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到0.01也许不是点背北大发现微信红包不是随

抢到0.01也许不是点背北大发现微信红包不是随,第1张

抢到0.01也许不是点背北大发现微信红包不是随

很有可能你也遇到过那种情况。老板把你和小昭拖到一个群发消息红包来犒劳你。这个微信红包价值200元。你目光敏锐。先打开它。看:摔倒!0.01元!小昭高兴地收下了剩下的红包。

虽然路上丢了200块钱你可能不会动心(只是在假设普通人很可能还会捡的情况下),但是,这200块钱好来也是老板的情分。拿到0.01元是不是有点郁闷?

不是你运气不好。近日,北大师生根据调研发现,微信红包的抢到量很可能不是任意分配的,而是与用户申请注册的时间有一定关系。

这一科研成果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生李兴禹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思者iThink”上。

关于微信红包是否随意发放的质疑是由此引发的:

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12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生15人,在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研讨会。课后,普林斯顿大学专家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讲师谢经常请一个学生吃饭。

这种邀请方式很有意思,就是在课程内容群里发多个红包(红包数量超过课程总内容),学生同意领取,金额最高的人和老师一起吃饭。

红包主题活动开展多次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领取金额最高的大多都是北大学生;此外,只有两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获得了最高金额。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较早申请注册了微信账号。对于这种情况,谢玉教授明确提出了一个猜想:“参与者收到的红包金额很可能并不完全是任意的,而是与用户的体验(早中晚注册账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大部分北大学生申请注册微信账号的时间较早,大部分普林斯顿学生在7月初到达北京后才申请注册微信账号。

因此,谢玉在课程内容的微信聊天群里做了多次重复实验,试图考察微信红包金额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考得更好,发了多少红包?

悄悄告诉我这个难题的答案——一共进行了10次红包领取主题活动,每次发放总额固定为5元,每次红包数量在27-32个中间。因此,数量为...50元。

有为不用在意红包的多少!大家似乎都知道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

如上所述,领取金额最大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其微信注册时间较早。大多数北大学生申请注册微信账号的时间比较早,而绝大多数普林斯顿学生是7月初到北京后才申请注册微信账号的。之前只有几个中国留学生申请注册了手机微信,那两个幸运儿在中国留学生中脱颖而出。更大的红包被长时间微信注册的黄皮肤同学抢走。

在谢玉的具体指导下,李兴禹收集整理了数据资料,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科学结果显示,平均而言,新微信注册用户和使用年限较长的手机微信用户收到的微信红包金额较低;微信注册时间在30-40个月之间的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红包。

此外,科研成果还发现,用户是否使用iPhone对红包领取量并无明显伤害。

在这个微信群里,收到主题活动参与者发来的红包的用户体验大相径庭:最少只有0.5个月,最多58.5个月(他们注册账号的时间已经接近腾讯企业发布移动微信软件的时间)。

详细的统计数据,请看下图(虽然没有统计学专业知识的你可能看不懂),是来自李兴禹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的截图。

学者们用LOWESS方法在收到的“归一化金额”和用户体验之间画出移动平均线。从这条移动平均线可以看出,归一化的量和用户的体验是先增后减的关系,以35个月左右为大拐点。在大转折之前,用户体验时间越长,收到的红包越多。大转折之后,用户经历的时间越长,收到的红包越来越少。

但文章内容也表示,可以推断在微信群里发几个微信红包时,每个红包的金额并不是完全任意分配的。但由于微信红包背后的程序流程不明,大家只能注意到这种情况;原因很可能得从腾讯企业的编程设计中去找。

紧接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专家教授易行健和青年专家学者边龙文也在同一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出了倡议书。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每个微信红包的领取顺序很可能是相对稳定的。你对微信红包越有热情,越有见识,网速越快,有辅助应用的同学很可能先收到。很有可能,电子计算机造成的“随机数”,其实只是“伪随机数”。

第二,样本数量不够大,10次试验之间高宽比相关,不能满足地基回归中独立同分布的假设。

谢玉还自始至终表示: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确定的假设,而这个假设,在这之后,被发现与大家得到的数据信息是一致的。自然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实这个假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82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