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章丘铁锅为何滞销?

网红章丘铁锅为何滞销?,第1张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之间蹿红,当地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也遍地开花,然而铁锅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仅仅过去了4个月,红极一时的网红章丘铁锅突然“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

章丘区相公庄镇和普集镇部分生产铁锅的村庄,村里大部分手工作坊已暂停生产。据了解,这些家庭小作坊大部分没办理生产经营手续,章丘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并将进行严格的行业整顿。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2月19日晚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讲述了章丘铁匠师傅传代打锅的故事,解说词用各种数字描述了手工制锅的匠心独运。

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间成为“网红”,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并登上了各大热搜榜。同时,“网红”章丘铁锅还点燃了网友的消费热情,为了购买一口正宗的章丘铁锅,全国各地顾客慕名来到章丘。据了解,章丘区相公庄镇的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一周内接待了近千人次,订单排到了2019年3月。

“之前,我拉过外地游客,他们点名要章丘铁锅。”章丘区一位出租车司机刘芳(化名)介绍,今年春节过后,很多外地人专门到章丘购买铁锅,其中一位青岛男子特意坐出租车来到相公庄镇河庄村购买了一口铁锅。

“当时进入河庄村,你站在大街上就能听到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刘芳开出租已有三年多时间,她对外地人到章丘购买手工铁锅的事印象深刻,她说河庄村制作铁锅的小作坊很多,而且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也在这个村。

通往河庄村的道路两侧电线杆上悬挂着有关章丘铁锅的广告牌,村庄主要干道上也有很多类似户外广告,上面注明是章丘纯手工铁锅,还留下了电话号码。

“原来,我们村只有两三家打铁锅,春节过后就多了起来。”河庄村一位村民介绍,章丘铁锅火了以后,他们村制作铁锅的家庭作坊突然多了起来,由原来的两三家增加到40家左右。

“我爸爸就是铁匠,我17岁时就学会了打铁。”河庄村一位55岁的村民刘健(化名)在春节过后雇了五六名会打铁的老人制作铁锅,他说村里5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会打铁,后来就相继转行了,不过在章丘铁锅火了以后,他们纷纷重新拾起这门手艺。

“整个铁锅就是用一块铁皮一气呵成,一个人一天顶多能完成一口铁锅。”刘健说,制作章丘铁锅需要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然而有些家庭小作坊会偷工减料,谁也不能保证所有家庭小作坊都会锤打3.6万次,所以生产出来的铁锅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刘健还称,一些家庭作坊利用机器生产,他们先是用机器把原材料轧出形状来,然后锤打抛光,通过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铁锅跟手工制作得差不多。“造假的太多了,已经乱了套了,现在几乎把章丘铁锅的牌子搞砸了。”刘健说,由于诸多乱象存在,他们所生产的章丘铁锅出现了滞销。

刘健拿出一个已包装好的章丘铁锅,外包装上印着章丘铁锅等字样,还在侧面印上了使用的小窍门,但上面没有商标、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现在还没有注册商标。”刘健称不仅没有注册商标,甚至也没有注册企业,不过他承诺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章丘铁锅。

“不干了,早就不干了,我们就生产了20多天,卖不动啊!”刘健说,章丘铁锅最火的时候能卖到六七百元一口,当时老铁匠制作一口铁锅的工钱是200多元,但由于生产铁锅家庭作坊增加以及以次充好的铁锅进入市场后,章丘铁锅的单价降到了三四百元。

“以前一天能卖20多口铁锅,现在一天能卖一口锅就不错了。”河庄村村民白师傅同样是在春节过后开始制作章丘铁锅,他经历了章丘铁锅红极一时以及如今销量锐减的整个过程,他说他们村最多时有40多个家庭作坊制作铁锅,4个月后只剩下三四家,其余那些家庭作坊已经关门。

据白师傅介绍,他们家的小作坊已经注册了企业和商标,不过最近章丘区市场监管部门正在严查章丘铁锅,他是因为没有拿到质检合格证才没有营业,而质检合格证很快也能办下来。

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火的章丘铁锅,最近也像众多昙花一现的“网红”一样,迅速迎来自己的“黄昏”——一夜蹿红催生了当地大量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现象随之出现,导致章丘铁锅遇冷滞销,不少家庭小作坊关门停业。

借助于发达的资讯和活跃的社交媒体,眼下也正是“网红”热点频出的时代。商品领域也不例外,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一则广告、一起新闻事件、一个话题,甚至一条爆红的网络帖子,都有可能迅速捧红一款商品。然而,“网红”的诞生充其量是一起传播事件,它与实业、市场的逻辑大不一样。只要具备“爆点”、搭上便车,一件商品很容易就获得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但在实业领域,在市场竞争中,一款商品要长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市场常青树,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硬质量和久久为功的品牌积累。如果这两个领域的逻辑无法实现良好衔接,众多“网红”商品就会不断重复章丘铁锅的轨迹——一夜蹿红,又迅速陨落。

