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珠烟有什么危害吗

爆珠烟有什么危害吗,第1张

爆珠烟中的苯并芘和巴豆醛对人的肺部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爆珠香烟里面的爆珠,说白了就是一种脆性胶囊,内包精油,工艺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只不过材料上面比较讲究,至于那颗珠子,捏碎的话抽起来会有不同的体验,不捏碎就是普通烟。拿薄荷味道的来说,一般都是用薄荷醇,薄荷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香料,对人的呼吸道会造成短暂的麻痹作用,所以在人们吸食带有薄荷醇的香烟的时,因为呼吸道被“麻痹”了,所以会感觉更加顺畅。而普通香烟口感来就没有爆珠香烟那么舒服了。

还有的烟用的是薄荷脑,使用了薄荷脑的香烟,会对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再一点,就是爆珠香烟和普通香所释放的有害成分,据相关数据分析,这两种香烟的大部分有害成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爆珠香烟苯并芘的含量要高于普通香烟,爆珠香烟所释放的巴豆醛要低于普通香烟,这两种物质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

说起香烟,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很多人又无法控制它带来的那种美感,还是会在空暇之余抽几根解解闷。最近,市场上又流行起了一种香烟,叫做“爆珠香烟”,这种香烟就是在香烟的烟嘴里含有一颗珠子,这颗小珠吸烟人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捏爆,使珠内液体流出,让香烟的口感更丰富,使吸烟者得到更为舒爽的体验。

爆珠,也称做香丸、脆性胶囊、珠子。直径26~35μm,重量0.020g左右。所谓爆珠就是指可以挤破的珠子,挤破时具有爆开的感觉,目前主要是在卷烟中使用,也就是常说的爆珠烟。爆珠烟就是指:过滤嘴内带有一颗液体小胶珠的香烟,这颗小胶珠内的液体可以使香烟在吸允过程中更加生香,强化香气或特性,使吸烟者得到更为舒适的体验。当然,那颗胶珠必须自行手动捏爆,对于捏爆的时间点,则可以根据喜好自行安排。

最近,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有点“忙”。4月14日,瞿芳上榜《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商界木兰”榜,两天后,#小红书现9.5万篇烟草软文#的话题空降微博热搜。

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监测报告》,烟草营销信息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上仍然大量存在,小红书更是被媒体直接点名。4月16日之前,在小红书APP搜索关键词“烟”或“女烟”,会出现满屏的烟草营销文章。被媒体曝光后,小红书于当日晚下架所有有关烟草的“种草文”。

“种草”一词最早流行于美妆论坛与社区,买东西前上小红书浏览“种草笔记”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购物习惯。从素人心得到明星入驻“带货”,小红书“种草笔记”斩获不少女性用户,甚至有人感慨:“爱上一片草原,就怕兜里没钱。”

而如今,这片草原里掺进不少带毒的“假草”。

只是换了个“马甲”

“2018年1月至6月共抓取烟草广告和促销相关信息51892条,烟草新闻7289条,烟民讨论47304条。”这是《2018年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监测报告》中的数据。

此外,监测还发现,一些主要面对女性的导购分享平台上存在大量烟草营销信息。女性和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烟草营销信息的主要传播对象。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互联网平台上的烟草营销信息更多使用软性植入的方式,有更强的隐蔽性。

除了隐蔽性,这些烟草广告还打着情怀牌并宣扬伪科学信息。4月16日之前,小红书的烟草“烟雾d”一直在平台公开存在着,“情怀”也是其惯用的手法。

“看过《春志明与春娇》的都知道,他俩抽烟认识的,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时香港禁烟,香烟价格都要上调,那一晚志明一家一家地买光了绿好彩……”文章和电影产生关联后,用户就会有几分代入感,至少会好奇一下。

在小红书上,搜索香烟排名第一的种草笔记是一款39元的电子烟,“就像口红一样追求不同色号,喜欢吃糖什么口味都要……我入了四个味道……荔枝味真的是甜甜少女本甜了……”几百字的笔记,极致地挑动人们的购物欲。这篇笔记在被删除之前,有1730人点赞,1780人标星,111人留言。

在小红书上,关于电子烟的专题有2656篇笔记,累计491.6万次浏览。电子烟之外,平台上也有多篇传统烟草的推荐文章,在一篇“适合女生抽的烟系列”的推荐文中,首页图片上摆放至少上百种传统烟草。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2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但这些都未能阻止小红书平台的烟草软文不断滋生。

