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华为手机都在玩饥饿营销?

为什么小米,华为手机都在玩饥饿营销?,第1张

饥饿营销?顾名思义就是没(缺)货卖,一机难求。但是消费者热度不减,乐此不疲的抢购!那为什么小米、华为都在玩饥饿营销呢?其实两家的情况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小米是饥饿营销的鼻祖?

这样说虽然有点不好听,但确实是这样。因为雷军那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就是用的互联网+,小米开创了用互联网造手机的模式,刨开了中间层层代理环节,自己设计方案,然后找工厂代工,最后通过网络直销。

这样的好处就是没有库存压力,周转周期也短,对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但由于小米的性价比模式注定不会大批量备货,所以每次开售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小米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新品能备货超百万的屈指可数,基本就是一二十万的备货。一方面小米是一加互联网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备货,库存和代理也覆盖也不够多,即使生产出来库存和周转消化也是一大问题。另外就是小米的性价比基因,注定不会在开售初期大批量囤货,因为那时候的电子元器件比较贵,大批量囤货等于把自己的利润囤进去了。就有计划的生产,即减少库存和周转压力,回笼资金也快,公司风险小很多。

要承认,小米进几年的备货比起初期好很多了,但是稍微热门一点点的产品都是需要不断抢购。现在除了小米系的高端产品好买一点外,红米系都很难买。卢伟冰说这是缺芯的问题,这说的肯定是事实,今年的芯片比往年都缺,但是同为高通骁龙870,小米10s就比红米K40好买得多;小米11用的高通骁龙888更缺芯,但是小米11一样好买;K30s用的高通骁龙865用了几个月都没现货(高通865就不存在缺芯一说),所以小米缺货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缺芯,而是自己不愿意大批量生产,以小米世界500强的体量,任何一款手机都可以做到备货百万。

华为没货的根本原因就是没芯片

当然这里针对的是今年的华为手机,今年华为芯片慌,连荣耀都分出去了。不过华为手机不好买的原因跟小米相似,也是安排生产得少,因为芯片存量不多(据说麒麟9000只有1000万片左右),得按计划来(安排生产得量也低),要是一股抛出来,那华为后续手机业务基本上就等于停止了。

但要说华为折叠屏饥饿营销,那就是生产难度高,不过我很好奇,为啥三星的折叠屏就可以敞开卖,而华为的就不行,折叠屏这方案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参与进来的手机厂家很多。不敢说良品率多高,但是柔宇、三星这些厂家都能做出来,以华为的体量按道理说不应该。这一点我真有点没看懂。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对一切饥饿营销都很反感,再好的手机,只要抢购、加价我都无视。这跟那些卖日本车加价的有什么区别?

啥是饥饿营销?度娘是这样说的:

说白了就是故意调低产量,制造抢购的假象,吊起大家的胃口。

在手机界,大家公认小米手机是鼻祖。

确实,小米手机在第一代手机就是这样,因为手机的出货量有限,大家只能从线上抢购,制造了当时大家一见面就问:小米手机你抢到了吗?

其实,小米手机第一代手机采用的线上销售,抛开多层的环节换取极低的价格,给大家提供高性价比的手机。

当时,小米手机也不能肯定有多少销量,采取的是少量备货看市场反应,结果是热销,导致手机已上架就被抢光。说白了,就是小米手机营销出货不力而出现的抢购假象,并非有意而为之。

小米到目前为止,还是轻资产,少备货,减轻资金压力。和蓝绿厂家的备货不是一个台阶,这方面华为也有差不多的 *** 作。

为啥小米这样玩?

1、少备货、增加资金流动速度;

2、高性价比吸引很多人关注、抢购。

和蓝绿厂家相比,小米、华为的研发费用都高些,每年都“浪费”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小米、华为的生态链建设也要大笔的资金。比如小米投资了大量的生态链企业、华为的芯片研究等。

目前的华米OV这四家来说,以华为、小米的产品最多,涵盖了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耳机等相关产品。因此,饥饿营销的造成与资金充裕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而华为则较不同,其大量的手机用的是自家芯片,显然芯片的供应度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当然,华为也不愿意过多的囤货,避免占用大量的资金。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手机的迭代更新速度太快,每年至少一代新品推出。如果销量不好的话,那可能导致新品出货困难。加上手机淘汰的速度太快了,同样价格,现在的手机性能是三年前的一倍以上。

而蓝绿两厂的备货充足,其绝大部分都给线下的实体店购买了,导致其产品备货多不用担心。

应该说,线下小米、华为线下的实体店过少,压缩了用户购买手机的渠道,导致线上集中后出现的抢购潮。

准确地说,小米、华为是不愿意大量备货而占用资金,减少库存,和吊胃口的“饥饿营销”并不雷同。

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的,一个名字罢了,就像马太效应,跟中国的跟风没有什么区别的\x0d\x0a\x0d\x0a饥饿营销-简介\x0d\x0a\x0d\x0a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x0d\x0a\x0d\x0a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明上,饥饿营销的 *** 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x0d\x0a\x0d\x0a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x0d\x0a\x0d\x0a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是饥饿营销的基础,雅阁、佳美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沉淀,特别在华南地区,相信大家也领略过去年凯美瑞和今年卡罗拉上市的宣传手段,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都是为加强其品牌号召力打基础的。有了这些,加价限量只会卖得更好。产品一旦处于供不应求、加价销售的市场状态,其品牌无形中会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其价值和号召力都会成陪地放大,为今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建立忠诚度更高的客户群体。所以饥饿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定低价-限供量-加价卖”,正如上述所说的,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出色的营销才是关键,才是基础。不了解对手,不认清自己,简单地去 *** 作,会非常危险。\x0d\x0a\x0d\x0a饥饿营销就是指产品生产者或拥有者有意调低产品的生产数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并维持产品较高的售价以及较高的利润为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x0d\x0a\x0d\x0a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并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 *** 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是,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白,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x0d\x0a\x0d\x0a饥饿营销-起源\x0d\x0a\x0d\x0a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x0d\x0a\x0d\x0a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x0d\x0a\x0d\x0a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a\x0d\x0a饥饿营销-特点\x0d\x0a\x0d\x0a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x0d\x0a\x0d\x0a一、心理共鸣\x0d\x0a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x0d\x0a\x0d\x0a二、量力而行\x0d\x0a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儿,别揽那瓷器活儿”。汽车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车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地“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x0d\x0a三、宣传造势\x0d\x0a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x0d\x0a\x0d\x0a四、审时度势\x0d\x0a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汽车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x0d\x0a\x0d\x0a饥饿营销-意义\x0d\x0a\x0d\x0a饥饿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在西方经济学当中饥饿营销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指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x0d\x0a\x0d\x0a正如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哪怕是一个“馒头”,它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尽管,我们从使用价值上来看,一个“馒头”与一桌“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人们在非常饥饿的时候,一个“馒头”却也可以顶得上一桌“山珍海味”,这就是典型的饥饿营销在起作用。\x0d\x0a\x0d\x0a而如今,饥饿营销更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国内高档烟的营销推广之中,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x0d\x0a\x0d\x0a饥饿营销-竞争\x0d\x0a\x0d\x0a需要指出的是,“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2758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