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运用了哪些方法手段来开展网络营销?

故宫博物院运用了哪些方法手段来开展网络营销?,第1张

故宫的成功营销不是偶然,而是懂得借助互联网东风、前卫营销理念的结果。

一、顺应“娱乐至上”,用“恶搞”逆袭“古板”

在快餐文化时代,“奥利给”、“我柠檬了”等网络名词快速更新,这已成了当代年轻人混圈的必备流行语言,在“审丑”才是主流的时代,这些趋势都渗透着“娱乐至上”的气息。故宫营销恰恰抓住这一时代元素,以“恶搞”的方式颠覆故宫古板严肃的印象,当“恶搞”的故宫图片一经发出,呈现病毒式传播,年轻一代直呼“爱了”!

这样极具趣味性的朝珠耳机、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瞬间被年轻人追捧,捕捉时代营销脉络,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将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实在是值得借鉴的高超营销手法!

二、借助自媒体优势,铸就超流量IP

于故宫而言,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以“接地气”、“自黑”的全新形象走进新一代国民的视野,更大成功在于铸就超流量IP,引领时尚潮流,呈现故宫出品皆流行的态势。而成就如此强大IP的利器就是当下双微一抖及多种社交程序的运用,这些新媒介均称为故宫的主要营销战场,新媒介强大信息流传播,使故宫新营销思路得到更快、更开放传播,同时匹配精准潜在用户群体,实现故宫衍生品销售额突破15亿的超高营销记录。

三、紧抓实下热点,做强微博营销

继故宫“自黑”“恶搞”的IP形象深入人心之后,故宫更是多重招数做强微博营销,在功能区增设品牌banner和多个个性化头图,增加故宫微博辨识度,增强与粉丝之间的联结。同时,紧抓实下新闻热点,结合故宫文化,不断更新搞笑图片或软文,并增加与粉丝的互动,频上热搜,扩展粉丝群体,至此,故宫营销越做越强。

故宫博物院的网络营销,一方面是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是能够结合当下时代流行元素,充分利用新生媒介平台,强强联合,以新颖的方式展现自身魅力。

凭借电视剧的宣传,和互联网的宣传就成为了网红。

从故宫西华门进入,经过宝蕴楼、金水河,有一座红墙围绕的院子。这里原来是寿康宫南侧的小厨房,在热播剧《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甄嬛,也就是乾隆母亲最后的住所。

负责故宫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策划、发布与运营的资料信息部数字传媒组,就坐落于此。历史与新媒体时代碰撞的结果是,故宫博物院新媒体端的“菜品”,就是在这个“厨房”里被“烹饪”出来的。

再过三年,紫禁城就600岁了。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近两年的公众形象,却不像是一位迟暮老者,而是展现出逆生长的“萌”。不管是此前朋友圈里流行的“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的H5页面,还是出现在故宫淘宝店中类似雍正皇帝“不与朕相干”手书折扇这样的文创产品,都在传达一个信息:年岁渐长的故宫,并未停止追赶时代的脚步。

可就在几年前,媒体的笔端不乏这样的质问: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文创取胜,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却每每靠社会新闻吸引公众眼球?这说的是2013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款胶带,上印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朕知道了”四字。这款看似不起眼的胶带几天内迅速爆红。

而故宫形象的转变,也发生在短短几年间。如今,故宫卖萌、搞笑的网络形象,很大程度是由“故宫淘宝”建立起来的。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营销几乎都出自“故宫淘宝”之手:帝后画像被“玩”成表情包,每个创意产品都配上“脑洞大开”的文案。“故宫淘宝”由北京尚潮创意纪念品公司运营,由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授权开发文创产品,同时进行利润分成。

故宫走红,对不少故宫的工作人员来说,显得有些意外。但他们有一个共识:这和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自2012年1月走马上任,五年多的时间里,单霁翔传达的理念是:故宫始终保持着学习心态,并有意识地将故宫和互联网传播有效结合。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014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2
下一篇 2023-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