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与冲击波营销

信息爆炸与冲击波营销,第1张

      一直觉得,身处自媒体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个人而言是机遇,对传统媒体来说却是挑战。郑大明老师提出,过去的营销环境是封闭的、单向的、利己的。前两点很好理解,利己怎么理解呢?传统的广告通常只做一件事——只凸出我是谁,强调我就是行业的权威,意图使所有消费者在购买同类产品时只想到它,哪怕它事实上并不适合每一位消费者。同时,传统的广告模式也不会考虑消费者的情绪和感受,最典型是连续剧插播广告。结果是消费者专挑广告时间玩手机上洗手间。可见,“强行展示广告基本上都是讨厌的,错误的,低效的”。

      现在的营销环境是开放的、互动的、高速的,在凸出参与感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红”。那在新形势下,广告费如何花出效果?郑老师提到了一个新的思路——冲击波营销。

      首先,它们是创新性的高质量信息或营销活动。只有当你创造出优质的内容后,才有可能成为每一个年轻人的谈资,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工具,抑或成为新闻媒体的素材。从利己到利他,让他们自发地成为你的信息或广告发布平台,从而引发碎片化的多媒体共振,实现自传播。

      其次,它们是非强制性的强制。怎么理解后一个“强制”?信息一旦成为了一个热点,一个新闻事件,它就成为了一个谈资。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大众基本上都害怕由于成为信息孤岛,被所处的圈子贴上落伍的标签,从而失去身份认同,身份上的焦虑让他们不得不及时“补习”新资讯,从而被“强制”了解新信息。

      再次,它们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免费的目的是减少传播阻力,冲破传播壁垒,实现有效到达。

      最后,我想以郑老师的一句话来结尾,“对热爱创意并能用创意帮助客户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来源:

冲击波是发出一个邀请,广告是告诉你一件事情。

(1)可被感知的才是信息

人类感知信息的方式(五感):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味觉   ⑤触觉

(2)人类传递信息发展史

①体语  ②语言  ③图画   ④文字  ⑤影像

(3)被浪费的广告费

①传统广告形式已经被摧毁     ②强行打扰人们的生活投放    ③企业内部各自为战的碎片化传播

冲击波营销基于消费者每天在分享、转发、热议、有意思的和有价值的内容而产生自传播

强行展示的广告,都是无效的,除非他们能对消费者构成“内容”

(1)高质量的信息传播和营销活动

(2)非强制性的强制

(3)他们主要是免费的

创新(创新的内容)

(1)创造强大内容

(2)引爆自传播

方法论的最重要的特点: 可重复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416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