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深加工海鲜食品行业洞察分析报告

速冻深加工海鲜食品行业洞察分析报告,第1张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企业的经营节奏,餐饮、生鲜行业首当其冲,然而,速冻食品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长,数据显示,在2020年2月份到11月份,天猫平台上的海鲜丸类、煎饼/手抓饼/馅饼、包点/面点/油条油炸类、年糕/糍粑、水饺/馄饨、汤圆/元宵、海鲜丸类品类(多为速冻食品),平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31%,平均销量同比增长332%。其中,海鲜丸类销售额增长最高的月份增长甚至高达6217.1%,销量同比增长为2582.3%。

一、行业现状

纵观国内速冻深加工海鲜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其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上游看, 一是水产资源稳定:我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鱼类资源丰富,渔业稳定发展,这为速冻海鲜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产量稳定增长:水产品加工主要集中于加工条件良好的沿海城市,如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区;三是发展空间巨大:国内水产加工品总量目前仅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5%以上,远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水产加工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从中游看, 行业发展百花齐发,未形成绝对垄断:国内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竞争品牌数量多,这意味着该行业市场格局呈现分散化态势,市场集中度较低,品牌崛起有望成为下一阶段主题;行业产品种类升级,呈多元化趋势:行业产品由过去生产鱼丸、鱼糕等单一品种,发展到机械化生产一系列新型高档次的速冻海产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如鱼籽包、龙虾球、蟹黄包、虾滑、鱼香肠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从下游看, 消费结构改变: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分析,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除了消费比重快速增长以外,国人对速冻食品的消费需求也将快速提升;速冻海鲜制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速冻食品的市场规模达1235亿元,其中速冻海鲜制品33.3%,产品市场占比小,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之后五年,年均增速5%以上。

二、竞品对比

目前国内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知名品牌有:安井食品、桂冠集团、海旺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海霸王(汕头)食品、喜得佳等。其中,安井、海欣是行业上市的头部品牌,其影响力分居第一、第二位,海霸王、喜得佳紧随其后。

安井食品成立于2001年,主营速冻火锅料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曾获火锅料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等荣誉,2019年营业总收入52.7亿,营业总利润4.68亿,预计2020年营业总收入将达65.8亿,营业总利润将达17.1亿。

安井目前市场占有率为9%,是名副其实的速冻火锅料行业龙头。该企业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走“亲民家常”品牌路线。因此,产品优势明显,胜在价格亲民、性价比高。但同时,产品存在难以走高端路线的问题,公司出现过的高管股市违规负面舆情也对品牌造成了一定危害。

海欣食品成立于1903年,主营鱼糜及速冻鱼糜制品深加工,兼顾速冻肉制品等速冻食品,曾获“中国名牌产品”、“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18年亚洲品牌500强”等荣誉,2019年营业总收入13.9亿,营业总利润884万,预计2020年营业总收入将升至6.91亿,营业总利润将升至1.18亿。

海欣目前市场占有率3%,它通过宣传“百年鱼丸世家”这一口号成功实现了品牌推广,进而占据福州鱼丸品牌制高点,形成了“海欣=福州鱼丸”的品牌记忆点。因此,该企业在鱼丸产品上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但在其他火锅料产品上就口碑平平。

海霸王食品成立于1994年,拥有“海霸王”、“甲天下”品牌,产品线涉及肉制品、鱼制品等百个品种,曾获“汕头市纳税大户”、汕头50强企业之一、汕头市大型工业骨干企业等荣誉。

海霸王目前市场占有率达4%,该企业致力于打造“台式火锅料理行家”品牌形象,高端火锅料系列产品“鱻宴”口碑尚佳,包括鱼籽鱼豆腐、鱼竹轮、墨鱼香肠、芝士鱼丸等海鲜制品。因此,其产品在抢占中高端市场方面有很大的竞争力,但因为该企业出现过速冻虾饺过氧化值超标、原料造假等负面舆情,因此,产品的市场信任度有所降低。

喜得佳成立于2009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自主品牌“喜得佳”系列牛肉丸、猪肉丸、鱼丸、红肠、香肠、罐头制品、港式点心、中式点心为主要产品,曾获鱼丸品牌人气榜前五的荣誉。

喜得佳主打潮汕牛肉丸,以牛肉丸、猪肉丸、鱼丸、红肠、香肠、罐头制品、港式点心、中式点心为主要产品。其产品胜在港式、广式风格明显,特色突出,劣势表现在其他火锅料产品方面口碑平平。

