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全域旅游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全域旅游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第1张

产业融合是现代国际产业发展的业态创新趋势之一,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的方向,可涉及到多方位全方面,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交旅融合、 “教”旅融合等,都是今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旅游产业要和众多产业进行融合,但产业融合也不是一个生硬的强加的过程,而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传统产业不是放弃自身的职能,而是在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将旅游要素糅合到产业发展中去,重新整合资源,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

十三陵特区为实现对十三陵一日游的管理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拉动十三陵特区经济发展,提升十三陵旅游的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自2016年开始,与北京中景合天携手合作,展开旅游大数据云平台、旅游监督管理、旅游全域营销、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设,具体来讲,主要建设了以下内容:

1、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提高十三陵旅游生态环境检测和保护的能力,提高对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和保护能力,提高对十三陵旅游综合管理监控能力,提高十三陵旅游业务的营销和服务能力。

2、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将十三陵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所涵盖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娱、购)进行有序的整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使景区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

3、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使企业经营与十三陵旅游更有效地进行结合,拓展企业的营销宣传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相信十三陵全域旅游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十三陵地区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由此可知,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的区别主要是在于智慧旅游着重于科技手段在旅游中的应用,而全域旅游则侧重于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偏向于规划设计,具有发展指导性质;二者主体也不尽相同,智慧旅游的主体是景区,而全域旅游的主体则是县市或省级旅游部门。

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经过多年地发展形成了新的融合,即全域智慧旅游。全域智慧旅游是指基于政府或涉旅单位的旅游政策和规划引导,通过深度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旅游的科技手段,打通旅游全链条的数据孤岛和智能设备应用壁垒,全力推动文旅发展与智慧科技的融合,促成大数据形成,推动景区、旅游集团、行政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旅游产业高度智慧化,全面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真正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旅游生态系统。

全域智慧旅游可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对游客旅游各个环节数据的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游客大数据,提升区域形象。通过整合各个区域碎片化旅游数据整合而成的大数据,可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一机游”则是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载体,通过“一机游”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多环节立体化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预订酒店门票、查找交通路线、附近停车位、当地天气,还可以直接在平台内使用全景导览、语音导览、特产订购等旅游服务,甚至遇到旅游纠纷,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投诉,旅游体验更顺畅、更人性化,同时通过游客数据为宣传营销提供决策支撑,有效提升域内景区及旅业传播力、体验度。

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首先需要契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其次,全要注重创新实践、紧跟战略发展方向、具备系统化发展架构,并能形成产业发展的韧性;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导向,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实现全面发展。

全域旅游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咨询专业的公司。

自201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域 旅游 ”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旅游 资源丰富的云南,更是提出建设“一个景区”的口号。

近年来,云南按照“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就叫云南”的理念大力发展全域 旅游 ,以 旅游 产品开发、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城乡环境美化、 社会 治理强化为主要内容,推动各级 旅游 目的地全域开发和转型升级。

云南在实践全域 旅游 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两个重要秘诀,一是借“央企入滇”助 旅游 产业升级,一是借文化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央企入滇支援

2017年3月,全国“两会”将全域 旅游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 旅游 大省,云南文旅资源丰富,但其短板也十分清晰: 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景点资源过于分散,缺乏全域 旅游 的大规划和全局性;缺乏大企业引领和大资金支持。

为推动云南 旅游 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 旅游 强省”为目标,云南省提出了“大项目带动、大资金介入、大企业引领”三大发展战略。2017年4月,响应云南省号召,华侨城集团战略入滇,积极开展央地混改,重组云南世博集团、云南文投集团,布局云南全域 旅游 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在 旅游 产业方面,入滇央企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先进的模式,对云南全域 旅游 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年前,华侨城集团启动了“云南大会战”,其以集团军作战模式,参与云南 旅游 大开发、实施云南全域 旅游 的解决方案。

华侨城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等媒体介绍道,2018年7月22日,华侨城集团“云南大会战”在昆明启动,华侨城举全集团之力参与云南 旅游 大开发,短短一年间,18个子集团陆续进入云南,实现签约项目60多个,签约金额超千亿元。目前已落地的项目约占50%,其中部分城镇化项目已经完成。

文化活动链接全域 旅游

在全域 旅游 格局中,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

而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文化活动成为链接各地 旅游 资源、推动全域 旅游 的重要推手。此时,云南省三大战略中的“大企业引领”便发挥了作用。

7月26日至28日,入滇央企华侨城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举行2019华侨城云南巍山国际火把节,将文化活动融入 旅游 产业中。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也是西南民族民俗文化地域性传承的典型代表。

“文化活动是赋予 旅游 项目灵魂和丰富体验性的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中国 旅游 协会 旅游 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表示。

据了解,除火把节之外,云南省各级政府还将联合企业举办泼水节、三月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助力传统民族文化登上世界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439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