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手造的由来

寿光手造的由来,第1张

寿光手造的由来:寿光非遗街位于圣地茶博古玩城,这里不仅是吕会林创作的主阵地,也寿光各类手造人才的聚集地。在非遗街,集中展示展销了草编、根雕、布贴画、剪纸等各类非遗及手造产品,融展陈、现场技艺展示和非遗培训、体验于一体,让市民对非遗既有具体感性认识,又有亲身体验,从而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非遗街自建成以来,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和手造人在此“安家”,向大众传播非遗魅力。

“寿光手造”出圈老手艺撬动发展新动力

今年3月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寿光市作为三圣故里、蔬菜之乡、海盐之都,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寿光手造"也正乘势出圈。

吃完鸡蛋、鹅蛋后的蛋壳在一般人眼中都是废弃物,但就是这不起眼的蛋壳,在吕会林手里,却变成了一个个大放光彩的艺术品,“十二生肖”、“福禄寿字”,经他一双巧手雕刻,在蛋壳上都能生动地呈现。

“蛋雕”手造人吕会林对记者说:“我这两年做了一些作品,通过在抖音上、微信朋友圈发布,也经常在非遗街这边创作。后期有不少的朋友们来‘非遗街’这边欣赏参观,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光非遗街位于圣地茶博古玩城,这里不仅是吕会林创作的主阵地,也寿光各类手造人才的聚集地。在非遗街,集中展示展销了草编、根雕、布贴画、剪纸等各类非遗及手造产品,融展陈、现场技艺展示和非遗培训、体验于一体,让市民对非遗既有具体感性认识,又有亲身体验,从而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非遗街自建成以来,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和手造人在此“安家”,向大众传播非遗魅力。

寿光市锔艺非遗传承人宋尊堂介绍:“从原先的粗活变成细活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紫砂爱好者特意要锔钉修复,增加美感,有些像时尚元素了。”

作为三圣故里、蔬菜之乡、海盐之都,寿光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20种,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9项,传承并发展了卤水制盐技艺、葫芦雕刻、方吕鸟笼、草编、柴庄土陶等地域性较为明显的手工技艺类项目。近年来,寿光市也不断通过各种节会和展销会、鼓励支持非遗传习场所建设,搭建各种生产、销售平台,积极促进寿光手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山东手造”这张新文化名片注入寿光力量。

寿光市文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安静介绍:“我们计划利用‘非遗+文创’ ‘非遗+旅游’ ‘非遗+电商’等多种‘非遗+’的传播形式,依托刚建成的‘非遗街’、非遗文创生活馆、非遗直播基地等,活化非遗传承,在‘山东手造’品牌建设上持续用力,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把非遗用起来,是最好的传承。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100个家庭,剪出100种幸福。虎年春节期间,临沂市文化馆与山东弥光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非遗亲子体验活动。

吸引100多个家庭200余人参与其中,通过简单易学的亲子互动形式,让省级非遗琅琊剪纸在孩子们手中“活”起来。

在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的人文匠艺工坊邀请传统锔艺、威海剪纸、胶东花饽饽制作等7位传承人来到现场,与孩子们交流互动,让非遗变得好玩,建成开放一年多陆续接待60多个研学团队。

不收费。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开幕之际,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也将正式对市民开放。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打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手造产业,推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38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