事发后,小红书回复称,他们反对任何形式传播烟草,并在第一时间核查所有信息,下架所有提及烟草的笔记。本刊记者随后登录平台后发现,虽然搜索“烟”“女烟”等关键词后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内容”,但将关键词换成“不含焦油”及“雾化能量棒”后,前者出现了649篇笔记,笔记包含电子烟笔记和传统烟,后者出现92篇笔记,基本以电子烟为主。烟草软文换了个马甲,小日子仍然过得滋润。

#小红书代写50元一篇#

小红书的创始人瞿芳,一直倡导帮助大家“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在初创期,小红书的定位是海外购物分享社区以及电商购物平台。如今,小红书的Slogan已经换成“标记我的生活”,直呼要做一个UGC内容分享社区。

不过,这些内容是否真为用户的自由意见交换,却并不能保证。今年的3月14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一天,小红书便以#小红书代写50元一篇#的话题上了热搜。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小红书忠实用户,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这种类似于广告的“种草笔记”早已心知肚明。有人甚至说,“现在都是在小红书打广告啊,商业化是必经之路,要不怎么赚钱。”

小红书采集用户私信这一业务,可以筛选全平台数据。“你需要的客户类型都可以挖出来,打招呼等对方回复,确认是活跃用户后推送广告,0.5元一条,以图片的形式展示,3000条起发。”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护肤品为例,代写之后在平台以关键词“补水”“美白”“抗衰”搜索排名前4位,价格是4500元。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上述负责小红书推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15之后,风声确实紧了很多,但依然可以刷数据,“3.15小红书上热搜,抓了一批我们刷数据的工作室,现在是白天接单深夜刷”。

刷数据的结果就是用户很难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真实“种草笔记”,只会感觉眼前是满屏的广告。拥有一万粉丝的小红书用户王肉肉告诉本刊记者,“广告越来越多,以前玩小红书单纯是想分享一些好东西给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不怎么发东西了,因为首页上都是广告,别人不会看到我的内容。”

“套路”笔记和智商税

诞生于2013年的小红书,经历6年的飞速狂奔,成长为一方领域的独角兽后,渐渐地变味了。

2018年,小红书完成3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腾讯、真格基金等多家机构参投,估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小红书的一系列数据都很耀眼:截至2019年3月,小红书用户数已突破2.2亿,日均笔记曝光30亿次。小红书用户们很多都表示,“种草笔记”就像烟草一样,会让人“上瘾”。

瞿芳在最近一次分享上提到,小红书到今天仍能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小红书一直把“人”作为社区运营的核心。

不过,瞿芳提到的“人”已经从曾经的素人变成了明星。2017年4月,明星林允率先转型在小红书成为美妆 时尚 博主,直播如何画眉,展示染发失败的素颜照,记录泡脚心得,摇身一变成了接地气的邻家女孩。随后,范冰冰高调入驻小红书,创下千万粉丝的纪?录。

截至2018年6月,小红书上经过身份验证的大小明星超过150位。明星的入驻,让小红书爆红,迅速收获很多用户,也收获更多的广告。

在王肉肉看来,小红书广告越来越多,应该是从一些明星入驻后开始,“我们很想看明星平常用什么东西,但90%都是广告,代表人物是范冰冰和林允”。她也会时常收到小红书笔记优化等业务推广的私信。

经常使用小红书的陆明也告诉本刊,她会经常在平台搜索鞋子、包包及穿搭美妆,“我会看完去淘宝买,不会直接在小红书上买,因为之前看新闻说有假货”。最近,她发现小红书上的广告实在太多,“有些种草文点进去发现就这一篇文章,这个人没有其他分享,所以碰到这种根本不会买他们说的东?西”。

陆明还发现平台上一些大V一条视频走天下的现象,“同一条视频,小红书上发,抖音上发,快手上也发”。她也吐槽了明星们的“种草文”好多是广告,“本来以为拉近了和明星的距离,但是很多情况下只是换了个方法看他们的广告”。

在小红书,除了广告泛滥、违规,还充斥不少假货。在媒体报道中,有用户购买了假口红、包装极其简单的名牌腰带,他们同小红书平台沟通后,都遇到退货难的问题。

有观点指出,对于像小红书这样主打真人UGC的平台来说,如果平台标榜的真人UGC都是商家们的付费广告,虚假种草成为常态,那么小红书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受到严重的挑战,种草笔记也就会渐渐沦为“套路”笔记和智商税。这样的小红书,还值得大家“种草”吗?

