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营销策划与已存在的产品营销策划有什么异同

新产品营销策划与已存在的产品营销策划有什么异同,第1张

1、客户和队伍实力不同

客户和销售队伍的实力、经验及专注程度不同,销售结果自然不同。有些企业产品是好产品,但没有好的网络资源,医保没实力办理,挂网没实力确保,医院没实力开拓,市场半死不活,狼籍一片。有些企业销售队伍貌似豪华阵容,人高马大,实则散兵游勇。而有的企业营销团队看似蚂蚁兵团,不招摇,不打眼,但个个精干、实干。营销无法以貌、以感觉取人,只能用实干做出的业绩去对号入座。一家国内产品最豪华的企业营销队伍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大牌,业绩全部来自兢兢业业的实干。当然,如果换成更有经验的队伍来 *** 作,产品价值和销量释放会体现得更为充分。

2、启动时间不同

销售讲天时、地利、人和。医保、挂网等基础性 *** 作门槛条件相当多的地区无法逾越。医保、挂网执行前,很多地区销量平淡无奇甚至完全无法启动。后面上市的企业要想全部顺利赶上挂网班车还需要耗费一定周期,想加快进度只有创造和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做标前开发,做补标和备案采购。这和新品销售第一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要耗费在等医保和挂网执行以及进行市场开发一样,真正形成上量的时间只能按可启动市场的可启动时间来计算。

3、产品差异性和附加值不同

竞争白热化的品规利润空间已被极度压缩,具备差异化就具备增值条件。有些平淡无奇的小品规或者应用不方便的大品规突然大红大紫就是沾了同来同往的同类少,空间独树一帜的便利条件。

4、渠道策略不同

同样的产品有的企业坚定不移走临床路线,有的直接甩放市场冲击销量。孰是孰非?其实是要看企业和产品的具体阶段和具体情况。当其他企业已经将产品在临床做得很成熟,具备向OTC和物流转化的条件,企业也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去转换渠道,这时就可以选择转型。当其他产品已将临床一品两规名额占满,产品同样应用成熟,企业同时具有成本优势,也可以选择先人一步进行渠道转型。这是规划清晰的战略转型,与一些没有经验的企业直接放乱价格、放乱渠道的混乱销售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后者一乱就会彻底乱下去。

5、定价策略不同

有的企业淳朴地认为平价出销量,低价才是硬道理有的企业则坚信空间价值出销量,坚持拉开差异化,用实力确保实现差异化的空间。孰优孰劣自见分晓,后者始终压着前者打。但也会有特例,就是抢先进行渠道转型的企业或者抢先拉低价格争取独标的企业。只有招标规则全面支持,同时企业也有足够的成本优势可以如此 *** 作。否则仍是空间与销量的悲剧纠葛。

同厂家不同品规、不同剂型之间需要有效协同和竞合,不与竞品恶性竞争以及自相残杀,确保优势主力规格突围或者重新确定差异化优势品规。用好各方面资源优势,避免缺乏经验和辨识能力把自己误打误撞送到竞品的手心里,沦落为陪衬坐庄的分母,就此把自己送上看台。

6、政策激励不同

不同厂家政策上存在差异,政策引导性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 同一企业政策好的品规往往销量优于政策差的品规,价格政策好的企业如果具备合适的队伍、合适的客户也有条件和机会迅速切换竞品的份额。

7、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同

有的企业全方位专业化精耕细作,精细到医院,精细到科室,销售队伍真正弯下腰去做事,市场推广有声有色,客户干劲十足,市场结出的果实颗颗饱满。有的企业则全部粗放散养,销售人员站起来黑压压,在市场上全是甩手掌柜,人影皆无。市场空白医院一片,销量欠缺一堆。销售 *** 作的专业化程度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淮海战役中整建制突围的国军是哪支部队,长官是谁?

第六兵团(指挥第三十九、第五十四、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军四个军,原辖下第四十四军划归第七兵团,但三十九军不在淮海地区,未参战)该兵团由于战略的原因放弃了海州,其后在南京统帅部顾祝同的指挥下先退后进最后停滞不前。 1948年11月,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三十九军、五十四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九十九军。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二十五、七十三、七十四、九十六、一零六军五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因此淮海战役中唯一未被歼灭的部队为李延年第六兵团。

满意请采纳

国军为什么在淮海战役中失败?