三、社媒热点

口味:火锅绝配VS营养有限

一方面,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常和“火锅”、“冬天”、“快手菜”、“自制”、“便捷/懒人”等词相关联,例如有网友发表讨论:吃货的懒人食谱;人间不值得,但火锅章鱼丸子鱼蛋……值得;另一方面,又常和“热量高”、“添加剂多”、“没营养”等关键词相关联,例如有网友发表讨论:海鲜丸子的添加剂多,不如真海鲜;减肥时外食麻辣烫要少吃丸子;火锅丸子虽然没营养但吃起来快乐。

产品:传统 VS 创新

网友们对传统类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的评价,主要概括为风味取胜。传统产品主要指各类鱼丸、虾丸、花枝丸、虾球、蟹排、蟹足棒、蟹黄丸、人工鱿鱼、仿生海参、海蜇、鱼籽等。它们普遍上市时间较久,工艺较为成熟,口味以模仿海鲜原味为主,因此市场接受度高,有关其营养价值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物美价廉,同时颇具品牌特色和风味。

网友们对创新类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的评价,主要概括为能够及时抓住热点。创新产品主要指鱼籽鱼豆腐、包心鱼豆腐、仿龙虾排、夹心仿蟹排、芝士鱼蛋、龙虾味虾丸、玲珑鱼果、芝士咸蛋黄虾丸、蟹膏鱼皇等。这类产品 *** 作简便,结合潮流,对口味口感进行了混搭,不仅实现了风味创新,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还紧贴热门话题,足够 时尚 。

电商活动:直播带货VS线上线下联动

安井着重采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参与薇娅直播间进行锁鲜装带货,此外,还推出“1元秒5折大额券”、“分享领券129减20”等狂欢攻略,让消费者一次省到底。安井还在自己的视频号上,让自己的员工为公司品牌代言,为双十一热度再加一把火。

海欣除了利用特殊节点进行直播带货以外,还采用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带货方式:一方面,在线上加大优惠力度,增加活动玩法,比如,全场满减、满额送、参与抽奖活动等;另一方面,在线下举办成都火锅文化节(11月7日-11月11日),海欣在现场不仅准备了充足的火锅食材,还带来了神秘优惠大礼,让粉丝们尽享美味。

企业风险点:质检超标vs经营不善

2020年12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公布40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标称海霸王(汕头)食品有限公司委托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速冻虾味饺过氧化值检出值较标准最大限值超出228%。2016年,成都海霸王食品有限公司曾因被查出以鸭脖皮、冻杂油等原料冒充牛肉、虾肉等原材料生产牛丸、虾饺,被原成都郫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

2019年海欣食品股价一直在5元左右震荡,没有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功能来扩大规模,如今市值仅为20.58亿,不到安井食品的五分之一。海欣食品营收增速并不稳定,较2018年同期的26.32%有所下降;经营现金流波动也较大,变现能力较弱,又有债务需要偿还,未来经营困境会继续。

四、消费者分析

AIDA模型是营销沟通过程的一种。消费者从接触外界营销信息到完成购买行为,根据其反应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 注意、兴趣、欲望和行动 四个连续阶段。

清博依据此模型,分析了四大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竞争品牌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成效,并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了总结,以此来洞悉速冻深加工海鲜食品行业的市场反响。

四大竞品营销策略

双十二的促销季促使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快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电商平台月销数据:海欣244227,海霸王199156,安井34763,喜得佳59635。

海欣销量最好,多款产品销量破万,甚至2万+;冬季有很多速冻海鲜加工商品(例如火锅丸子套餐)实现销量大增,1.5万-3万销量不等;配合“暖冬火锅”、“合家团圆”主题与诱人的优惠力度速冻海鲜加工食品的实际购买行为转化率提升。

四大竞品营销成效

喜得佳的天猫旗舰店主打” 健康 /自然/美味“的概念,在疫情期间与广大消费者需求不谋而合、深得人心;喜得佳与天猫平台的促销活动结合紧密,例如主打“满300减200”、“第二件五折”等诱人的低价促销活动,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下单。

消费者偏好分析

总结消费者对四大竞品 产品 的偏好,发现海欣食品销量遥遥领先,该品牌产品性价比最高;喜得佳虽然产品种类不如其他品牌多,但产品少而精,几乎每个商品都得到很可观的销量;在冬季、火锅季,组合丸子套餐大受消费者欢迎,例如:包心鱼丸、福袋等集合礼包。