“网红”商品能否行稳致远,考验着市场生态和商业文明的成熟度。如果一个行业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生产者没有形成行业共同体还缺乏诚信,这样的产业环境显然没有为“一夜暴红”做好准备。以章丘铁锅为例,“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的技术标准并没有刚性约束力,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各自为战,哪怕有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也没有行业组织对其监督约束,其他经营者也很难干涉。在这种产业环境中,一旦暴利降临,“劣币驱逐良币”几乎成为必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长盛不衰的“网红”商品,其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著名零食“白色恋人”,其品牌形象契合北海道漫天白雪里的浪漫恋情,深具“网红”潜质。但如果没有上乘的质量、良好的口感和精致的包装,很难想象它能够长期成为日本旅游商品的代名词。瑞士的军刀、奶酪在网上都有很高人气,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但是它们绝没有一般“网红”的浮夸。其用材之考究、工艺之繁复,完全符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这些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都有各自的组织,结成行业共同体,通过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确保商品的品质。

当然,昙花一现的“网红”商品,也并非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教训,它们的成名之路蕴含着重要的启示。

济南3月1日电(赵晓李欣)“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山东章丘铁锅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爆红,成为农历新年备受追捧的“高级货”,“抢锅”蔚然成风,一时间“洛阳纸贵章丘无锅”。

记者3月1日实地探访章丘铁锅制作厂,未入厂区先闻“叮叮铛铛”捶打的“厂音”。生产车间内,40余位铁匠师傅头顶一盏白炽灯,手套、口罩、耳塞全副武装,用铁锤专注、熟练地敲打锅身。火遍中国的章丘铁锅从这里开启“成名之路”。

位于山东济南的章丘区,矿产资源丰富,冶铁铸造业发展历史悠久,被称为“铁匠之乡”。据考古挖掘发现,早在汉代时期,章丘便有大片冶铁业遗址。

从无人问津到爆红脱销,从有人翻墙入厂购锅到店铺发布“劝退声明”,章丘铁锅在不足一月时间里经历喜忧两重天。

章丘铁锅的冷锻工序是技艺的精髓,用时较长。匠人们需锻打数万次,让铁锅密度逐渐提高,直至表面光滑如镜。 赵晓摄

章丘铁锅老字号“同盛永”、“臻三环”品牌负责人刘紫木介绍说,节目热播让库存的两千余口铁锅全部售空,线上线下上万张订单接踵而至。北京、江苏、广东、山东等各地消费者争相“抢锅”,网店销量同比增长近6000倍。

章丘铁锅的制作分锅胚热处理和冷锻两个过程。其中冷锻工序是技艺的精髓,用时较长。匠人们需锻打数万次,让铁锅密度逐渐提高,直至表面光滑如镜。这种手工 *** 作使铁锅的存热性和导热性更稳定,烹饪时更易控制火候。

“喜欢传统炊具,手工铁锅的材质和实用程度更接地气”,北京顾客汪海洪幸运地在章丘铁锅手工体验店“抢”到了两口心仪的锅。家住济南的张丽受南方朋友委托一次买走了八口锅,“还是来晚了,朋友中意的铁锅型号已经脱销”。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丘铁匠传承人牛祺圣的铁匠铺春节假期至今一直门庭若市。慕名求锅者众多,年逾古稀的牛祺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上两个儿子、一个女婿,铁匠铺就四个人。“铁锅不仅是器具,也是传统手工艺的载体,章丘铁锅的特色便是手工打造”。

牛祺圣家的铁锅订单已排到明年3月。但老铁匠依旧坚守:“一天打制一口锅,传承老手工艺得沉下心,丝毫急不得,不能砸了章丘铁锅的招牌”。

“章丘铁锅销量暴涨给手工艺制作带来‘春风’,但也暗含风险因素”,刘紫木也表示,为保口碑和质量,章丘铁锅“同盛永”、“臻三环”早已发出“劝退声明”,不再接受新订单。

“章丘铁锅是纯手工制品,铁匠师傅们无法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海量订单,贪图速度将难保质量”,刘紫木说,章丘铁锅走红后,贴“章丘铁锅”名片的“山寨”假货开始扩散,伪劣产品将有损章丘铁锅的名声,有违章丘铁匠的匠心精神。所以产品下架、停止接单是为了让市场冷静,让消费者冷静,让假货“遁形”。

据悉,在政府的监管下,章丘铁锅行业标准正在制定,行业协会即将成立,从安全、生产、质量等方面引导铁锅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打击冒牌产品。

面对民众热度不减的购买热情,刘紫木呼吁,尊重工匠精神,给手工匠人们时间和空间,让技艺慢慢地传承下去,慢慢地惠及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41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