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销中企业面临的营销道德问题有哪些

在促销中企业面临的营销道德问题有哪些,第1张

(一)商业企业营销价值观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在商业企业中理念与价值观决定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营销行为。在我国部分商业企业中,其价值观既反映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沾染了西方拜金主义思潮,还表现出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价值观紊乱”现象等。具体地说包括:(1)利己主义价值观。商业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利己”与“利他”的结合。我国不少商业企业有“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并表现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义忘义”等。(2)拜金主义价值观。商业企业在经营中不是顾客至上,而是金钱至上,权钱交易,贪图个人享乐等。这些腐朽的价值观导致企业商业道德的沦丧,加剧了商业中的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恶性竞争、侵害消费者利益等问题。尽管,我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道德观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商业企业价值观处于“紊乱”阶段。不少商业企业价值观存在不健康因素。(二)商业企业营销竞争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竞”的繁体“竞”是“二兄并立”,争(争)是“两只手同时扯一件东西”,竞争则是对立双方为了获取他们共同需要的对象而展开的争夺、较量。在我国商业企业竞争中的存在以下不道德的问题:(1)产品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仿冒他人企业名称等。(2)价格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压价排挤竞争对手;限制价格;哄抬物价;低价倾销等。(3)销售渠道竞争中的不道德问题,如:吃回扣;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等。(4)人才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如:员工“跳槽”;企业炒员工鱿鱼;人才流失等。(5)信息竞争中的伦理问题,如:侵犯商业机密;散布虚假信息;侵犯知识产权;软件盗版问题等。(三)商业企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商业企业营销策略中存在的不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质量问题,如: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经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商品;经销对顾客有害的商品;经销对环境及社会有害的商品等。(2)商品定价中的问题,如: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低价倾销与价格战;谋取商业暴利等。(3)商业广告中的问题,如:诈骗性广告,包括无中生有,过于夸大事实,设置圈套,误导消费者;失真广告,包括名不符实,广告设计失真;广告发布频率过于频繁等。(4)人员推销中的问题,如:强制推销;捆绑式推销;欺骗性推销,如传销;推销人员不诚实,花言巧语;盲目上门推销等。(5)销售促进中的问题,如:不合理的打折、赠券,低价倾销伪劣商品等。(6)公共关系中的问题,如:夸大宣传;处理消费者、社会关系失当;通过各种途径蒙骗消费者等。(7)渠道中的问题,如渠道冲突,经销商与渠道成员互相拖欠债务等;(8)服务中问题,如:服务承诺与服务合同不一致;服务品质不一;服务态度的不良;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等。(四)商业企业营销中的浪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市场营销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浪费问题。主要包括:缩短商品的生命周期,鼓励或诱导使用新产品所导致的浪费;通过增加广告、促销费用提高商品知名度从而提升商品价格增加了消费负担;各种捆绑式促销,诱导消费者购买过量或闲置不用的商品;商品流通中的浪费等。另外,商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报废品的污染、包装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所导致的污染等。尽管以生态为导向的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已经引起消费者及全社会的关注。但市场营销所引发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避免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的方法是:企业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领导以身作则遵守伦理守则。营销伦理是商业伦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指对营销策略、营销行为及机构道德的判断标准。营销伦理涉及企业高层管理者、营销经理和其他营销人员的道德问题,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准将影响企业的营销行为,营销伦理影响到企业各个方面的活动,包括营销策略的制定,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以及促销策略中的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等等策略的制定和运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与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道德问题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受利益的驱使,企业在发展中忽略了道德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营销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及道德失范的危害来看,营销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 从社会制度角度

(1)完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近几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营销活动,但很多领域在法律上还存在一些空白或模糊之处,这就给价值观扭曲的企业钻漏洞、打擦边球提供了机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除了要完善法律,还要认真执法。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违法行为。让违法违德的企业为其行为必须付出沉重代价,企业在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才能得以有效遏制。

(2)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媒体在企业营销道德行为中的监督作用日益重要,企业营销中的伦理问题经过媒体曝光、揭露往往能够造成强大社会舆论。媒体有广泛、强大的影响力,当企业失范行为被曝光,对企业声誉和形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并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受到法律法规的惩治,对企业的营销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除此以外,消费者协会、社会团体也是企业营销伦理监督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它们所形成的压力集团,可以督促立法并使企业考虑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遵守道德标准。

(3)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除了在法律、舆论方面加强外,消费者也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抵制不良营销行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促进营销者遵守道德及法律规范,积极从事正当的营销活动。

2、 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道德准则以及对非道德行为的处罚规定,规范全行业的营销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全行业的利益。并建立业内资信系统,设立职业从业记录、经营档案,对业内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形成权威,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并实行同业制裁,遏制其行为。

3、 从企业自身出发

(1)树立社会营销观念。要树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同时还要树立重视社会效益的社会营销观念,这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的最根本措施。社会营销观念要求企业自觉考虑社会责任和义务,注重社会利益,讲求社会公德。企业要以社会营销观念为导向,不仅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眼前的需求,更应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心社会福利的增长。

(2)提高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道德水平。企业领导是职工的榜样与参照物,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思想觉悟,才能对企业员工的道德产生良性影响。

企业应当开展对员工的营销道德教育:从思想上向他们灌输正确合理的营销伦理规范,对营销者偏离伦理规范的各种行为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引导,做到亡羊补牢。

(3)将营销道德列入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道德规则,作为员工行动的指南。将道德标准纳入企业规章制度,并注重抓好宣传教育、考核评比工作,使之落在实处。还应该实行严格执行赏罚制度。道德法则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人人平等,赏罚分明。

(4)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加入营销道德。企业文化是直接影响企业营销道德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即通过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共同价值、共同意识,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对实现企业目标,提高营销道德水平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中加强营销道德,是提高企业营销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塑造企业文化时,要对消费者真诚,采取高尚的营销手段。不单注重经济活动中利益的获取,更为注重消费者需要的满足,通过提供能满足顾客需求的特定产品或服务,来努力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达到人我两利的道德营销目的。并要强调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使正确的营销道德观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享价值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230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