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故事点评把梳子卖给和尚

营销故事点评把梳子卖给和尚,第1张

故事情节:

有一个销售梳子的公司,想考验一下销售部员工。于是就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开始抱怨,这是什么意思?给我穿小鞋呢?变着法要赶我走吧?和尚都没有头发,卖梳子给他?简直做梦。于是他开始找销售部同事,想一起喝酒抱怨,但是没人理他。最后找了朋友发了一顿牢骚,朋友出主意,让他回公司汇报:和尚没有头发,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这是伪命题。他照做了。

第二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一个和尚,问他,你需要梳子么?和尚说,我没什么用啊。那人就把公司对他们的考验说了一遍,并故作可怜状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是和尚,要发发慈悲啊!于是和尚很无奈的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在庙里转了转后对和尚说,拜佛要心诚,心存敬意,虽然你这边有很多香客十分虔诚的远道而来,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我认为对佛有所不敬。如果庙里提供梳子,让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再礼佛,是不是就增加了对佛的尊敬?和尚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

到了一个寺庙,他找到住持,经过交流后说到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寺庙的名字,大师再为梳子开光,成为护身符,让香客为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同时还可以扬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听完大喜,双手合十说到,这番天意,岂能拒绝。就这样,寺院向其采购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香客则随缘捐赠,善款收入相当可观。

感悟点评:

第一个人关键词:传统、抱怨、传播负能量、人以群分

很多销售人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理所当然的用以往人生经验去判断问题。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思考,产生抱怨,并向周围人传播负能量。有一个观念一定要明白,公司请人来工作不是推翻决定的,也不需要听理由和借口,公司只需要结果。

第二个人关键词:示弱、取巧、道德捆绑、情感捆绑

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就是示弱卖同情心,也叫做“叩头营销”。故事中销售人员很可恶的对和尚进行了道德捆绑,使其非常无奈的买了一把梳子。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身边做销售的朋友求助,说这个月业绩就差一点点了,帮帮忙之类。大部分人碍于面子或同情心都会买单,但几乎没有人是对产品本身有需求去买单。个人觉得这样的销售行为很不地道,也有损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要不得。

第三个人关键词:观察、沟通、寻找需求、利他

这个人通过仔细观察客户的环境发现问题,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提出客户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耐心的沟通,最后推出自己产品帮他解决。这是优秀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销售方法,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个人关键词:创造、价值、共赢、利众

大家看到第四个人的营销过程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觉得很过瘾很赏心悦目。他不仅创造了客户的需求,出具了具体实施方案,还深度挖掘了客户背后群体市场的心理需求,让有价格的物品变得有价值,最后与其合作共赢。整个营销过程几乎感受不到商业气氛,把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懂得让终端客户去分享、裂变。最让我佩服的是把普通的梳子通过一系列的包装做成了寺庙的品牌,可以说整个营销闭环已经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完善了。

   

好了,今天的点评就到这。这篇文章中本人针对以往的故事情节做了调整,特别是人物的行为意识及周遭环境做了刻画。后半部分的感悟点评属个人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个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

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扩展资料

1、销售人员没能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

2、营销观念应该是先有需求,进而根据需求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和尚肯定不是梳子的目标人群,我们没必要花精力让和尚购买。

3、销售人员应该实事求是,要把眼光放的更远,要和尚买了你的梳子,你必然要夸大梳子的功效,增加了和尚的期望值,将来梳子没有你讲的那么好,和尚的不满意一定会大大影响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4、销售人员要为社会做贡献,就应该把产品销售给真正需要的人,而且要将性价比特别高的销售给顾客,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做了更大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否则,只能是为社会传递负能量。

把梳子卖给和尚可以分四个故事来讲:

第一个人

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会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

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

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道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无量佛!就买了1000把梳子。

悟出的道理评论小结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个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四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会不会差。

扩展资料: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

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

这个人的道理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商业价值自然也就上升把梳子变成一种信仰,销量自然也就大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027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