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部指的是谁

柳工部指的是谁,第1张

刘源是。柳永(约984-约1053),原名刘三边,名敬庄,后改为柳永,名祈卿,又名刘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宜州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北宋诗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刘勇从来没有在工部工作过,刘勇。技术研究院,国内市场部,国际市场部都还不错。

柳工的重点是技术、销售、生产,最后是后台。1.2006年1月,公司在柳州成立全资子公司“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挖掘机销量从2006年的1394台攀升至2009年的3081台。

二。2010年5月,公司在江苏常州投资建设柳工东部基地,设立全资子公司“柳工常州挖掘机有限公司”,位于常州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本2.8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挖掘机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自营进出口及配套营销和服务业务。公司于2010年12月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10000台的产能,预计销售收入40亿元。

柳工,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国内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安徽柳工是专门生产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的子公司,是国内专业生产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的主要厂家之一。2009年,公司又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500亩的安徽柳工起重机研发制造基地;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2亿,项目于2009年5月份开工,12月份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生产厂房及辅助设施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生产线和涂装线、高精度大型折弯机、精细等离子和激光切割机、切削滚光机、焊接机器人、大型数控加工中心以及关键检测设备380多台套,具有年产5000台起重机的能力,并由此构建比肩国内同行的技术创新能力、专有制造能力及质量保障能力。

安徽柳工创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汽车起重机系列产品是安徽省名牌产品,有多种产品荣获安徽省和蚌埠市科学技术奖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公司推行现代管理企业制度,取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安徽省质量管理奖。

安徽柳工没有让职工们失望——重组后的振冲安利,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洗礼而焕发青春。

为了让安徽柳工快速并入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轨道,柳工利用总部强有力的管理和技术平台,全方位对安徽柳工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输出,先后派遣16个团队200多人次进驻安徽柳工,在注入先进管理、重塑产品线、完善销售渠道等方面实施整合,提高研发、制造、营销能力。

并购当年,安徽柳工就完成了原有起重机产品从设计、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改进,顺利实现排放标准从国Ⅱ到国Ⅲ的升级转换,使起重机产品更符合环保需求,柳工产品品牌切换也圆满结束,产品面貌焕然一新,打开了柳工起重机进入销售市场的大门。同时,安徽柳工加大技改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舍弃低端产品,集中优势力量开发市场占有率大的中吨位以上产品,并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生产销售、当年赢利。2009年柳工起重机市场占有率也由行业第五位提升到第三位。

目前,起重机已被列入柳工集团重点发展的三大核心业务。面对良好的起步和发展状态,安徽柳工未来的蓝图在董事长李于宁心中更加清晰——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2012年达到30亿-40亿,2015年突破100亿,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

企业的迅速崛起让员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陈军是加工中心的 *** 作工,他和妻子同在一个车间上班。谈及未来,他由衷地说:“柳工家大业大,往后这几十年我心里都有底。”

在安徽柳工成立半年多时,柳工企业文化管理团队曾对其员工进行民意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2%的员工愿意与安徽柳工共同成长,高达89%的员工对柳工发展充满信心。“1999年改制成立振冲安利后,每年一两千万的增长都让我们感到兴奋,一度是全市的明星企业。但今天,安徽柳工每年亿级甚至十亿级的爆发式增长,让人看到了蚌埠起重机行业更加壮阔的前景。”蚌埠市招商局局长任生说,重组成立安徽柳工,就如给老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蚌埠起重机产业迅速融入到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洪流中。

蚌埠市经信委主任彭建说,安徽柳工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拿出自己的优势“攀大附强”,是让蚌埠传统工业焕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

刘国强,安徽柳工汽车起重机研究所负责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振冲安利工作了14年,并担任过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2009年,刘国强带领新的团队,借助柳工总部强大的研发平台,在汽车起重机领域研发了QY25N5、QY50C、QY70等3个全新产品和7个升级产品,成为企业当年扩大销售的主力机型。“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要靠研发实力。”刘国强说道,“以前振冲安利规模小,研发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年时间可能连一个新产品都开发不了。”

重组前,振冲安利的技术研发人员屈指可数,产品更新难以为继,生产机型中8吨汽车起重机占60%,12吨汽车起重机占20%,不具备研发和生产50吨以上的较大吨位起重机产品的能力,研发能力匮乏和产品低档次、低附加值,严重掣肘企业发展。

重组后的安徽柳工迅速对企业产品进行了全新定位,围绕国际化柳工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起重机产品线重新进行全面规划,成立了起重机研究所,全力开发生产符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能够参与高端客户竞争的中高端起重机产品。

两年过去,最初成立的起重机研究所即将升格为“研究院”,凭借柳工的品牌实力和先进激励机制,众多国内外起重机研发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博士、硕士纷纷加盟,研发人员从最初的18人扩充至50多人。同时,安徽柳工主动与大连理工、上海同济等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行业高端技术领域获得多项专利,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008年,安徽柳工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QY50汽车起重机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QY25N汽车起重机被柳工集团评为2008年度最佳开发奖2009年,QY25N5汽车起重机、QY50C汽车起重机成功面世,QY70汽车起重机和160吨履带起重机试制成功,即将实现销售……“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安徽柳工的生产销售却逆势上扬,不仅实现批量出口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全年整机销售1300台,同比增长75%,销售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72%。”董事长李于宁感慨,“在功劳簿上,自主创新当记头功!”

在未来三年技术发展规划中,安徽柳工将以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和2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为突破口,加快汽车专用底盘项目开发,实现产品线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安徽柳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成果及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蚌埠起重机在原有基础上迅速迈入了全新的发展境界。”蚌埠市经信委主任彭建认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高新产业必然走向主导地位,传统产业也必然面临如何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抢占制高点,掌握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掌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当前,蚌埠正在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安徽柳工的成功实践提供了鲜活例证:创新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70吨汽车起重机、160吨履带吊起重机等产品相继研发成功下线,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连年迈上新台阶,跻身全国起重机行业前三。2009年公司的销售突破2500台,销售额超过10亿元。柳工起重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由行业的第五位提升到第三位。

2010年,公司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产业[2010]第121号”公告中获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生产自用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396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