消费者在 电商平台选择 上,更偏好于京东。分别根据关键词“淘宝”+相关产品名、“京东”+相关产品名、“拼多多”+相关产品名进行检索,结合不同电商平台的各品牌粉丝数,发现京东是速冻海鲜加工类产品消费者的“最爱平台”,其主要原因为京东平台产品有保障,售后服务好,自营物流运输速度快。

消费者对四大竞品的 评论 主要聚集在以下四点:

1、口味好、品质高:Qd、有嚼劲(主要为虾丸、鱼蛋类产品),鲜美、真材实料(主要为鱼丸类产品),软嫩(主要为鱼丸类产品),新鲜(主要为虾滑、鱼丸类产品);

2、性价比偏低:各类产品均有此类评论,例如评价平均单个丸子的均价过高,该评论密集出现的产品类别主要是各类海鲜丸子套餐;

3、 *** 作便捷:各类产品均有此类评论,例如评价下咖喱都很方便、可以用来煮火锅、可以直接做关东煮和麻辣烫,该评论密集出现的产品类别主要是鱼丸类;

4、品牌口碑:各产品均有评论,例如评价“因为是知名品牌,所以信赖,即使还没尝试也会给好评”,出现频次较高的品牌有安井(丸子类产品)、海霸王(蟹肉类产品)。

五、发展建议

根据速冻深加工海鲜产品行业的社媒热点和消费者反馈,以及参考四大竞品的成功之道,总的来说,该行业的品牌可以重点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规划未来的营销策略和发展路线:

1、打造高端精品线,瞄准特定市场

网友的一些负面舆论集中于产品营养价值低、不 健康 、以面粉为主等方面,品牌可以及时抓住消费者的这类需求,瞄准特定细分市场,比如可以主打儿童食用或面向精英阶层,采用更为考究的海鲜原料,进行严格精细的深加工,打造 健康 、营养的高端精品。

2、打造国潮品牌线,面向大众

消费者好评集中于产品好吃、风味好、性价比高等方面。因此,品牌可以持续推出面向大众的国潮产品,一方面,可以进行跨界联名,推出限定产品、品牌联名款等特色产品,打造国潮爆款;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持续创新,研发新型品类,比如鱼籽包、芝士鱼丸、咸蛋黄口味产品等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喜爱的具有特色的新型产品。

3、借助热点话题宣传,打造网红式产品

火锅、关东煮是市场热点,“双十一”“双十二”“火锅节”等购物节更是销售热潮,品牌可以紧跟特殊节点利用话题营销打造网红产品,比如进行“火锅与丸子是绝配”的组合销售,同步在各类社交平台展开满减、抽奖组合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联合知名 美食 博主推广,比如邀请日食记、天天 美食 进行推荐,联合网红博主及明星直播带货(如李佳琦、薇娅)等。

4、利用电商平台,进行一体化销售

目前,消费者普遍追求便捷、有保障的购物方式,品牌可以加紧打造线上与线下购物的一体化销售模式,进驻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做好销售及售后服务,及时跟进冷链运输等环节,同时也可以借鉴盒马生鲜模式,设立专营门店,消费者可在门店线上购买,也可在手机端选择配送,打通生产、销售、运输环节。

本身是赚钱的。

主要还是看你是怎么做了,只是单纯的批发还是搭配其他的特色一起卖,不同的做法地段营销,带来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开个店搭配卖火锅丸子,在冬天还是蛮赚钱的,毕竟冬天吃火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或者在比较繁华的地段做特色餐馆卖牛肉丸猪肉丸也可以,人多的地方生意也会相对好一些。

