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在逃离Instagram 这锅个性化推荐得背!

年轻人正在逃离Instagram 这锅个性化推荐得背!,第1张

年轻人正在逃离Instagram这锅个性化推荐得背!

文/秋雅南七岛

综合赫芬顿邮报和缓冲博客编译器。

荒诞,得不偿失,出奇高效,催人奋进,实至名归。这些意义完全相反的修饰语,说的都是一件事,就是Instagram的个性化推荐。这个曾经总市值过百亿,月活跃用户过7亿的社交网络平台,因为个性化推荐而受到质疑。

Instagram内部数据分析显示信息,每个人平均会错过70%的Instagram信息内容。Instagram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开创机器优化算法的原因是“个性化推荐可以帮助用户看到最好的30%信息流广告。”

然而,自从重做以来,Instagram屡遭批评,年轻用户竞相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放弃Instagram。为什么个性化推荐没有赢得用户的青睐?

个性化是如何工作的?

之前有外媒总结过,Instagram的个性化推荐依据遵循七个标准。

相关性:是个性化推荐的一大特点,不同于传统的时间排序。在同样的时间范围内,用户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会出现在更靠前的位置。用户最近搜索过、赞过、评价过的相关话题的讨论更容易出现在首页。

互动性:Instagram声称,即使一个用户关心一千个账号,这个标准也能保证他能看到好友的最新动态。由于历史时间内互动交流频率高的账号会被机器自动归类为好友,该账号的新消息推送会排到前面。

时间轴:虽然个性化推荐不再严格按照时间排序,但总体来说,相比三天前发的内容,三小时前发的内容已经排在了相对论的最前面,因为人们总是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

热度:Logo是Instagram上po文的一大特色,大多与近期热点新闻事件相关。比如#OneLoveManchester是英国女歌手小A在利物浦慈善巡回演唱会的logo。这次巡演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和应用利物浦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所有与利物浦恐怖袭击有关的po文都可以加上这个logo,升级的排位会更高。

分享度:Ins所有发布的po文,私聊后可立即转好友。在实际 *** 作中,类似于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内容分享给好友,分享得多的PO主更容易被列在首页的显著部分。

等待时间:这对于短视频来说尤为关键。由于观看时间是视频诱惑力的关键指标,所以被详细观看证明了内容本身的诱惑力,即使事后大家都不在留言板上评论。

人气:点赞、评论、浏览量、分享量都是考量一篇po文是否受欢迎的关键指标。如果一篇po文下的点赞和评论很高,那么一篇更新晚于一小时但无人问津的po文出现在首页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是10小时前发布的。

随着Instagram用户的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你能访问的内容越多,每个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就会不断减弱。

对于广告主来说,更糟糕的是,人们希望在Instagram上花费的时间基数不会改变,这意味着信息内容越多,他们错过的信息内容就越多。如果延长传统的时间排序,知名品牌为了更好的占领用户首页,必须保持较高的升级频率,这对广告主和服务平台来说都是一种压力。

一方面,广告的主要资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内容的制作和升级;另一方面,我的账号的升级频率无疑没有精英团队运营的知名品牌高,所以Instagram上的内容会充斥大量广告,长期下去必然会损害用户的感情。

机器优化算法的推出,本应是国家对服务平台方、广告主、用户的扶持政策,但本应实现共赢的改变,却遭到了二师的批评。

个性化伤害了谁?

首先,对于广告主来说,想要被大量的用户看到,就需要发布更高质量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用户进行互动,增加他们在用户首页的份额。

但制造优质内容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成本很可能高于高频升级。尤其是对于中小广告主来说,时间排序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在足够努力的情况下会有足够的曝光率,而个性化推荐又取决于知名度、互动性等不可控因素,促使他们在与可口可乐公司、zara这样的大广告主打交道时处于不利的影响力。因为大广告主可以集中资源生产更优质的内容,所以知名品牌在个性化推荐的大竞争中,无论是粉丝基础还是大牌明星资源,都会更有优势。

然而,个性化推荐并没有完全取悦大广告商。因为性、暴力、死亡总能挠到每个人的痒处,香奈儿的po文很可能夹在爆乳和超自然生物的照片中间。这种知名品牌的曝光,不仅不能激起购买欲,甚至会继续损害企业形象,因为人们看到知名品牌的爆乳和灵异照片,会增加负面情绪。

在国内,开展个性化推荐的今日头条一直饱受诟病,因为首页充斥着“打小三”、“吃蝎子”等低俗内容。这种内容或许能够诱惑用户持续点击,从而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但这种停留时间没有使用价值,无法商业化。

《财经》杂志在一次采访中,马上问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低俗是今日头条成功的原因吗?”。张一鸣在回应中提到,服务平台并没有从低俗内容中获利,今日头条也一直在打击低俗内容和虚假新闻,因为低俗内容反而会损害服务平台的利益。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机器优化算法并没有那么了解他们。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机器是教条的。仅仅依靠数据信息,它无法分辨每个人的赞是来自于爱还是社交媒体必要性。类似微信朋友圈的情况,大部分赞都是根据某种情绪绑架的。既然对方是亲人,是朋友,是领导,是老师,大家肯定都喜欢。

还有一种情况,总会有一些不广为人知的“趣事”。比如英国男生Tori,他喜欢看Instagram上年轻漂亮模特的照片,但是他不太容易对她们赞或者评价。因为这种个人行为都是公开的,他担心女朋友会觉得不开心。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看到女模特的新照片,而且经过首页的个性化推荐,女模特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社交媒体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许多自由艺术家和摄影师刚刚开始入驻Instagram。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以在Instagram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机会。被称为“休闲鞋摄影师”的凯恩就是这样。个人收藏休闲鞋是他的爱好。起初,当他把自己的个人收藏照片发到Instagram上时,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此为生。然而,在他在Instagram上积累了几十万粉丝后,包括阿迪达斯、匡威、彪马在内的几个知名品牌刚刚开始请他为自己的新产品拍摄宣传照。

就像这样,在Instagram上关注同一个行业,早已成为跟踪行业信息的一个关键途径,但个性化推荐却破坏了这个功能。因为大家不容易喜欢和分享竞争对手的po文,所以这类账号长期被机器降格,很少出现在首页。凯恩已经很久没有在首页看到同行业约翰内斯的升级了。

为什么用户讨厌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依赖于机器优化算法,但是机器优化算法有局限性。它的判别依据来自过去的情况,处理新的突发情况总是慢一步。而人可以跟着机器爱好写内容,比如在网上添加热点logo,创建工作组“互助”提高po文的知名度,让自己的内容出现在大量人的主页上。

现在在谷歌上搜索Instagram和机器优化算法,1/3的结果都是“教你如何作弊机器优化算法”。

这就造成了很多废话浪费内容,而且出于世界的要求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也不能完全取消关注这类账号。

在国内,因人性化消息推送积累了大量活跃用户的今日头条,也因低俗内容的泛滥而饱受诟病。专业人士评论说,今日头条就像慢性毒药。用户被标题诱惑走,并不代表喜欢这类内容,而机器没有三观,没有审美。只有机械设备根据历史数据向用户推送类似内容。

这就是个性化推荐的可恨之处。不代表你的个性化或者你的爱好。首页出现的大概都是精致漂亮的慢性毒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79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