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要警惕郑人买履的典故

创业者要警惕郑人买履的典故,第1张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郑人买履的故事: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先量好自己双脚的尺码,再拿尺码去集市买鞋。此故事讽刺那些只信教条,不切实际的人。而新时代却的确有人想推广郑人这种“不切实际”的买鞋做法。正佳广场就有一家鞋店在推行一种“先验脚,再买鞋”的营销模式,即用电脑帮助顾客验完脚后,再根据顾客脚的特点,为顾客挑选合适的鞋。

“门诊”搬进传统鞋店

市面上,健康鞋的售卖随处可见,但将传统鞋店与专业门诊结合起来的加盟好项目却很罕见。一般人感到脚痛都会到诊所求医,很少人会考虑到足患与鞋的关系。而该店却用一套专业验脚设备,向顾客灌输健康着鞋的概念。另一方面,传统鞋店,几乎都是自助式的选购,顾客通常只注重鞋的款式,很少考虑到着鞋的保健。

该店推广的健康着鞋文化,是通过向顾客提供免费电脑验脚的服务来实现的。

记者以顾客身份进入店内,店员便招呼记者进行免费电脑测脚,先是在纸上踩出脚印,然后在电脑上测脚。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脚部各个方位的情况。测完脚后,店员根据脚印的形状和电脑测出的结果,向顾客报告结果,比如有没有扁平足、内外八字、×型腿等,如何选鞋和穿鞋等,从而向顾客推销合适的产品。

个性化鞋垫最有特色

从该店售卖的鞋来看,外观上乍看与传统的运动鞋、淑女鞋、拖鞋等并无区别,不同的是,这种鞋在内部加了一块鞋垫,这个鞋垫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可以根据每位顾客不同的足部情况来更换。店员介绍,这些特制的鞋垫,可以舒缓和预防扁平足、高弓足等各种类型的足患。该店还售卖一些健康鞋之外的周边产品,比如护足鞋垫和护脊书包等。记者看到,这种注入了健康概念的鞋售价不匪,每双起价在两三百元以上,一对皮制的.鞋垫,价格也高达百元以上。

分销商门槛较高

该公司网上资料显示,在香港,公司会员人数的每年增长30%,67%的生意都来自老客户,售卖健康鞋这种概念商品,宣传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留住回头客,该店还为顾客提供售后跟踪服务。幼儿的脚尚未成形,电脑测完脚后,该店会为幼儿保存资料,顾客可以定期带幼儿到店内来测脚复查,及时跟踪幼儿足部的发育情况。

目前该店在广州的门店主要是直营店,其他则做分销业务,投资金额是1.2万,备货量150双以下,分销商的条件是拥有4家以上连锁店的母婴用品店,分销产品包括学步健康鞋和幼儿健康鞋。这种健康鞋由于售价高,利润空间也比较高,在香港等地成功推广后,业务发展比较快,销售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有不少广州顾客反映,该品牌倡导的健康着鞋文化虽然能为大众所接受,但市场售价较高,可选择的款式也很少。

据市场人士透露,为了维持广州地区门店与香港地区门店健康鞋的统一售价,避免大批香港人士前往广州来购鞋,该品牌不计划在内地降价来推广促销。

健康鞋概念最先由香港传入

这种健康鞋概念店最先由香港传入,至今香港已设立42家店铺及一家足科门诊,扩展速度和销售额递增也较快。不过该品牌健康鞋在广州尚处于推广期,门店达到近10家,主打儿童鞋市场,兼顾各个年龄阶层的顾客人群。自己如何创业之初,该品牌只限定在儿童鞋领域,在香港打开市场后,产品逐渐细分并向男女老少顾客拓展,将产品定位为老少皆需的保健品。时下,该店售卖的产品除了童鞋之外,还有男鞋、女鞋、老人鞋和健康鞋之外的护足鞋垫和护脊书包等。

品牌成立之初,曾在香港的500间学校、100间老人中心、妇女中心、小区中心、医管局等推广建足护脊,在广州,该品牌也和幼儿园、少年宫等机构合作,举办登山、验脚、健康 *** 等活动来做推广。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第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有个标准。

我们许多寓言故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多数寓言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蠢笨的,被讥讽、被挖苦的,因为他们的言语或者行动曾经闹出过笑话,是被世人视为另类或者蠢笨的。比如“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要买鞋,他忘了把量脚得出的尺码带到集市上,非要跑回家中去拿尺码,再回到集市上,集市都散了,最终没买成鞋子。

人们就嘲讽他居然不用自己的脚试穿,而固执于要拿量好的尺码。但这个郑人也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他知道做事要有个标准,他想买鞋,就一定要量好尺码,凭尺码买鞋,这个尺码就是买鞋的标准。这是他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做室内装饰就要有个具体的参照标准,没有标准,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

扩展资料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的梗概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没买成,成为了笑柄。这个寓言故事通常用来讥讽那些“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教条主义者,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66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