有时候会到郊区,去当地出租车司机认为很有特色的地方,诸如大排档之类;有的时候是到海湖边,到南通的海滨吃黄花鱼,到舟山去吃新鲜的带鱼,去太湖船上吃虾,去洞庭湖边上吃煮鱼,去大理洱海吃无污染的草鱼,去长江边上吃回头鱼,去天目湖吃砂锅鲍鱼汤。除了吃新鲜的鱼,还可以到 各地吃不同做法的特色鱼。总之,我最爱吃的不是饭店里的招牌菜,而是当地有民间特色的菜品,通过不同地方的比较,我觉得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还是蛮大的,而且饮食文化对地方的其他方面都有影响。气候与地域差异 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人的特征表现,比如江南的饮食很精致,而东北非常粗犷,除了像猪肉炖粉条、乱炖之外,还有酸菜白肉、萝卜粉丝汤之类的。这种饮食特色与当地人的性格似乎一脉相承。北京没有自己的主菜系,但更趋向于周边那些菜系,像东北的、山东的、内蒙的、河北的或者是西北的那些吃法,对北京的影响非常大。 江南的菜做得细致,那边的男人也很细腻,做事比较认真,比较顾家,肯做家务事。这种文化能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比如这个人比较细腻,对东西就讲究细,不喜欢太粗糙,有些东西他们是排斥的,是不吃的,有些东西必须做到某种程度才吃。江南那里讲究清爽的味道,比如一盘菜上来,有青椒和竹笋,那么这盘菜的味道一定是青椒是青椒,竹笋是竹笋,两种味道你吃的时候能分出来;东北菜则会把味道炖在一起,让你分不出来。上海的菜要放糖,这个糖味也一定要吃出来,而北方也放糖,但要和菜味搅和在一起,让你吃不出来。上海的包子里面的馅儿,也是分得很清楚,不仅让你看得清楚,味道分得也很清楚。所有的东西都分清楚,这就是上海人的特点。江浙一带和上海也有区别,比如,杭州的菜做得就非常细腻,他们比上海菜要细得多,所不同的是,他们菜的味道没有上海菜的味道分得那么清楚,也就是说杭州人做事只是形式上细,而内容上却没有上海人细致。南京则不同,形式上比杭州要稍微粗糙一点,但内容上比杭州要细得多。这些都是与江南水乡的人文环境有关系的。 我讲饮食,并不是要讲吃法,而是借此表现他们的文化。比如说到重庆,去餐馆买熬好。 的牛油时你必须在那儿吃饭,他才卖给你,你把牛油拿回家可以自己吃火锅,味道非常浓郁。在北方是买不到这种东西的。北方的味精放进锅里面的时候,有些味道是不对的,只有到成都你才能买到粮食做的味精。拿这种味精放在香油调料里面吃火锅味道很香,完全是重庆火锅的味道。你吃的时候感觉跟平时吃的不一样,都是那味精在起作用。所以我每次去重庆或成都都要在那儿买味精带回家。 很多人说喜欢吃四川辣椒,其实现在四川餐馆里的不一定是当地的辣椒。他们去湖北、湖南包整个村子所种植的辣椒。现在北京的一些四川馆子,必须提前一年到这些村子去定购辣椒。一个品种在长江流域的各省都在种,所以我们现在吃的不只是四川的辣椒。 各地的饮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甚至很奇妙。比如说,到汕头去吃鱼丸,那里的鱼丸是用整块肉拿棒子敲出来的。有鱼肉,有牛肉,什么肉都可以做,丸子的品种很多,到自由市场就可以看到有人“梆梆”地拿着棒子在敲的场景。有很多名店都在郊区。汕头通往朝阳的路上和去机场的路两旁的村子里就有很多名店。到那些名店里看到屋子中间有一个大案子,这边坐一排人,那边坐一排人,把整扇的肉往中间一放,两边的人就拿着棒子敲。做出来的丸子煮熟后都可以在地上d起来,因为他们不用菜刀,没把肉筋剁断。所以汕头这一带的鱼丸很有名。但实际上我在汕头感受最深的还不是鱼丸,最酷的是吃打边炉。在汕头有好几种边炉可以打。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是涮王八,就是甲鱼,再一个是涮蛇。涮蛇的调料比较特殊,是豆腐乳和蒜茸辣酱,然后再放些剁碎的南方泡的大头菜。后来涮蛇发展到了广州,主要在广州郊区,90年代末涮蛇最流行的时候,顺着广州大道一直往番禺走,一直到祁福新村,有一二十个大的汕头蛇庄。后来涮蛇开始衰落,广东人就吃驴,吃猫。那时涮驴肉的饭馆门口就拴一头驴,其实到里面吃的是速冻驴肉。就跟北京郊区似的,说吃野猪,你问他,这野猪是正宗的吗?回答一定是正宗的,并说,这肉来的时候还盖着章呢。其实很多都是冒充的,是经过调料处理后才有点正宗的味道。 说到涮品,一定要说狗肉。吃狗肉最好吃的地方一个是汕头的狗肉边炉,一个是昆明的狗肉火锅。这两个地方都是先把狗肉酱熟了,只是薰香的方法有区别。汕头讲究汤料的味道,就是把已经酱好的狗肉放到放好调补料的老汤中,然后直接吃,也可以蘸调料吃;而昆明的蘸料不如汕头的浓郁,却多了几分辣味。到朝鲜族自治州,那有狗肉一条街,辣味绝对跟湖南的辣是不一样的,跟江西的辣也不一样。到了贵州又不一样,贵州的干锅、狗肉都有其地方特色。 我们从当地的口味里面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好像都跟当地的腐乳有关系,所以我到各地都要买当地的腐乳。北京有臭豆腐,王致和的酱豆腐,各种都有,在超市里卖的就有十七八种。到了外地,会看到很多地方性的腐乳,味道又不一样,比如说白菜腐乳、芹菜腐乳,还有一些青菜腐乳。