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刷屏级的京东IP营销案例,是怎么做到的?

那些刷屏级的京东IP营销案例,是怎么做到的?,第1张

数字化时代,如果要说什么词最火,那一定是「品牌IP」,公众的注意力被越来越多的IP所吸引。这些有着超量粉丝、举手投足都能引来公众聚焦的IP,在与品牌结合后,通过创新营销的方式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像大家最熟知的品牌迪士尼,打造了众多深受大家喜爱的IP形象,米奇、冰雪女王、大白,与其说它是一个知名的电影集团,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创造内容的IP王国。

毫不夸张地说,谁抓住了品牌IP的机遇,谁就站到了品牌营销的下一个风口。京东作为超级电商,也开始了新一轮IP强聚合营销的探索。

品牌需要社交属性

现在的用户变得越来越挑剔,这使得品牌方获取流量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仅靠简单的促销和优惠活动,很难打动消费者的,所以品牌需要在营销中加入更多的情感连接或者文化内涵。

在2018 One Show上海国际创意周现场,京东集团市场营销部品牌传播 &IP营销部总监李静介绍说,京东是做3C产品起家的,所以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台以男性用户居多。但是随着多年来不断优化和丰富产品品类,向全品类方向发展,使得京东用户群体发生了改变,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和年轻用户群体。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品牌与顾客沟通的渠道也发生了改变,京东希望通过IP营销打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交力,增加品牌的人格化,通过IP赋予京东品牌更多的亲和力。

京东IP小JOY的形象塑造

JOY诞生于2013年,一直是京东logo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形象是来自太空的小狗,所以视觉上采用了金属质感,代表了京东的科技感。

而现在京东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京东希望将JOY打造成一个IP,而不仅仅是logo符号,让公众看到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形象,可以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欢,获得大众审美的认同。所以在2017年8月,京东对JOY进行了全新的变装,变成了一只白色的小狗,更加圆润可爱,并为JOY赋予了独立的IP人设和故事。JOY的形象改变以后,它出现在各种不同的片子里面,形象更加受欢迎。

持续性的内容创造,延续IP价值

迪士尼的电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核心的一个原因是迪士尼IP具有延续性,产生了很多衍生产业和产品,并不是运营电影,而是运营IP。反观国内电影,一般下映以后大都开始重新做其他内容,难以打造极具影响力和延续力的IP。

JOY的形象改变之后,京东不断地创造内容,赋予JOY更多可以打动人心的故事,让JOY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来延续JOY的生命,让它拥有更多的IP价值。

今年是狗年,年初关于JOY形象的第一部短片上线,这是京东邀请奥斯卡获奖团队历时一年的制作,将JOY第一次用生动的形象展示。影片讲述的主题是「传递信任,共享价值」,播出后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奖项。这部短片不仅让JOY的形象更加鲜活,还赋予了JOY京东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比如诚信、分享及合作的价值观。

选择知名IP合作,提高小JOY的IP影响力

JOY目前的知名度还不够高,所以京东将其与知名的IP进行结合,来塑造JOY的影响力。

IP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重量型IP,具有短期的脉冲效应。比如电影中的IP,在电影上映一个月前后,会有很高的热度,但是下映以后热度就降低了。这种带来的是脉冲式销量。例如变形金刚等IP是在影片上映的那个阶段销量最好。第二类是日常型IP,如Hello Kitty、哆啦A梦,即使没有相关大电影上映,他的IP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影响。第三类是小众和个性化的IP。对于不同类型的IP,京东的运营方法和聚合营销手段都有所不同。

京东目前可以选择的IP方的资源非常丰富,在迪士尼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下,好莱坞等多家IP方都希望与京东建立合作。但是由于不同的IP都有固定的受众,所以京东也会对IP方、品牌方进行挑选。

李静介绍说,京东选择IP营销的合作对象的标准是:第一,用户非常喜欢、大众熟知的IP形象,拥有一定的粉丝号召力和认同感;第二,通过和不同类型的IP合作,覆盖更多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地域的用户。比如小JOY与变形金刚电影IP的结合,更受男性的喜爱;与LINE FRIENDS的结合会更受年轻女性粉丝的喜爱;与草间弥生这类艺术家IP合作,可以覆盖更多的文艺潮流圈层用户。

