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问到底怎么看回放?

聊城一问到底怎么看回放?,第1张

聊城电视台的《一问到底》栏目可以在电脑上打开聊城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聊城视窗网观看回放。打开该网站以后点击栏目点播就可以看到《一问到底》节目之前播放的期数并进行观看了。具体的 *** 作方法如下:

1、在电脑的百度上输入聊城视窗网,找到其官方网站以后点击进入。

2、页面跳转以后进入到聊城视窗网的官网,点击上方菜单的栏目点播进入。

3、此时在出现的栏目点播界面中可以看到《一问到底》的栏目以及最近的期数,点击更多按钮进入。

4、在出现的页面中可以看到《一问到底》之前播放的多个期数界面,点击需要查看的日期进入。

5、进入到《一问到底》界面播放界面以后点击播放按钮就可以看到如2020年7月13日的节目回放内容了。

我国电视问政节目始于2002年郑州电视台的《周末面对面》,之后武汉、兰州、西宁、长沙等地也零零星星创办过这类节目,十余年间,全国并不多见。近两年,电视问政不仅在湖北荆州、宁夏银川、湖北咸宁、浙江温州、河南洛阳等地级市纷纷展开,而且还呈现出向县(市、区)扩散的趋势,如浙江海宁、遂昌,湖北南漳、武穴等地。尽管电视问政“热”逐渐在全国各地逐渐蔓延开来,但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很难被确定为比较“火”的电视节目形态和问政方式。其发展遭遇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论从空间维度还是从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首先,从空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尽管已在多个地方展开,但空间分布仍然非常“稀疏”。省级电视台特别是省级卫视频道较少涉及,多以地级市为主,目前正呈现出向县级电视台扩展的势头。然而,就全国来说总数并不多,而就某一个省市区来说,就更屈指可数了。其次,从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时间大多不固定,问政频率不高。2002年郑州电视台全国首创电视问政,但是在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全国其他城市电视台的电视问政也是寥寥可数,其间,有的城市地方电视问政节目可谓“昙花一现”。而近两年多个城市纷纷开展电视问政,通常也只是为了配合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活动而临时办起来,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电视问政表面是现场的问,实质上是对政府及其官员日常工作的一种公开检验。个别行政部门和官员由于未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日常工作懒、散、软,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味地遮掩拖延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这样的政府官员很难过电视问政的关。这也就不难理解有的政府官员故意推脱不到场,有的到场了面对公众的质疑,满脸尴尬、如坐针毡、紧锁眉头等。正由于电视问政是一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政府官员短期内较难适应,对于可能遭遇的猛烈“发难”和“质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长久下去,推动电视问政蓬勃发展的阻力就会更大。将来什么时候政府官员在电视问政的过程中面对质疑和监督能泰然处之了,那就意味着他经常扎根基层解决问题,意味着他重承诺、抓落实,真正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了。果真这样,电视问政也就达到了目的。

第三,电视问政效果还广受质疑。首先,现阶段公民的参政水平和政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作为问政的主体,现场公民能否切实就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政府官员进行高效率的沟通,是电视问政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这些提问的公民需要极强的代表性和政见表达能力。如今年2月浙江省海宁市电视台曾经播出一期电视问政节目,由于现场问题和答复过于程序化,导致问政不到位,结果就连台下的点评嘉宾海宁市委书记都看不下去了,并亮起了“黄灯”提醒现场要“问得明白、讲得明白”。而当下,像这种情况的电视问政并不仅只在海宁存在。其次,电视问政毕竟只是演播室的几个小时时间,解决的问题也极为有限,然而现实中,关系老百姓各个领域的问题举不胜举,仅仅依赖电视问政所能解决的问题极为有限。因此,电视问政的实际作用又能有多大?是否流于形式,解决问题仅为沧海之一粟?这也是电视问政亟需破解的难题。再次,电视问政后的责任落实与督查机制紧密程度能有多大?我国著名的传播学界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曾经在参加武汉市电视问政担任现场评论员后撰文说:“电视问政期间,场上嘉宾说得最多的就是‘马上就办’、‘明天到现场处理’。这是电视问政的威力,这是上场嘉宾的姿态,自然也是广大市民所欢迎的。”问政之后,官员的承诺能否兑现,公民反映的问题能否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公民质疑声能否得以消除,这不仅是电视问政追求的目标,更是关系到阳光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主旨所在。

电视问政作为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在官民之间开辟了直接对话、问询、建议、监督的新型沟通协商渠道,遵循它的本意和初衷,必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但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电视问政发育并不成熟,遭遇方方面面的发展困境,总体上仍处于“热”而不“火”的阶段。而其中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从电视节目形态本身寻找,还应看到从背后更深次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一,官本位意识沉疴犹重,传统管制型行政观念亟待转变。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封建集权的历史,受官本位沉疴影响至深,导致“臣属型”的政治文化长期沉淀并根深蒂固。这也直接造成了我们的政府管理和行政命令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单一运作模式的形成,行政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变成了管理和控制,社会组织和民众完全被看作是管制的对象和客体,政府凌驾于社会、公民之上,从作为受公民之委托并代其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的“仆人”,摇身变成了高高在上、指挥和决定一切的“主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往往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自然也就很难过得了公众检验的关。在已有的电视问政中,个别政府官员借故推脱不参与电视问政;有的官员尽管出场了,或者把节目当成本部门甚至个人的政绩报告会,报喜不报忧,或者当成演讲会、报告会,生硬地讲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或者带上本单位其他相关人员充当现场“帮手”,遇到棘手问题时则退避三舍;有的官员面对公众提问和质疑时难掩紧张、尴尬之态。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个别政府官员“官本位”意识浓厚的表现,如此,在传统的管制型行政理念主导下,官与民之间的协商很难自然顺畅地发生,难以贴近群众。