到了云南除了以上几种腐乳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腐乳,这些腐乳可以作为煲汤料,也可作为他们涮锅的调料。云南的辣汤不像广东用清汤蘸辣酱,他们是辣汤蘸辣酱,所以不同的腐乳和香油调制的方式就会有区别。四川的辣汤是调料和油熬,而云南的辣汤是用几种中药材加辣椒直接煲出来的。由此可见各地的饮食都带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文化与习惯差异 说到饮食一定会联想到酒,饮食跟酒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的酒有四种划分标准,有以山西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酒;以四川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酒;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酒;以陕西西凤为代表的兼香型酒。也就是说谁要做酒就必须符合这四种之一,各种牌子的白酒不是倾向于这个就是倾向于那个,因为不符合指标就无法上市。所以说中国有四大名酒,这四大名酒就产生了酒文化。 说到酒和餐饮的关系,举个例子,在文革以前北京西单那儿有一家四川餐馆,当时能够到那儿吃饭的人少之又少,只有有钱人家才去得起。而现在北京四川餐馆已经遍地都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裕了,很多区域的文化迅速地融合,餐饮文化的融合体现得更加直接和具体。那时候全国的酒都做浓香型的,这有两种原因:第一,它的酿造成本非常低;第二,它与川菜的普及有很大关系,人们吃四川麻辣的时候,一般都喝浓香型酒。现在北京每一个餐馆都可能有川菜,川菜味比较浓重,会把人的口味吊起来,喝浓香型酒更加适口。以前清香型酒普及,是因为皇宫里面吃的是很清淡的北方口味菜,喝清香型酒更舒服,而现在大家喝清香型酒觉得没味儿,是因为饮食的口味重了。在上海或者江南一带,大家的口味都非常淡,喝酒都是以黄酒为主,因为黄酒是闷口的,不会迅速辣口,带后劲,那里的人吃饭喝这个顺口。因此说,我们的饮食带动了酒,各区域的饮食文化改变了人们喝酒的习惯。 在80年代市场营销行为的作用也使酒文化发生了转变。当时四大名酒的价格都差不多,都是十几元钱,而“五粮液”率先开始提价,和其他酒拉开了价格空间。当时人们挣钱都比较少,提价行为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其他的酒厂也改变了策略,山西的“汾酒”就打出了一个口号,称其生产的是“让广大工农兵都喝得起的好酒”,摆明要用低价策略和对手竞争,但这个策略等于是放弃了市场定位。那个时候,平时总喝酒的人主要是企业的业务人员,不喝酒就别想谈成生意,而到饭馆点酒,一定要点最贵的才行,显得有品位、有诚意嘛。于是“五粮液”就成为餐饮中最受欢迎的酒。随着市场的发展,其他酒厂的利润越来越低,也酝酿着提价,但这时候时机已经错过了,老百姓不买账,认为你一个十几元的酒怎能和五粮液一个价格呢?这样,市场空间就已经被挤压掉了。加之浓香型酒基因其工艺手法造成的成本优势,使其他酒的利润空间就更小了。北京的“二锅头”以前使用的是清香型的酒基,由于成本问题,现在也转向四川去购买浓香型酒基,而北京的消费者已经从情感上接受了“二锅头”,产品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口感略有变化根本就没有关系。以上就是要告诉大家,其实酒和餐饮一样,被普及有必然,也有偶然。 说到必然,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状况,北方人喝杏仁露都能适应,到了南方,喝这个就跟在北京喝豆汁一样。他们说,这种饮料有一股怪味,喝一口都想吐出来。所以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刚出生时是没有味觉的。我做过婴儿食品,知道很多婴儿食品都是无味的,比如说胡萝卜泥、西红柿泥、牛肉泥、鸡肉泥等等,盐都不放,就是把这些东西搅碎了喷出来成雾状,落下来就成为泥,给婴儿吃。他们什么都能吃,因为没有味觉。我们的味觉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你在一个地方就会接受这地方的味觉培养,地方文化的熏陶造就了你对不同产品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也造就了你看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产品的需求方式等。在接受一个产品、一个信息的时候,你的行为习惯受环境的影响。比如去年我去东北一个城市,那地方发展很慢,但是那边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我到朋友家做客,女主人说,她女儿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女儿放假回来跟她讲,北京的孩子不得了,老师在上边讲他们在下边说。