京东IP聚合营销将IP、京东、商家、粉丝的营销价值聚合在了一起。在这四者的链条中,京东通过大数据、营销能力,帮助其他三方更高效地做出一些选择。对于三方的任何一方来说,京东都提供了高质量的筛选,通过京东的筛选,减轻了另外两方寻找、谈判和营销的成本,高效促进了品牌合力、流量合力和生产合力的营销价值聚合体,,而粉丝也可以获得满足。这就是京东在整个链条中的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单个品牌的声音很难凸显出来,京东通过聚合营销,为品牌产品赋予了IP形象,可以帮助品牌方在公众面前更好地发声,帮助品牌方进一步扩展市场。例如,在《变形金刚五》上映的时候,京东和孩之宝联合推出「百变京东,召唤英雄」宣传片活动,这个短片成为了2017年朋友圈广告TOP10。在这个活动中,孩之宝的衍生品在京东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曝光,孩之宝也因此创造了很高的销售额。

京东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进行创新的互联网营销探索,针对用户喜欢的知乎、豆瓣、社交网站、网红视频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广。由于消费者无法快速了解到所有的商品,所以京东会先选择一些重点的头部产品介绍给消费者。

比如在今年8月在Line Friends的超级IP日中,京东界面运用了Line Friends中不同的形象作为视觉皮肤,还设计了站内的互动游戏,用户之间可以分享这些萌宠的卡片,这为22个品牌方共计带来了800多万的粉丝。JOY与Line Friends结合的宣传片也获得了很好的曝光和转化,上线的当天播放量就突破了2亿。再比如,在推广超级IP日的时候, Line Friends形象的衍生产品非常受欢迎,京东通过互联网营销方式在用户群中推广,为消费者推荐Line Friends的产品。

在Line Friends的超级IP日中,京东在跑遍北京的上百辆大巴车上、运送到全国各地的快递包装箱上都运用了Line Friends的形象,也第一次启动了跨界的快闪店,把布朗熊从韩国请到了北京,每天线下的队伍都很长,只为一睹这些萌宠的真容;这些来到现场的粉丝流量,也为快闪店的销售成绩带来了极大的提升作用。还有像草间弥生项目,京东选择了北京一个专线列车进行宣传,在十一的节假日期间,这辆列车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另外京东为这个项目还在杭州3.5公里沿线策划了巨型的灯光秀,场景非常震撼,通过不同的介质呈现出草间弥生的艺术制作。

李静表示,未来京东还会和一些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会更偏向选择一些潮流的品牌和艺术家,将艺术家的一些元素和JOY的特点结合起来,通过合作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JOY,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欢。比如JOY现在的形象是白色的,如果未来想做一些粉红丝带关爱女性类的活动,JOY可能会根据活动背景设定变身成一只粉色的狗。另外,京东也在考虑和艺术家合作办一些线下的IP展,不断丰富图片库陆续上线一些表情包,设计衍生产品。

京东希望将小JOY这个IP打造成更有生命力、具有更新颖个性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不断提升JOY的IP属性和自身价值,并且和其他IP跨界设计一些产品,输出内容,赋予JOY更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让JOY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个是群雄并起且白热化的电商,一个是披着神话外衣的社群经济,二者的结合能否打开电商领域的一个切口?不论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还是鱼贯而入的创业者,无不在积极试水。

日前,移动社交电商平台萌店完成了品牌形象的全新升级,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成为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而从易观智库的数据来看,2015年移动电商的规模约为2.1万亿。对于被微商“先入为主”的社交电商而言,萌店品牌升级的背后传递出了哪些信号?

社交电商频遭洗牌,关键在哪?

对移动电商甚至社交电商抱有野心的不在少数,除了创业者,国外有开通购物功能来改善盈利模式的Facebook和Twitter,国内既有当当、京东等积极转型的玩家,也有微博、微信等布局电商的社交巨头。

回顾2015年各大社交电商玩家的动作来看,先是苏宁号召员工开通微店,而后微博联合阿里等推出了微博橱窗,微信新增了微店店铺功能。随后微盟将旗下的V店更名为“萌店”,正式布局移动社交电商领域。与之同时,京东则关闭了拍拍微店,央视等媒体对微商进行了一系列的负面报道。此时的社交电商可谓冰火两重天,大量的微商创业者因声名狼藉而纷纷倒闭,即便是宣称“颠覆淘宝”、“逼死第三方”微信小店,最终除了夺人眼球的营销便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微盟、蘑菇街等社交电商平台却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不可谓不风光。原因何在?

