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开发红米手机主打性价比采用的是什么策略

小米公司开发红米手机主打性价比采用的是什么策略,第1张

1.小米的命名策略

关于小米名称由来,有个很有意思的趣闻。说公司创立时,员工熬夜加班晚起,吃不上早餐,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父亲给大家送来了一锅小米粥。雷军灵机一动,提议将公司取名为“小米”,大家一拍即合。其实,小米团队在公司初建时讨论过很多个名字,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来自于各种联想启发。

雷军曾经在自己的腾讯微博上诠释名称背后的故事:“小米这两个字,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加步q,小米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靠这种精神扬帆起航,征战世界。”

互联网环境品牌策略除了商标,另一个品牌竞争策略就是注册相关域名。小米2013年开启域名升级战略,11月推出小米路由器,同时以2万美元收购miwifi.com域名;12月,小米花费360万美元,收购域名“米”mi.com。启用mi.com不久,当月小米完成11亿美元融资,小米公司被估值达450亿美元。

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也许叫“紫米”更加好些,因为“ZiMi”只有四个字母,更容易教外国消费者发音。由此看,小米团队一开始就自带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品牌命名策略具备国际视野,mi.com在域名命名上属顶级域名,在国际市场品牌推广方面具备先天优势。

2.小米的定位策略

小米创业初期恰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换机潮,市场出现巨大空白机会,这也是雷军经常说的风口,小米把市场目标定位于年轻、新潮的科技玩家,中等收入但追求品牌的人群,其中高校大学生是小米品牌主力消费人群。

小米瞄准的消费人群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网络购物、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对手机价格较为敏感。小米设计出针对这个市场的精准策略,成功吸引了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小米首发产品为例,高通骁龙芯片,双核1.5G、Adreno220图形处理器、1GB内存、夏普四寸大屏、800万像摄像头,很高的产品配置,售价1999元,一经推出立即引发市场轰动。小米通过走大众产品高品质定位策略,直接满足目标市场群体的消费需求,一举取得第一次市场战役的胜利!

小米消费群体具备一个特点,对科技好奇心强烈,是电子产品的高频消费者。小米把手机产品作为桥梁,向这个群体销售大量周边产品。实际这个群体购买产品的总体费用并不低,这为后来小米的IOT、生态链战略打下深厚的用户基础。

3.小米的产品架构策略

以下六大产品系列,组成了小米整体品牌产品架构。

(1)小米MIX

小米MIX系列是小米品牌架构中的最高端系列,消费者是一二线城市商务白领、对黑科技要求高的年轻铁杆米粉。MIX是小米手机价格区间的最高一级。MIX陶瓷机身是小米的重要标签,滑盖全面屏成为手机屏占比的最强解决方案。小米MIX3配置较为强大,采用骁龙845处理器,三星AMOLED屏幕,拥有Kryo385八核心CPU以及Adreno630GPU。作为小米的高端系列,推广方式也独具一格,MIX3特选择在故宫召开新品发布会。小米对MIX系列定位是“一面科技,一面艺术”。作为小米的高端品牌,MIX系列承担拉升整体小米品牌形象的责任,但目前与中端系列并没有拉开间距,高端形象还需要继续强化。

(2)小米系列

小米曾以1999的价格携手双核的小米M1震撼性地向市场发布,最近又推出小米9。小米系列在小米的品牌架构中属于中端,仅次于最高端的MIX系列。其目标用户是对性价比较为敏感同时又对性能和外观有一定要求的青年群体。以最新推出的机型小米9为例,采用最前沿的骁龙855处理器,三星AMOLED屏幕,索尼IMX586镜头和Adreno 640 GPU,具备旗舰机型法人高配置,外观设计华丽,宣传主打“至今为止最好看的小米手机”,由在青年群体中具备高人气的高颜值偶像王源代言,对于目标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

雷军表示,小米9搭载了骁龙855芯片,具备强悍的性能,要做手机中的“战斗天使”。小米9通过IP进行传播,以“好看又能打”为主题,巧妙利用王源、《阿丽塔:战斗天使》两个IP进行联动,强调外观和性能两个核心卖点。通过IP与产品特色结合紧密,使得产品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3)红米系列

