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对地球到底有无危险?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对地球到底有无危险?,第1张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地球到底有无危险?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爱好天文的各位网友最近一定听说了俄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可能对于地球造成危险,随着就被各个营销号各种宣传夸大而骗取流量。但是最后也有许多的科普博主出来证明这个事情,这颗小行星对于我们地球是没有危险的。

宇宙中存在着众多的行星,彗星等等一些天体,尤其是彗星我们在地球上就可以偶尔观测到它们的存在,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流星。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大灭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科学家们猜测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地球而导致的生物灭绝。那么如今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观测太空中对于我们地球具有威胁的一些天体,就包括这次俄国科学家所发现的这颗小行星。

其实小行星撞地球的假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由于我们的科技发展,许多的假说也被一一排除。而这次的小行星对于地球来说是没有威胁的,这是被众多的营销号夸大其词,因为现在流量太重要了,许多人为了蹭热点什么都不顾,误导了许多人。我建议各位网友们可以关注一些比较靠谱的博主,寻求真正的科学理论的一些博主,才能够辨别出事情的真假。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这颗小行星真的要撞上地球我们人类有没有办法可以阻止呢?答案是不能。就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来说是无法组织这么快的天体降落到我们的星球上的,就像这颗小行星飞行速度一般是在40倍的音速,我们人类的任何导d等都是达不到这么快的速度的。所以我们各个国家也都在积极寻求可以阻止小行星撞上来的方案。

但是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制造出我们想要的武器。

二者都对!

地球将要进入冰河时期这个说法其实有失偏颇。实际上地球在第四纪的大部分时期的平均气温都是偏冷的。只有更新世结束,全新世开始的一段时间气温回到了“适宜”,之后一路震荡走低,工业革命前夕到达谷底。因此,从较大时间周期来定义全新世,属于冰河时期尾声,冰期与间冰期交叠出现的时期。

造成冰期出现的主因,是太阳活动周期性增长减弱有关。自2020年开始,一直到2050年,太阳活动(从黑子计数)来看是将趋于减弱的,那么太阳给予地球的热量对应也会是有所下降的,按预测这一次跨越30年的极小期,有可能和明末清初的蒙得极小期是可以类比的。基于此,因此气象学家给出了一个小冰期的论断。然后经由不负责任的营销号带节奏,就变成了“冰河时期”

然而,温度变化的原因本来就不只是太阳一个因素

举个例子,你想让你的存款增多,你有几种办法?

答案是两种,第一种是多赚钱,第二种是平时少花钱要节俭。前一种如同太阳趋于不活跃,说的是源头的问题,后者则是说地球的保温本领,是下流的问题。合起来有个词你记得不?“开源节流”

放这事上也一样,前面小冰期在说的是源,那全球变暖说的就是流。

自工业革命之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上升,二氧化碳会大量吸收保留红外区段的辐射,而这部分辐射是大地暖大气的主要成分,结果就是地表气温得以迅速升温。这便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由来。

由此可见,得出小冰期,得出气候变暖,完全是站在不同角度上,对地球气温给出判定的结论。二者完全不冲突。哪一个能更强也没有定论。

但是有二点倒是有定论的:那就是2050年小冰期如果结束,之后间冰期回暖和居高不下【假如碳排放问题没刹车】的二氧化碳会让气温加倍反d回去。

还有一点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冬季升温影响更大,夏季很难升温;而小冰期,则冬夏都是趋于降温的。所以结果就是凉夏而暖冬。

这两天,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学术研究文章引发了热议,文章标题为《The 2,000 stars where aliens would catch a glimpse of Earth》,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就是《外星人可以在2000颗恒星上观察地球》,看到这我第一反应是标题党、营销号终于登陆国外学术期刊了,我很欣慰。

先不说这个文章写的是啥,类似的题目,像什么“地球监狱”、“人类圈养”、“外星人监视”等话题,早都被国内的营销号做的烂大街了,没想到还有热度,我也是服了。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这篇学术文章里的新发现。事情是这样的,西班牙《世界报》网站在6月23日报道中表示,在寻找外星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一直专注于寻找可能有条件容纳生物的星球。

但有一组研究人员改变了角度,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谁能找到我们?从宇宙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地球?同一天,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公布了答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

文章内容大概就是说,在过去5000年中,从1715个恒星系上可看见地球,其中有29颗行星可能宜居,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并且拥有相关技术,他们将能够看到地球并接收我们发送的无线电信号。

我们都知道银河系里有非常多的恒星,太阳只是其中的一颗,恒星会有恒星系,恒星系里边还有行星,但是处在宜居带的行星却并不多。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文章中所提到的29颗处在宜居带的行星,是科学家使用了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观测了2034个相对较近的恒星系,然后找到的。

这些恒星系与地球的最大距离为326光年,从这些恒星上可以看到地球,或者在未来的时间内看到地球。上述1715个恒星系可以在过去5000年中看到地球,还有319个恒星系将在未来5000年看到地球,其中几个星系有类地行星。

科学家又分析了这2034个恒星系统中,它们上下各5000年期间曾经、正在或将要进入地球凌日带的恒星系数量,其中117个距离地球100光年,75个处于能够探测到地球生命的位置。

文章重点就是这29颗处在宜居带的行星,因为处在宜居带,就表示它们可能会有生命迹象。其实探测地外行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恒星本身发光,比较好观测,但行星要暗淡很多,并不好探测,所以这次的发现还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也是此次科研探测最重要的成果。

看完文章你应该恍然大悟了,根本就和外星人没有半毛钱关系,纯属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已。就这么点事,但换个牛X的标题,效果就不一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266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