出自2019年第11期《Vista看天下》

长按二维码,阅读整本杂志

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已于1日施行。有网友称,“最严禁烟令”恰遇“儿童节”,也在警示青少年吸烟的形势不容乐观。

的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吸烟的趋势日益严峻。以“最严禁烟令”为契机,如何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危害?

专卖点包围校园 低龄吸烟率高升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禁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烟店与学校“并肩而立”或“对面相望”。

1日《条例》施行当天,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广安胡同看到,奋斗小学、康乐里小学、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初中部周边,依旧遍布十余家烟店。

一位家长说,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易受环境影响,有人抽烟、买烟容易、不明危害,极易尝试。随机受访的几名小学生,知晓“吸烟有害”,但他们或认为“吸烟很帅、有魅力”,或认为吸烟是“长大后迟早的事”。

“孩子认为吸烟很帅,这与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关系很大。”小学数学教师吕瑞琪接受采访说,言传身教很重要,校园要严格控烟,家长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吸烟。

据了解,为避免误导公众吸烟,广电总局多次发通知,要求电影电视剧创作中严格控制与烟草相关的情节和镜头,但这样的影视片还屡屡上演。

电影《一步之遥》全片出现烟草镜头45个,平均每3.1分钟出现一次烟草镜头,让很多网友大呼受不了。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为此专门给这部片子颁了“脏烟灰缸奖”。

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环境正在渗透影响广大青少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日发布“中小学校控烟环境调查”结果。这份覆盖1736所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588所中小学校园周边100米范围内存在烟草售卖点,其中70.1%的售烟点为杂货店/便利店;中小学男性教职员工吸烟率为33.7%;16.3%的学校存在教职员工校园内吸烟现象。

有研究表明,很多吸烟者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吸烟。吸烟年龄趋于低龄化、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北京大学 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调查显示,全国学生始吸平均年龄10.7岁,北京市为12至13岁,吸烟行为多在初高中,且有向更低年龄发展趋势。

广告、促销、赞助 学生不知不惧烟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到136.6万。烟盒包装上“吸烟有害健康”究竟有哪些“害”,青少年了解指尖上的小小香烟吗?

记者不久前在街头随即访问数十名中小学生:仅几个人可说出3种以上“因烟疾病”;“吸烟可导致肺癌”辨识率较高,但多数学生认为癌症是“运气不好”、并不觉得与吸烟直接关联;对于烟草有害物质,“尼古丁”是仅有的认知,但多不知晓其成瘾性。

据悉,世卫组织探明烟草烟雾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我国85%因肺癌导致的死亡与吸烟、二手烟密切相关。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等受访者介绍,烟草中的“尼古丁”剧毒且成瘾,广泛用于杀虫剂;“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输氧能力,对胎儿的影响尤为巨大;“氰化氢”气体剧毒、具有爆炸性,其水溶液称氢氰酸亦属剧毒类;“焦油”为粘稠状物质,浓缩了烟草烟雾中多种致癌物。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烟草业“终端广告”战略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多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暴露于烟草制品的最常见场所是“销售终端”,专卖点的烟草广告不可避免地淡化烟草危害,引发购买冲动,并使青少年最终成为吸烟者。

烟草广告、促销、赞助,也悄然“培养”青少年的品牌认知。据业内人士反映,有些烟品牌广告甚至专为青少年量身订制,有的还主打多口味的青春活力形象,瞄准年轻人。

医卫专家指出,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法律条款,但与烟草商谈未成年人控烟是“与虎谋皮”,违规设立的“卷烟零售点”仍能从烟草专卖渠道获得烟草供应。记者调查发现,学校附近比比皆是的“卷烟零售点”内,“按支购买”“与文具混放陈列”“烟型食品”等营销手段,让未成年人买烟,如买水一样容易。

逐步提高税率 肃清校园烟店

公开数据显示,全年销售卷烟约5099万箱,十年间增长约37%。有专家感叹,这十年销售量增长的背后,不知有多少青少年“成长”为烟民。

烟草获取途径难易,与未成年人吸烟行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逐步提高烟草税率,一方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能减少烟草消费量,对价格依赖较高的青少年来说,效果更为明显。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烟草是健康的最大杀手,我们不能让吸烟侵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不能让他们在“烟雾”中成长。

专家建议,除了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烟草税率,还应营造全社会倡导禁烟的环境,多管齐下。我国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零售终端售烟给青少年行为的监管制度,并尽快在烟盒上使用图形警示语,使青少年了解烟草制品的危害。

北京市人大常委、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说,针对违法向中小学生和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的零售商铺,建议烟草专卖部门不仅要对此依法处理,工商部门也要对此制裁,教育部门须将控制吸烟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8567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