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最火?

现在什么最火?,第1张

现在最火最热的就是移动营销了,超越了各种传统营销模式。

移动营销(mobilemarketing)指面向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直接向分众目标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营销目标的行为。

虽然移动营销还是一个新的营销渠道,但在未来的10年里会很快地成为商家连接客户的首要途径。这是因为人们已经逐渐对数字通信方式熟悉并依赖,这其中也包括手机。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手机用户达到45亿,普及率为65.7%户,远远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手机已经成为主要的通信工具。而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10亿……而每个月3500亿条横跨全世界, 15%与商业和市场营销息息相关,更使得短信成为移动营销的主角。

说到新型的移动营销,想必大家都会想到APP。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增长,带来了移动应用快速和多样化的发展,且看来自IDC的数据,其中,中国成为应用下载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的增幅高达298%,这也表明国内3G市场正在迎来新的临界点,预计到2013年,国内的应用下载量将达到200多亿次。它代表着APP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举重若轻的位置,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着APP在移动营销中的闪亮价值。百分通联CEO张福连在2011开发者大会上表示,APP是移动互联网的活跃因子,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新鲜血液,更是移动整合营销服务中的核心要素,新型的整合了各种移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推广手段的移动营销方案,首先离不开的即是APP的牵线搭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成了人类的“影子媒体”。其传递信息的快捷、便利、准确超越了以往的任何媒体,并实现了精确的分众化传播——到达每个受众点,同时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在新媒体的研究中,受众研究处于中心位置。

移动服务就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个人的媒体目标,也就是满足个人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对所追求目标的认知需求。

对广大的企业而言,营销可称得上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或大或小,也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是以前的纸媒时代,还是之后的互联网时代,都离不开营销的存在。而随着智能移动端的不断普及以及无线网络的不断成熟,带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营销自然也就开始进入企业的视线中,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宠。

首先要知道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厂商信息能被轻易查询,用户的查询行为也可被追踪,从而可使厂商针对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干预,并最终促使消费达成,而这也是移动营销给我们描述的未来。

移动营销话题的兴起,源于移动电话向移动数字终端的转变。当移动信息变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营销界很自然地开始挖掘手机媒体的营销价值。因此,研究手机媒体的特性是研究移动营销的基础。

而手机媒体有两大特性,即随时随地的双向信息沟通,以及作为便携设备的信息量约束。这两点也是所有移动营销开展的基础。第一条决定了移动营销的价值,第二条限定了移动营销的应用范围。

随时随地的双向信息沟通的重点在于双向,即文章开始所说的“厂商信息能被轻易查询,用户的查询行为也可被追踪”,也就意味着广告界那个著名的论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在移动营销领域并不成立。因此移动营销是最容易衡量的营销形式。

对广大的企业而言,营销可称得上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或大或小,也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是以前的纸媒时代,还是之后的互联网时代,都离不开营销的存在。而随着智能移动端的不断普及以及无线网络的不断成熟,带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营销自然也就开始进入企业的视线中,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宠。

首先要知道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厂商信息能被轻易查询,用户的查询行为也可被追踪,从而可使厂商针对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干预,并最终促使消费达成,而这也是移动营销给我们描述的未来。

移动营销话题的兴起,源于移动电话向移动数字终端的转变。当移动信息变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营销界很自然地开始挖掘手机媒体的营销价值。因此,研究手机媒体的特性是研究移动营销的基础。

而手机媒体有两大特性,即随时随地的双向信息沟通,以及作为便携设备的信息量约束。这两点也是所有移动营销开展的基础。第一条决定了移动营销的价值,第二条限定了移动营销的应用范围。

随时随地的双向信息沟通的重点在于双向,即文章开始所说的“厂商信息能被轻易查询,用户的查询行为也可被追踪”,也就意味着广告界那个著名的论断:“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在移动营销领域并不成立。因此移动营销是最容易衡量的营销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293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