红米手机主打低端手机市场,产品定位追求体验、高性价比,定价千元,能够让更多人拥有智能手机。红米采用低利润、高销量的营销策略,超高性价比为红米建立了清晰的品牌形象和稳定的用户群体。红米推广采用过有名的饥饿营销,曾与QQ空间联动,发动熟人社交,红米曾在QQ空间推出“F码”,用户通过向亲友分享链接获得F码的抽奖机会,而使用F码可以免排队购买新机型,对于一些爆款机型有极强的吸引力。

红米系列手机在小米品牌架构下已经独立,升级成为独立品牌,面向海外市场的全球品牌是“红米Redmi”。红米Redmi作为海外市场主要品牌,目前已经进军印度、巴西以及欧洲市场。特别是在印度市场,在2016年四季度夺得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三名,2017年四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夺得市场份额第一名。

了解小米的同学一定知道,每次小米发售新机,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抢购浪潮。每次遇到想入手的手机都需要抢购,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抢到。

这种销售模式时间一久也被戏称为“耍猴”。其实这样的销售模式真的是小米愿意看到的吗?没错,一定程度上还真是愿意看到。

那究竟小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饥饿营销的本质

其实小米所谓的热衷饥饿营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决定的。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饥饿营销?

根据词条解释:“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那小米这样的做法算是饥饿营销吗?是,也不是。

从销售层面上看,小米的做法是前期先定一批,如果市场反响好,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接下来再定一批,依次类推,最终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实现全面供货,最后降价和下架。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首先,尽可能的控制库存,可随时调整生产供应量。

其次,零部件的生产供应和手机的装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良品率的提升实现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成本随着边际收益最大化而稳定可控。

最后,通过低库存靠抢购的销售模式,会制造大量的热度话题,为产品在成名周期中保证足够的曝光量。

苹果不是真正意义的饥饿营销。

由于每次新品的发售,iPhone都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抢购狂潮,苹果因此也被“尊称”为数码产品界的饥饿营销鼻祖。但是苹果的饥饿营销本质上是属于产品的供不应求。而小米这边是人为的控制产能。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旦苹果的产能稳定后,就会优先保证市场供应,而不是依靠抢购制造话题热度。

公司经营状况

首先,是小米的经营理念。

熟悉小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雷军的5%理论。雷军曾经承诺过,小米手机的利润率不会超过5%。虽然现在已经更改了原来的说法,转而让Redmi做极致性价比。但是这里面透露出来的公司经营理念是没有更改的。即冲击高端,但是依然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所以,从可预测的售价来看,小米旗舰机型也很可能是高端市场的价位守门员。

所以,由于经营理念的限制,也导致了小米的财务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模式也并不看好,所以也就有了上市前估价2000亿美元,上市后只有300亿美元的市值反转。

关于小米的产物状况这一点可以从财报中略窥一二。

根据小米发布的2019年Q3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的毛利率是13.86%。而同期的苹果是多少呢?

苹果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自然季节Q3),毛利率是37.97%。毛利率将近小米的3倍。

单看手机一项的话,小米手机的毛利率更低,只有9%。所以,财务状况来看,为了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小米也不会做出一次性堆满仓库的决定。

所以前段时间Redmi负责人在微博爆料竞对库存积压,也就是这样的公司经营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因为小米根本就不会有大量库存啊。

另外补充一句,之所以用苹果对比小米,是因为目前全球TOP 5中,上市的只有苹果,三星,小米,而三星在中国毫无影响力,所以就不提及了。

小米的互联网外衣决定的销售理念

华为,OV等传统硬件厂商掌控着强大的线下和运营商渠道。完成订货后,可以要求线下经销商预订,减轻厂商的压力。所以传统硬件厂商即使大量库存积压,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也远远小于对小米。

由于小米是半路创业出家,所以传统的线下渠道对小米来说基本是不存在的。而激烈的竞争使小米也无法依靠线下渠道,线上销售才是小米的主要销售途径。

那么如果一次性预定产品过多,线上销售不畅,又没有强有力的线下渠道支撑的话,那就真的造成库存积压,会形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小米的没有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

小米同时还号称为发烧而生。这就面临什么问题呢?不仅要性价比,还要堆性能。

堆性能这条路上又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最新的技术生产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小米自身并不能掌控供应商。

而供应商层面呢,不仅要供应小米同时还要供应小米外的其他厂商,所以前期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买到的先进零部件也是有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32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