淮海战役上败双方都有不少的胜败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大会战中的协同与配合。

各位请看: 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还是淮海会战上惨重失败,国民党虽然输掉了辽沈会战和平津会战,但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还能够维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战的失败则注定了它在中国大陆的彻底溃败,所以,淮海战役应该称得上国共内战决战中的决战。

在这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最大战役里,国军进入该战场有8个兵团和大批地方和特种部队(国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人民解放军进入该战场的是最能作战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参战部队达60万人),以及大批地方武装和数已百万计的支前民兵,国共双方都极尽全力拼博,历史已作了定论:历时65天、国军失败了,被歼兵团5个,被歼部队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这样一场大战,胜与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民解放军参战将士团结一心、合力死拼、配合协同极为到位是取胜根本;而国军参战将士分心、各自死拼、配合协同被打乱效果极差是其失败的根源。 双方的统帅高层,都可以用一句概括,“都没有想到”。

中国 *** 领导集团的人们都说是这一仗一锅夹生饭,硬是我军一口一口地吃掉了(换言之就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而且也能吃下去),充分证明此战事之前没有进行如此规模大打的计划和一场吃掉对方如此多的能力, *** 的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仗”,由于淮海战役前人民解放军还没有达到优势兵力,自然也就没这样大的打算。在mm的 著作里“淮海战役总方针”一文里,也只是提到的第一阶段打法设想,第二阶段如何打根本没有方略,也说明没有想到。

而蒋介石为首的国军高层更是没有想到,他们也在进行布置调整,将连云港海洲一线的44军编入黄百韬兵团并放弃这一线,就是调整兵力,组成徐州国军战略防线的右翼,但还未完成,就被共军包围歼打。

蒋公虽然也还是想到了此战很大,但无论如何也想不会仗会打到如此的规模,从国军逐渐增添部队投入战场的态势看,中国国民党一方根本上没有想到此战的规模会大到如此的程度。直到大战已经开始,国军在这一极为重要战略区的军事指挥核心还未有效形成,刘峙无此能、杜聿明为付职(虽有一定能耐)但资格不够、且在东北有败绩,难以在南线的国军精锐部队的官长前发号施令;国军里有此能的白崇禧上将一说要出任指挥一职、但又时儿反悔不来,最后,只蒋公自已亲自统督全局。

蒋介石是国民党全局的首脑、在一个战场里的应变应战的能力是不高的。 再说说双方参战的部队。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国共两军伤亡最大、战斗最为残酷的一个。 国民革命军在淮海战役上拼得最狠的一仗,超过那两大战役。整个战役中虽然也有个别部队的成建制叛变,但至多也只是军一级,而且还基本都是杂牌部队,基本上所有参战的蒋介石嫡系部队都战斗到了最后,即使在战局最不利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辽沈战役中的长春郑洞国部、沈阳周福成部成兵团建制的缴械投降的情况,而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守北平,一次性就不战而降二十五多万。

国民革命军在淮海一战中有两个兵团司令官战死(2兵团司令邱清泉、7兵团司令黄伯滔),军长、师长以下战死者数十计(部队死伤达30多万人),其作战的坚决程度是整个国共内战中绝无仅有的。 人民解放军方面为了胜利也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其伤亡人数比其他两个战役(辽沈死伤6万多、平津死伤3万多)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达到惊人的14多万人)。

而双方在战区里的战场总指挥,人民解放军一方成立了总前委,人民解放军中最优秀军事领导人刘伯承陈毅粟裕等都在其中, 指挥系统 强大有力,战役战术措施整合有力,各方的配合协同发挥了巨大、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军一方则 指挥系统 迟缓无力,配合协调作用力太小,虽空军奋勇参战,但各部始终无法强大合力,形成各部拚死争斗无法有效配合,失败的命运无法避免。

该会战的第一阶段,是最紧张、最能体现双方部队的战斗意志和配合水平的。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即将率部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后,华东野战军部队通过其防区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黄百韬兵团拚命抵抗,奋力死战,而邱清泉、李弥、两大国军兵团从徐州向东出援,华东野战军在以主力打黄百韬的同时,必须要以有力部队将援敌阻隔开,面临国军巨大的夹击危险,而黄维兵团奔驰来援,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也在蚌埠向北增援,形势对人民解放军很是不利。

