推出淡彩润唇膏创造需求。

虽然“妮维雅”在中国表现平平,但在欧洲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这其中包括:skincare在欧洲各国均为第一品牌,cosmetics在部分国家份额第一,甚至洗发水在比利时还是第一品牌。

非常有意思的是,好像欧洲企业在中国日化市场上对付美国人(PG,JJ等)总是显得乏力,这里面包括拜尔斯多夫(Nivea)、汉高、美洁时……唯一可以被称道的是Loreal,但也主要体现在高端市场上的cosmetics和skincare;在这种困境下,收购变成了捷径,美洁时收购了活力28——玩完了,汉高猫着“白猫”好久了——黄掉了,Loreal收购了小护士——待岗了……现在终于轮到Nivea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410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