这里有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入驻了天猫和QQ网购的当当网,另一个是毒化了微信朋友圈的微商。前者在定位上太过广泛,未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点,或许初衷有蹭社交入口的嫌疑,可微信这种具有超级入口的平台都难有作为,一定程度上给一些玩家敲响了警钟。后者则因为缺少用户成长体系和信用体系,还面临着更普遍的规范问题,比如产品品质、售后、支付等问题,野蛮式的扩张和各种不确定的风险遭遇的多是“覆没”的残酷结局。

不难发现,很多势弱的社交电商,多是依赖微信等社交平台,这种近乎封闭形态的强关系并不具有强影响力,只能够为电商带来长尾后端的小流量,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是,从萌店全新的品牌形象可以窥见的是,继承了“移动社交+聚合营销”的购物理念,而社群经济就是萌店打造社交电商的“方法论”。

社群经济时代,电商的三个出发点

对于社群经济,吴晓波、《罗辑思维》等“理论家”视之为创业的风口,但对经历了失败的社交电商来说,还需要实践来证明。从萌店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自2015年3月上线以来,萌店平台用户数已超过2500万,B端入驻商家超过4万家,总SKU数突破500万。而随着萌店的品牌升级,其在电商领域似乎瞄准了三个出发点。

其一是趣味营销。正如前文所说,社群的本质是基于相同价值观或者具有共同喜好的人组成的,品牌升级后的萌店选择了专注于美食与生活消费领域。从萌店的平台特性来看,一元购、超级团、秒杀团、海淘团这四类拼团营销,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萌店社交分享的特点,比如说通过社交分享的形式分享至好友、朋友圈等,邀请更多好友进行拼团,进而享受优惠于单人购买的“拼团价”。且萌店公布的“吃货”嘴型Icon和“朋友圈的美味生活”的全新slogan,贴合社交的趣味营销恰是萌店吸引年轻用户群的手段之一。

其二是用户口碑。2015年下半年开始,微商经历了坍塌式的业绩下滑,很多未能形成品牌和稳定用户群的玩家被迫离场。相信对经历过微商开发的微盟来说,深谙用户口碑的重要性。在新的品牌形象中,萌店正在深化品牌的影响和用户口碑的积累,并以此来诠释对社交的理解。传统的微商是基于熟人关系的,从社交到买卖,这种熟人关系能够持续多久,核心便是用户口碑。定位于移动社交电商的萌店势必要避免熟人社交的弊处,用户口碑恰恰是不可或缺的。

其三是生活品质。用户口碑是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直接体现,但对于电商尤其是社交电商,影响用户的生活品质无疑是一个“上兵伐谋”之举。萌店的做法是,一方面是精选优质商品、引进优质品牌商家,在基础层面实现品质化;另一方面社群本就更容易渗透到生活细节中,做好以内容为依托的互动关系、用户的消费体验、分享带来的良好口碑等至关重要。

总结下来就是,新形态下的社交电商已经不适用于“大而全”的全品类模式,如何找准合适的领域,发掘用户的兴趣点以及借助商品、内容等来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大抵是社群经济时代进军电商的入门门槛。

电商的3.0时代?

前面所说的都是社交电商在用户层面的价值。如果说淘宝的C2C模式是电商的1.0时代,天猫、京东等B2C模式是电商的2.0时代,社交电商会是3.0时代的电商吗?我们不妨从供应链层面来分析一二。

不得不承认,微商所建立的强大分销体系对整个电商体系都是一种创新,萌店等所带来的以“微信群”为形式的拼团营销将这种创新进行了升级,并且摆脱了线上的局限性。说白了,社交电商希望打造B2C2C的模式,去中心化和社群理所当然的成了新模式的关键词。就萌店来说,B端入驻商家有4万多,平台用户数达到2500万,相比于消费者层面的营销和运营,供应链管理才是能否夯实电商3.0时代说法的关键。

在此次品牌升级中,从Icon的设计配色到slogan,不仅有很好的视觉舒适度和趣味性,又贴合女性和年轻消费者,无不传递出了萌店提升品牌认知、扩大消费群体的意图。但供应链的管理如何应对消费群体的增长和用户体验的保障,却是对社交电商看不见的考验。从萌店的模式来看,在B端选择差异化和成长中的品牌,以此来实现SKU的差异化,保障产品品质并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在C端不同于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模式,萌店的社交属性以及分享机制在去中心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此外,社交电商存在的前提是实现销售转化,目前大多数社交电商也是从内容入手的,向用户推送刚性需求来完成最终的销售。漫长的链条决定了社交电商集中在“长尾市场”,用内容来维护熟人关系、提高品牌影响和用户粘性也就成了多数平台的选择。从萌店的策略来看,目前已建立了自有社区来做PGC和UGC的承接,并定期在微信号进行内容推送,再加上萌店APP的“购物号”功能,商家可以由此将内容推送给自己的用户群,本质上还是在挖掘自身的社交优势。如何刺激商家产生优质的UGC内容并进行有效的互动,仍是左右B2C2C模式成败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样,从巨头的态度和社交平台的空前繁荣来看,社群经济和趣味营销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电商的3.0时代终将到来。B端和C端的活跃用户将成为社交电商平台的一大壁垒,也是创业者能否拿到这张电商门票的重要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435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