而中原野战军全力从徐州的西边(即徐州的左翼战线)发起凶狠猛烈攻击,以一部支援在蚌埠阻击前线抵挡李、刘两兵团北进的华野部队,又要以一部抵阻黄维兵团快速推进,并以主力猛攻张公店、和陇海线的开封至徐州段铁路沿线威逼徐州,迫使国军调防守战略枢纽宿县地区的孙元良兵团增防徐州,而中野部队则趁势强攻占领了国军的战略枢纽宿县,将国军的战略配合一举打乱,把国军一下子逼入死胡同(分成几大块,形不成合力),扼杀到淮海国军的命门上,各支参战的解放军部队的战术配合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在总前委的领导指挥下发挥了极高的作战能力和 协同能力 。

而国军在则从开始黄百韬兵团被围时,采取的救援措施也不错:分进合击,以徐州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向东救援黄百韬兵团,并以孙元良兵团进防徐州,以黄维的机械化兵团中间突援,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从蚌埠向北增援攻击支援黄维和支援徐州,其整体作战态势很是不错,有变被动为主动趋势。

但是,国军的战场指挥和配合协同却很有问题,向东救援的邱、李两兵团作战未尽全力,其救援国军的尾部紧挨着徐州,不敢大胆地全力向东攻击;而从蚌埠向北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也未全力北攻,致使国军救援战略无法形成合力,只有中间突击支援的黄维兵团强攻到了宿县附近,形成对中原野战军的强大压力,并形成了逼近徐州的态势,使华野的粟裕将军感到十分紧张。

实际上仅凭黄维的国军12兵团的力量是不可能突破中原野战军防线而进抵徐州,但黄维兵团勇猛进攻却达到了一个重要战略目的:逼使中野部队全力阻击应战而再也不能从西边威逼徐州,使得杜聿明有可能动用邱、李和孙元良等三个兵团全力东援黄百韬兵团。 但国军的少壮派名将杜聿明却未能这样作,失去了极为难得的机会,若国军这样作,就可能救出黄百韬兵团,改写失败命运。

由于国军东援部队担心从徐州西边来的军事压力,始终未能向东发起强有力的攻击、无法突破华东野战军的阻击,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战死。 --未尽全力救援、使黄百韬兵团被歼,这就是国军在这个会战中的第一个败点。又由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也未全力从蚌埠向北增援攻击、以支援黄维兵团与黄维会合,就使得黄维兵团成为孤军,若黄百韬兵团一旦被歼,黄维兵团极容易被打被包围。

这是国军在这个会战中的第二个败点。 后来的情况果真如此,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后,立即全力发起了对黄维兵团的围歼攻击,黄维兵团果然被中原野战军包围。 从很多当时相关人物的回忆录上都可以看到,黄维兵团被围死,是黄维自己 一手造成 的,本来在中野部队包围黄维兵团的初期,四面包围黄维的强力包围圈阵地未形成,以黄维兵团的能力,全力死拼突围是做得到的,但黄维听信风水迷算,认为双堆集好,坚守不走,要等别国军的部队来向他靠拢来救他,作为一个统率12万 精锐机械 国军部队的军事主官,竟是如此拿国家大事和部队将士的生命开玩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且黄维兵团在强力突围时,北方的杜聿明集团和而从蚌埠向北增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协同配合,黄维兵团怎么能够突得出去呢? 人民解放军在该会战的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不同,那就是互换了角色,第一阶段是华东野战军主攻,中原野战军全力配合协同阻击、箝制,分几个方向扼杀国军,起到了极为关键战略配合作用;而第二阶段则是中原野战军主攻,华东野战军全力配合协同阻击、分割包围国军,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战略配合协同作用。在这两个阶段的角色转换中,总前委五大领导作用巨大,建立了不朽功勋。

第六兵团(指挥第三十九、第五十四、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军四个军,原辖下第四十四军划归第七兵团,但三十九军不在淮海地区,未参战)该兵团由于战略的原因放弃了海州,其后在南京统帅部顾祝同的指挥下先退后进最后停滞不前。