第二,公民政治冷漠延绵已久,参与政治民主的渠道选择模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参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参与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我国公民的平等意识、主体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还应看到,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政治冷漠和参与政治民主的渠道选择模糊现象,如民主选举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搭便车的功利性政治参与行为,对政府行为听之任之以及维护自身权利时的“病急乱投医”行为等。造成政治冷漠的原因很复杂,有的公民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能力,有的是因为囿于传统官民文化意识的束缚,还没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是因为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失望而觉得自己难以发挥预期的影响,还有一些公民即使在参与行为中表现出积极性和热情,往往是出于冲动和从众心理,而并非出于自身权利和责任的考虑。现阶段,电视问政尚未发展成为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的节目形态,其中很重要的症结在于受众参与的问题,而受众参与的前提则是这种问政方式的形式和效果的能紧密衔接,以问政的有效性和功效感来防止过度的政治冷漠,从而使电视问政更好地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平、公平、公开,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然而,尽管电视问政现场感强、有一定的透明性,但它毕竟是在电子媒介中呈现的,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倘若再任凭问政和施政脱节,听而不闻、问而无果,那么它就很难成为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的解决手段,并极大地伤害和削减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其问政的效果自然也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难以良性发展。这些都是当前电视问政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干部作风群众评”系列活动的要求,2013年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宝鸡电视台联合开办了我省首个电视问政节目《百姓问政—干部作风大家谈》。节目将社会治理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开辟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新平台、新途径,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在全省推广我市做法,建立健全百姓问政制度。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百姓问政工作成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在作风建设中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现就在全市建立健全百姓问政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统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建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依托新闻媒体平台,组织群众面对面对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干部作风进行质询评议,通过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促进部门、行业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走在建设“三个陕西”前列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群众性原则。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质询监督,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由群众评议。

广泛性原则。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含服务窗口)为主,将涉及行政管理、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全部纳入问政范围。

公开性原则。问政对象机构设置、职能职责、服务承诺、办事流程、工作标准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

直接性原则。坚持面对面质询评议,群众当场提问、现场评议,部门单位直接回答、公开承诺、限时办理。

实效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

三、主要内容

1.深化提升《百姓问政》电视直播节目。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坚持突出百姓问政、突出干部作风转变、突出群众反映的困难与问题有效解决的基础上,调整节目结构,优化节目流程,强化现场互动,拓宽征集渠道,拓展节目深度,以扫“四风”、转作风为契机,使节目更贴近群众,更好服务于群众。2014年《百姓问政》节目继续坚持每两周一期,全年计划播出20期。

2.开办《百姓热线》节目。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在继续办好《行风热线》栏目基础上,开办《百姓热线》节目。热线每周开播一期,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通过热线与群众直接对话,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凝聚共识,及时解决群众关注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作风转变。

3.开辟《百姓问事》栏目。在宝鸡日报、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百姓问事》栏目。栏目每周一到两期,让老百姓就身边事、关心事,随时发问,一事一议。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做到有问必答、有问必果。

4.开展百姓评议活动。在搞好一年一度的政风行风测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万名群众评百名科长活动。对政府部门中具有行政执法权、审批权、收费权的科长,由市政府纠风办、市纪委效能监察室统一组织进行评议。评议分内部、外部评议两种方式进行(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测评得分前10名科长授予群众满意科长,提交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提拔任用干部和所在单位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年度考核评优依据;后5名为群众不满意科长,由市监察局集体约谈,并函告所在单位党组,列为下年度重点评议对象。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百姓问政制度有效落实以及系列活动的扎实推进,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宣传、人社、文广部门协调,纠风、考核、督查部门督促,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络等媒体具体负责的运行工作机制。成立市推行百姓问政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相关事项

五、工作要求

1.严格责任落实。推行百姓问政制度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各县区要参照市上实施意见,及时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做好辖区内百姓问政制度和系列活动的落实;市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出台具体落实措施,主动参与,扎实开展问政活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深化政务公开。将政务公开作为百姓问政系列活动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推行百姓问政制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强化对权利运行的监督制约。各部门、各行业要通过公示牌、网络、报纸等多种方式公告职能职责,公开服务承诺,公示办事流程、办结时限,所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事务公开透明,让群众办事有明确标尺,在什么地方办、怎么办、何时办,做到一目了然、痕迹清晰。公示结果列入问政活动重要内容,由群众评议,纳入政风行风测评。此项工作3月底前完成,由市政务信息办、市监察局负责督查。

3.保证问政质量。百姓问政活动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关注民生、促进发展”为重点,突出对部门工作作风的质询和批评,立足于解决问题、提高效能,切实解决关系民生、影响环境、阻碍发展的问题。

4.强化督促整改。将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放在突出位置,倾听群众呼声,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以积极整改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市、县(区)纪委、监察局、纠风办、考核办和督查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督促检查和跟踪督办问责,确保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改情况要向社会进行公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68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