她说我都有些害怕,他们怎么有这个胆量,在我们这里,都是老师说什么我们就会很规矩地在下面听着。她还佩服北京同学的电脑水平,说他们的电脑 *** 作水平都非常高。听了她的话,我有很多感触,想到我们当年在学习的时候是多么地单纯。环境不一样,产生的文化不一样,造就的人也就不一样。落后地方的孩子只会单纯地学习,而北京的孩子们却懂得什么网上冲浪,什么电脑拆装卸呀,还会制作个人主页和Flash。 时代与观念差异 人家说北京人能侃,有皇城文化,这从饮食上也能找到原因。北京的饮食文化是各地饮食互相融合、掺杂出来的一种文化,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时代在变,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有时我们想像不到以前和现在的差别会有那么大。小时候我洗头是低着头洗,现在进理发店是扬着头洗,改干洗了;以前是一老头子给我洗,现在是一个女孩给我洗。我第一次让女孩洗头是在汕头,那是1992年,汕头的一个客户跟我说,走,洗洗头去,说这里发明的洗头功很棒的。等客户带着我到了那里,一看那么多人坐在那儿洗头,我当时很惊讶:怎么这样洗头呀?我坐在那儿时一个小女孩就过来给我洗头,我战战兢兢的,她摸我耳朵的时候我直打冷战,那是第一次。现如今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看到这个会很自然,不会像我当时那样大惊小怪的。 据说广东那边出了一个政策,说洗头不能洗脖子以下的部位,但它就是执行不了,为什么?因为你很难界定什么叫脖子以下。当时出台这个政策据说是为了防止引发黄色问题,可如果照这样,那洗脚房比这还厉害,都能洗到脚了。后来又这样解释,说因为她们不专业,怕把颈椎捏出毛病来了,这其实也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说,无法执行的东西就不要去制定。有些事情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认为很正常,这时突然出来个政策,倒弄得莫名其妙的。我讲这些,其实就是想说明,文化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它是慢慢形成的,不是政策所能左右的。 特征与表现差异 我们又回来说饮食。我去过很多地方,喜欢研究各地的饮食。我爱吃,也琢磨吃,吃的多了,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去做。家里的冰箱一层一层的全都是各地的调料,我喜欢研究哪种调料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味道。你说四川的菜是熬油,广东菜是后放油,山东菜是先把油热了。怎样让油的香味别散发走,而是闷到菜里面,菜味是怎么出来的,那得自己感觉。这种感觉带给你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饮食体会,如果你在全国各地走,你就会体会更多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跟营销是有关系的,如果你掌握了这些,你的营销就会有的放矢。 营销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你要了解这些人,知道这些人在什么生活环境下,有什么样的需求,接受什么样的形式等等。我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在大江南北走,每年都会见到很多经销商,一共走了上千个县、上百个城市。不管你接受什么样企业的咨询,都要走好几个城市或乡镇进行调研。前面讲过,保健品从江浙一带兴起,这也与当地的休闲、养生文化有关。一到沧州就不能卖保健品了,只能卖跌打损伤的药,因为其养生文化是不一样的。其实有些东西不能叫文化,但我们现在习惯把所有的形式都叫文化。吃饭叫食文化,喝酒叫饮文化,连泡桑拿都叫“水文化”。各地结婚都有结婚的文化,北方是中午把新娘接回来,南方是晚上把新娘接回来,这个风俗区别很大。在北京如果晚上把新娘子接回来那叫二婚。但我发现北京跟四川的很多文化居然很接近,例如南方一带只有四川喝花茶,跟北京一样的,结婚习俗跟北京也是一样的。而北京和四川在古代就显得特别远,所以才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那时候皇帝都是通过运河去江南,去苏杭,但很少去四川。为什么说苏杭出美女,因为皇上没看到四川的美女。其实很多四川人都是两湖人的后裔。湖南、湖北以及河南南部的一些人迁移到四川的比较多,通过各朝各代的迁移才形成现在的规模。湖南、湖北还有很多人到了福建、广东成为客家人。所以四川的辣是两湖的味道加上麻之后的改良,而客家菜的辣是两湖的辣加上粤菜的做法。以上我只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06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