1948年11月,第九绥靖区司令部改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从东北撤退的三十九军、五十四军及原属孙元良兵团的九十九军。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解放军突破江防南逃,后负责福州地区防御,兵团辖第二十五、七十三、七十四、九十六、一零六军五个军十万余人。1949年9月在福建被歼灭。

因此淮海战役中唯一未被歼灭的部队为李延年第六兵团。

1、号召和平劝解国民党军阀投降(劝降),孤立蒋介石。

2、地方军阀为保存实力不愿意与解放军作战(投降)。

3、在国军中地位受排挤,投降解放军地位就上升了(诱降)。

4、1946年7月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 *** 提供美援。

5、拿下东北,可以获得日军投降后的武器和苏联、投降日军的大量支援,国民党与苏联外交失衡。

6、抗日胜利后,国民党大量裁军老兵, *** 收复40万伪军(汪伪政权的正规军)。

7、国民党是军阀组成,思想无法做到统一,蒋介石实际控制的只有四分之一军队,不能根本控制国军,不够集权。

8、 *** 在内战中残忍的人海战术。

9、刚抗日胜利后,很多国军将领对于内战积极性不够,甚至不愿意打,而 *** 军队在抗日几乎在敌后战场,他们在内战的积极性要高很多。

10、 *** 在国民党内部安插太多致命的卧底,甚至连军统都有。

11、国民党的腐败问题。

补充:民心不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入关、蒙古灭宋、太平天国失败等各种起义都失败 了,这说明根本不在于民心,民心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说都是民心,那只是超越群众的套话而已,政治宣传而已,仿佛说的很简单化,而根本政治各种背景而言,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太多。民心占的比例其实是很少的,大部分老百姓根本不懂得政治,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新中国后的饥荒文革等各种政治运动,最主要的是国民党的政治思想复杂和复杂化,很多都是北洋 *** 的易帜军阀,思想根本做不到统一,他们甚至为会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如果蒋介石可以像 *** 那样集权,控制全部的国 民党,国民党是不可能失败的。

二战期间诺曼底战役中的中国军队是哪支部队?

二战期间,中国在英国,法国的华人华侨有很多人入伍对法西斯作战。但是那不是中国军队,而是英军法军。大部分编入了英法军队,也有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英法部队中国营。

淮海战役军事首长是谁

一、总前委:

***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二、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

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三、山东兵团

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死、苏北兵团

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五、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 *** 、

加入淮海战役中,国军退守江南怎么办?

如果老蒋及时退守江南,中国将可能出现南北朝的局面。三大战役在长江以北方歼灭了国民党主力150万人,其中包括大部分精锐部队。如果这些部队都退守江南,中国将肯定出现南北朝的局面。 但是老蒋还是不放弃“统一”中国的幻想,所以一个战略区域也不肯放弃。只有让他的军队被消灭。 辽沈战役以前,国民党面前就有是不是放弃东北的问题。所以毛主席决定先打锦州,关门打狗。就是让国民党军跑不掉。平津战役以前,老蒋也是要傅作义南下,当东南军政长官。傅作义则想西逃,回他的绥远老家。淮海战役爆发,毛主席有意让解放军推迟对杜聿明集团的围歼,就是让国民党不能下决心让傅作义南下。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决定撤出徐州。强调要撤就不能打。结果老蒋还是要他寻机和共军主力决战。这样杜聿明一撤出徐州,就被包围。 三大战役终于达成将国民党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目标。这样剩下的国民党军队,也就只有百万人了。国民党就不可能占据半壁江山,和 *** 抗衡了。虽然国民党还有大片的统治区,但是它想组建和训练大量的军队,短时间是办不到了。所以老蒋要下野,李宗仁要和 *** 谈判,甚至毛主席的八条,也可以接受。但是 *** 一是规定了谈判的期限,二是绝不同意停战。这样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就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台湾海峡跨不过。所以国民党今天还在台湾苟延残喘。 朝鲜战争之前,美国已经准备放弃台湾,纯粹是一个姿态。因为当时我们没有海军。根本不可能打下台湾。当时我们要解放台湾,肯定要苏联援助我们飞机、军舰。这样美国必然有借口要干预。那时美国在亚太取守势,没有想到苏联会鼓动北朝鲜进攻南朝鲜,打破了这个平衡。 那时美苏主要矛盾还是在欧洲。柏林危机刚刚结束不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68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