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的情感运用:情感设计也有落地章法

产品中的情感运用:情感设计也有落地章法,第1张

产品中的情感运用:情感设计也有落地章法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产品与情感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使用感,将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要谈爱情,影响设计?

“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的背影会越来越好,会卖得很疯.....如果有一天我们身后卖出几百万或者几千万台...而有一天傻X在用我们的手机,你要知道这其实是...这是给你的。”

2017年5月9日,罗永浩在讲台上发言时,声音哽咽。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坚果PRO发布会后,大浪自来水几乎在所有资讯站和朋友圈刷屏。

和朋友在港式茶餐厅吃饭,跟朋友说“菜不错”,然后后来去了,感觉好一般。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我换厨师了吗?还是我的品味提高了?后来才知道,第一次和朋友在一起,那天聊的挺好,第二次去了,心情就不好了。

我们的行为和感知经常被情绪所支配。

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模式和产品的创新会越来越难。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演进,用户对产品的体验价值要求越来越高。满足基本痛点,完善功能,很难从产品洪流中脱颖而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产品与情感的结合,创造良好的使用感,将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化设计落地的困境

既然这么重要,那就落地实施吧。但是,我在做产品的情感落地时,发现几乎无从下手。我搜了各种案例来借鉴,几乎看不到一个系统的执行思路。

我看到的案例是这样的:

著名设计师飞利浦·斯塔克和阿莱西生产的榨汁机,外形呈银色,像一只巨大的蜘蛛,但更被视为外星来客,因此有“外星人”的绰号。据说在1990年到2001年间,阿莱西卖出了55万台“外星人”榨汁机,至今仍是设计店里的经典作品。

腾讯的微博吹吹功能。只要对着手机屏幕麦克风上的蒲公英吹一口气,白色的绒球就会飞走,带你去地球的各个角落。

还有这个:

像这样:

这些是情感设计吗?是的。但很抱歉,这种感性的设计,大多是脑风暴后的灵光一现,是创意设计。我们无法从中找到情感化设计的落地方法。除了惊叹设计师的牛逼力量,对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一点帮助都没有。

情感化设计似乎没有科学的落地方法。我们做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可以这里优化,那里调整。至于情感化设计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全凭感觉。

我讨厌凭感觉做事。情感化设计不应该只基于感觉。之后查阅了很多资料文章,找到了一些线索。情感化设计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可以形成方法论。我想在这里与你分享。

研究结果如下:情感设计可以从情感动员、影响感知、拟人化入手。

情感动员

产品的呈现往往是商业目的和用户需求综合的结果。毕竟产品背后没有慈善。至此,也许你明白了,产品不仅满足了使用痛点,让用户感到舒适,还要求用户做一些产品期望用户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当前状态下,不一定是用户会主动去做的。情感设计可以调动用户的情绪,引导用户这样做。

另一方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并不总是很酷。情感化设计还可以消除用户在产品使用中的负面情绪,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心情愉悦。

如下图,为了简化理解,我列出了用户情绪的三个层次,厌恶、安全和满意。就产品而言,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厌恶(不开心)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情感化设计,让用户的负面情绪变得“安全(普通)”甚至“满意(开心)”。

驱动情绪:引导用户完成你想要的过程。

驱动情绪常用来引导用户完成产品的预期动作。以产品介绍为例。每次产品发布或者迭代,大部分用户都没有兴趣去了解产品的新特性,拿到手就用。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或者feelguide页面,以一种轻松的、引人注目的或者有趣的方式向你介绍产品。

比如新手指导,大多是用可爱可爱的小可爱的东西给你介绍怎么一步一步走,如下图,是借用美女的说法。

新浪用卡通形象唤起用户情绪,让用户传图、分享图片、美化照片。通过呆萌可爱的形象,用户乐于点击了解活动情况(右下)。

这种情感化设计以用户的情感为驱动,旨在让用户跟进产品的预期行为。这种情感化设计常用在提升用户数据、用户收藏偏好、新手引导、版本更新、产品任务等方面。当然,情绪驱动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当用户的 *** 作预期不一定符合产品预期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802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